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洪凌煙: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參考連結) |
|||
(未顯示同用戶所作出之34次版本) | |||
第 1 行: | 第 1 行: | ||
===印尼婆羅浮屠佛頭=== | ===印尼婆羅浮屠佛頭=== | ||
− | [[檔案: | + | [[檔案:British Museum Borobudur Buddha head.jpg|400px]] |
==展品說明== | ==展品說明== | ||
第 11 行: | 第 11 行: | ||
沒有文字記載是誰建了婆羅浮屠,也不知道為什麼而建。 | 沒有文字記載是誰建了婆羅浮屠,也不知道為什麼而建。 | ||
但透過比較佛塔隱式地基的浮雕和王室族譜的銘文,可估計佛塔約建於西元八和九世紀。 | 但透過比較佛塔隱式地基的浮雕和王室族譜的銘文,可估計佛塔約建於西元八和九世紀。 | ||
− | + | 由當時統治爪哇島的岳帝王朝統治者興建。 | |
− | + | [[檔案:Borobudur-Nothwest-view.jpg|900px|thumb|center|從東北方看婆羅浮屠]] | |
婆羅浮屠由 160 多萬塊石頭於一座矮丘上築成,佛塔成階梯金字塔的形狀,共分九層,底下六層為方形台階, | 婆羅浮屠由 160 多萬塊石頭於一座矮丘上築成,佛塔成階梯金字塔的形狀,共分九層,底下六層為方形台階, | ||
− | + | 每層外圍的迴廊刻滿浮雕,約有兩千多幅,總長度達 2.5 公里,以及四百多尊各種神態的佛陀雕像,令婆羅浮屠跟金字塔、長城和吳哥窟同名為古代東方四大遺跡。 | |
+ | [[檔案:婆羅浮屠的浮雕.JPG|450px|thumb|left|婆羅浮屠的浮雕1]][[檔案:029 LalitavistaraDeva listening to Dhamma.jpg|450px|thumb|center|婆羅浮屠的浮雕2]][[檔案:Borobudur-perfect-buddha.jpg|450px|right|thumb|婆羅浮屠的佛像]] | ||
迴廊浮雕依佛教中的「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展現,從已被覆蓋的底層開始,先是較生活化的畫面, | 迴廊浮雕依佛教中的「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展現,從已被覆蓋的底層開始,先是較生活化的畫面, | ||
然後是第一層中佛祖的誕生和生平故事,接著幾層是一些佛經中的情節。 | 然後是第一層中佛祖的誕生和生平故事,接著幾層是一些佛經中的情節。 | ||
− | + | 從底層沿迴廊繼續往上走,可以看到通往無我境界(nirvana)的十個步驟。 | |
− | + | 設計者可能期望眾生看過迴廊中的浮雕後,走到第七層時可參透箇中智慧,擺脫塵世枷鎖 | |
。 | 。 | ||
+ | |||
+ | ==歷史== | ||
+ | |||
+ | 三佛齊發源於現代蘇門答臘島上的巨港附近,是東南亞印度化古國之一。三佛齊的建國時代不詳,只知道7世紀開始到中國進貢。三佛齊位於馬六甲海峽南端,地理位置優越,成為當時馬來群島的香料貿易中心。經濟力量雄厚,又是當時東南亞佛教的中心,為當時東南亞的強國。 | ||
+ | [[檔案:Srivijaya Empire.svg|450px|center|thumb|三佛齊王國]] | ||
+ | |||
+ | 三佛齊強盛後,向外擴張,併吞古國末羅瑜,686年悉莫女王出征爪哇,經過半個世紀征服了爪哇島,勢力擴張到現代馬來西亞的吉打州地區,控制了馬六甲海峽的南北端。8世紀中葉,室利佛逝遷都婆羅伽斯,並進一步將其勢力伸入現代泰國的六坤(英文:Ligor)一帶。 | ||
+ | |||
+ | |||
+ | 同時期,爪哇島上出現了另外一個由印度人建立的佛教國家--岳帝王朝(Sailendra)。9世紀中葉,岳帝王朝通過婚姻關係,以國王母親是三佛齊公主的名義,繼承了三佛齊的王位。兩個佛教國家合而為一。成為馬六甲海峽的強國,穿行海峽的船隻都必須向它納稅。其勢力影響也遠達錫蘭島及印度東岸。 | ||
+ | |||
+ | ==宗教== | ||
+ | 佛教與印度教約在西元初期的幾個世紀,透過印度的國外殖民,由印度僑民傳入爪哇(同樣地也傳入佔婆和柬埔寨), | ||
+ | 在當時這些國家,人們認為這兩種宗教在體系上是基本相同的,在實踐上是互相滲透的。佛教裡含有印度教的成分,印度教裡也包含佛教的成分。 | ||
+ | [[檔案:Borobudur monks 2.jpg|300px|left|thumb|佛教僧侶]][[檔案:Istiqlal Mosque Reciting Al Quran.JPG|500px|center|thumb|伊斯蘭教徒]] | ||
