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八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手冊: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討論事項:
三、選舉開票結果:
第 100 行: 第 100 行:
 
====(一)理事當選名單====
 
====(一)理事當選名單====
 
:共九名
 
:共九名
:#
+
:#丁志仁
:#
+
:#任懷鳴
:#
+
:#吳錦秀
:#
+
:#汪履維
:#
+
:#周玉靜
:#
+
:#張仁彰
:#
+
:#蔡杏芬
:#
+
:#翁慶才
:#
+
:#陳東玉
  
 
====(二)候補理事名單====
 
====(二)候補理事名單====
第 116 行: 第 116 行:
 
====(三)監事當選名單====
 
====(三)監事當選名單====
 
:共三名
 
:共三名
:#
+
:#顏振寧
:#
+
:#王嘉琪
:#
+
:#盧瑞興
  
 
====(四)候補監事名單====
 
====(四)候補監事名單====
 
:共一名
 
:共一名
:#
+
:#郭淑玲
  
 
====(五)選務人員====
 
====(五)選務人員====
#監票:
+
#監票:李頎
#發票:
+
#發票:蔡杏芬
#唱票:
+
#唱票:林怡廷
#計票:
+
#計票:施采邑

2025年3月17日 (一) 10:19的修訂版本

時間:2025年03月16日(六), 10:00~12:00

地點:合勤共生宅B1多功能會議室(台中市烏日區大同九街73號B1)

主席:張仁彰(理事長)

記錄:

列席:李頎、李翠娟、林怡廷、施采邑

出席人員:

編號親到委託人編號親到委託人
1丁志仁王慶復8張仁彰蕭典義
2王嘉琪林陳涌9郭淑玲宋之華
3任懷鳴鈕文英10陳東玉李麗珍
4吳錦秀黃淑薇11蔡杏芬許淑貞
5汪履維李美鳳12盧瑞興劉正幸
6周玉靜張天安13顏振寧洪榮良
7翁慶才施炳霖14

報告事項:

一、振鐸會務

(一)人員與補助案

  1. 基礎人力:林芸伍、游士賢、蔡杏芬、范智鈞、閉恩濡、施采邑
  2. 外部接案人力:尋路(李頎)、沈潔伃、林怡廷、沈昱丞

(二)辦公室位置

  1. 辦公室位置:新北市立自強國中晨曦樓103教室(新北市中和區莒光路191號)
  2. 辦公室租金:1間*4,000元*12個月= 4.8 萬元/年(113年8月1日起至114年7月31日)。
  3. 辦公室用途:各專案作業中心使用,同時做為遠距教室、動手學科學特別教室。

二、金融專戶

  1. 郵局(丁志仁),振鐸會務:98,633元。
  2. 中國信託(張仁彰),六年制學程/不錯學群:10,173元。
  3. 兆豐(丁志仁),均優學習論壇:181,618元。
  4. 國泰世華(張仁彰),跨校選修:62,247元。
  5. 新光銀行(丁志仁),台灣福留子孫路徑圖基金:763元。
  6. 台灣銀行(丁志仁),部分班級:164,425元。
  7. 永豐銀行(丁志仁),海星培力:207,003元。

合計現金 724,862 元

三、已結與待結專案

已結:

  1. 青年彈性學習
  2. 行政院基準委員會

待結:

  1. 動手學科學
  2. 實驗教育光譜平台(二)
  3. 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下)
  4. 均優2024

共計約 190 萬,執行成本約 60%

討論事項:

一、先結束以委案為主的振鐸辦公室財務基礎。

說明:

  1. 寫申請案、執行受委專案、處理結案,太過耗損「高階人力」,不利於目前須要打開「新盤局」的當前局勢。
  2. 委案會使得「順利結案最大」,沒辦法調動資源去衝刺當前應優先突破的工作項目;其次,辦公室不會去「攻堅」增加結案難度。
  3. 辦公室用來處理「委案執行與結案」的工作項目與人力,和「贊助者溝通與開拓」所需要的工作項目與人力並不相同,等於「再次創業」。

辦法:

