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識讀/沈昀羲: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大意
探究與思考
 
(未顯示2位用戶所作出之60次版本)
第 2 行: 第 2 行:
 
==鐘毓與鐘會==
 
==鐘毓與鐘會==
 
===注釋===
 
===注釋===
 +
*魏文帝:曹柸
 +
*敕(ㄔˋ)見:招見
 +
*少有令譽:從小就有好的風評
 +
*令:美意
 +
*卿:大臣的稱呼
 +
*聞:聽說
  
 
===大意===
 
===大意===
第 7 行: 第 13 行:
  
 
===惡搞改作===
 
===惡搞改作===
 +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乳兒驚也」 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乳兒驚也,乳兒不語。」
  
 
==七步成詩==
 
==七步成詩==
 
===注釋===
 
===注釋===
 +
*嘗:曾經
 +
*漉(ㄌㄨˋ):浸在水中
 +
*菽(ㄕㄨˊ):豆子的統稱
 +
*釜:鍋子
  
 
===大意===
 
===大意===
 +
文帝曾經命令東阿王在七步以內做一首詩,如果做不出來就死刑,當文帝講完東阿王變開始吟詩,煮豆子做羹湯,豆子在水裡煮成湯,豆經在鍋子下燒,豆子在鍋子中滾,明明都是同一家出來,何必這樣為難自己人呢,文帝聽完面有難色。
  
