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識讀/盧星瑜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17年10月1日 (日) 16:53由盧星瑜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七步成詩

注釋

  • 嘗:曾經
  • 東阿王:曹植
  • 行大法:處死
  • 漉:把東西浸到水中
  • 菽:豆類的種稱
  • 釜:鍋子
  • 煎:煎熬
  • 萁:豆莖

大意

  • 魏文帝曹丕曾經命令東阿王曹植在七步內做一首詩,如做不成,就以重刑處罰。在曹丕的話剛結束,曹植便作詩說:「煮熟豆子拿來作羹湯,濾去豆渣作成豆汁。豆莖在鍋子底下燃燒,豆子在鍋子裡哭泣。本來就是從一個根上生出來的,為何要煎熬的如此急迫!」魏文帝聽了,滿臉羞愧

惡搞改作

  • YoYo曾經命令阿嗚在十步內做一首兒歌,如做不成,就以重刑處罰。在YoYo的話剛結束,阿嗚便作兒歌說:「鴨子鴨子跳恰恰 左搖右擺 啪啪啪

翹屁股 真優雅 跌進泥巴 哇哈哈哈 變 醜小鴨!」YoYo聽了,滿心歡喜

鍾毓與鍾會

注釋

  • 少:年少
  • 第一個令:美
  • 聞:聽說
  • 第二個令:命令.吩咐
  • 敕:皇帝詔書
  • 曰:對....人說
  • 語:告訴

大意

  • 鍾毓、鍾會兄弟倆少年時就有好名聲。

十三歲時,魏文帝聽說他們倆,便對他們的父親鍾繇說: 可以叫兩個孩子來見我。於是下令賜見。 鍾毓回答說:我戒慎畏懼,所以汗水像水漿一樣流出。 文帝又問鍾會:你為甚麼不出汗? 鍾會回答說:我戒懼謹慎,所以汗水一點也無法流出。

惡搞改作

  • yoyo超人、亞米少有令譽。

年十三,飛飛聞之,語其友酷比曰:「可約二友來。」於是相見。 yoyo超人有披風,飛曰:「卿何以有披風?」yoyo對曰:「用以飛行,幫助他人。」 復問亞米:「卿何以有披風?」對曰:「用以裝飾,美麗可愛。」

中國歷史五大階段簡介

階段一:共主時期

各有各的地盤,每地盤的人會派厲害的一個人做領導。當領導要去打仗,士兵會跟領導一起去攻打別國。沒事的時候領導要子民固定捐獻和送禮。

階段二:第一次大分裂

在三國、晉、南北朝。這個時期也是不停的招攬人才,改良許多的制度。

階段三:第二次大分裂

又稱三國兩晉南北朝,第二帝國是隋、唐,講求穩定發展。

階段四:農牧帝國興起

游牧民族開始興起,與漢人、外國人互相爭下,與漢人、外國人輪流統治。

階段五:現代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

陳元方答客問

注釋

  • 友:朋友
  • 期日中:約定在中午
  • 慚:慚愧不安
  • 不顧:不理
  • 怒:生氣

大意

  •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遊,過了約定的時刻,朋友還是沒來,太丘不等他而先走了。友人不見陳太丘便問元方:「尊大人在家嗎?」元方回答:「等你很久不來,他已經走了。」友人生氣答道:「真不是人!和人約好一起去的,卻拋下別人先走。」元方不以為然說:「你和家父約好中午一起走到了中午卻不來,是不講信用。當著兒子的面謾罵父親,更是沒有禮貌。」友人慚愧,下車想拉陳元方的手,元方逕自入門不理他。

惡搞改作

  • KUKU與BILLY期行,期清晨。過晨不至,KUKU舍去,去後乃至。阿嗚時年八歲,門外騎車。客問阿嗚:「KUKU在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BILLY便怒曰:「?€?唳?隢<<^[¥<_歇^£_>]!];*&$??畾菜;:*($&*&*$@#*((&:。」阿嗚曰:「BILLY與KUKU期清晨,清晨不至,則是無信;對我罵KUKU,則是無禮。」BILLY慚,下車引之。阿嗚置之不理。