  1. 暫保留青年彈性學習與全民國防兩線的補助案。
  2. 其他的補助案待「外部接案」人力穩定後,再推進與洽談。
  3. 全力發展「贊助者溝通與開拓」所需要的工作項目與人力。

二、啟動小額募款。

以小額募款支撐的小生態系:旨在「用教育當支點去推進台灣各領域的『相變』」。(相變也可理解為典範轉移,即技術工具、人際關係、價值觀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願景有二:

  1. 復振常民政治
  2. 催化青年世代團結

我們相信,台灣的未來需要更多來自人民的推動,而不只是仰賴政黨與職業政治人物的決策。因此,我們希望透過教育,讓更多年輕世代理解自己與台灣的未來息息相關,並願意行動,共同推動更公平、更具責任感的教育治理方式。

近年來,台灣社會的公共討論與決策逐漸被政黨鬥爭、政治利益所主導,讓許多關鍵議題淪為政治攻防,而不是真正回應人民的需求。我們希望復振「常民政治」,讓一般公民,特別是年輕世代,能夠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提升對社會的影響力,與職業政治形成更健康的民主互動。

我們的目標是催化青年世代的團結,讓大家從「關心社會」走向「改變社會」,不再覺得政治遙不可及,而是認識到大家其實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唯有透過投入、參與,才能真正改善制度,讓台灣朝更公平、更理性的方向發展。

  • 專案名稱:台灣福留子孫路徑圖基金
  • 專戶存儲:新光銀行(章: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 / 丁志仁)
  • 擬邀請的管理人:
    1. 謝國清
    2. 楊志彬
    3. 莊福泰
    4. 黃志順
    5. 林怡廷
    6. 沈潔伃
    7. 丁志仁
    8. 任懷鳴
  • 管理人的角色
    1. 對小額募款進行徵信設計,取信天下
    2. 甄別微社群
    3. 經費分配

經費運用芻議

  • 第一年不設限,會兵荒馬亂,有可能小額募款根本沒有成功
  • 第二年之後:
    1. 三分之一用於小額募款系統自我維運
    2. 三分之二撥給微社群進行:
      1. 具體推進相變
      2. 發展相變的路徑圖

運作目標:

總目標:以教育為支點救國,長局目標如下:

  1. 再建教育財政秩序 => 過去 25 年的原來的教育財政秩序已「再見」。以實驗教育、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常民政治三者為基礎,台灣可以「慢慢」改良社會的生態系已經沒有了。 => 為台灣教育財政三大問題找出新的路徑圖重要:
    • 教育財政人才缺乏
    • 地方教育財政研究不足
    • 長期經費保障帶來的僵化與浪費
  2. 推進自主學習與學習公共化。
  3. 推進實驗教育正常治理。
  4. 其他促進台灣靭性與安全的社會相變。

「路徑圖」很重要,如三十年前的〈兩年內結束教育部保姆統治行動方案〉指出:透過師資改革、課程內容改革、教育行政重組、教育財政改革帶領台灣教育走出戒嚴。

現階段主要方法:

  1. 人才不夠,但台灣高手在民間,要四處訪賢、結交,建立連結。
  2. 安排有效的對話與討論(要花錢),建立彼此合作的意願。
  3. 形成某一路的路徑圖 => 不斷完善它 => 存入「有序的累積結構」 => 發布,使之「可視」「能見」 => 蒐集常民政治社群的意見

主題與微社群示例:

  1. 教育財政人力培力工作坊
    • 發展教育品質指標
  2. 發展全民國防教育 / 抗習近平 => 抗末日亂民
  3. 自主學習交流聯絡網
  4. 實驗教育正常治理
  5. AI與教育重置
  6. 動手學科學
  7. 大齡國民共學改善生活機能
  8. 台灣正常治理
  9. 台灣的末日方舟準備

此生態系成立的三要件:

  1. 能創造價值,如幫助台灣走向「正常治理」
  2. 有青年參與,列出 20 位合作中的青年
  3. 募款年流量過 260 萬,大家出錢,才能支撐青年出力

QA起草:

