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識於年少,相守於遲暮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24年7月30日 (二) 18:06由丁志仁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丁丁 2024.7.30

在本文中,仁彰和振寧是一起的,我沒辦法把他們兩個分開敘述。

1983年,那一個時代的年輕人都知道自己的社會不正常,而這個社會的教育有病!那年,我將師大生物系區常委交棒給懷鳴繼任,仁彰則出任生物系學生會的理事長,我們一方面透過育幼院服務隊將人脈拓展到師大其他學系,一方面透過自科社、兒教社、社工社、青輔會、人文學社的人脈,推進跨社團聯合幹訓。在石碇天主堂、大同育幼院,我們一輪一輪的辦成長活動,也因為振寧跑來報名,參加育幼院服務、參加研習,由學員而幹部,很快仁彰和振寧就走在了一起。有了跨系的同志在理想和心念上擰成了一股繩,我們決定結社,從制度和教師成長兩個面向上,改良台灣的教育。

1984年6月於師大綜合大樓三樓,由劉秀娟、王嘉琪、顏振寧、鄧文政、李奉儒等五人成立工作小組,開始推進結社的工作。首先用發行小報來結識更多的同志,在小報創刊號宣布組織名稱為「振鐸會」。此後要等到 1987 年政府解嚴,1989年1月27日政府公布人民團體法,恢復台灣人民結社自由。振鐸才能在 1989年6月11日 召開成立大會,完成合法化的程序。

但早期的振鐸,就算在地下,也不斷在北中南各地辦讀書會,每年在不同的縣市辦會員研習,也輪著出小報去結交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