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識讀/盧星瑜: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赤壁賦) |
|||
(未顯示2位用戶所作出之91次版本) | |||
第 134 行: | 第 134 行: | ||
==將進酒== | ==將進酒== | ||
===注釋=== | ===注釋=== | ||
− | # | + | #將進酒:屬漢樂府舊題。將:拿。將進酒選自《李太白全集》。這首大約作於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岑勛曾多次應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內)元丹丘家裡做客。 |
#君不見:樂府中常用的一種夸語。天上來:黃河發源於青海,因那裡地勢極高,故稱。 | #君不見:樂府中常用的一種夸語。天上來:黃河發源於青海,因那裡地勢極高,故稱。 | ||
#高堂:指的是父母。青絲:黑髮。此句意為年邁的父母明鏡中看到了自己的白髮而悲傷。 | #高堂:指的是父母。青絲:黑髮。此句意為年邁的父母明鏡中看到了自己的白髮而悲傷。 | ||
#得意:適意高興的時候。 | #得意:適意高興的時候。 | ||
#會須:應當。會,須,皆有應當的意思。 | #會須:應當。會,須,皆有應當的意思。 | ||
− | # | + | #岑夫子:指岑勛。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為李白的好友。 |
#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 #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 ||
#與君:給你們,為你們。君,指岑、元二人。 | #與君:給你們,為你們。君,指岑、元二人。 | ||
#傾耳聽:一作「側耳聽」。 | #傾耳聽:一作「側耳聽」。 | ||
− | # | + | #鐘鼓:富貴人家宴會中奏樂使用的樂器。饌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樣精美。饌,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 |
#不復醒:也有版本為「不用醒」或「不願醒」。(現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國古代詩歌詩歌散文欣賞中是----但願長醉不願醒) | #不復醒:也有版本為「不用醒」或「不願醒」。(現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國古代詩歌詩歌散文欣賞中是----但願長醉不願醒) | ||
− | # | + | #陳王:指陳思王曹植。平樂:觀名。在洛陽西門外,為漢代富豪顯貴的娛樂場所。恣:放縱,無拘無束。謔:玩笑。 |
#言少錢:一作「言錢少」。 | #言少錢:一作「言錢少」。 | ||
− | # | + | #徑須:乾脆,只管。沽:通「酤」,買或賣,這裡指買。 |
#五花馬:指名貴的馬。一說毛色作五花紋,一說頸上長毛修剪成五瓣。 | #五花馬:指名貴的馬。一說毛色作五花紋,一說頸上長毛修剪成五瓣。 | ||
− | # | + | #爾:汝。銷:同「消」。 |
+ | #徑:直接。 | ||
===大意=== | ===大意=== | ||
第 202 行: | 第 203 行: | ||
我和你們共同消解這萬古愁! | 我和你們共同消解這萬古愁! | ||
===理解和思考=== | ===理解和思考=== | ||
− | ==北京話和河洛話的差異== | + | *Q:「天生我材必有用」為什麼要接「千金散盡還復來」? |
− | ==河洛話版將進酒的聆聽感受== | + | A:因為一定要靠自己的才能,才可以把錢賺回來。 |
+ | *Q:「惟有飲者留其名」為什麼要接「陳王昔時宴平樂」? | ||
+ | A:因為都在講喝酒歡樂的事。 | ||
+ | |||
+ | ==北京話與河洛話== | ||
+ | ===北京話和河洛話的差異=== | ||
+ | 壹、臺灣的雙(多) 語教育政策 | ||
+ | |||
+ | 閩南語或古漢語曾創造出輝煌燦爛的漢文化,也是碩果僅存的世界最古老語言之一。無論從保存臺灣母語或正統古漢語遺產觀點,都應受到藍綠兩陣營及臺灣教育當局的重視。如能正本清源,將臺灣的鄉土母語運動重新定位為恢復古漢語(也就是清朝及日治時期臺灣漢學堂或私塾所教的漢文漢語)的教育政策,在臺灣實施北京話及古漢語的雙語教學,則臺灣人的母語(閩南語或河洛語)及正統的正體漢字及漢語得以在臺灣保存。而推行臺灣母語的政策也可望與統獨的政治議題脫鉤,對增進 臺灣社會的合諧,都有百益而無一害。 | ||
+ | |||
+ | 由於閩南語或古漢語與北京話都使用共同的正體漢字,只要在還沒有升學壓力的小學五、六年級或國中一、二年級,進行一年或一學期的閩南語或古漢語發音教學就可。至於教材也不一定要重編,過去臺灣漢學堂或私塾都採用三字經及千字文為初級教材,約包括二千五、六百的常用漢字,可考慮採用為教材之一。由於小學五、六年級或國中一、二年級生的識字已不成問題,只要三個月至一年,都能學會標準的閩南話或臺灣河洛話,客家話也可以比照辦理。 | ||
+ | |||
+ | 貳、閩南話(臺灣河洛話) 或北京話(普通話)與古漢語反切注音對照表舉例: | ||
+ | |||
+ | 閩南話(臺灣河洛話)與古漢語同音而北京話(普通話)與古漢語不同音;閩南話(臺灣河洛話)與古漢語的同音字,在北京話、客家話….也屬同音字。 | ||
+ | |||
+ | 雖然現代臺灣河洛白話有上百個外來語音,但仍保留了幾萬個漢字的古漢語語音,基本上保留了古漢語的原貌。 | ||
+ | |||
+ | ===河洛話版將進酒的聆聽感受=== | ||
+ | 聽了之後就知道是河洛話台語的文音,也知道了將進酒的詩,也得知了河洛話的語言,感覺非常的有旋律以及豐富的內容,非常好聽! | ||
+ | |||
+ | ==第二次大分裂時代== | ||
+ | *Q:為什麼東漢末年政治混亂? | ||
+ | A: | ||
+ | *國本動搖: | ||
+ | 東漢在宦官及外戚爭權之過程中又經此兩次「黨錮之禍」,助長了宦官的氣焰,政治更趨腐敗,弄致民不聊生,因而產生黃巾之亂,雖能及時討平,但卻演變成州牧割據的局面。 | ||
+ | *黃巾之亂與州郡割據: | ||
+ | 東漢自和帝以後,外戚宦官相繼亂政;桓、靈二帝時,更發生了兩次黨錮之禍,以致政治腐敗,人才凋零,國本動搖。另外,土地兼併嚴重,天災連年,故各地相繼發生民變。 | ||
+ | 靈帝時,鉅鹿人張角倡太平道,借治病傳教,在民間秘密反抗漢朝。信徒增至數十萬人,均以黃巾包頭為記,故稱作「黃巾」。 | ||
+ | 黃巾聲勢浩大,到處捕殺官吏,劫掠地主豪強。 | ||
+ | *Q:在政治混亂,百姓生活痛苦時,什麼性質的組織,容易串連百姓,起來起義造反? | ||
+ | A:宗教性質的組織。 | ||
+ | *Q:造成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是哪兩個事件? | ||
+ | A:董卓之亂和黃巾之亂 | ||
+ | *Q:第二次大分裂時代的核心課題是「胡、漢關係到底該怎麼辦?」請問除了五胡十九國胡、漢互砍外,還有哪些朝代或國家提出哪些方針來解決這個問題?誰沒有成功?誰成功了?是用什麼方法成功的? | ||
+ | A:不好意思,您的問題我看不懂 | ||
+ | *Q:在胡漢關係找到解答之前,即使西晉司馬家沒有內鬨(八王之亂),天下仍能維持統一嗎?試說明你的理由。 | ||
+ | A: | ||
+ | #我覺得不可能 | ||
+ | #因為胡人和漢人長相和生活的方式和語言太不一樣了,所以溝通非常的困難,應該很難維持統一。 | ||
+ | *Q:在胡漢關係找到解答之前,即使前秦符堅打贏了淝水之戰,他就能夠統一天下,建立長期穩固的王朝嗎?試說明你的理由。 | ||
+ | A: | ||
+ | #不可能 | ||
+ | #因為前秦符堅的軍隊有很多不同的人種,所以溝通非常的困難,應該很難維持統一。 | ||
+ | ==馮諼客孟嘗君== | ||
+ | ===注釋=== | ||
+ | #馮諼,齊國游說之士。諼,一作“煖”,《史記》又作“驩”,音皆同。 客,做門客。 | ||
+ | 孟嘗君,齊國貴族,姓田名文,齊閔王時為相。其父田嬰在齊宣王時為相,并受封于薛,故本篇中有"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之說。田嬰死后,田文襲封地,封號為孟嘗君。孟嘗君好養士,據說有門客三千,成為以養士而著稱的"戰國四公子"之一,其中還有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趙國平原君。 | ||
+ | #存,生存,生活。 | ||
+ | #屬,通"囑",囑咐。 | ||
+ | #寄食門下,在孟嘗君門下作食客。 | ||
+ | #好,愛好,擅長,喜好。 | ||
+ | #諾,答應聲。 | ||
+ | #以,因為,因為孟嘗君的態度而輕視馮諼。 | ||
+ | #能,才能,本事。 | ||
+ | #賤,輕視,看不起。 | ||
+ | #食,通飼,給人吃。 | ||
+ | #草具,粗劣的飯菜。具,供置,也能作酒肴。 | ||
+ | #居有頃,過了不久。 | ||
+ | #鋏,劍。 | ||
+ | #歸來,離開,回來。乎,語氣詞。 | ||
+ | #比,和……一樣,等同于。 | ||
+ | #為之駕,為他配車。 | ||
+ | #揭,舉。 | ||
+ | #過,拜訪。 | ||
+ | #客我,待我以客,厚待我。即把我當上等門客看待。 | ||
+ | #歸來,回去。 | ||
+ | #彈,敲打。 | ||
+ | #無以為家,沒有能力養家。 | ||
+ | #惡,討厭。 | ||
+ | #給,供給。 | ||
+ | #出記,出了一個文告。記,賬冊,古代一種公文文種。 | ||
+ | #計會,會計。 | ||
+ | #習,熟悉。 | ||
+ | #責,同”債“。債的本字。 | ||
+ | #署,署名,簽名。(可見"記"不能作帳冊,而當做告示。) | ||
+ | #負,辜負,對不住。實際意思是沒有發現它的才干。 | ||
+ | #謝,道歉。 | ||
+ | #倦于事,忙于事務,疲勞不堪。 | ||
+ | #憒于憂,憂愁思慮太多,心思煩亂。憒,同“潰”,亂。 | ||
+ | #懧愚,懦弱無能。懧,同懦。 | ||
+ | #沉,沉浸,埋頭于。 | ||
+ | #開罪,得罪。 | ||
+ | #不羞,不以為羞。 | ||
+ | #約車治裝,準備車馬、整理行裝。約,纏束,約車即套車。 | ||
+ | #券契,債契。債務關系人雙方各持一半為憑。古時契約寫在竹簡或木簡上,分兩半,驗證時,合起來查對,故后有合券之說。 | ||
+ | #市,買。 | ||
+ | #反,同”返“,返回。 | ||
+ | #寡有,沒有。 | ||
+ | #驅,趕著車。 之,往。 | ||
+ | #當償者:應當還債的人。 | ||
+ | #合券,驗合債券。可知前面應解為“債務契約”。古代契約分為兩半,立約雙方各執其一。 | ||
+ | #矯命,假托(孟嘗君)命令。 | ||
+ | #按:此節描述《史記》更合情理。 | ||
+ | #疾,迅速。 | ||
+ | #晨而求見。見,謁見。 | ||
+ | #下陳,堂下,后室。 | ||
+ | #區區,少,小,此亦隱指放債之利。 | ||
+ | #拊愛,愛撫。拊,同“撫”,撫育,撫慰。 | ||
+ | #子其民,視民如子。 | ||
+ | #賈,做買賣。賈利之,做買賣獲利。(不必視為名詞作商人解。) | ||
+ | #說,通“悅”。 | ||
+ | #休矣,算了吧。 | ||