 
===惡搞改作===
 
===惡搞改作===
 +
文帝嘗令東阿王九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吾持筆,吾持紅果,矣!紅果筆。吾持筆,吾持刺果,矣!刺果筆。紅果筆,刺果筆,矣!筆刺果紅果筆。」帝深有慚色,東阿王曰:「匪泣匪泣,泣珠則貧。」
 +
 +
==陳元方答客問==
 +
===注釋===
 +
*期:約
 +
*舍:走
 +
*乃:才、竟然
 +
*不:否
 +
*相委的相:單方面
 +
*雙方的作為:相忍為國
 +
*單方的作為:相信、苦苦相逼
 +
*相委的委:丟棄
 +
*引:拉
 +
*顧:看
 +
 +
===大意===
 +
陳太丘和朋友約了但朋友一直沒來,於是太丘先走,朋友來了反而生氣,而元方則跟他說:你自己沒有守信用遲到,還當我的面前罵我爸,真的很無禮,朋友覺得丟臉
 +
 +
===惡搞改作===
 +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還先走一步。」元方曰:「家父死,已難過不已,你還罵他,則無禮」友人與元方相擁而泣。
 +
 +
==晉明帝==
 +
===注釋===
 +
*涕:眼淚
 +
*致:導致
 +
*以:將
 +
*謂:說說看
 +
*然:如此
 +
*異:訝異
 +
*重:再
 +
*乃:竟然
 +
*色:表情
 +
*邪:呢?
 +
*夙:早
 +
 +
===大意===
 +
晉明帝小時候。有人從長安來而元帝聽到有關長安的消息,想起以前難過了起來。元帝問明帝你覺得長安跟太陽哪一個比較遠,明帝說當然是太陽遠,有人說他從長安來,但沒有聽過有人從太陽那裡來,而在宴會上元帝想炫耀自己得兒子很聰明,並問了他一樣的問題,他卻回答長安遠,他說因為抬頭就看的見太陽,但看不見長安
 +
 +
===惡搞改作===
 +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當人還是當狗比較好」答曰:「當人。當人有知識能統一天下」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當狗。」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當狗每天吃喝啦撒多幸福。」
 +
 +
==捉刀英雄==
 +
===注釋===
 +
*以:認為
 +
*形:長相
 +
*使:命令、叫
 +
*床:凳椅坐榻
 +
*既:完
 +
*令:讓
 +
*然:但是
 +
*乃:你
 +
 +
===大意===
 +
曹操要召見匈奴來的使者,但他覺得自己長得夠威嚴,於是叫崔季假扮自己,自己站在旁邊當侍衛。召見完畢後,曹操派人私下問使者:「你覺得魏王如何?」使者說:「魏王長的非常帥,但是座位旁邊那個侍衛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聽說了,派人殺了那個使者。
 +
 +
===惡搞改作===
 +
魏武將見匈奴使,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重賞匈奴使,賜他為床頭侍衛,每天說好話給他聽。
 +
 +
===資訊工具的發展===
 +
====夏、商、周====
 +
(字)刀竹
 +
====春秋、戰國、秦、漢====
 +
「筆」竹、邸報
 +
====三國、晉、南北朝、隋、唐====
 +
筆、(紙)、(拓)、(印)、雜報
 +
====宋、遼、金、西夏、元、明、清====
 +
筆、紙、印「書」、小報
 +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
報紙、電波、電腦、網路
 +
 +
===資訊工具的限制與影響===
 +
*共主時代:當時只有貴族能讀書,所以都是某專權一代繼一代地保持在某個血緣家庭中的。
 +
*第一次大分裂、第一帝國:有筆、墨後,平民開始也有機會讀書,春秋戰國時期公職人員是自我推薦的,中央管制不統一。秦漢帝國則是用鄉里舉選的方式選拔公職人員,中央管制採三公九卿制。
 +
*第二次大分裂、第二帝國:紙又比竹更方便,可以拓、印,也可以大量印刷、裝訂。第二次大分裂是公職人員採九品中正,中央管制採過渡制。到第二帝國的時候用科舉考試選拔公職人員,採三省六部制。
 +
*農牧帝國興起:這時的筆、紙,又更普及,還是沿用科舉考試。
 +
*現代化:網路普及的時代,相較於紙、筆又更方便,公職人員用公民選舉、考試和專政。中央管制是府、院和黨、院制。
 +
 +
===三公九卿制vS三省六部制===
 +
*三公九卿制:
 +
*#秦漢時期
 +