  1. 基金架構與管理
    • 基金的法律結構是什麼?
    這筆基金是以法人、信託、專戶管理,還是其他形式運作?
    • 管理人選擇的標準是什麼?
    是否有明確的遴選標準?管理人的權責如何界定?
    • 管理人之間如何協作?
    是否有決策機制,例如共識決、表決制或委員會運作方式?
  2. 募款與經費管理
    • 募款方式與規模?
    具體的小額募款機制是什麼?會使用平台、訂閱模式,還是其他方式?
    • 經費分配的透明度?
    如何確保募款資金的運用透明?是否會定期公開財務報告?
    • 如何評估經費使用的成效?
    是否有指標來衡量微社群的運作成效與影響力?
  3. 微社群的運作
    • 微社群的遴選機制是什麼?
    什麼樣的組織或團體能夠申請資金?是否需要符合特定標準?
    • 微社群執行專案的追蹤與評估?
    是否有機制監督微社群的執行進度與成果?
  4. 「相變」與「路徑圖」
    • 如何定義成功的「相變」?
    具體的衡量標準是什麼?
    • 誰來制定「路徑圖」?
    這些路徑圖由誰負責設計與修訂?其發佈與推廣的方式為何?
  5. 青年參與
    • 如何吸引並確保青年參與?
    具體有什麼誘因讓青年願意投入?(如獎助金、影響力資源等)
    • 「20 位合作中的青年」如何確定?
    是否有具體的參與標準?如何追蹤這些青年的貢獻?
  6. 2000人的群體是否太小?
    • 2000人相較於個人其實頗具規模,而且以單位(甚至是聯合單位)形式召開記者會,應不容易被政黨打壓
    • 這兩千人定期會收到各種訊息,若有辦法長期維持,影響力不容小覷

三、響應小額募款之會員,應可抵減會費年費。

說明:

  1. 會員之會費仍為 2000 元,不予異動。
  2. 會員之贊助不必拆分小額募款與會費。

臨時動議:

選舉:

一、程序

  1. 領取選票。
  2. 推選開票、唱票、計票、監票人員。
  3. 開票並宣布理監事選舉結果。
  4. 隨即召開理事會監事會,選舉常務理事、理事長、常務監事。

二、說明

請參考:人民團體選舉罷免辦法

第四條(選舉方式)

人民團體之選舉,其應選出名額為一名時,採用無記名單記法;二名以上時,採用無記名連記法。但以集會方式選舉者,得經出席會議人數三分之一以上之同意,採用無記名限制連記法。
前項無記名限制連記法,其限制連記額數為應選出名額之二分之一以內,並不得再作限制名額之主張。

第六條(選票格式應載事項及種類)

人民團體之選舉應使用選舉票,並應載明團體名稱、選舉屆次、職稱及年月日等,由各該團體理事會(許可設立中之團體由籌備會),依下列三種方式擇一採用:
一、將全體被選舉人姓名印入選舉票,由選舉人圈選。
二、按應選出名額劃定空白格位,由選舉人填寫。
三、將參考名單所列之候選人印入選舉票,由選舉人圈選,並預留與應選出名額同額之空白格位,由選舉人填寫。
前項第三款參考名單所列之候選人,得依章程規定或經會員(會員代表)大會決議,由理事會提出,並應考量性別平等;或由會員(會員代表)向所屬團體登記,其人數為應選出名額同額以上,如登記名額不足應選出名額時,由理事會(許可設立中之團體由籌備會)決議提名補足之。但被選舉人不以參考名單所列者為限。

三、選舉開票結果:

(一)理事當選名單

共九名
  1. 丁志仁
  2. 任懷鳴
  3. 吳錦秀
  4. 汪履維
  5. 周玉靜
  6. 張仁彰
  7. 蔡杏芬
  8. 翁慶才
  9. 陳東玉

(二)候補理事名單

共一名

(三)監事當選名單

共三名
  1. 顏振寧
  2. 王嘉琪
  3. 盧瑞興

(四)候補監事名單

共一名
  1. 郭淑玲

(五)選務人員

  1. 監票:李頎
  2. 發票:蔡杏芬
  3. 唱票:林怡廷
  4. 計票:施采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