+ | #后期年,一周年之后。期年,整整一年。 | ||
+ | #齊王,齊湣王。《史記·孟嘗君列傳》:“齊(湣)王惑于秦、楚之毀,以為孟嘗君各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遂廢孟嘗君。”所謂“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是托詞。 | ||
+ | #就國,回自己的封地。國,指孟嘗君的封地薛。 | ||
+ | #顧,回顧,旁顧。 | ||
+ | #乘,古代四馬一車為一乘,亦可泛指車。 | ||
+ | #窟,洞。 | ||
+ | #梁,大梁,魏的國都。惠王,梁惠王,魏武侯之子。 | ||
+ | #放,放逐。 | ||
+ | #虛上位,把上位(宰相之位)空出來。 | ||
+ | #先驅,驅車在前。 | ||
+ | #重幣,貴重的財物禮品。 | ||
+ | #顯使,地位顯要的使臣。 | ||
+ | #三反,先后多次往返。反,同“返”。 | ||
+ | #固辭,堅決辭謝。 | ||
+ | #太傅,官名,為輔弼國君之官。掌制定頒行禮法。 | ||
+ | #赍,帶著,抱著 | ||
+ | #文車,文飾華美的車輛。 | ||
+ | #駟,四馬駕的車,比較:乘不一定是四馬,駟一定是四馬。 | ||
+ | #服劍,佩劍。 | ||
+ | #不祥,意為糊涂。 一說不善,沒有福氣。 | ||
+ | #封書,寫信,古代書信用封泥加印,故曰封書。 | ||
+ | #謝,賠禮道歉。 | ||
+ | #不祥,通詳,審慎,不詳即失察。 | ||
+ | #被,遭受。 | ||
+ | #被于宗廟之祟,遭受祖宗神靈降下的災禍。被,同“披”,遭受。 | ||
+ | #沉于諂諛之臣,被阿諛奉承的奸臣所迷惑。 | ||
+ | #不足為,不值得你看重并輔助。一說無所作為。 | ||
+ | #顧,顧念。 | ||
+ | #姑,姑且。萬人,指全國百姓。 | ||
+ | #纖介,介同芥,纖絲與草籽,比喻極微小。 | ||
+ | |||
+ | ===大意=== | ||
+ | 齊國有一人叫馮諼。因為太窮而不能養活自己。他便托人告訴孟嘗君,表示意愿在他的門下寄居為食客。孟嘗君問他有什么擅長。回答說沒有什么擅長。又問他有什么本事?回答說也沒有什么本事。孟嘗君聽了后笑了笑,但還是接受了他(《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 ||
+ | 旁邊的人認為孟嘗君看不起馮諼,就讓他吃粗劣的飯菜。(按照孟嘗君的待客慣例,門客按能力分為三等:上等(車客)出有車;中等(門下之客)食有魚;下等(草具之客)食無魚。)過了一段時間,馮諼倚著柱子彈著自己的劍,唱道:“長劍我們回去吧!沒有魚吃。”左右的人把這事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說:“讓他吃魚,按照中等門客的生活待遇。”又過了一段時間,馮諼彈著他的劍,唱道:“長劍我們回去吧!外出沒有車子。”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這件事告訴給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車子,按照上等門客的生活待遇。”馮諼于是乘坐他的車,高舉著他的劍,去拜訪他的朋友,十分高興地說:“孟嘗君待我為上等門客。”此后不久,馮諼又彈著他的劍,唱道:“長劍我們回去吧!沒有能力養家。”此時,左右的手下都開始厭惡馮諼,認為他貪得無厭。而孟嘗君聽說此事后問他:“馮公有親人嗎?”馮諼說:“家中有老母親。”于是孟嘗君派人供給他母親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于是從那之后。馮諼不再唱歌。 | ||
+ | 后來,孟嘗君拿出記事的本子來詢問他的門客:“誰熟習會計的事?”馮諼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簽上一個“能”字。孟嘗君見了名字感到很驚奇,問:“這是誰呀?”左右的人說:“就是唱那‘長鋏歸來’的人。”孟嘗君笑道:“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虧待了他,還沒見過面呢!”他立即派人請馮諼來相見,當面賠禮道:“我被瑣事搞得精疲力竭,被憂慮攪得心煩意亂;加之我懦弱無能,整天埋在國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卻并不見怪,倒愿意往薛地去為我收債,是嗎?”馮諼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套好車馬,整治行裝,載上契約票據動身了。辭行的時候馮諼問:“債收完了,買什么回來?”孟嘗君說:“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馮諼趕著車到薛,派官吏把該還債務的百姓找來核驗契據。核驗完畢后,他假托孟嘗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債款賞賜給欠債人,并當場把債券燒掉。百姓都高呼“萬歲”。 馮諼趕著車,馬不停蹄,直奔齊都,清晨就求見孟嘗君。馮諼回得如此迅速,孟嘗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見他,問道:“債都收完了嗎?怎么回得這么快?”馮諼說:“都收了。”“買什么回來了?”孟嘗君問。馮諼回答道:“您曾說‘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慮您宮中積滿珍珠寶貝,外面馬房多的是獵狗、駿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過是‘仁義’罷了,所以我用債款為您買了‘仁義’。”孟嘗君道:“買仁義是怎么回事?”馮諼道:“現在您不過有塊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撫愛百姓,視民如子,而用商賈之道向人民圖利,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債款賞賜給百姓,順便燒掉了契據,以至百姓歡呼‘萬歲’,這就是我用來為您買義的方式啊。”孟嘗君聽后很不快地說:“嗯,先生,算了吧。” 過了一年,齊閔王對孟嘗君說:“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當作我的臣子。”孟嘗君只好到他的領地薛去。還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攜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嘗君到來。孟嘗君見此情景,回頭看著馮諼道:“您為我買的‘義’,今天才見到作用了。” 馮諼說:“狡猾機靈的兔子有三個洞才能免遭死患,現在您只有一個洞,還不能高枕無憂,請讓我再去為您挖兩個洞吧。”孟嘗君應允了,就給了五十輛車子,五百斤黃金。馮諼往西到了魏國,他對惠王說:“現在齊國把他的大臣孟嘗君放逐到國外去,哪位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國家富庶強盛。”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來,把原來的相國調為上將軍,并派使者帶著千斤黃金,百輛車子去聘請孟嘗君。馮諼先趕車回去,告誡孟嘗君說:“黃金千斤,這是很重的聘禮了;百輛車子,這算顯貴的使臣了。齊國君臣大概聽說這事了吧。”魏國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嘗君堅決推辭而不去魏國. | ||
+ | 齊王聽到這個消息,君臣震恐,連忙派遣太傅帶“黃金千金、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等物,非常隆重地向孟嘗君謝罪,請孟嘗君要“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勸孟嘗君趁機索取先王的祭器,“立宗廟于薛”。等齊國的宗廟在薛地落成后,馮諼向孟嘗君報告說:“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戰國策·齊策》)自從齊泯王罷免了孟嘗君的相位后,門下食客多離他而去。孟嘗君恢復相位后,馮諼策馬前去迎接,其他門客都未到。孟嘗君感慨地對馮諼說,自己一生好客,對待客人從來不敢有所閃失,而他們見我被罷官,卻都離我而去了。今仰賴馮諼先生得以恢復相位,門客還有什么臉面再見我呢?我如果再見到他們,“必唾其面而大辱之”。馮諼聽了忙下馬向孟嘗君叩頭,孟嘗君急下馬制止,問他是否是替其他的門客謝罪。馮諼說,不是。而是為“君之言失”。他說,任何事物發展都有自身的規律,像有生命的東西一定會死亡一樣,這是一種必然規律;“富貴多士,貧賤寡友”,這也是一種規律。趕集上市的人,清晨時都急急地趕往集市;但到日落時,人們就是經過集市,也只是甩著膀子走過去,看也不看一眼。他們不是愛好清晨,厭惡傍晚,而是因為傍晚時分,希望得到的東西,在那兒已經沒有了。您失去相位,賓客自然都離去了,您不應該因此埋怨士人,希望孟嘗君能夠“遇客如故”。孟嘗君非常感激馮諼的提醒,于是再次拜謝并接受了馮諼的建議,“敬從命矣,聞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史記·孟嘗君列傳》) | ||
+ | 馮諼有超人的智慧,極具戰略眼光。他抱著對孟嘗君高度負責的態度,積極為孟嘗君政治地位的穩定出謀劃策。在孟嘗君做齊國相國的幾十年時間里,“無纖介之禍”(《戰國策·齊策》),是與馮諼的精心謀劃分不開的。 | ||
+ | ===理解與思考=== | ||
+ | *Q:第一段課文中,馮諼所有動作的真正用意,到底是什麼? | ||
+ | A:馮諼想要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 ||
+ | *Q:如果沒有第一段的鋪路,馮諼說他要去收債,孟嘗君就一定會讓他去收嗎? | ||
+ | A:不會。因為孟嘗君的食客太多了。 | ||
+ | *Q:第三段開頭,孟嘗君為什麼交代馮諼至買:「視吾家所寡有者。」? | ||
+ | A:因為孟嘗君什麼都有了。 | ||
+ | |||
+ | ==成語典故== | ||
+ | #雞鳴狗盜:假裝雞和狗的叫聲用來偷東西。 | ||
+ |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要有三個洞窟才可以在多個地方躲起來。 | ||
+ | #高枕無憂:把枕頭墊高然後無憂無慮的睡覺。 | ||
+ | #紙上談兵(須含秦趙長平之戰):趙國的趙括只會在紙上討論戰爭,所以跟秦國發生長平之戰的時候就輸的非常慘。 | ||
+ | #毛遂自薦:毛遂自己推薦自己去做工作。 | ||
+ | #虛位以待:把該位置空下來等待別人去坐。 | ||
+ |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該斷分開時候沒分清楚,反而會混亂。 | ||
+ | #奇貨可居:把稀有的貨物先累積起來,等到價格變貴的時候再賣出去。 | ||
+ | #一字千金:形容一個字的價值非常的高,可以值千兩黃金。 | ||
+ | |||
+ | ==理解與思考== | ||
+ | *Q:馮諼有哪些出色的地方?每一點都要引述馮諼所做過的事,來印證你的觀點。 | ||
+ | A:我覺得馮諼把事情看得非常遠,表示很有遠見。因為馮諼事先買了仁義,後來幫了孟嘗君。 | ||
+ | *Q:孟嘗君有什麼過人之處?也要舉出他的表現來印證你的觀點。 | ||
+ | A:我覺得孟嘗君蠻有愛心的,什麼人都可以接受。因為馮諼說自己什麼都不會,可是孟嘗君還是可以接受他。 | ||