*#三公是指丞相(輔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和太尉(主持軍事)。行政、軍事、監察等權力融為一體。
 +
*#丞相為百官之首,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有相對獨立的決策權、審議權和行政權。
 +
*#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和少府這九個部門的長官。皇帝的家政、國政混為一談。
 +
*三省六部制
 +
*#隋唐確立後延續到清末。六部制一直未作改動
 +
*#三省:中書省(決策,起草皇帝的命令)、門下省(審議皇帝的命令)、尚書省(行政,執行皇帝的命令)。
 +
*#六部:吏、禮、戶、兵、刑、工。是針對國政分工精準的中央行政機構。
 +
*#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使相權一分為三,從而加強了皇權。而且將行政、軍事、監察分開,相互制衡,更方便皇權來操縱和控制。
 +
==將進酒==
 +
===注釋===
 +
*樽:酒器
 +
*且:姑且
 +
*將:請、愿
 +
*鐘:樂器
 +
*鼓:打擊樂器
 +
*饌:食物、美食
 +
*玉:美石
 +
*鐘鼓饌玉:富貴豪華的生活
 +
*徑:只
 +
===大意===
 +
你沒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 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你沒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感嘆自己的白髮, 年輕時候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時應當縱情歡樂, 莫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 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 一次痛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別停下杯子。 我為你們高歌一曲, 請你們都來側耳傾聽: 鐘鳴饌食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 只希望長駐醉鄉不再清醒。 自古以來聖賢這兩種酒是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年宴設樂平關你可知道, 斗酒萬錢也豪飲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 你只管端出酒來讓我喝。 五花千里馬,千金狐皮裘, 快叫那侍兒拿去換美酒, 我們一起消解這萬古愁!
 +
 +
==北京話與河洛話==
 +
*北京話與河洛話的不同
 +
:北京話有唇齒音、翹舌音;河洛話有閉口音、深喉音、入聲。
 +
*今天河洛話為什麼比北京話留了更多古代中原的古音
 +
:河洛話從唐朝時就有,後來河洛話就混合了當地土音,但還保留了一點古音,可北京話在明朝後出現,當時北京話中,入聲已經消失、兒化音已經出現。
 +
*河洛話版的「將進酒」聽完感受與心得
 +
:沒甚麼感覺,只覺得有點神奇。
 +
 +
==第二次大分裂時代==
 +
*東漢末年政治混亂
 +
:漢人與允許胡人遷入長城南邊地帶居住,因為漢人欺壓胡人的關係,而胡人反抗漢人,漢人不服胡化,胡人不服漢化,造成兩端混亂。
 +
*造成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兩個事件
 +
:黃巾之亂、董卓之亂
 +
*胡、漢關係到底該怎麼辦
 +
:我認為打一場架,看誰吃掉誰。
 +
*哪些朝代或國家提出哪些方針來解決這個問題?誰沒有成功?誰成功了?是用什麼方法成功的?
 +
:北魏推動漢化,不成功;北齊推動胡化,不成功;北周推動漢人、胡人結婚(強制配對),成功。
 +
*在胡漢關係找到解答之前,即使西晉司馬家沒有內鬨(八王之亂),天下仍能維持統一嗎?說明你的理由
 +
:我覺得就算沒有內鬨還是無法維持統一。
 +
*在胡漢關係找到解答之前,即使前秦符堅打贏了淝水之戰,他就能夠統一天下,建立長期穩固的王朝嗎?說明你的理由
 +
:我認為是不行。
 +
==馮諼客孟嘗君==
 +
===注釋===
 +
*屬:告訴
 +
*好:(ㄏㄠˋ)喜好
 +
*以:以為
 +
*賤:看不起
 +
*食:食物
 +
*具:供具
 +
*有傾:過不久
 +
*鋏:劍
 +
*比:比照
 +
*駕:車
 +
*揭:帶
 +
*過:拜訪
 +
