物聯網革命/檢討私有財產制度
出自六年制學程
第九章 智慧經濟體系的持續擴張
物連網的所有權必須掌握在公眾手上。
- 公共財:需包含以下兩種條件:
非排他:不因為某甲使用,某已就不能使用。 共享:物品非為某一個體所擁有,而是全體共享。
排他的 | 非排他的 | |
---|---|---|
競爭的 | 私有財產 食物、汽車、衣物 |
共有財產 漁業資源、水資源、煤炭 |
共享的 | 集團財產 衛星電視信號、圖書館、電影 |
公共財產 國防、免費電視節目、空氣 |
- 邊際成本:每增加一單位產品所需要增加的成本,不包含前置成本(生產第一個產品前所需要的成本,例:產初一本書前要付給作者、編輯的稿費等)。例:每多印一本書所需要的錢(紙錢)。
- 公共財應由政府擁有,而非資本家。
- 公共基礎建設的建置成本來自稅收(前置成本已由稅收分攤掉了),它是一種公共財,為照顧全體福祉,應以邊際成本銷售事物。
- 公共財應任由私人企業自然獨佔?避免大富翁狀態,最好每條路都是同一家。
- 自然獨佔的扭曲:以公共財安排的基礎建設,讓民間企業自然獨佔,形成壟斷,並以高於邊際成本的定價提供服務(企業的宗旨是獲利,光以邊際成本定價它會虧本),而為了令人民可以便利、平價使用,變成政府要加給補貼。多花錢、效益不高。
- 人民必須擁有物連網,成為產消合一者,才能提高公共資產的效益。此對人類的各方面會產生哪些有利的影響:能源、資訊…
公共財邊際成本的爭議
- 最高的全體福祉就是以邊際成本銷售所有事物。
- 但企業不可能這麼做,因為不能回收資本投資,也因此公共財的財源最好是全體稅收。
- 可現在大部分的學者和政府都支持把公共財交給民間企業自然獨佔,公共財財源來自民間企業。
自然獨占的民間企業反而享有最多的政府補助
- 民間企業一方面享有政府補助,一方面又將使用價格訂於邊際成本之上,這是十分沒效益和危害大眾福祉的行為。
- 美國有超過一半的聯邦稅收都流向四個企業:金融、公用事業、電信和石油、汽油和管線業,除了金融,其他產業都具備公用事業的所有特徵,在2008~2010年間,天然氣與電力獲得超過310美金的政府補貼,電信業300億,石油、汽油與管線業則是240億。
- 物聯網的潛力能使眾多經濟領域的成本趨近於零,這也是為何邊際成本爭議在現在如此重要的原因,而這項潛力是否能有效發揮,關鍵取決於這個平台的財源和主控者來自何方。
人民擁有物聯網的支配權
- 在第一及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民間資本的大量累積,造成一群創業家勇於認購,提供基礎建設財源,進而掌握了公共財的控制權。
- 然而物聯網的資金來源於資本家的程度並不是那麼高,多數來源於消費者和納稅人。
- 現今誰都不能真正支配網路,它是個虛擬公共廣場,所有聯網者都允許進入,而在這發送和取得各式資訊的成本正趨近於零。
物聯網的財源從何處來?