+ | *Q:為什麼馮諼都窮到吃不上飯了,還不去典賣他的劍來換食物? | ||
+ | A:因為劍是個武器,為了防身,所以不會隨便去典賣他的劍來換食物。 | ||
+ | |||
+ | ==智庫與兩岸== | ||
+ | *Q:現代的智庫從事哪些活動? | ||
+ | A:是對政治、商業或軍事政策進行調查、分析研究並提供策略的機構,一般由政府、政黨或商業公司出資組建。 | ||
+ | *Q:美國的對台政策對台灣的國家安全至為重要,台灣的政府又不容易直接和美國政府官員交往互動,那台灣要怎樣去影響美國的對台政策? | ||
+ | A:可以找商人和說客去漸漸影響美國政府。 | ||
+ | *Q:台灣在游說美國政府對台政策時,要以何種角度與立場來切入? | ||
+ | A:複合式安全概念角度切入,分析台灣的戰略環境對於國家安全的先天限制,次則解析兩岸關係發展如何聯動影響 ..... 美國政府對台海局勢的關注,民進黨樂於將如何處理兩岸問題,與美方充分意見交換。 | ||
+ | *Q:從右邊這張地圖說明為什麼中國攻佔台灣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http://jendo.org/files/6year/教學資源/社會/世界史地/東亞地圖.jpg 東亞地圖] | ||
+ | A:習近平的中國夢代表要統一台灣,台灣靠本身實力可以面對,但在被攻擊時也需要美國的幫助。由於台灣是一個海島很難進行軍事攻擊,中國會以其它手段達到目的。 | ||
+ | *Q: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研究員易思安在2017.10.3出版的新書《中國入侵威脅》中,所指出的解放軍的入侵台灣計畫,請簡單描述一下。 | ||
+ | A:解放軍將分三階段侵略台灣,包括「封鎖和轟炸」、「兩棲登陸作戰」及「島內執行作戰計畫」。除了從空中及海上對台層層封鎖,解放軍會運用對台部署超過一千個的飛彈據點,執行一波又一波的轟炸,再以艦隊從十四個可能的海灘登陸點,派出四十萬大軍襲擊。 | ||
+ | *Q:近來美國許多智庫紛紛建議台灣不要強行推動全募兵制,為什麼? | ||
+ | A:因為台灣沒辦法容納這麼多役男以及少子化的因素,所以才會這樣。 | ||
+ | *Q:今天中國正在舉行所謂的十九大,請說明十九大的完整名稱是什麼? | ||
+ | A: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 ||
+ | *Q:說明中國共產黨,黨員、黨代表、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總書記之間的關係與大約的人數。並說明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目前每幾年開一次?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全體會議目前每幾年開一次? | ||
+ | A:40人。兩者皆五年。 | ||
+ | ==雨霖鈴== | ||
+ | ===注釋=== | ||
+ | #「驟雨」初「歇」:一場急驟的雨。剛剛停止。 | ||
+ | #「都門」帳飲無「緒」:喝著酒。情緒。 | ||
+ | #留戀處蘭舟「催發」:要出發了。 | ||
+ | #竟無語「凝噎」:竟氣噎喉塞。 | ||
+ | #千里「煙波」:越離越遠了。 | ||
+ | #「暮靄」沉沉「楚天」闊:晚間的雲氣煙霧。漸漸濃重。 | ||
+ | #楊柳岸「曉風」殘月:拂曉的風。 | ||
+ | #此去「經年」:總得一年以上。 | ||
+ | |||
+ | ===探究與思考=== | ||
+ | *Q:「雨霖鈴」三個字與本詞全文內容有何關係? | ||
+ | A:下雨的聲音像鈴鐺在響,覺得很傷心。 | ||
+ | *Q:發揮想像,「雨霖鈴」詞中將要分別的兩人,可能是什麼關係,你為什麼會這樣認為? | ||
+ | A:家人。因為家人之間感情比較深,所以才會多情自古傷離別。 | ||
+ | *Q:詞和曲很像,兩者要怎麼區分,請各找一例比較說明之。北宋碰到的歷史挑戰都是些什麼? | ||
+ | A: | ||
+ | :1. 形式上的分別: | ||
+ | 詞曲都是長短句,各依詞牌或曲牌來作,除非查詢資料,要如何判別其為「詞」或「曲」呢?(1)「襯字」的運用:詞依詞牌填詞,形式嚴謹。「曲」依曲牌而作,可以加「襯字」,使得「曲」作品讀來節奏輕快活潑。但也有許多作品不加「襯字」。(2)押韻的區別:依據曾永義教授在其所著的《元人散曲選評註》的說法:「詞」的押韻:平聲獨用,入聲獨用,上去兩聲獨用或通用均可。平仄通押者極少。「曲」的押韻:平上去三聲通押。(元曲無入聲) | ||
+ | :2. 風格上的分別:「詞」與「曲」最大的區別,應在於風格上。依據曾永義教授在其所著的《元人散曲選評註》的說法:「詩的風格較莊嚴、厚重而雄峻」;「詞的風格較瀟灑而韶秀」;「曲的風格較輕俊而疏放」。一般說,詩莊詞媚曲俗。詩是嚴謹莊重的,詞則以婉約為主,曲就顯得比較厘俗活潑。在語言、節奏與內容上,「曲」都顯得比「詞」要通俗活潑。 | ||
+ | :3. 宋詞例:蘇軾《卜算子》 | ||
+ |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 ||
+ | :4. 元曲例:馬致遠 秋思(天淨沙) | ||
+ |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
+ | :兩者相較之下,曲比較活潑。 | ||
+ | :5. 北宋王朝生不逢時,建國伊始,就面臨著較為惡劣的地緣政治環境,國內政治生態也欠佳,民變兵變頻繁,黨爭不斷。正因為如此,北宋時期產生了較為豐富的國家安全戰略思想。為了維護和保障國家安全,采取了許多措施,包括加強高度中央集權,維護國家大一統格局;以及不斷進行變法,以期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加強邊防建設,以期御敵于國門之外;加強隱蔽戰線的斗爭,以期用隱蔽手段來鞏固政權,捍衛國家安全,等等。 | ||
+ | *Q:按照歷史學家黃仁宇的看法,北宋王安石變法,有沒有可能換一位主持變法的人就可以讓變法成功,為什麼? | ||
+ | A:不好意思,您的問題我看不懂 | ||
+ | |||
+ | ===自選詞=== | ||
+ | *詞的名稱:卜算子 | ||
+ | *作者:蘇軾 | ||
+ | *詞的全文: | ||
+ | :缺月挂疏桐, | ||
+ | :漏斷人初靜。 | ||
+ | :誰見幽人獨往來? | ||
+ | :縹緲孤鴻影。 | ||
+ | :驚起去回頭, | ||
+ | :有恨無人省。 | ||
+ | :揀盡寒枝不肯棲, | ||
+ | :寂寞沙洲冷。 | ||
+ | *欣賞心得(100~200字) | ||
+ | 我覺得這個詞非常的特別,因為蘇軾當時被貶,可見心境很是鬱悶,缺月、疏桐、幽人、孤鴻道盡心中淒涼。後四句「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卻表達了自己志存高潔心存高遠不與流俗同流合污的心境,也表達了自己對現在這種不好的境遇的一種預見性,所以他的心裡一定非常難過。 | ||
+ | ==鴻門宴== | ||
+ | ===探究與思考=== | ||
+ | *Q:司馬遷寫史記的動機? | ||
+ | :A:《史記》作者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其成長年代,恰當西漢全盛時期,即漢武帝在位時代。司馬遷出生於一個史官家族,父親司馬談於漢武帝初年任職太史令,學問淵博,精通天文曆算、古文經傳和諸子百家學說。故司馬遷幼承庭訓,「年十歲,則誦古文」。他十歲,從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從孔安國學《古文尚書》,有豐富的知識及經學基礎。二十歲時開始遊歷天下,名山大川,足跡所及,南到湖南,淅江,東到山東,河南,西及甘肅,北至長城諸地。所至之處必調查古蹟遺事,包括舊聞傳說、風土民情等,擴充了歷史知識,對日後編撰《史記》有莫大幫助。回到長安以後,任郎中一職。 | ||
+ | *Q:鴻門宴對楚漢之爭的影響? | ||
+ | :A:然而劉邦這等流氓深諳政治鬥爭之險惡,魯班造了過牆梯沒能打敗墨子這個說客,正是因為有了張良這傳說的了神仙點化的謀士。後來的歷史證明,憑手藝幹活的工匠最後是鬥不過憑腦子混飯的謀士的。張良早就看出其中兇險,馬上用出當年留下的人情債——劉邦以「情義」和「沒有野心」打動的項伯。 | ||
+ | *Q:簡述歷史的作用 | ||
+ | :A: | ||
+ | #教育人類,使人成長。 | ||
+ | #避免重蹈覆轍的錯誤,並實施正確決策。 | ||
+ | *Q:簡述中國史書的三大體例 | ||
+ | :A: | ||
+ | #紀傳體 | ||
+ | #編年體 | ||
+ | #紀事本末體 | ||
+ | *Q:正史就可信嗎?野史就不可信嗎?為什麼?如何讀史來還原真象? | ||
+ | :A: | ||
+ | #不一定。 | ||
+ | #不一定。 | ||
+ | #因為歷史都是過去的事,我們沒辦法證明。 | ||
+ | #多讀不同版本的歷史,互相比對一下,就能還原真象。 | ||
+ | *Q:什麼是四史?什麼是廿四史? | ||
+ | :A: | ||
+ | '''四史''': | ||
+ | *史記 | ||
+ | :西漢 司馬遷作 紀傳體、通史、正史之第一部史書 | ||
+ | *漢書 | ||
+ | :漢經四手 (東漢班彪、班固、班昭、馬續) 斷代史 | ||
+ | *後漢書 | ||
+ | :南朝宋 范曄作 斷代史 | ||
+ | *三國誌 | ||
+ | :西晉 陳壽作 斷代史 | ||
+ | '''廿四史''': | ||
+ | *史記 | ||
+ | *漢書 | ||
+ | *後漢書 | ||
+ | *三國誌 | ||
+ | *晉書 | ||
+ | *宋書 | ||
+ | *南齊書 | ||
+ | *梁書 | ||
+ | *陳書 | ||
+ | *魏書 | ||
+ | *北齊書 | ||
+ | *周書 | ||
+ | *南史 | ||
+ | *北史 | ||
+ | *隋書 | ||
+ | *舊唐書 | ||
+ | *新唐書 | ||
+ | *舊五代史 | ||
+ | *新五代史 | ||
+ | *宋史 | ||
+ | *遼史 | ||
+ | *金史 | ||
+ | *元史 | ||
+ | *明史 | ||
+ | *清史稿 | ||
+ | *Q:簡述項羽的個性、為人,並舉實例印證,還有這些個性、為人和西楚的最後失敗有什麼關係? | ||
+ | :A:項羽的個性衝動而易怒,不能冷靜的分析,其易怒,導致了人格的偏差;其思慮不夠縝密,使他喪失了天然的地利。項羽遇事,不知冷靜考量、自我反省,一味的增加情緒的氾濫,是他失去了人和。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從這一段文字可以發現,項羽年少時,就已出現三種個性:「不耐煩、善辯、無毅力」。學書不成,轉而學劍亦不成,然後又說出了一篇大道理來:要學就要學萬人敵。一旦開始教他可以萬人敵的兵法,項羽又不能有始有終的把兵法學完全。通常不耐煩的人,大多具有一些小聰明,也因為如此,他們往往會覺得耐煩的是傻子。為了要說明自己並非不耐煩,所以自然就會善辯;當然,不耐煩的人多半是不會具有毅力的。所以說,司馬遷在項羽的出場描述中,其實已在隱示項羽的個性,和日後的烏江自刎,是有密切的關係。項羽會有這樣的個性大概與其才力有關,「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上天給項羽的優越條件,反而成了他自身最大的挑戰!以此而言,也不禁令人聯想:上天實在是公平的,祂賦予項羽才力,卻不賜給他堅持和毅力的智慧,除非項羽能夠超越自己,否則上天給予的優點,最終將成為他的致命傷。 | ||