*客我:以客待我
 +
*彈:敲打
 +
*惡:討厭
 +
*給:供應
 +
*記:公告
 +
*習:學習
 +
*責:債
 +
*署:簽名、署名
 +
*負:辜負
 +
*謝:道歉
 +
*倦:疲倦
 +
*慣於憂:心思煩亂
 +
*懧愚:懦弱無能
 +
*沉:沉浸
 +
*羞:在意
 +
*約車:準備馬車
 +
*市:買
 +
*反:返回
 +
*寡:缺少
 +
*驅:往
 +
*之:前往、助動詞
 +
*矯:假托
 +
*下陳:後院
 +
*拊:撫慰、撫、撫育
 +
*子其民:視民如子
 +
*賈:做買賣
 +
*休:休息
 +
*期年:一年
 +
*就國:回自己的封地
 +
*乘:車
 +
*虛:空出
 +
*固:堅決
 +
*文:馬車上的裝飾
 +
*駟:馬車
 +
*服:佩
 +
*祥:善、福
 +
*被:覆蓋、遭受
 +
*顧:顧念
 +
*纖:細微
 +
*介:小蟲
 +
*纖介:極為渺小
 +
*疾:快速
 +
 +
===大意===
 +
*馮諼托人告訴孟嘗君,告訴孟嘗君他想在他門下當食客,孟嘗君問馮諼有沒有什麼喜好或才能,馮諼都說沒有,孟嘗君聽了還是答應了,孟嘗君的僕人以為孟嘗君看不起他,所以給他吃些粗茶淡飯,於是馮諼拿著劍靠著柱子要求吃大魚大肉、要求車馬、要求幫忙養家,僕人都很討厭他,不過孟嘗君還是通通答應了,而馮諼也沒再要求其他東西了。之後孟嘗君問自己門下的食客有沒有人可以幫忙收債,馮諼答應了,問孟嘗君要不要買什麼回來,孟嘗君說看家裡缺什麼就買什麼,而馮諼到薛地收債時就把所有債據都燒了,並回去跟孟嘗君說我幫妳燒了債據,幫你買了義,孟嘗君沒說什麼,但感覺很不高興,之後孟嘗君當不成齊王的臣子返回薛地,路上老百姓都在迎接他,之後馮諼又幫孟嘗君得到了齊王臣子的位子的到手並讓齊王給孟嘗君建立宗廟在薛地。
 +
 +
===理解與思考===
 +
*第一段課文中,馮諼所有動作的真正用意,到底是什麼?
 +
**想要引起人的注意,讓人記得他
 +
*如果沒有第一段的鋪路,馮諼說他要去收債,孟嘗君就一定會讓他去收嗎?
 +
**或許會吧,反正他本來就需要人幫他收債
 +
*第三段開頭,孟嘗君為什麼交代馮諼至買:「視吾家所寡有者。」
 +
**想要測試他
 +
*馮諼有哪些出色的地方?每一點都要引述馮諼所做過的事,來印證你的觀點。
 +
**大膽
 +
**思想周全
 +
**能言善道
 +
**聰明
 +
*孟嘗君有什麼過人之處?也要舉出他的表現來印證你的觀點。
 +
**大肚
 +
*為什麼馮諼都窮到吃不上飯了,還不去典賣他的劍來換食物?
 +
**劍是讀書人的代表
 +
 +
==成語典故==
 +
*雞鳴狗盜:戰國時代,孟嘗君有很多的門客,某天到秦國作客的時候被秦王軟禁起來了,他決定要請秦王的寵妻燕姬為自己求情,而燕姬要求孟嘗君把狐皮裘贈送給自己,但唯一的狐皮裘已經送給秦王了,於是孟嘗君的手下扮狗順利騙過侍衛偷倒狐皮裘,孟嘗君將狐皮裘贈與燕姬,燕姬求情後秦王放走了孟嘗君,但孟嘗君深怕秦王會趕盡殺絕於是她連夜趕路,但是城門的士兵只有聽到雞叫以為早上才會開門,於是孟嘗君便學雞讓周遭的雞也一起叫,於是門開了他們順利逃離秦國。
 +
*高枕無憂:戰國時,有一個叫馮諼的人,在齊國孟嘗君門下作食客,有一次,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去收債,但是他卻把債券全燒了。薛地人對孟嘗君十分感激,馮諼說他幫孟嘗君買了義回來。後來,孟嘗君當不成齊王的臣子,回到薛地居住。受到人民熱烈的歡迎,馮諼對孟嘗君說:「狡猾的兔子都有三個藏身的洞窟,在緊急的時候就可以逃過獵人的追捕,免於一死。但是你現在只有一窟,還不能高枕無憂,讓我會再幫你挖另外兩窟。」於是馮諼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如果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梁國一定能國富兵強。於是梁惠王派人邀請孟嘗君到梁國,連續請了三次,孟嘗君都不答應。齊王得知梁國一直派人來請孟嘗君,連忙也派人請孟嘗君重回齊國補助齊王。馮諼要孟嘗君向齊王請求,把先王傳下的祭器,放在薛地,並興建宗廟,以確保薛地的安全。當宗廟建好後,馮諼對孟嘗君說:「現在三窟已成,從此你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後來,人們就用“高枕無憂”來形容做任何事情準備周全,感覺很安心、不用害怕的意思。
 +
