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識讀/同品樺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17年10月16日 (一) 11:27由同品樺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鍾毓與鍾會

注釋

  • 少有令譽:少年時就有好名聲
  • 聞:聽說
  • 敕見:召見
  • 對曰:回答道
  • 復:再

大意

鐘毓,鐘會年輕時就有好名聲;兩人在十三歲時,魏文帝聽說了他們倆,於是叫他們的父親鐘繇把兩個孩子叫來見他,於是兩兄弟奉指覲見;覲見時,鐘毓臉上有汗,於是魏文帝就問了他為什麼臉上出汗;鐘毓則回道:因為害怕的關係,所以才會出汗;魏文帝再問鐘會,為什麼他部會出汗;鐘會則回答:因為顫慄,所以不敢出汗。

惡搞改作

  • 鍾毓與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對曰:「乾天旱日,汗出如雨」復問會:「卿何以不汗?」 ,會對曰:「天乾熱日,衣裳無跡」

七步成詩

注釋

  • 東阿(音ㄜ)王:即曹植。曹植,字子建。曹操的兒子
  • 行大法:以國法制裁,即處以重刑。
  • 應聲:隨著話聲。形容反應很快。
  • 羹:一種帶汁的食物。
  • 漉菽(音鹿叔):漉,濾。菽,豆類的總稱。漉菽,濾去豆渣。
  • 萁(音奇):豆莖。
  • 釜:烹飪器具,即現今之鍋子。
  • 煎:煎熬。
  • 慚色:羞愧的神情。

大意

魏文帝曹丕命令東阿王曹植在七步內作一首詩,如果做不出來,就以重刑懲罰。在曹丕的話剛一結束,曹植便作詩說:「煮熟豆子拿來作羹湯,濾去豆渣作成豆汁。豆莖在鍋子底下燃燒,豆子在鍋子裡哭泣。本來就是從一個根上生出來的,為何要煎熬得如此急迫!」魏文帝聽了,滿面羞愧。

惡搞改作

  •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數刻之餘,帝曰:「作羹以實豆,作汁以漉菽;羹在盤中央,汁在羹中氣。本是無緣物,相煎何有緣?」植面有難色,數日之餘,隱居山林,與世隔絕。


歷史五大階段簡介

階段一:共主時期(夏商周)

  • 各有各的地盤,有地盤的人會找一個最有能力的當領導者。只要要打仗領導者就會帶領士兵一起攻打別國。領導者也會常常要士兵們送禮。

階段二:第一次大分裂

  • 第一次大分裂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盤也都想比別人強。所以在徵求人才改良新的制度。

階段二:第一帝國

  • 第一帝國是在秦、漢帝國,統治了全天下。

階段三:第二次大分裂

  • 第二次大分裂是在三國、魏晉、南北朝。非常拚命的招攬人才,改良許多制度。

階段三:第二帝國

  • 第二帝國是隨、唐,講求穩定發展,不要有紛擾。

階段四:農牧帝國興起

  • 這個階段是游牧民族開始興起的年代,與漢人互相爭天下,與漢人輪流統治。

階段五:現代化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

陳元方答客問

注釋

  • 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
  • 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中午。日中,正午時分。
  •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棄。去,離開。
  •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 戲:玩耍。
  • 尊君在不(否):你爸爸在嗎?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不,通“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
  • 非人哉:不是人啊。哉:語氣詞,表感嘆。
  • 相委而去:丢下我離開了。委,丢下、捨棄。去,離開。相:動作偏指一方,這裡指“我”。
  • 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 引:拉,這裡有友好的意思。
  • 顧:回頭看。

大意

陳太丘與友人相約在中午同行,中午到了,朋友還是沒來,陳太丘只好獨自先走一步,而陳太丘走後,有人這時才珊珊來遲.陳元方當年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友人問元方說,你父親在家嗎? 元方回答說:等先生等太久了,父親已先走一步. 友人生氣的說:真不是人啊!跟我約好一起的,竟然自己就先走了. 元方回答友人說:先生與我父親相約在中午同行,中午到了先生沒來就是沒有信用,對著小孩罵他的父親,就是無禮.友人聽了很慚愧,下車要牽元方,元方不管他,獨自進門去.

惡搞改作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母在不?」答曰:「問君日至此,問一子,子從何之?。」友人便怒曰:「今日之事,乃爾等之秘密。」元方曰:「君與家母期日中,期日中是一錯,今日至家門前更是二錯;對子約束,則是三錯。」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走入門不顧。

晉明帝

注釋

  • 洛下:洛陽。
  • 潸然:流淚的樣子 。
  • 具以東渡意告之:把近王朝東進的原委的具體的說給他聽。
  • 居然:不費力。
  • 異:對......感到詭異。
  • 邪:同“耶”。

大意

晉明帝才幾歲時,坐在父親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他洛陽那裡的消息,聽後流下了眼淚。明帝問父親因為什麼哭泣,元帝把晉朝東渡長江的意思詳細告訴了他,於是問他:「你認為長安比起太陽來哪一個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沒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顯然可知太陽遠。」元帝對他的回答感到驚異。第二天元帝召集許多臣僚舉行宴會,告訴他們上面這些意思,再次重新問明帝。明帝竟回答說:「太陽近。」元帝變了臉色,說:「你為什麼不同於昨天說的話呢?」明帝回答說:「抬頭只見太陽,不見長安。」 

惡搞改作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友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告之,曰:「棺木用於亡人,今日卻不見故舊,只見一棺木。」因問明帝:「汝意謂友不復在?」答曰:「人亡以不復在。」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喪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語誤。」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棺不見此人,亦棺內之人並非此人。」