+ | *Q:簡述劉邦的個性、為人,並舉實例印證,還有這些個性、為人和漢的最後成功有什麼關係? | ||
+ | :A:劉邦年少時因自以為異於常人(左股有七十二子,以及出生時其母夢見與神相遇、其父看見蛟龍等謠言),輕慢侮人,好酒色,遊手好閒。在擔任泗水亭長後,仍依然故我,直到一天見秦始皇出遊,使積極奮發。劉邦與項羽在個性上有相似的地方,如自尊心、自信心、好勝心等,但在表現的手法上卻迥異不同。項羽表現其剛強,氣勢懾人;但劉邦卻溫碗而使人不設防。漢軍與西楚軍對峙僵持時(西元前203年),項羽不耐,速戰速決,而劉邦卻能忍耐,寧可「鬥智不鬥力」。可知劉邦冷靜而理智,絕不情感衝動,甚至在危急時能當機立斷,如項羽與劉邦隔澗對談時(西元前203年),因劉邦列舉十大罪狀激怒項羽,項羽憤而射殺之,中其胸口,而劉邦卻能立刻假裝傷其腳趾,以定軍心;另外韓信在回報欲當代理齊王時,劉邦本憤而拍桌,破口大罵,但因張良止之,遂改口:「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為假?」如此因情順勢的機智反應,令人佩服。 | ||
+ | ===楚漢相爭的成語典故=== | ||
+ | *破釜沉舟:打破煮食用的鍋子,只帶了三天份的乾糧。最後於鉅鹿大敗秦軍。 | ||
+ | *約法三章:約法三章原原本指的是劉邦攻入秦朝都城咸陽後制定的簡化秦朝苛法的做法。 | ||
+ | *鴻門宴:秦朝末年,劉邦統領的軍隊先攻破了秦國入了關,並且派兵把守函谷關。 | ||
+ | *項莊舞劍志在沛公:項伯舞劍助興,百般保護劉邦,劉邦手下樊噲沖進營帳來保護劉邦,劉邦借機逃離。 | ||
+ |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楚漢相爭時,項羽屯兵40萬在新豐鴻門,謀士範增設計要除掉劉邦。劉邦依約赴鴻門宴,範增請項莊舞劍助興,意圖殺害劉邦。 | ||
+ |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韓信迅速出兵,攻下瞭陳倉。章邯得知後非常恐慌,但為時已晚。借道於陳倉,劉邦軍隊很快攻打並占領瞭關中,為以後建立漢朝奠定瞭基礎。 | ||
+ | *楚河漢界:比喻敵對的兩方。象棋棋盤的中心點。 | ||
+ | *分一杯羹: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如果不投降就殺瞭他父親燉成肉羹吃,如果殺瞭的話就分一杯羹給他。 | ||
+ | *十面埋伏:楚漢相爭時期,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戰術,逼使項羽在烏江自殺,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 ||
+ | *四面楚歌:意思是楚人在唱歌,歌聲從四面八方傳過來的。 | ||
+ | *霸王別姬: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在和劉邦為了爭奪帝位,進行長達十幾年的戰爭。 | ||
+ |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剛愎自用,聽不進部下的意見,一意孤行,被劉邦的漢軍圍困在垓下烏江邊,四面楚歌,江東子弟死傷無數,項羽感覺沒臉見江東父老就拔劍自殺。 | ||
+ | ==虞美人== | ||
+ | ===注釋習作=== | ||
+ | #了:完結,結束。 | ||
+ | #回首:回頭。 | ||
+ | #砌:台階。 | ||
+ | #雕欄玉砌:雕花的欄杆和台階。 | ||
+ | #應「猶」:一作「依然」。 | ||
+ | #朱顏改:化妝的女人年紀老了。 | ||
+ | #君:作者自稱。 | ||
+ | ===探究與思考=== | ||
+ | *Q:寫出本詞中所有「美景」與「悲情」的對比。 | ||
+ | A: | ||
+ | '''美景'''<br/>春花、秋月、東風、雕欄玉砌。<br/>'''悲情'''<br/>何時了、幾多愁。 | ||
+ | *Q:寫出本詞中所有「往昔」與「當今」的對比。 | ||
+ | A: | ||
+ | '''往昔'''<br/>昨夜、往事、應猶在。<br/>'''當今'''<br/>春花秋月、小樓、朱顏改。 | ||
+ | *Q:寫出本詞中所有「自然的永恆」與「人事的滄桑」的對比。 | ||
+ | A: | ||
+ | '''自然的永恆'''<br/>明月、江水、春花。<br/>'''人事的滄桑<br/>'''小樓、故國、朱顏改。<br/> | ||
+ | *Q:你覺得一個弱小的國家,遇到一個一心想併吞你的強大帝國,應該怎麼辦? | ||
+ | A:我們一定要非常努力的競爭,才比較不會被別人併吞。 | ||
+ | *Q:寫出三個中國歷史上憑藉「長江天險」造成南北對峙的時代和國家,並且說明其結局。 | ||
+ | A: | ||
+ | *三國:孫權利用長江抵抗曹操。 | ||
+ | *國共內戰:蔣介石依賴長江抵抗毛澤東南下。 | ||
+ | *淝水之戰:東晉抵抗前秦。 | ||
+ | ==赤壁賦== | ||
+ | ===注釋寫作=== | ||
+ | #壬戌:古代記年的方式。 | ||
+ | #既望:指農曆十六日。 | ||
+ | #赤壁:此地為黃州赤鼻磯,並不是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舊址,當地人因音近亦稱之為赤壁,蘇軾知道這一點,將錯就錯,借景以抒發自己的懷抱。 | ||
+ | #屬客:勸酒。 | ||
+ | #窈窕:指女人端裝美麗。 | ||
+ | #少焉:一會兒。 | ||
+ | #白露:白茫茫的水氣。 | ||
+ | #「縱」一葦之所如:放任。 | ||
+ | #「凌」萬頃之「茫然」:越過。廣大的樣子。 | ||
+ | #「馮虛」御風:空間駕風。 | ||
+ | #羽化: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 | ||
+ | #扣舷:用手去敲船的旁邊。 | ||
+ | #桂「棹」藍槳:船槳。 | ||
+ | #泝:逆流而上。 | ||
+ | #美人:這裡指趙頊。 | ||
+ | #餘音嫋嫋:形容尾聲婉轉悠長。 | ||
+ | #嫠婦:資深的寡婦。 | ||
+ | #愀然:容色改變的樣子。 | ||
+ | #正襟「危」坐:端坐。 | ||
+ | #何為其「然」也:容色改變的樣子。 | ||
+ | #繆:通「繚」盤繞。 | ||
+ | #舳艫:戰船前後相接。這裏指戰船。 | ||
+ | #釃酒:斟酒。 | ||
+ | #橫「槊」賦詩:橫執長矛。 | ||
+ | #江「渚」:亦指江邊。 | ||
+ | #匏「樽」:以乾匏製成的酒器。 | ||
+ | #須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 ||
+ | #「遺」響:留。 | ||
+ | #肴:食物。 | ||
+ | #狼籍:凌亂的樣子。 | ||
+ | #枕籍:一個個互當枕頭睡著。 | ||
+ | |||
+ | ===探究與思考=== | ||
+ | *Q:蘇軾願做一位公道人,新黨上台他倒楣,就黨上台他也倒楣。試再舉一位當世的類似人物,並說明他的事蹟行徑,名人、家人、親友、師友⋯都可以。 | ||
+ | A:家人,因為家人上台的時候忘了帶電腦來簡報。 | ||
+ | *Q:承上題,如此做人很不容易,您自己願意如此做人嗎?試說明之。如不願意,您準備什麼樣的做人態度?並對比於蘇軾做人原則,比較兩者各自的優缺點。 | ||
+ | A:願意。<br/>'''自己''':做人才不會太辛苦。<br/>'''蘇軾''':這樣會比較辛苦。 | ||
+ | *Q:要像蘇軾這樣做人,格局一樣要宏大,不然在現實中憋屈也憋屈死了。所以在現實中受委屈,有些人反能超脫昇華。請說明「烏台詩案」與創作《前赤壁賦》的關係。 | ||
+ | A: | ||
+ | *Q:《前赤壁賦》中有多處對仗,寫出你最喜歡的三處對仗,並解釋他們的意思。最後說出它們令你喜歡的原因。 | ||
+ | A:'''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意思),因為<br/>'''白露橫江,水光接天''':(意思),因為<br/>'''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意思),因為 |
2018年1月3日 (三) 11:09的最新修訂版本
目錄
七步成詩
注釋
- 嘗:曾經
- 東阿王:曹植
- 行大法:處死
- 漉:把東西浸到水中
- 菽:豆類的種稱
- 釜:鍋子
- 煎:煎熬
- 萁:豆莖
大意
- 魏文帝曹丕曾經命令東阿王曹植在七步內做一首詩,如做不成,就以重刑處罰。在曹丕的話剛結束,曹植便作詩說:「煮熟豆子拿來作羹湯,濾去豆渣作成豆汁。豆莖在鍋子底下燃燒,豆子在鍋子裡哭泣。本來就是從一個根上生出來的,為何要煎熬的如此急迫!」魏文帝聽了,滿臉羞愧
惡搞改作
- YoYo曾經命令阿嗚在十步內做一首兒歌,如做不成,就以重刑處罰。在YoYo的話剛結束,阿嗚便作兒歌說:「鴨子鴨子跳恰恰 左搖右擺 啪啪啪
翹屁股 真優雅 跌進泥巴 哇哈哈哈 變 醜小鴨!」YoYo聽了,滿心歡喜
鍾毓與鍾會
注釋
- 少:年少
- 第一個令:美
- 聞:聽說
- 第二個令:命令.吩咐
- 敕:皇帝詔書
- 曰:對....人說
- 語:告訴
大意
- 鍾毓、鍾會兄弟倆少年時就有好名聲。
十三歲時,魏文帝聽說他們倆,便對他們的父親鍾繇說: 可以叫兩個孩子來見我。於是下令賜見。 鍾毓回答說:我戒慎畏懼,所以汗水像水漿一樣流出。 文帝又問鍾會:你為甚麼不出汗? 鍾會回答說:我戒懼謹慎,所以汗水一點也無法流出。
惡搞改作
- yoyo超人、亞米少有令譽。
年十三,飛飛聞之,語其友酷比曰:「可約二友來。」於是相見。 yoyo超人有披風,飛曰:「卿何以有披風?」yoyo對曰:「用以飛行,幫助他人。」 復問亞米:「卿何以有披風?」對曰:「用以裝飾,美麗可愛。」
中國歷史五大階段簡介
階段一:共主時期
各有各的地盤,每地盤的人會派厲害的一個人做領導。當領導要去打仗,士兵會跟領導一起去攻打別國。沒事的時候領導要子民固定捐獻和送禮。
階段二:第一次大分裂
在三國、晉、南北朝。這個時期也是不停的招攬人才,改良許多的制度。
階段三:第二次大分裂
又稱三國兩晉南北朝,第二帝國是隋、唐,講求穩定發展。
階段四:農牧帝國興起
游牧民族開始興起,與漢人、外國人互相爭下,與漢人、外國人輪流統治。
階段五:現代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
陳元方答客問
注釋
- 友:朋友
- 期日中:約定在中午
- 慚:慚愧不安
- 不顧:不理
- 怒:生氣
大意
-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遊,過了約定的時刻,朋友還是沒來,太丘不等他而先走了。友人不見陳太丘便問元方:「尊大人在家嗎?」元方回答:「等你很久不來,他已經走了。」友人生氣答道:「真不是人!和人約好一起去的,卻拋下別人先走。」元方不以為然說:「你和家父約好中午一起走到了中午卻不來,是不講信用。當著兒子的面謾罵父親,更是沒有禮貌。」友人慚愧,下車想拉陳元方的手,元方逕自入門不理他。
惡搞改作
- KUKU與BILLY期行,期清晨。過晨不至,KUKU舍去,去後乃至。阿嗚時年八歲,門外騎車。客問阿嗚:「KUKU在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BILLY便怒曰:「?€?唳?隢<<^[¥<_歇^£_>]!];*&$??畾菜;:*($&*&*$@#*((&:。」阿嗚曰:「BILLY與KUKU期清晨,清晨不至,則是無信;對我罵KUKU,則是無禮。」BILLY慚,下車引之。阿嗚置之不理。
晉明帝
注釋
- 數歲:幾歲
- 洛:洛陽