*紙上談兵(須含秦趙長平之戰):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從小熟讀兵書,說起用兵的方法有條有理,覺得大家都無法超越他,連父親也都駁不倒他,可是趙奢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值得稱讚的事,並告訴妻子說:「作戰是一件攸關生命安危的事,而趙括卻看得太容易了,將來趙王沒有用他當將軍就罷了,如果起用他,那麼讓趙國大敗的一定就是趙括。」後來,秦國出兵攻打趙國,當時趙奢已經去世,相國藺相如又病重,只剩大將軍廉頗獨撐大局。廉頗治軍有方,深謀遠慮,他見秦軍強大,不能硬拚,於是下令堅守營壘,不理秦軍百般挑戰,使秦兵久戰無功。於是秦王便派出間諜,散布謠言說:「秦軍最怕的是趙奢的兒子趙括統領大軍。」結果趙孝成王竟中計想改派趙括替代廉頗,但趙括的母親卻表示反對,藺相如也表示同樣意見,說到:「趙括雖然熟讀兵書,卻不懂得靈活運用,非大將之才。」但趙王不聽建言,還是派了趙括領兵抗秦。趙括接掌兵權後,馬上改變廉頗的戰略,軍官也大批更換。秦將白起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用計截斷趙軍的運糧後路,圍困趙軍。過了四十幾天,趙軍糧草吃盡,趙括率領精銳部隊企圖突圍,結果遭秦軍亂箭射死,趙國四十萬軍士也都被秦軍俘虜,並被活埋。
 +
*毛遂自薦: 毛遂是戰國時代的辯士,在趙國公子平原君家做食客。趙惠文王九年,秦國攻打趙國,趙軍潰敗,都城邯鄲被團團圍住,情勢非常危急。趙王於是派平原君前往楚國結盟並求援。平原君奉命回府後,想在門客中挑選二十個才能出眾的人當隨員。他門下有食客數千人,可是都很平凡,挑來挑去,只挑出了十九個人,還少一人。毛遂知道了,就自告奮勇要求平原君讓他隨行。平原君對他沒有什麼印象,問他說:「你在我府裡幾年了?」毛遂說:「三年。」平原君說:「賢士的處世,就像錐子放在袋子裡,錐尖立即會刺破袋子露出來。先生在我府裡三年,我從來沒有聽到別人提起過先生,可見先生沒有什麼專長。」毛遂說:「如果您早把我放在袋子裡,我早就連錐鋩都露出來了,不僅僅是錐尖罷了!」平原君聽他說的很有道理,就答應帶他一起去。到了楚國,平原君單獨一個人去謁見楚王,眾隨員都留在殿外,等了一個上午,還不見平原君出來。毛遂知道事情沒有談妥,就帶著寶劍闖入殿內,用劍劫持楚王說:「貴國土地五千里,雄師百萬人,這樣強大,可說是天下無敵。可是前回秦國大將白起只率領幾萬人攻打貴國,一戰就攻下了鄢郢,再戰又燒毀了夷陵,三戰而使大王的先人受辱。這種冤仇,趙國都覺得羞恥,大王卻不在乎。楚趙兩國聯合抵抗秦國,實際上也是為了楚國,並不是全是為趙國。望大王三思。」楚王覺得毛遂說的很有道理,才答應和趙國簽訂聯合抗秦的從約。毛遂把事情辦妥了,就出去招呼其餘十九名隨員上殿,並且對他們說:「你們實在也太平凡庸碌了,沒有什麼特出的地方,都是所謂因人成事的。」簽約結盟後,楚國立即發兵去救援趙國,解除了邯鄲之圍。平原君回國後,除了稱讚毛遂說:「毛先生的三寸之舌,勝過百萬雄師。」,並待他為上客。
 +
*虚位以待:
 +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黃歇一直在煩惱楚考烈王沒有兒子這件事,李園就帶著他的妹妹來,想把他的妹妹獻給楚王,但聽說楚王不易生子,所以李園先把妹妹獻給春申君,懷孕後,再讓妹妹說服黃歇把李園的妹妹獻給楚王,楚王把李園的妹妹召進宮來,很是寵幸她,不久就生了個兒子,被立為太子,李園的妹妹也被封為王后。楚王也很器重李園,讓李園參與了朝政。李園擔心黃歇說漏秘密,打算讓刺客殺死黃歇,已有不少人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楚考烈王生病快死了,門客朱英為黃歇分析形勢,指出黃歇會有兩種結局,一種是輔佐年幼的國君,因而代他掌握國政;另一種是被李園殺掉。但黃歇卻認為自己不可能被殺。十七天後,楚考烈王去世,李園搶先入宮,並在棘門埋伏下刺客,殺了黃歇並派官吏把黃歇全家殺了。而李園的妹妹所生的那個兒子便被立為楚王,也就是楚幽王。
 +
*奇貨可居:戰國時,有個名叫子楚的人,生活潦倒。呂不韋到邯鄲做生意,見到子楚,很賞識他,並說:“這個人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子楚原本是秦昭王的太子安國君的庶子,呂不韋見其父將會即位,便落力攏絡其父最寵愛的華陽夫人。之後,華陽夫人收子楚為義子,並成功說服秦昭王立子楚為太子。最後,子楚繼承皇位,任呂不韋為相,並封為文信侯
 +