晉明帝

注釋

  • 數歲:幾歲
  • 洛:洛陽
  • 潸然流涕:流下眼淚
  • 答曰:回答說
  • 舉目見日:抬頭只見太陽

大意

  • 晉明帝才幾歲時,坐在父親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他洛陽那裡的消息,聽後流下了眼淚。明帝問父親因為什麼哭泣,元帝把晉朝東渡長江的意思詳細告訴了他,於是問他:「你認為長安比起太陽來哪一個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沒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顯然可知太陽遠。」元帝對他的回答感到驚異。第二天元帝召集許多臣僚舉行宴會,告訴他們上面這些意思,再次重新問明帝。明帝竟回答說:「太陽近。」元帝變了臉色,說:「你為什麼不同於昨天說的話呢?」明帝回答說:「抬頭只見太陽,不見長安。」

惡搞改作

  • 哈哈十二歲,坐妹妹旁。有人從夢想專賣店來,妹妹問專賣店消息,潸然流涕。哈哈問何以致泣,具以店已賣出告之。因問哈哈:「汝意謂專賣店何如月遠?」答曰:「月遠。不聞人從月邊來,居然可知。」妹妹異之。明日,集親戚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月近。」妹妹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月,不見專賣店。」

捉刀英雄

注釋

  • 魏:曹操
  • 使:使者
  • 此乃:才是
  • 聞:聽
  • 將見:要見

大意

  • 魏武帝曹操準備接見匈奴的使臣,他自以為形貌醜陋,不足以雄震遠國,便讓崔琰代替自己,他卻握刀站立在崔季珪的床頭。接見結束後派間諜詢問匈奴的使臣說:“魏王這個人怎麼樣?”回答說:“魏王聲望很高,非同凡響,可是站在床頭那個握刀的人,這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曹操聽到這話,派人追趕殺掉了這位使臣。

惡搞改作

  • 瞇瞇貓將見沙漠使,自以臉弱,不能嚇遠國,使嘰哩咕嚕代,瞇瞇貓自捉刀立客廳。既畢,令YoYo問曰:「瞇瞇貓如何?」沙漠使答曰:「瞇瞇貓英俊帥氣;然客廳捉刀人,此乃英雄也。」瞇瞇貓聞之,追殺此使。

中國古代的人事制度

銓選制度

中國古代官吏銓選的途徑很多,有世襲、納貲、軍功、薦舉、郎選、恩蔭和科舉制等。主要有三個階段和三種制度,即先秦的世襲制、秦漢至魏晉南北朝的薦舉制和隋唐至明清的科舉制。

世襲制

亦稱世卿世祿制,盛行於夏、商、周時代。原始社會末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禪讓制破壞後,出現了「大人世及以為禮」的世襲制。世襲制的特點是王權與族權統一。它通過家族血緣關係來確定政府各級官員的任命,依血緣親疏定等級尊卑和官爵高下。凡定爵位與官職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

薦舉制

是薦舉賢才,授以官職的官吏選拔制度。舉薦的標準主要是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它衝破了先秦貴族血緣世襲制的藩籬。西漢的察舉、徵辟制的出現,是薦舉製成熟的標誌,而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施行,表明其走向衰敗。

科舉制

隋統一全國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廢九品中正制,設秀才科。隋煬帝時又建進士科,以「試第」取士,並創立了以公開考試,擇優選才為特徵的科舉制度。科舉制創於隋代,形成於唐代,發展完備於宋代,強化於明代,衰落於清代,先後綿延1300多年,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的官吏主要銓選制度。其主要特點是:①公開考試,一定程度上的平等競爭。除工商隸皂倡優等人士外,不論門第等級和貧富,只要具有一定文化知識,均可懷牒於州縣公開報考。它衝破了魏晉以來的門閥統治,為中小地主階級的士人入仕開闢了途徑。②考試製度日趨完備。科舉即分科舉士,按科目性質又可分文舉、武舉。文舉又有制科和常科之分。制科是皇帝臨時設置考取名士的科目。常科是定期分科取士的制度。常科科目繁多,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算、童子等科。各科考試方法和內容各異。考生來源也趨正規,屬京師或州縣學館的士子叫「生徒」;經地方考試及格的稱「鄉貢」。考試程序,唐代有州試和省試,宋代增加殿試,明代以後又有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殿試三年一考,由皇帝親自裁定名次,定一甲一、二、三名,稱狀元、榜眼、探花。③以文化知識為主要錄取標準。科舉考試科目不同,內容各異,但考詩賦、經義、策問、算學、法律等,都以文化知識為主。科舉制在前期有一定積極意義。明清加強了君主專制集權以後,科舉制從考試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表現在:①考試內容重經義,不切實用。考試命題必須依朱熹所注儒家經典四書、五經為主,並「代聖賢立言」,儒家思想成了入仕的必修課目。②以八股取士,形式死板,內容空洞,束縛人們的思想。③考題割裂,偏、難、奇、奧,加之科場舞弊,請託監臨,官場腐敗現象日益滋生。科舉制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阻礙,至清末終於被廢止(見科舉考試制度)。