- 潸然流涕:流下眼淚
- 答曰:回答說
- 舉目見日:抬頭只見太陽
大意
- 晉明帝才幾歲時,坐在父親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他洛陽那裡的消息,聽後流下了眼淚。明帝問父親因為什麼哭泣,元帝把晉朝東渡長江的意思詳細告訴了他,於是問他:「你認為長安比起太陽來哪一個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沒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顯然可知太陽遠。」元帝對他的回答感到驚異。第二天元帝召集許多臣僚舉行宴會,告訴他們上面這些意思,再次重新問明帝。明帝竟回答說:「太陽近。」元帝變了臉色,說:「你為什麼不同於昨天說的話呢?」明帝回答說:「抬頭只見太陽,不見長安。」
惡搞改作
- 哈哈十二歲,坐妹妹旁。有人從夢想專賣店來,妹妹問專賣店消息,潸然流涕。哈哈問何以致泣,具以店已賣出告之。因問哈哈:「汝意謂專賣店何如月遠?」答曰:「月遠。不聞人從月邊來,居然可知。」妹妹異之。明日,集親戚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月近。」妹妹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月,不見專賣店。」
捉刀英雄
注釋
- 魏:曹操
- 使:使者
- 此乃:才是
- 聞:聽
- 將見:要見
大意
- 魏武帝曹操準備接見匈奴的使臣,他自以為形貌醜陋,不足以雄震遠國,便讓崔琰代替自己,他卻握刀站立在崔季珪的床頭。接見結束後派間諜詢問匈奴的使臣說:“魏王這個人怎麼樣?”回答說:“魏王聲望很高,非同凡響,可是站在床頭那個握刀的人,這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曹操聽到這話,派人追趕殺掉了這位使臣。
惡搞改作
- 瞇瞇貓將見沙漠使,自以臉弱,不能嚇遠國,使嘰哩咕嚕代,瞇瞇貓自捉刀立客廳。既畢,令YoYo問曰:「瞇瞇貓如何?」沙漠使答曰:「瞇瞇貓英俊帥氣;然客廳捉刀人,此乃英雄也。」瞇瞇貓聞之,追殺此使。
中國古代的人事制度
銓選制度
中國古代官吏銓選的途徑很多,有世襲、納貲、軍功、薦舉、郎選、恩蔭和科舉制等。主要有三個階段和三種制度,即先秦的世襲制、秦漢至魏晉南北朝的薦舉制和隋唐至明清的科舉制。
世襲制
亦稱世卿世祿制,盛行於夏、商、周時代。原始社會末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禪讓制破壞後,出現了「大人世及以為禮」的世襲制。世襲制的特點是王權與族權統一。它通過家族血緣關係來確定政府各級官員的任命,依血緣親疏定等級尊卑和官爵高下。凡定爵位與官職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
薦舉制
是薦舉賢才,授以官職的官吏選拔制度。舉薦的標準主要是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它衝破了先秦貴族血緣世襲制的藩籬。西漢的察舉、徵辟制的出現,是薦舉製成熟的標誌,而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施行,表明其走向衰敗。
科舉制
隋統一全國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廢九品中正制,設秀才科。隋煬帝時又建進士科,以「試第」取士,並創立了以公開考試,擇優選才為特徵的科舉制度。科舉制創於隋代,形成於唐代,發展完備於宋代,強化於明代,衰落於清代,先後綿延1300多年,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的官吏主要銓選制度。其主要特點是:①公開考試,一定程度上的平等競爭。除工商隸皂倡優等人士外,不論門第等級和貧富,只要具有一定文化知識,均可懷牒於州縣公開報考。它衝破了魏晉以來的門閥統治,為中小地主階級的士人入仕開闢了途徑。②考試製度日趨完備。科舉即分科舉士,按科目性質又可分文舉、武舉。文舉又有制科和常科之分。制科是皇帝臨時設置考取名士的科目。常科是定期分科取士的制度。常科科目繁多,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算、童子等科。各科考試方法和內容各異。考生來源也趨正規,屬京師或州縣學館的士子叫「生徒」;經地方考試及格的稱「鄉貢」。考試程序,唐代有州試和省試,宋代增加殿試,明代以後又有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殿試三年一考,由皇帝親自裁定名次,定一甲一、二、三名,稱狀元、榜眼、探花。③以文化知識為主要錄取標準。科舉考試科目不同,內容各異,但考詩賦、經義、策問、算學、法律等,都以文化知識為主。科舉制在前期有一定積極意義。明清加強了君主專制集權以後,科舉制從考試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表現在:①考試內容重經義,不切實用。考試命題必須依朱熹所注儒家經典四書、五經為主,並「代聖賢立言」,儒家思想成了入仕的必修課目。②以八股取士,形式死板,內容空洞,束縛人們的思想。③考題割裂,偏、難、奇、奧,加之科場舞弊,請託監臨,官場腐敗現象日益滋生。科舉制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阻礙,至清末終於被廢止(見科舉考試制度)。
任用
為保證各級官員的政治標準,歷代都重視官員選拔後的任用。秦代為保證被薦舉官員的素質,對舉者規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史記·范睢列傳》)。漢代以後對官員的任用有多種限制,朝廷對候選官員的家世、職業、財產、資歷、民族、體格及外貌都有一定要求。如秦漢以來,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各代都不同程度地限制商人為官。魏晉時期,限制寒族為高官,十六國、北魏、元及清代又對任用官員有一定的民族限制。在等級森嚴的官僚隊伍中,出身和資歷是任官時優先考慮的條件,官僚制度越完善,出身和資歷的限制越嚴格。
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這個制度,起源於秦朝,是秦始皇根據戰國時代各國的制度,取長補短設計出來的,雖然秦朝存在很短暫,但秦滅亡後,後繼的漢朝,卻還是繼承了這個制度。 公卿,在過去是權貴的象徵,或者說代名詞,三公九卿,更是權貴的代表。
三省六部制
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對於三省制,其中尚書省形成於東漢(時稱尚書台);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時,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審核與貫徹執行。各不同時期的統治者做過一些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的調整和補充。
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的不同
三公九卿制是將行政、軍事、監察等權力合而為一,三省六部制是分門別類非常準的一個組織。
中國的資訊工具有何發展
- 共主時期:資訊工具使用刀在竹子以及竹片上刻字,當時只有貴族會讀書,所以都是皇族的人擔任。
- 第一次大分裂以及第一帝國:筆及黑色墨水已完成發展,所以更便利,有竹.邸報。貴族下去貧民教書。
- 第二次大分裂以及第二帝國:紙已完成發展,很多成本已降低,文字皆寫在紙上,或用拓印,還有報紙,而且能大量印刷,更可以裝訂。
- 農牧帝國興起:這時期也用科舉選把制度,資訊工具為:紙、印、書、小報。
- 現代化:發明報紙、電波、電腦、網路,所以做事皆便利,公職人員用公民選舉、考試以及專政。中央管制是府、院、黨、院制。
公職人員的選拔
- 中央管制採公宰臣尹。
- 春秋戰國時期公職人員皆為自我推薦,各國皆不統一,一國想比另一國強。秦漢帝國為鄉里舉選得方式選拔公職人員,中央管制採三公九卿制。
- 第二次大分裂為公職人員採九品中正,中央管制採過渡制。第二帝國時,用科舉考試選拔公職人員,採三省六部制。
將進酒
注釋
- 將進酒:屬漢樂府舊題。將:拿。將進酒選自《李太白全集》。這首大約作於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岑勛曾多次應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內)元丹丘家裡做客。
- 君不見:樂府中常用的一種夸語。天上來:黃河發源於青海,因那裡地勢極高,故稱。
- 高堂:指的是父母。青絲:黑髮。此句意為年邁的父母明鏡中看到了自己的白髮而悲傷。
- 得意:適意高興的時候。
- 會須:應當。會,須,皆有應當的意思。
- 岑夫子:指岑勛。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為李白的好友。
- 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 與君:給你們,為你們。君,指岑、元二人。
- 傾耳聽:一作「側耳聽」。
- 鐘鼓:富貴人家宴會中奏樂使用的樂器。饌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樣精美。饌,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
- 不復醒:也有版本為「不用醒」或「不願醒」。(現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國古代詩歌詩歌散文欣賞中是----但願長醉不願醒)
- 陳王:指陳思王曹植。平樂:觀名。在洛陽西門外,為漢代富豪顯貴的娛樂場所。恣:放縱,無拘無束。謔:玩笑。
- 言少錢:一作「言錢少」。
- 徑須:乾脆,只管。沽:通「酤」,買或賣,這裡指買。
- 五花馬:指名貴的馬。一說毛色作五花紋,一說頸上長毛修剪成五瓣。
- 爾:汝。銷:同「消」。
- 徑:直接。
大意
你沒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
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你沒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感嘆自己的白髮,
年輕時候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時應當縱情歡樂,
莫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
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
一次痛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別停下杯子。
我為你們高歌一曲,
請你們都來側耳傾聽:
鐘鳴饌食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
只希望長駐醉鄉不再清醒。
自古以來聖賢這兩種酒是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年宴設樂平關你可知道,
斗酒萬錢也豪飲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
你只管端出酒來讓我喝。
五花千里馬,千金狐皮裘,
快叫那侍兒拿去換美酒,
我和你們共同消解這萬古愁!
理解和思考
- Q:「天生我材必有用」為什麼要接「千金散盡還復來」?