- 漸漸興起的能源制度資金來源多半是由消費者自行提供,政府的資金只是用來促進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 能源收購制度:政府在設定期限(十五到二十年)內以高於其他市場的能源價格來收購綠能,以鼓勵早期發電者投入綠色發電,但隨著投入的人越來越多和技術的成熟,綠色電力生產的效益會越來越大,最終能淘汰掉收購制度。
能源收購制度驅動再生能源網的發展
- 目前已有六十五個國家建立綠色能源收購制度,其中一半以上是開發中國家,全球有三分之二的風力和87%的光電產能是在此制度下建立。
- 能源收購制度的財源通常來源於對全國電價的微幅調整,也就是說此制度的資金是來自於消費者與納稅人。
- 一般人開始成為產銷合一者投入電力生產,代表大企業無法再使用大量金融資本來獲得國家電力的壟斷權。
推動綠色電力,德國領先群雄
- 到2011年底,德國建置完成的綠色產能中只有7%屬於大型企業所有,相對的,個人卻握有40%的再生能源產能,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德國風力葉輪機歸當地居民所有。
- 歐洲正出現一股從中央集權式電力大規模轉換成分散型電力的風潮,歐洲的大型電力公司即將崩潰,因為電力生產漸漸轉為由消費者自行生產。
能源網路成本昂貴,但比起電力耗損的成本便宜太多
- 美國政府預備提供三十四億美金、加上民間部門提供的資金,共計七十八億美金來支持電網的現代化。然而,電網效能低落造成的的電力中斷、節電,每年至少要讓美國人損失一千五百億美金,平均每個國民都要負擔五百美元。
- 美國的電力中斷多半來源於地面式建置與電線老舊,加上極端氣候會對地面上電線造成嚴重損害,於是節電只會越來越頻繁,然而要是在地下建立全新的、安全、數位化且分散式的電網,美國的電力損耗將大幅降低。
- 根據美國的非營利智庫「電力研究所」所完成的一份研究,美國在未來二十年間將耗費一百七十億美元到二百四十億美元導入全國能源網路,累計總成本約四千七百六十億美元。皇家荷蘭殼牌(美國電力大廠)2011年的總營收是四千七百億美元,大概也等於建置電網的成本。
- 當然電力研究所的估計也許過於保守,務實計算,建置電網的相關成本大約需要花費一‧二兆美元左右,建置時間則會延長到三十年以上。儘管如此其資金來源仍會是納稅人和消費者。
共享協同時代,整體能源效率將從十四%提升至四○%
ERPI的研究顯示,整個美國大陸的能源網路建置完成後,將為顧客節省兩兆美元,遠遠超過前置建設所需的成本,然而那兩兆美元還沒把淺在生產力的巨幅提升考量進去,整體能源效率將從十四%提升至四○%,而其帶來的生產力提升將使我們朝零邊際成本的社會邁進一大步。
分散與協同的特質,讓網路效力最大化
- 如第五章所述,每一棟建築物上的每個裝置都將配備連到物聯網的感測器和軟體,進而將即時的電力使用資訊回饋給網路的每個使用者。
- 這種不間段的資訊回饋讓使用者得以適切的規劃電力的使用量,由於這個系統具備分散與協同的本質,以此也能讓系統的數百萬個參與者,能用各種有助於將整個網路效率最大化的方式來分享電力。
- 雖然公用事業公司依然會阻撓智慧電網的進程,但現今已有數十家企業在市場上推出能幫產銷合一者聯結所有家電產品的服務,因此他們恐怕很難得逞。
- 無線網路使人能自己控管自己生產能源及使用方式的權利,另外,他們也能透過能源網路將管理能源的邊際成本降到趨近於零。
潔淨的網路:改變人類消費資源的方式
- 潔淨網路:創造各種新科技來釋放物聯網的熱力效率和生產力。
週末駭客馬拉松:研發利用網路管理綠色能源的應用程式
- 黑客松:使用網路、IT、社群媒體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在落實能源效率和導入再生能源的同時締造橫向的經濟規模。
- 傳統企業將遭到淘汰,例如過去應用程式出世,大家四處分享音樂、視訊、資訊時,傳統的娛樂媒體產業也只能在旁邊乾瞪眼。