中國古代的人事制度

各歷史階段的資訊工具發展和資訊工具對公職人員的選拔影響

  • 共主時期(三代):共主時期的資訊工具是用刀在竹簡或竹片上刻字,當時只有貴族會讀書,所以就是都是皇族的人擔任。中央管制採公宰臣尹。
  • 第一次大分裂和第一帝國:接下來筆和墨發展出來了,所以就更方便了,有竹.邸報。貴族下去貧民間教書。春秋戰國時期公職人員都是自我推薦的,各國的都不統一,一國都想比一國強。秦漢帝國則是用鄉里舉選得方式去選拔公職人員,中央管制採三公九卿制。
  • 第二次大分裂和第二帝國:再來就是紙被發展出來了,減低了很多成本,所以文字都寫在紙上,或用拓印,還有報紙,而且可以大量印刷,還可以裝訂。第二次大分裂是公職人員採九品中正,中央管制採過渡制。到第二帝國的時候用科舉考試選拔公職人員,採三省六部制。
  • 農牧帝國興起:這段時期也是用科舉選把制度,資訊工具:紙、印、書、小報。
  • 現代化:發明了報紙、電波、電腦、網路,以要做很多事都很方便,公職人員用公民選舉、考試和專政。中央管制就是府、院和黨、院制。

天子要考十三經,所以他把內容刻印石頭上,放在路邊,讓窮人看到的時候可以運用拓印,可是只有紙可以拿來拓印,竹子竹簡不行,所以就用這個方法來讀。

三公九卿

  • 隋唐確立後延續到清末。六部制一直未作改動,三省制,各不同時期有過一些調整和補充。
  • 三省:中書省(決策,起草皇帝的命令)、門下省(審議皇帝的命令)、尚書省(行政,執行皇帝的命令)。

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使相權一分為三,從而加強了皇權。而且將行政、軍事、監察分開,相互制衡,更方便皇權來操縱和控制。

  • 六部:吏、禮、戶、兵、刑、工。是針對國政分工精準的中央行政機構。
  • 明朝:明太祖廢中書省,罷丞相不設,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明成祖設內閣,內閣大學士沒有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
  • 清初:內閣和議政王大臣會議,雍正設立軍機處。

三省六部

  • 隋唐確立後延續到清末,三省六部制一直未作改動,不過因為是各個不同時期,這個制度都有過一些調整和補充。
  • 三省分別為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
  • 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因相權從一個分成了三個,而更加加強了皇權,將行政、監察、軍事分開,互不干擾,皇帝也就更加方便掌控。
  • 六部是指尚書省下的六個部門,分別有吏、禮、戶、兵、刑以及工這幾個部門。
  • 隋朝把中書省改成了內史省
  • 唐朝沿用了隋朝的制度,但把民部改成了戶部
  • 宋朝除了原本在尚書省下的六部變成在中書省下以外其他都與唐朝一樣

三公九卿和三省六部的不同

三公九卿是行政、軍事、監察融為一體,三省六部則是把這三類分得非常清楚。

第二次大分裂時代

  • 為什麼東漢末年政治混亂?
北方的胡人到長城以南的地方居住,張角帶人起義,變成大亂,出來了許多軍閥。
  • 在政治混亂,百姓生活痛苦時,什麼性質的組織,容易串連百姓,起來起義造反?
沒食物、天下大亂
  •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是哪兩個事件?
黃巾、董卓之亂
  • 「胡、漢關係到底該怎麼辦?」請問除了五胡十九國胡、漢互砍外,還有哪些朝代或國家提出哪些方針來解決這個問題?誰沒有成功?誰成功了?是用什麼方法成功的?
秦短暫統一北方,跟漢人互相砍殺,沒成功。
鮮卑族統一北方,建立北魏,推動漢化,穿漢人的衣服,用漢人的名字。很多大臣都不願意,所以藉由南征的方式想要推動遷都和漢化,沒成功。
北魏分裂分成東魏、西魏,再變成北周、北齊。北齊推動胡化要漢人穿胡人的衣服,改湖人的姓,沒成功。
北周推行府兵制,用嫁娶打造關隴集團,執政於北周、隋、唐,成功。
  • 胡漢關係找到解答之前,即使西晉司馬家沒有內鬨(八王之亂),天下仍能維持統一嗎?試說明你的理由。
不能,因為南方人討厭漢人,會跟他們反抗。
  • 胡漢關係找到解答之前,即使前秦符堅打贏了淝水之戰,他就能夠統一天下,建立長期穩固的王朝嗎?試說明你的理由。
不能,因為很多人不喜歡秦,而且秦又殺很多人,所以一定會有人反抗他。

將進酒

注釋

  • 得意:適意高興的時候。
  • 會須:應當。會,須,皆有應當的意思。
  • 與君:給你們,為你們。君,指岑、元二人。
  • 鐘鼓:富貴人家宴會中奏樂使用的樂器。饌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樣精美。饌,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
  • 徑須:乾脆,只管。沽:通「酤」,買或賣,這裡指買。
  • 五花馬:指名貴的馬。一說毛色作五花紋,一說頸上長毛修剪成五瓣。
  • 爾:你。銷:同「消」。

大意

你沒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 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你沒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感嘆自己的白髮, 年輕時候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時應當縱情歡樂, 莫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 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 一次痛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別停下杯子。 我為你們高歌一曲, 請你們都來側耳傾聽: 鐘鳴饌食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 只希望長駐醉鄉不再清醒。 自古以來聖賢這兩種酒是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年宴設樂平關你可知道, 斗酒萬錢也豪飲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 你只管端出酒來讓我喝。 五花千里馬,千金狐皮裘, 快叫那侍兒拿去換美酒, 我和你們共同消解這萬古愁!

北京話與河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