A:因為一定要靠自己的才能,才可以把錢賺回來。
- Q:「惟有飲者留其名」為什麼要接「陳王昔時宴平樂」?
A:因為都在講喝酒歡樂的事。
北京話與河洛話
北京話和河洛話的差異
壹、臺灣的雙(多) 語教育政策
閩南語或古漢語曾創造出輝煌燦爛的漢文化,也是碩果僅存的世界最古老語言之一。無論從保存臺灣母語或正統古漢語遺產觀點,都應受到藍綠兩陣營及臺灣教育當局的重視。如能正本清源,將臺灣的鄉土母語運動重新定位為恢復古漢語(也就是清朝及日治時期臺灣漢學堂或私塾所教的漢文漢語)的教育政策,在臺灣實施北京話及古漢語的雙語教學,則臺灣人的母語(閩南語或河洛語)及正統的正體漢字及漢語得以在臺灣保存。而推行臺灣母語的政策也可望與統獨的政治議題脫鉤,對增進 臺灣社會的合諧,都有百益而無一害。
由於閩南語或古漢語與北京話都使用共同的正體漢字,只要在還沒有升學壓力的小學五、六年級或國中一、二年級,進行一年或一學期的閩南語或古漢語發音教學就可。至於教材也不一定要重編,過去臺灣漢學堂或私塾都採用三字經及千字文為初級教材,約包括二千五、六百的常用漢字,可考慮採用為教材之一。由於小學五、六年級或國中一、二年級生的識字已不成問題,只要三個月至一年,都能學會標準的閩南話或臺灣河洛話,客家話也可以比照辦理。
貳、閩南話(臺灣河洛話) 或北京話(普通話)與古漢語反切注音對照表舉例:
閩南話(臺灣河洛話)與古漢語同音而北京話(普通話)與古漢語不同音;閩南話(臺灣河洛話)與古漢語的同音字,在北京話、客家話….也屬同音字。
雖然現代臺灣河洛白話有上百個外來語音,但仍保留了幾萬個漢字的古漢語語音,基本上保留了古漢語的原貌。
河洛話版將進酒的聆聽感受
聽了之後就知道是河洛話台語的文音,也知道了將進酒的詩,也得知了河洛話的語言,感覺非常的有旋律以及豐富的內容,非常好聽!
第二次大分裂時代
- Q:為什麼東漢末年政治混亂?
A:
- 國本動搖:
東漢在宦官及外戚爭權之過程中又經此兩次「黨錮之禍」,助長了宦官的氣焰,政治更趨腐敗,弄致民不聊生,因而產生黃巾之亂,雖能及時討平,但卻演變成州牧割據的局面。
- 黃巾之亂與州郡割據:
東漢自和帝以後,外戚宦官相繼亂政;桓、靈二帝時,更發生了兩次黨錮之禍,以致政治腐敗,人才凋零,國本動搖。另外,土地兼併嚴重,天災連年,故各地相繼發生民變。 靈帝時,鉅鹿人張角倡太平道,借治病傳教,在民間秘密反抗漢朝。信徒增至數十萬人,均以黃巾包頭為記,故稱作「黃巾」。 黃巾聲勢浩大,到處捕殺官吏,劫掠地主豪強。
- Q:在政治混亂,百姓生活痛苦時,什麼性質的組織,容易串連百姓,起來起義造反?
A:宗教性質的組織。
- Q:造成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是哪兩個事件?
A:董卓之亂和黃巾之亂
- Q:第二次大分裂時代的核心課題是「胡、漢關係到底該怎麼辦?」請問除了五胡十九國胡、漢互砍外,還有哪些朝代或國家提出哪些方針來解決這個問題?誰沒有成功?誰成功了?是用什麼方法成功的?
A:不好意思,您的問題我看不懂
- Q:在胡漢關係找到解答之前,即使西晉司馬家沒有內鬨(八王之亂),天下仍能維持統一嗎?試說明你的理由。
A:
- 我覺得不可能
- 因為胡人和漢人長相和生活的方式和語言太不一樣了,所以溝通非常的困難,應該很難維持統一。
- Q:在胡漢關係找到解答之前,即使前秦符堅打贏了淝水之戰,他就能夠統一天下,建立長期穩固的王朝嗎?試說明你的理由。
A:
- 不可能
- 因為前秦符堅的軍隊有很多不同的人種,所以溝通非常的困難,應該很難維持統一。
馮諼客孟嘗君
注釋
- 馮諼,齊國游說之士。諼,一作“煖”,《史記》又作“驩”,音皆同。 客,做門客。
孟嘗君,齊國貴族,姓田名文,齊閔王時為相。其父田嬰在齊宣王時為相,并受封于薛,故本篇中有"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之說。田嬰死后,田文襲封地,封號為孟嘗君。孟嘗君好養士,據說有門客三千,成為以養士而著稱的"戰國四公子"之一,其中還有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趙國平原君。
- 存,生存,生活。
- 屬,通"囑",囑咐。
- 寄食門下,在孟嘗君門下作食客。
- 好,愛好,擅長,喜好。
- 諾,答應聲。
- 以,因為,因為孟嘗君的態度而輕視馮諼。
- 能,才能,本事。
- 賤,輕視,看不起。
- 食,通飼,給人吃。
- 草具,粗劣的飯菜。具,供置,也能作酒肴。
- 居有頃,過了不久。
- 鋏,劍。
- 歸來,離開,回來。乎,語氣詞。
- 比,和……一樣,等同于。
- 為之駕,為他配車。
- 揭,舉。
- 過,拜訪。
- 客我,待我以客,厚待我。即把我當上等門客看待。
- 歸來,回去。
- 彈,敲打。
- 無以為家,沒有能力養家。
- 惡,討厭。
- 給,供給。
- 出記,出了一個文告。記,賬冊,古代一種公文文種。
- 計會,會計。
- 習,熟悉。
- 責,同”債“。債的本字。
- 署,署名,簽名。(可見"記"不能作帳冊,而當做告示。)
- 負,辜負,對不住。實際意思是沒有發現它的才干。
- 謝,道歉。
- 倦于事,忙于事務,疲勞不堪。
- 憒于憂,憂愁思慮太多,心思煩亂。憒,同“潰”,亂。
- 懧愚,懦弱無能。懧,同懦。
- 沉,沉浸,埋頭于。
- 開罪,得罪。
- 不羞,不以為羞。
- 約車治裝,準備車馬、整理行裝。約,纏束,約車即套車。
- 券契,債契。債務關系人雙方各持一半為憑。古時契約寫在竹簡或木簡上,分兩半,驗證時,合起來查對,故后有合券之說。
- 市,買。
- 反,同”返“,返回。
- 寡有,沒有。
- 驅,趕著車。 之,往。
- 當償者:應當還債的人。
- 合券,驗合債券。可知前面應解為“債務契約”。古代契約分為兩半,立約雙方各執其一。
- 矯命,假托(孟嘗君)命令。
- 按:此節描述《史記》更合情理。
- 疾,迅速。
- 晨而求見。見,謁見。
- 下陳,堂下,后室。
- 區區,少,小,此亦隱指放債之利。
- 拊愛,愛撫。拊,同“撫”,撫育,撫慰。
- 子其民,視民如子。
- 賈,做買賣。賈利之,做買賣獲利。(不必視為名詞作商人解。)
- 說,通“悅”。
- 休矣,算了吧。
- 后期年,一周年之后。期年,整整一年。
- 齊王,齊湣王。《史記·孟嘗君列傳》:“齊(湣)王惑于秦、楚之毀,以為孟嘗君各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遂廢孟嘗君。”所謂“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是托詞。
- 就國,回自己的封地。國,指孟嘗君的封地薛。
- 顧,回顧,旁顧。
- 乘,古代四馬一車為一乘,亦可泛指車。
- 窟,洞。
- 梁,大梁,魏的國都。惠王,梁惠王,魏武侯之子。
- 放,放逐。
- 虛上位,把上位(宰相之位)空出來。
- 先驅,驅車在前。
- 重幣,貴重的財物禮品。
- 顯使,地位顯要的使臣。
- 三反,先后多次往返。反,同“返”。
- 固辭,堅決辭謝。
- 太傅,官名,為輔弼國君之官。掌制定頒行禮法。
- 赍,帶著,抱著
- 文車,文飾華美的車輛。
- 駟,四馬駕的車,比較:乘不一定是四馬,駟一定是四馬。
- 服劍,佩劍。
- 不祥,意為糊涂。 一說不善,沒有福氣。
- 封書,寫信,古代書信用封泥加印,故曰封書。
- 謝,賠禮道歉。
- 不祥,通詳,審慎,不詳即失察。
- 被,遭受。
- 被于宗廟之祟,遭受祖宗神靈降下的災禍。被,同“披”,遭受。
- 沉于諂諛之臣,被阿諛奉承的奸臣所迷惑。
- 不足為,不值得你看重并輔助。一說無所作為。
- 顧,顧念。
- 姑,姑且。萬人,指全國百姓。
- 纖介,介同芥,纖絲與草籽,比喻極微小。
大意
齊國有一人叫馮諼。因為太窮而不能養活自己。他便托人告訴孟嘗君,表示意愿在他的門下寄居為食客。孟嘗君問他有什么擅長。回答說沒有什么擅長。又問他有什么本事?回答說也沒有什么本事。孟嘗君聽了后笑了笑,但還是接受了他(《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旁邊的人認為孟嘗君看不起馮諼,就讓他吃粗劣的飯菜。(按照孟嘗君的待客慣例,門客按能力分為三等:上等(車客)出有車;中等(門下之客)食有魚;下等(草具之客)食無魚。)過了一段時間,馮諼倚著柱子彈著自己的劍,唱道:“長劍我們回去吧!沒有魚吃。”左右的人把這事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說:“讓他吃魚,按照中等門客的生活待遇。”又過了一段時間,馮諼彈著他的劍,唱道:“長劍我們回去吧!外出沒有車子。”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這件事告訴給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車子,按照上等門客的生活待遇。”馮諼于是乘坐他的車,高舉著他的劍,去拜訪他的朋友,十分高興地說:“孟嘗君待我為上等門客。”此后不久,馮諼又彈著他的劍,唱道:“長劍我們回去吧!沒有能力養家。”此時,左右的手下都開始厭惡馮諼,認為他貪得無厭。而孟嘗君聽說此事后問他:“馮公有親人嗎?”馮諼說:“家中有老母親。”于是孟嘗君派人供給他母親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于是從那之后。馮諼不再唱歌。 后來,孟嘗君拿出記事的本子來詢問他的門客:“誰熟習會計的事?”馮諼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簽上一個“能”字。孟嘗君見了名字感到很驚奇,問:“這是誰呀?”左右的人說:“就是唱那‘長鋏歸來’的人。”孟嘗君笑道:“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虧待了他,還沒見過面呢!”他立即派人請馮諼來相見,當面賠禮道:“我被瑣事搞得精疲力竭,被憂慮攪得心煩意亂;加之我懦弱無能,整天埋在國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卻并不見怪,倒愿意往薛地去為我收債,是嗎?”馮諼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套好車馬,整治行裝,載上契約票據動身了。辭行的時候馮諼問:“債收完了,買什么回來?”孟嘗君說:“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馮諼趕著車到薛,派官吏把該還債務的百姓找來核驗契據。核驗完畢后,他假托孟嘗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債款賞賜給欠債人,并當場把債券燒掉。百姓都高呼“萬歲”。 馮諼趕著車,馬不停蹄,直奔齊都,清晨就求見孟嘗君。馮諼回得如此迅速,孟嘗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見他,問道:“債都收完了嗎?怎么回得這么快?”馮諼說:“都收了。”“買什么回來了?”孟嘗君問。