+ | |||
+ | |||
+ | 目前印尼的主要信仰為伊斯蘭教,然而伊斯蘭教是何時傳入爪哇(今日印尼)的呢?由於資料不足,有關早期爪哇伊斯蘭歷史的發展是非常模糊的,也因此我們無法確切知道伊斯蘭到底何時傳入爪哇島。一般推測,伊斯蘭教是在十四世紀時,由西向東經由貿易路線傳入爪哇,由於在十三世紀時,印度德里出現了一個伊斯蘭王國,而當時印度的文化經常透過商人貿易傳入東南亞的其它地區,所以伊斯蘭教應該也是透過此方式傳入。 | ||
+ | |||
==西元800年的世界局勢圖== | ==西元800年的世界局勢圖== | ||
[[檔案:西元800.png]] | [[檔案:西元800.png]] | ||
+ | |||
+ | ===參考連結=== | ||
+ | *搜尋關鍵字: | ||
+ | *#印尼 Indonesia | ||
+ | *#婆羅浮屠 Borobudur | ||
+ | *#佛 Buddha | ||
+ | *#頭 head | ||
+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婆羅浮屠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婆羅浮屠] |
2015年7月23日 (四) 16:00的最新修訂版本
印尼婆羅浮屠佛頭
展品說明
- 發現地:印尼爪哇
- 製造年代:西元780-840
- 使用材料:石頭
- 規格:高33公分、寬24公分、深27公分
此頭像來自婆羅浮屠。婆羅浮屠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佛寺, 沒有文字記載是誰建了婆羅浮屠,也不知道為什麼而建。 但透過比較佛塔隱式地基的浮雕和王室族譜的銘文,可估計佛塔約建於西元八和九世紀。 由當時統治爪哇島的岳帝王朝統治者興建。
婆羅浮屠由 160 多萬塊石頭於一座矮丘上築成,佛塔成階梯金字塔的形狀,共分九層,底下六層為方形台階, 每層外圍的迴廊刻滿浮雕,約有兩千多幅,總長度達 2.5 公里,以及四百多尊各種神態的佛陀雕像,令婆羅浮屠跟金字塔、長城和吳哥窟同名為古代東方四大遺跡。
迴廊浮雕依佛教中的「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展現,從已被覆蓋的底層開始,先是較生活化的畫面, 然後是第一層中佛祖的誕生和生平故事,接著幾層是一些佛經中的情節。 從底層沿迴廊繼續往上走,可以看到通往無我境界(nirvana)的十個步驟。
設計者可能期望眾生看過迴廊中的浮雕後,走到第七層時可參透箇中智慧,擺脫塵世枷鎖 。
歷史
三佛齊發源於現代蘇門答臘島上的巨港附近,是東南亞印度化古國之一。三佛齊的建國時代不詳,只知道7世紀開始到中國進貢。三佛齊位於馬六甲海峽南端,地理位置優越,成為當時馬來群島的香料貿易中心。經濟力量雄厚,又是當時東南亞佛教的中心,為當時東南亞的強國。
三佛齊強盛後,向外擴張,併吞古國末羅瑜,686年悉莫女王出征爪哇,經過半個世紀征服了爪哇島,勢力擴張到現代馬來西亞的吉打州地區,控制了馬六甲海峽的南北端。8世紀中葉,室利佛逝遷都婆羅伽斯,並進一步將其勢力伸入現代泰國的六坤(英文:Ligor)一帶。
同時期,爪哇島上出現了另外一個由印度人建立的佛教國家--岳帝王朝(Sailendra)。9世紀中葉,岳帝王朝通過婚姻關係,以國王母親是三佛齊公主的名義,繼承了三佛齊的王位。兩個佛教國家合而為一。成為馬六甲海峽的強國,穿行海峽的船隻都必須向它納稅。其勢力影響也遠達錫蘭島及印度東岸。
宗教
佛教與印度教約在西元初期的幾個世紀,透過印度的國外殖民,由印度僑民傳入爪哇(同樣地也傳入佔婆和柬埔寨), 在當時這些國家,人們認為這兩種宗教在體系上是基本相同的,在實踐上是互相滲透的。佛教裡含有印度教的成分,印度教裡也包含佛教的成分。
目前印尼的主要信仰為伊斯蘭教,然而伊斯蘭教是何時傳入爪哇(今日印尼)的呢?由於資料不足,有關早期爪哇伊斯蘭歷史的發展是非常模糊的,也因此我們無法確切知道伊斯蘭到底何時傳入爪哇島。一般推測,伊斯蘭教是在十四世紀時,由西向東經由貿易路線傳入爪哇,由於在十三世紀時,印度德里出現了一個伊斯蘭王國,而當時印度的文化經常透過商人貿易傳入東南亞的其它地區,所以伊斯蘭教應該也是透過此方式傳入。
西元800年的世界局勢圖
參考連結
- 搜尋關鍵字:
- 印尼 Indonesia
- 婆羅浮屠 Borobudur
- 佛 Buddha
- 頭 head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婆羅浮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