任用

為保證各級官員的政治標準,歷代都重視官員選拔後的任用。秦代為保證被薦舉官員的素質,對舉者規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史記·范睢列傳》)。漢代以後對官員的任用有多種限制,朝廷對候選官員的家世、職業、財產、資歷、民族、體格及外貌都有一定要求。如秦漢以來,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各代都不同程度地限制商人為官。魏晉時期,限制寒族為高官,十六國、北魏、元及清代又對任用官員有一定的民族限制。在等級森嚴的官僚隊伍中,出身和資歷是任官時優先考慮的條件,官僚制度越完善,出身和資歷的限制越嚴格。

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這個制度,起源於秦朝,是秦始皇根據戰國時代各國的制度,取長補短設計出來的,雖然秦朝存在很短暫,但秦滅亡後,後繼的漢朝,卻還是繼承了這個制度。 公卿,在過去是權貴的象徵,或者說代名詞,三公九卿,更是權貴的代表。

三省六部制

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對於三省制,其中尚書省形成於東漢(時稱尚書台);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時,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審核與貫徹執行。各不同時期的統治者做過一些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的調整和補充。

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的不同

三公九卿制是將行政、軍事、監察等權力合而為一,三省六部制是分門別類非常準的一個組織。

中國的資訊工具有何發展

  • 共主時期:資訊工具使用刀在竹子以及竹片上刻字,當時只有貴族會讀書,所以都是皇族的人擔任。
  • 第一次大分裂以及第一帝國:筆及黑色墨水已完成發展,所以更便利,有竹.邸報。貴族下去貧民教書。
  • 第二次大分裂以及第二帝國:紙已完成發展,很多成本已降低,文字皆寫在紙上,或用拓印,還有報紙,而且能大量印刷,更可以裝訂。
  • 農牧帝國興起:這時期也用科舉選把制度,資訊工具為:紙、印、書、小報。
  • 現代化:發明報紙、電波、電腦、網路,所以做事皆便利,公職人員用公民選舉、考試以及專政。中央管制是府、院、黨、院制。

公職人員的選拔

  • 中央管制採公宰臣尹。
  • 春秋戰國時期公職人員皆為自我推薦,各國皆不統一,一國想比另一國強。秦漢帝國為鄉里舉選得方式選拔公職人員,中央管制採三公九卿制。
  • 第二次大分裂為公職人員採九品中正,中央管制採過渡制。第二帝國時,用科舉考試選拔公職人員,採三省六部制。

將進酒

注釋

  1. 將進酒:屬漢樂府舊題。將:請。將進酒選自《李太白全集》。這首大約作於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岑勛曾多次應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內)元丹丘家裡做客。
  2. 君不見:樂府中常用的一種夸語。天上來:黃河發源於青海,因那裡地勢極高,故稱。
  3. 高堂:指的是父母。青絲:黑髮。此句意為年邁的父母明鏡中看到了自己的白髮而悲傷。
  4. 得意:適意高興的時候。
  5. 會須:應當。會,須,皆有應當的意思。
  6. 岑夫子:指岑勛。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為李白的好友。
  7. 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8. 與君:給你們,為你們。君,指岑、元二人。
  9. 傾耳聽:一作「側耳聽」。
  10. 鐘鼓:富貴人家宴會中奏樂使用的樂器。饌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樣精美。饌,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
  11. 不復醒:也有版本為「不用醒」或「不願醒」。(現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國古代詩歌詩歌散文欣賞中是----但願長醉不願醒)
  12. 陳王:指陳思王曹植。平樂:觀名。在洛陽西門外,為漢代富豪顯貴的娛樂場所。恣:放縱,無拘無束。謔:玩笑。
  13. 言少錢:一作「言錢少」。
  14. 徑須:乾脆,只管。沽:通「酤」,買或賣,這裡指買。
  15. 五花馬:指名貴的馬。一說毛色作五花紋,一說頸上長毛修剪成五瓣。
  16. 爾:你。銷:同「消」。