馮諼回答道:“您曾說‘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慮您宮中積滿珍珠寶貝,外面馬房多的是獵狗、駿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過是‘仁義’罷了,所以我用債款為您買了‘仁義’。”孟嘗君道:“買仁義是怎么回事?”馮諼道:“現在您不過有塊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撫愛百姓,視民如子,而用商賈之道向人民圖利,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債款賞賜給百姓,順便燒掉了契據,以至百姓歡呼‘萬歲’,這就是我用來為您買義的方式啊。”孟嘗君聽后很不快地說:“嗯,先生,算了吧。” 過了一年,齊閔王對孟嘗君說:“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當作我的臣子。”孟嘗君只好到他的領地薛去。還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攜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嘗君到來。孟嘗君見此情景,回頭看著馮諼道:“您為我買的‘義’,今天才見到作用了。” 馮諼說:“狡猾機靈的兔子有三個洞才能免遭死患,現在您只有一個洞,還不能高枕無憂,請讓我再去為您挖兩個洞吧。”孟嘗君應允了,就給了五十輛車子,五百斤黃金。馮諼往西到了魏國,他對惠王說:“現在齊國把他的大臣孟嘗君放逐到國外去,哪位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國家富庶強盛。”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來,把原來的相國調為上將軍,并派使者帶著千斤黃金,百輛車子去聘請孟嘗君。馮諼先趕車回去,告誡孟嘗君說:“黃金千斤,這是很重的聘禮了;百輛車子,這算顯貴的使臣了。齊國君臣大概聽說這事了吧。”魏國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嘗君堅決推辭而不去魏國. 齊王聽到這個消息,君臣震恐,連忙派遣太傅帶“黃金千金、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等物,非常隆重地向孟嘗君謝罪,請孟嘗君要“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勸孟嘗君趁機索取先王的祭器,“立宗廟于薛”。等齊國的宗廟在薛地落成后,馮諼向孟嘗君報告說:“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戰國策·齊策》)自從齊泯王罷免了孟嘗君的相位后,門下食客多離他而去。孟嘗君恢復相位后,馮諼策馬前去迎接,其他門客都未到。孟嘗君感慨地對馮諼說,自己一生好客,對待客人從來不敢有所閃失,而他們見我被罷官,卻都離我而去了。今仰賴馮諼先生得以恢復相位,門客還有什么臉面再見我呢?我如果再見到他們,“必唾其面而大辱之”。馮諼聽了忙下馬向孟嘗君叩頭,孟嘗君急下馬制止,問他是否是替其他的門客謝罪。馮諼說,不是。而是為“君之言失”。他說,任何事物發展都有自身的規律,像有生命的東西一定會死亡一樣,這是一種必然規律;“富貴多士,貧賤寡友”,這也是一種規律。趕集上市的人,清晨時都急急地趕往集市;但到日落時,人們就是經過集市,也只是甩著膀子走過去,看也不看一眼。他們不是愛好清晨,厭惡傍晚,而是因為傍晚時分,希望得到的東西,在那兒已經沒有了。您失去相位,賓客自然都離去了,您不應該因此埋怨士人,希望孟嘗君能夠“遇客如故”。孟嘗君非常感激馮諼的提醒,于是再次拜謝并接受了馮諼的建議,“敬從命矣,聞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史記·孟嘗君列傳》) 馮諼有超人的智慧,極具戰略眼光。他抱著對孟嘗君高度負責的態度,積極為孟嘗君政治地位的穩定出謀劃策。在孟嘗君做齊國相國的幾十年時間里,“無纖介之禍”(《戰國策·齊策》),是與馮諼的精心謀劃分不開的。
理解與思考
- Q:第一段課文中,馮諼所有動作的真正用意,到底是什麼?
A:馮諼想要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 Q:如果沒有第一段的鋪路,馮諼說他要去收債,孟嘗君就一定會讓他去收嗎?
A:不會。因為孟嘗君的食客太多了。
- Q:第三段開頭,孟嘗君為什麼交代馮諼至買:「視吾家所寡有者。」?
A:因為孟嘗君什麼都有了。
成語典故
- 雞鳴狗盜:假裝雞和狗的叫聲用來偷東西。
-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要有三個洞窟才可以在多個地方躲起來。
- 高枕無憂:把枕頭墊高然後無憂無慮的睡覺。
- 紙上談兵(須含秦趙長平之戰):趙國的趙括只會在紙上討論戰爭,所以跟秦國發生長平之戰的時候就輸的非常慘。
- 毛遂自薦:毛遂自己推薦自己去做工作。
- 虛位以待:把該位置空下來等待別人去坐。
-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該斷分開時候沒分清楚,反而會混亂。
- 奇貨可居:把稀有的貨物先累積起來,等到價格變貴的時候再賣出去。
- 一字千金:形容一個字的價值非常的高,可以值千兩黃金。
理解與思考
- Q:馮諼有哪些出色的地方?每一點都要引述馮諼所做過的事,來印證你的觀點。
A:我覺得馮諼把事情看得非常遠,表示很有遠見。因為馮諼事先買了仁義,後來幫了孟嘗君。
- Q:孟嘗君有什麼過人之處?也要舉出他的表現來印證你的觀點。
A:我覺得孟嘗君蠻有愛心的,什麼人都可以接受。因為馮諼說自己什麼都不會,可是孟嘗君還是可以接受他。
- Q:為什麼馮諼都窮到吃不上飯了,還不去典賣他的劍來換食物?
A:因為劍是個武器,為了防身,所以不會隨便去典賣他的劍來換食物。
智庫與兩岸
- Q:現代的智庫從事哪些活動?
A:是對政治、商業或軍事政策進行調查、分析研究並提供策略的機構,一般由政府、政黨或商業公司出資組建。
- Q:美國的對台政策對台灣的國家安全至為重要,台灣的政府又不容易直接和美國政府官員交往互動,那台灣要怎樣去影響美國的對台政策?
A:可以找商人和說客去漸漸影響美國政府。
- Q:台灣在游說美國政府對台政策時,要以何種角度與立場來切入?
A:複合式安全概念角度切入,分析台灣的戰略環境對於國家安全的先天限制,次則解析兩岸關係發展如何聯動影響 ..... 美國政府對台海局勢的關注,民進黨樂於將如何處理兩岸問題,與美方充分意見交換。
- Q:從右邊這張地圖說明為什麼中國攻佔台灣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東亞地圖
A:習近平的中國夢代表要統一台灣,台灣靠本身實力可以面對,但在被攻擊時也需要美國的幫助。由於台灣是一個海島很難進行軍事攻擊,中國會以其它手段達到目的。
- Q: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研究員易思安在2017.10.3出版的新書《中國入侵威脅》中,所指出的解放軍的入侵台灣計畫,請簡單描述一下。
A:解放軍將分三階段侵略台灣,包括「封鎖和轟炸」、「兩棲登陸作戰」及「島內執行作戰計畫」。除了從空中及海上對台層層封鎖,解放軍會運用對台部署超過一千個的飛彈據點,執行一波又一波的轟炸,再以艦隊從十四個可能的海灘登陸點,派出四十萬大軍襲擊。
- Q:近來美國許多智庫紛紛建議台灣不要強行推動全募兵制,為什麼?
A:因為台灣沒辦法容納這麼多役男以及少子化的因素,所以才會這樣。
- Q:今天中國正在舉行所謂的十九大,請說明十九大的完整名稱是什麼?
A: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 Q:說明中國共產黨,黨員、黨代表、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總書記之間的關係與大約的人數。並說明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目前每幾年開一次?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全體會議目前每幾年開一次?
A:40人。兩者皆五年。
雨霖鈴
注釋
- 「驟雨」初「歇」:一場急驟的雨。剛剛停止。
- 「都門」帳飲無「緒」:喝著酒。情緒。
- 留戀處蘭舟「催發」:要出發了。
- 竟無語「凝噎」:竟氣噎喉塞。
- 千里「煙波」:越離越遠了。
- 「暮靄」沉沉「楚天」闊:晚間的雲氣煙霧。漸漸濃重。
- 楊柳岸「曉風」殘月:拂曉的風。
- 此去「經年」:總得一年以上。
探究與思考
- Q:「雨霖鈴」三個字與本詞全文內容有何關係?
A:下雨的聲音像鈴鐺在響,覺得很傷心。
- Q:發揮想像,「雨霖鈴」詞中將要分別的兩人,可能是什麼關係,你為什麼會這樣認為?
A:家人。因為家人之間感情比較深,所以才會多情自古傷離別。
- Q:詞和曲很像,兩者要怎麼區分,請各找一例比較說明之。北宋碰到的歷史挑戰都是些什麼?
A:
- 1. 形式上的分別:
詞曲都是長短句,各依詞牌或曲牌來作,除非查詢資料,要如何判別其為「詞」或「曲」呢?(1)「襯字」的運用:詞依詞牌填詞,形式嚴謹。「曲」依曲牌而作,可以加「襯字」,使得「曲」作品讀來節奏輕快活潑。但也有許多作品不加「襯字」。(2)押韻的區別:依據曾永義教授在其所著的《元人散曲選評註》的說法:「詞」的押韻:平聲獨用,入聲獨用,上去兩聲獨用或通用均可。平仄通押者極少。「曲」的押韻:平上去三聲通押。(元曲無入聲)
- 2. 風格上的分別:「詞」與「曲」最大的區別,應在於風格上。依據曾永義教授在其所著的《元人散曲選評註》的說法:「詩的風格較莊嚴、厚重而雄峻」;「詞的風格較瀟灑而韶秀」;「曲的風格較輕俊而疏放」。一般說,詩莊詞媚曲俗。詩是嚴謹莊重的,詞則以婉約為主,曲就顯得比較厘俗活潑。在語言、節奏與內容上,「曲」都顯得比「詞」要通俗活潑。
- 3. 宋詞例:蘇軾《卜算子》
-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 4. 元曲例:馬致遠 秋思(天淨沙)
-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兩者相較之下,曲比較活潑。
- 5. 北宋王朝生不逢時,建國伊始,就面臨著較為惡劣的地緣政治環境,國內政治生態也欠佳,民變兵變頻繁,黨爭不斷。正因為如此,北宋時期產生了較為豐富的國家安全戰略思想。為了維護和保障國家安全,采取了許多措施,包括加強高度中央集權,維護國家大一統格局;以及不斷進行變法,以期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加強邊防建設,以期御敵于國門之外;加強隱蔽戰線的斗爭,以期用隱蔽手段來鞏固政權,捍衛國家安全,等等。
- Q:按照歷史學家黃仁宇的看法,北宋王安石變法,有沒有可能換一位主持變法的人就可以讓變法成功,為什麼?
A:不好意思,您的問題我看不懂
自選詞
- 詞的名稱:卜算子
- 作者:蘇軾
- 詞的全文:
- 缺月挂疏桐,
- 漏斷人初靜。
- 誰見幽人獨往來?