- 太陽能的多數財務成本不是在太陽能板上,而是軟性成本,透過社群媒體可將其的成本降低75%,甚至比煤炭還低。
巨量資料的力量,賦予用戶控制自身能源的能力
- 綠紐:美國聯邦政府鼓勵公用電力事業以自願的方式提供可即時取得的能源用量資料,也就是取得更有效管理自身能源使用的必要資訊。
- 金錢並非人感變
影響個人改變能源生活型態,社群媒體是關鍵要素
每個人都享有免費Wi-Fi
- 產銷合一者越來越有機會達成以下目標:為自己的綠能提供財源,並在幾近零邊際成本的條件下,以自己的無線裝置來監杜這些能源的使用。
- 一旦能以基近零邊際成本的通訊方式,來管理零邊際成本的再生能源,它就等於取得擴建、使物聯網效力最大化的關鍵平台,足以改變經濟典範。
免費Wi-Fi以終端使用者為中心,將取代電信業者的服務
- 過去十年,科技進展已將電磁波頻譜由一種稀有的資源轉化為一種類似太陽能等幾乎可無限量取得的資源,而網路也會一樣。
- Wi-Fi進行的開放式通訊正快速超越傳統的授權有線通訊,2011年十二月時,美國的Wi-Fi連線驅動了40.3%的行動網路連結、及92.3%的平版網路連結。只有35%是在行進中使用,40%是在家裡使用,25%是工作用。
- 在2013年,有33%的行動資料被卸載到Wi-Fi網路上。據估計2017年這個比例會超過46%。
- 目前的智慧電網有70%是使用開放式無線網路。
擺脫政府和市場的支配
- 現在的社會在從貧乏漸漸轉向豐饒,資源的取得越來越容易,然而在這條路上仍然有種種阻礙,我們現在需要的是能引領社會走向新典範的治理模型。
- 以頻譜為例,一開始有人主張一次買斷所有頻譜,令其成為企業專用,並在市場上交易,因為就如何分配資源,市場的效益遠比政府的效益高。然而這建立在一個條件下:這資源是稀有的,需要被分配。
- 之後頻譜緩緩轉型成豐饒資源,邊際成本趨近為零,以上那個假設果然開始崩解。開始有專家以社會學的角度探討這個問題,並主張不讓數十億人以這些零邊際成本的狀態溝通,等於不給他們言論自由。
協同經濟新典範下的一個治理實體:網路連結共享聯盟
- 如果無法享受幾乎免費的通訊管道,等於人民無法享受隨之而來的社會、經濟、與政治利益。
- 因此有人提出「網路連結共享聯盟」這除了政府、企業這兩個之外的第三個選項。
第十章 共有資源的悲劇?
- 我們太習慣把財產當成是讓他人使用、或從某樣東西受惠的權利,以致於忽略掉以往對財產權的定義其實是:取得共有財產的慣俗權利。
- 以共有資源治理引導的經濟活動,更適合人類的生物本能。
- 人類是最群居的物種,對人類而言,最嚴重的懲罰即是遭到排斥。演化生存是仰賴我們集體的社交性,而不是依靠自我導向的習性。市場這種單純由看不見的手操弄,獎勵利己導向的刻板做法才是違反人類本能的行為。
- 公共財民營化,是剝奪公民的集體權力。
- 自柴契爾夫人、雷根總統主政時之公共事業民營化始,乃至企業以生物基因申請專利、政府拍賣無線頻譜,皆欲剝奪公民集體權利。因相關人士努力,開放共同資源已是公眾議題,仍有各種駭客持續努力,讓各種資源開放共用。
- 民間企業覬覦公共財所帶來的極高獲利。
- 開放基因專利獲利誘人,業界圈地自用爭相申請。
危害生態資源的真正禍首另有其人
- 曾有主張共有資源會因共享其成過多而枯竭,卻忽略共有資源模式歷久不衰,其運作關鍵在民主化之自我管理協定共識與自願遵守,導致共有資源悲歌的真兇是市場導向資本主義的不知節制。
共有資源再受矚目
- 在完全私有和政府管理之外,還有另一種「本質為公共財」的財產,既不屬於政府也不屬於私人,其的所有也會凌駕於任何政府或機構之上。
參與「共有資源」的權利,是最根本的財產權
- 權責有疑問的財產實際上必須由私人獨佔,但是大眾的權利必須凌駕於私人所有者的權利之上,因為在使用人數沒有限制、也就是為大眾所使用時,財產本身才最有價值。
關鍵在民主化自我管理協定共識並自願遵守
所有成員對自我管理達成協議個人通常要以社區利益為重,把一己之私放在最後,並以長久維護共有資源為優先要務。這種持續合作
共有資源治理的成功經驗:瑞士小鎮托貝爾、阿爾卑斯山區