大意

你沒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

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你沒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感嘆自己的白髮,

年輕時候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時應當縱情歡樂,

莫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

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

一次痛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別停下杯子。

我為你們高歌一曲,

請你們都來側耳傾聽:

鐘鳴饌食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

只希望長駐醉鄉不再清醒。

自古以來聖賢這兩種酒是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年宴設樂平關你可知道,

斗酒萬錢也豪飲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

你只管端出酒來讓我喝。

五花千里馬,千金狐皮裘,

快叫那侍兒拿去換美酒,

我和你們共同消解這萬古愁!

理解和思考

  • 不要想以前的事,過去就過去,時間永遠回不去了😭
  • 不要懊悔,把握現在的機會去學習

北京話和河洛話的差異

壹、臺灣的雙(多) 語教育政策

閩南語或古漢語曾創造出輝煌燦爛的漢文化,也是碩果僅存的世界最古老語言之一。無論從保存臺灣母語或正統古漢語遺產觀點,都應受到藍綠兩陣營及臺灣教育當局的重視。如能正本清源,將臺灣的鄉土母語運動重新定位為恢復古漢語(也就是清朝及日治時期臺灣漢學堂或私塾所教的漢文漢語)的教育政策,在臺灣實施北京話及古漢語的雙語教學,則臺灣人的母語(閩南語或河洛語)及正統的正體漢字及漢語得以在臺灣保存。而推行臺灣母語的政策也可望與統獨的政治議題脫鉤,對增進 臺灣社會的合諧,都有百益而無一害。

由於閩南語或古漢語與北京話都使用共同的正體漢字,只要在還沒有升學壓力的小學五、六年級或國中一、二年級,進行一年或一學期的閩南語或古漢語發音教學就可。至於教材也不一定要重編,過去臺灣漢學堂或私塾都採用三字經及千字文為初級教材,約包括二千五、六百的常用漢字,可考慮採用為教材之一。由於小學五、六年級或國中一、二年級生的識字已不成問題,只要三個月至一年,都能學會標準的閩南話或臺灣河洛話,客家話也可以比照辦理。

貳、閩南話(臺灣河洛話) 或北京話(普通話)與古漢語反切注音對照表舉例:

由本表所列,証明閩南話(臺灣河洛話)與古漢語同音而北京話(普通話)與古漢語不同音;閩南話(臺灣河洛話)與古漢語的同音字,在北京話、客家話….也屬同音字。

雖然現代臺灣河洛白話有上百個外來語音,但仍保留了幾萬個漢字的古漢語語音,基本上保留了古漢語的原貌。

河洛話版將進酒的聆聽感受

聽了之後就知道是河洛話台語的文音,也知道了將進酒的詩,也得知了河洛話的語言,感覺非常的有旋律以及豐富的內容,非常好聽!

探討第二次大分裂

  1. Q:為什麼東漢末年政治混亂?

A:

  • 國本動搖:

東漢在宦官及外戚爭權之過程中又經此兩次「黨錮之禍」,助長了宦官的氣焰,政治更趨腐敗,弄致民不聊生,因而產生黃巾之亂,雖能及時討平,但卻演變成州牧割據的局面。

  • 黃巾之亂與州郡割據:

東漢自和帝以後,外戚宦官相繼亂政;桓、靈二帝時,更發生了兩次黨錮之禍,以致政治腐敗,人才凋零,國本動搖。另外,土地兼併嚴重,天災連年,故各地相繼發生民變。 靈帝時,鉅鹿人張角倡太平道,借治病傳教,在民間秘密反抗漢朝。信徒增至數十萬人,均以黃巾包頭為記,故稱作「黃巾」。 黃巾聲勢浩大,到處捕殺官吏,劫掠地主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