- 縹緲孤鴻影。
- 驚起去回頭,
- 有恨無人省。
- 揀盡寒枝不肯棲,
- 寂寞沙洲冷。
- 欣賞心得(100~200字)
我覺得這個詞非常的特別,因為蘇軾當時被貶,可見心境很是鬱悶,缺月、疏桐、幽人、孤鴻道盡心中淒涼。後四句「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卻表達了自己志存高潔心存高遠不與流俗同流合污的心境,也表達了自己對現在這種不好的境遇的一種預見性,所以他的心裡一定非常難過。
鴻門宴
探究與思考
- Q:司馬遷寫史記的動機?
- A:《史記》作者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其成長年代,恰當西漢全盛時期,即漢武帝在位時代。司馬遷出生於一個史官家族,父親司馬談於漢武帝初年任職太史令,學問淵博,精通天文曆算、古文經傳和諸子百家學說。故司馬遷幼承庭訓,「年十歲,則誦古文」。他十歲,從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從孔安國學《古文尚書》,有豐富的知識及經學基礎。二十歲時開始遊歷天下,名山大川,足跡所及,南到湖南,淅江,東到山東,河南,西及甘肅,北至長城諸地。所至之處必調查古蹟遺事,包括舊聞傳說、風土民情等,擴充了歷史知識,對日後編撰《史記》有莫大幫助。回到長安以後,任郎中一職。
- Q:鴻門宴對楚漢之爭的影響?
- A:然而劉邦這等流氓深諳政治鬥爭之險惡,魯班造了過牆梯沒能打敗墨子這個說客,正是因為有了張良這傳說的了神仙點化的謀士。後來的歷史證明,憑手藝幹活的工匠最後是鬥不過憑腦子混飯的謀士的。張良早就看出其中兇險,馬上用出當年留下的人情債——劉邦以「情義」和「沒有野心」打動的項伯。
- Q:簡述歷史的作用
- A:
- 教育人類,使人成長。
- 避免重蹈覆轍的錯誤,並實施正確決策。
- Q:簡述中國史書的三大體例
- A:
- 紀傳體
- 編年體
- 紀事本末體
- Q:正史就可信嗎?野史就不可信嗎?為什麼?如何讀史來還原真象?
- A:
- 不一定。
- 不一定。
- 因為歷史都是過去的事,我們沒辦法證明。
- 多讀不同版本的歷史,互相比對一下,就能還原真象。
- Q:什麼是四史?什麼是廿四史?
- A:
四史:
- 史記
- 西漢 司馬遷作 紀傳體、通史、正史之第一部史書
- 漢書
- 漢經四手 (東漢班彪、班固、班昭、馬續) 斷代史
- 後漢書
- 南朝宋 范曄作 斷代史
- 三國誌
- 西晉 陳壽作 斷代史
廿四史:
- 史記
- 漢書
- 後漢書
- 三國誌
- 晉書
- 宋書
- 南齊書
- 梁書
- 陳書
- 魏書
- 北齊書
- 周書
- 南史
- 北史
- 隋書
- 舊唐書
- 新唐書
- 舊五代史
- 新五代史
- 宋史
- 遼史
- 金史
- 元史
- 明史
- 清史稿
- Q:簡述項羽的個性、為人,並舉實例印證,還有這些個性、為人和西楚的最後失敗有什麼關係?
- A:項羽的個性衝動而易怒,不能冷靜的分析,其易怒,導致了人格的偏差;其思慮不夠縝密,使他喪失了天然的地利。項羽遇事,不知冷靜考量、自我反省,一味的增加情緒的氾濫,是他失去了人和。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從這一段文字可以發現,項羽年少時,就已出現三種個性:「不耐煩、善辯、無毅力」。學書不成,轉而學劍亦不成,然後又說出了一篇大道理來:要學就要學萬人敵。一旦開始教他可以萬人敵的兵法,項羽又不能有始有終的把兵法學完全。通常不耐煩的人,大多具有一些小聰明,也因為如此,他們往往會覺得耐煩的是傻子。為了要說明自己並非不耐煩,所以自然就會善辯;當然,不耐煩的人多半是不會具有毅力的。所以說,司馬遷在項羽的出場描述中,其實已在隱示項羽的個性,和日後的烏江自刎,是有密切的關係。項羽會有這樣的個性大概與其才力有關,「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上天給項羽的優越條件,反而成了他自身最大的挑戰!以此而言,也不禁令人聯想:上天實在是公平的,祂賦予項羽才力,卻不賜給他堅持和毅力的智慧,除非項羽能夠超越自己,否則上天給予的優點,最終將成為他的致命傷。
- Q:簡述劉邦的個性、為人,並舉實例印證,還有這些個性、為人和漢的最後成功有什麼關係?
- A:劉邦年少時因自以為異於常人(左股有七十二子,以及出生時其母夢見與神相遇、其父看見蛟龍等謠言),輕慢侮人,好酒色,遊手好閒。在擔任泗水亭長後,仍依然故我,直到一天見秦始皇出遊,使積極奮發。劉邦與項羽在個性上有相似的地方,如自尊心、自信心、好勝心等,但在表現的手法上卻迥異不同。項羽表現其剛強,氣勢懾人;但劉邦卻溫碗而使人不設防。漢軍與西楚軍對峙僵持時(西元前203年),項羽不耐,速戰速決,而劉邦卻能忍耐,寧可「鬥智不鬥力」。可知劉邦冷靜而理智,絕不情感衝動,甚至在危急時能當機立斷,如項羽與劉邦隔澗對談時(西元前203年),因劉邦列舉十大罪狀激怒項羽,項羽憤而射殺之,中其胸口,而劉邦卻能立刻假裝傷其腳趾,以定軍心;另外韓信在回報欲當代理齊王時,劉邦本憤而拍桌,破口大罵,但因張良止之,遂改口:「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為假?」如此因情順勢的機智反應,令人佩服。
楚漢相爭的成語典故
- 破釜沉舟:打破煮食用的鍋子,只帶了三天份的乾糧。最後於鉅鹿大敗秦軍。
- 約法三章:約法三章原原本指的是劉邦攻入秦朝都城咸陽後制定的簡化秦朝苛法的做法。
- 鴻門宴:秦朝末年,劉邦統領的軍隊先攻破了秦國入了關,並且派兵把守函谷關。
- 項莊舞劍志在沛公:項伯舞劍助興,百般保護劉邦,劉邦手下樊噲沖進營帳來保護劉邦,劉邦借機逃離。
-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楚漢相爭時,項羽屯兵40萬在新豐鴻門,謀士範增設計要除掉劉邦。劉邦依約赴鴻門宴,範增請項莊舞劍助興,意圖殺害劉邦。
-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韓信迅速出兵,攻下瞭陳倉。章邯得知後非常恐慌,但為時已晚。借道於陳倉,劉邦軍隊很快攻打並占領瞭關中,為以後建立漢朝奠定瞭基礎。
- 楚河漢界:比喻敵對的兩方。象棋棋盤的中心點。
- 分一杯羹: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如果不投降就殺瞭他父親燉成肉羹吃,如果殺瞭的話就分一杯羹給他。
- 十面埋伏:楚漢相爭時期,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戰術,逼使項羽在烏江自殺,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 四面楚歌:意思是楚人在唱歌,歌聲從四面八方傳過來的。
- 霸王別姬: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在和劉邦為了爭奪帝位,進行長達十幾年的戰爭。
-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剛愎自用,聽不進部下的意見,一意孤行,被劉邦的漢軍圍困在垓下烏江邊,四面楚歌,江東子弟死傷無數,項羽感覺沒臉見江東父老就拔劍自殺。
虞美人
注釋習作
- 了:完結,結束。
- 回首:回頭。
- 砌:台階。
- 雕欄玉砌:雕花的欄杆和台階。
- 應「猶」:一作「依然」。
- 朱顏改:化妝的女人年紀老了。
- 君:作者自稱。
探究與思考
- Q:寫出本詞中所有「美景」與「悲情」的對比。
A:
美景
春花、秋月、東風、雕欄玉砌。
悲情
何時了、幾多愁。
- Q:寫出本詞中所有「往昔」與「當今」的對比。
A:
往昔
昨夜、往事、應猶在。
當今
春花秋月、小樓、朱顏改。
- Q:寫出本詞中所有「自然的永恆」與「人事的滄桑」的對比。
A:
自然的永恆
明月、江水、春花。
人事的滄桑
小樓、故國、朱顏改。
- Q:你覺得一個弱小的國家,遇到一個一心想併吞你的強大帝國,應該怎麼辦?
A:我們一定要非常努力的競爭,才比較不會被別人併吞。
- Q:寫出三個中國歷史上憑藉「長江天險」造成南北對峙的時代和國家,並且說明其結局。
A:
- 三國:孫權利用長江抵抗曹操。
- 國共內戰:蔣介石依賴長江抵抗毛澤東南下。
- 淝水之戰:東晉抵抗前秦。
赤壁賦
注釋寫作
- 壬戌:古代記年的方式。
- 既望:指農曆十六日。
- 赤壁:此地為黃州赤鼻磯,並不是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舊址,當地人因音近亦稱之為赤壁,蘇軾知道這一點,將錯就錯,借景以抒發自己的懷抱。
- 屬客:勸酒。
- 窈窕:指女人端裝美麗。
- 少焉:一會兒。
- 白露:白茫茫的水氣。
- 「縱」一葦之所如:放任。
- 「凌」萬頃之「茫然」:越過。廣大的樣子。
- 「馮虛」御風:空間駕風。
- 羽化: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
- 扣舷:用手去敲船的旁邊。
- 桂「棹」藍槳:船槳。
- 泝:逆流而上。
- 美人:這裡指趙頊。
- 餘音嫋嫋:形容尾聲婉轉悠長。
- 嫠婦:資深的寡婦。
- 愀然:容色改變的樣子。
- 正襟「危」坐:端坐。
- 何為其「然」也:容色改變的樣子。
- 繆:通「繚」盤繞。
- 舳艫:戰船前後相接。這裏指戰船。
- 釃酒:斟酒。
- 橫「槊」賦詩:橫執長矛。
- 江「渚」:亦指江邊。
- 匏「樽」:以乾匏製成的酒器。
- 須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 「遺」響:留。
- 肴:食物。
- 狼籍:凌亂的樣子。
- 枕籍:一個個互當枕頭睡著。
探究與思考
- Q:蘇軾願做一位公道人,新黨上台他倒楣,就黨上台他也倒楣。試再舉一位當世的類似人物,並說明他的事蹟行徑,名人、家人、親友、師友⋯都可以。
A:家人,因為家人上台的時候忘了帶電腦來簡報。
- Q:承上題,如此做人很不容易,您自己願意如此做人嗎?試說明之。如不願意,您準備什麼樣的做人態度?並對比於蘇軾做人原則,比較兩者各自的優缺點。
A:願意。
自己:做人才不會太辛苦。
蘇軾:這樣會比較辛苦。
- Q:要像蘇軾這樣做人,格局一樣要宏大,不然在現實中憋屈也憋屈死了。所以在現實中受委屈,有些人反能超脫昇華。請說明「烏台詩案」與創作《前赤壁賦》的關係。
A:
- Q:《前赤壁賦》中有多處對仗,寫出你最喜歡的三處對仗,並解釋他們的意思。最後說出它們令你喜歡的原因。
A: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意思),因為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意思),因為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意思),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