共有資源管理的七項設計原則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經濟學家伊莉諾.歐斯壯出版《共有資源的治理》,提出共有資源自治的七項設計原則:
- 明訂共有資源使用者。
- 明訂共有資源可被使用的時間、地點、技術、數量;詳述為了共有資源,可以分配調用勞力、資源、資金的明確規則。
- 「共有資源協會」確保受上述規則影響的成員,共同以民主方式決定與修改規則。
- 「共有資源協會」確保資源使用活動的監督者就是資源使用者,或必須向資源使用者負責。
- 違規使用資源的處罰應該分級,以免過度處罰損害大家的參與意願,並彼此產生敵意。
- 「共有資源協會」應制定低成本程序調解使用糾紛。
- 政府法令接受「共有資源協會」所設規定的合法性。
以共有資源引導經濟活動,更適合人類的生物本能
公共財民營化,剝奪公民的「集體」權力
民間企業覬覦公共財所帶來的極高獲利
共有資源治理模式的發現緣由
開放基因專利獲利誘人,業界圈地自用爭相申請
設立種子儲藏室,以備不時之需
開放基因共同資源已成為公眾議題
環保人士和軟體駭客變得志趣相投
比爾‧蓋茲在生物資訊學領域砸下鉅資
第十一章 開放共享VS.專利保護的世紀大戰
- 開放共享與專利保護拉鋸,如軟體界自由軟體運動、開放原始碼實作;著作權方面之創用授權。
- 所有軟體都是自由軟體:軟體程式碼很快就會成為人與人和物的溝通語言,把這種新的溝通媒介私有化是十分不道德的行為,因為這相當於剝奪人的言論自由。
- 網路是媒體,也是公共領域,是創造社會資本,而非市場資本的地方。
- 蓋亞假說(地球是活的、是整體):資本主義時代對生態圈系統進行的圈地自用(包括基因、知識等)、私有化和商業剝削,縮然大幅提升少數人的生活水準,卻讓地球生物圈付出代價。
- 現在知識正由單一作者,轉由長期的內的多重協同輸入,巨量資料的開放使的數百萬人能對其付出心力和來源,並同時使全體受惠。這比讓知識以智慧財產權的形式加以區分侷限,並為少數人掌控來的有效益。
- 土地私有 vs 保育地役權
所有軟體都是自由軟體
通用公共授權條款,為自由文化運動奠定基礎
開放原始碼軟體,替代自由軟體運動
網路是媒體,也是公共領域
創用授權條款,保留部分權利
傳統著作權和專利保護受到極大的威脅
共有資源的新敘事模式
跨國境和平公園,跨越國界共同保育生態資源
地質演變過程和生物演化過程,兩者具有共生關係
蓋亞假說:地球是可自我調節的有機體
保育地役權如同文化界的創用授權條款
全球化與重新開放全球共有資源的對戰
傳統共有資源的解放,從取回公共廣場開始
共有資源是不必支付使用費或花錢的共有財產
共有資源式的點生產,由不同動機和社交訊號所驅使
第十二章 通訊、能源、物流共有資源的智慧架構
傳統的能源體制如何接受削弱資本主義的通訊革命?
通訊共有資源
設立網路治理論壇,共同商議治理政策
網路中立性,網路供應商和最終服務者的爭奪戰
新形式的剝削,虛擬世界的企業壟斷出現
藉由推動網路共有資源做掩飾,行獲利之實
推特趨勢背後的黑手,演算法中立性不易維持
社會共有資源的企業化現象
網路獨占企業的規模,實體商業界根本比不上
能源共有資源
獲利機制是更有效率管理能源,銷售更少的電力
新改革政策的大豐收
低價銷售電力能源的主張,遭受質疑
田納西河谷管理局的成功,民營公用事業群起反彈
農人自行架設,締造農村電氣化傳奇
生產力大增,經濟效益大到無法估計
合作社的勢力再起
合作社的七項規定,共有資源管理的美好願景
一八四四年,羅虛戴爾公平先驅社,為管理共有資源制定七條規定:
- 宗旨不違「永續發展」。
-----糾集成立----- - 對成員採公開糾團,非歧視加入。
-----內部治理----- - 採民主、平等原則。
-----對外關係----- - 是自治主體,不是其他組織的附庸。
- 與外界適度交流。
-----協作關係----- - 經濟協作:公平出資⇒共有財產
- 學習協作:成員間相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