*一字千金:戰國末期,秦國有一個商人,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經商時,曾幫助過秦莊襄王又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待子楚接王位後,便被封為文信侯,當時養士之風甚盛,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便都養有門客數千人,呂不韋也養了三千門客,作為他的智囊,想出種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這些門客他們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和心得;都提出來寫在書面上。匯集起來,成了一部二十餘萬言的巨著,名叫“呂氏春秋”。呂不韋就把這部書作為秦國統一天下的經典。當時呂氏把這書在秦國首都咸陽公佈:懸了賞格,說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字或減一字者,就賞賜千金。
 +
==智庫與兩岸==
 +
*現代的智庫從事哪些活動?
 +
*美國的對台政策對台灣的國家安全至為重要,台灣的政府又不容易直接和美國政府官員交往互動,那台灣要怎樣去影響美國的對台政策?
 +
*台灣在游說美國政府對台政策時,要以何種角度與立場來切入?
 +
**以美國政府的立場跟角度切入
 +
*從右邊這張地圖說明為什麼中國攻佔台灣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
**因為台灣屬於第一島列,而太平洋目前屬於美國,如果中國佔領台灣等於進入太平洋
 +
*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研究員易思安在2017.10.3出版的新書《中國入侵威脅》中,所指出的解放軍的入侵台灣計畫,請簡單描述一下。
 +
*近來美國許多智庫紛紛建議台灣不要強行推動全募兵制,為什麼?
 +
*今天中國正在舉行所謂的十九大,請說明十九大的完整名稱是什麼?
 +
*說明中國共產黨,黨員、黨代表、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總書記之間的關係與大約的人數。並說明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目前每幾年開一次?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全體會議目前每幾年開一次?
 +
**共產黨7千萬人、黨員、黨代表三千人、中央委員兩百人、中央政治局四十人、中央政治局常委七至九人、總書記一人、五年、五年
 +
 +
==雨霖鈴==
 +
===注釋===
 +
*「驟雨」初「歇」:一場大雨;停止
 +
*「都門」帳飲無「緒」:城門;心情
 +
*留戀處蘭舟「催發」:催著要出發
 +
*竟無語「凝噎」:無言以對
 +
*千里「煙波」:煙霧籠罩的水面
 +
*「暮靄」沉沉「楚天」闊:夜霧;楚國的天空
 +
*楊柳岸「曉風」殘月:晨風
 +
*此去「經年」:一年又一年
 +
 +
===探究與思考===
 +
*「雨霖鈴」三個字與本詞全文內容有何關係?
 +
**在雨中聞鈴聲而思念。曲調自身就具有哀傷的成分。雨霖本身就富有意境,霖是陰霾、陰天的意思,再加上雨,就有一種灰濛蒙的,悲傷的想法,鈴,指鈴聲,也可以認為是聽見鈴聲而引起的思念。
 +
*發揮想像,「雨霖鈴」詞中將要分別的兩人,可能是什麼關係,你為什麼會這樣認為?
 +
**我覺得像是身份懸殊的情人,因為他們分離的時候依依不捨,但是又不得不分開
 +
*詞和曲很像,兩者要怎麼區分,請各找一例比較說明之。
 +
**詞只依詞譜填寫,不加襯字,十六字,最長二百四十字,以抒情為主,句子較文雅,忌鄙俗,多描寫清雅景物;曲可在有規則的曲譜範圍內加襯字,以敘事、說理,內容較廣,句子較通俗,用口語,多自然逼真,更有親切感
 +
**詞:李清照:一剪梅
 +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纔下眉頭,卻上心頭。
 +
**曲:唐多令:惜別
 +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繫行舟。
 +
*北宋碰到的歷史挑戰都是些什麼?
 +
**唐朝後期到五代以來,武人的傲慢、蠻橫無理導致各地割劇軍閥的問題。
 +
**面對「農」「牧」兼營的遊牧民族(遼、金、西夏),他們有可能南下與漢人爭天下,與之前的匈奴與突厥不同。
 +
**人口破億,除了小農經濟外,為了養活更多人必須發展工商
 +
*按照歷史學家黃仁宇的看法,北宋王安石變法,有沒有可能換一位主持變法的人就可以讓變法成功,為什麼?
 +
 +
===自選詞===
 +
====一剪梅====
 +
====李清照====
 +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
此情無計可消除,纔下眉頭,卻上心頭。
 +
====心得====
 +
這首詩是在講述一對分隔兩地的夫妻,妻子獨自在家鄉懷念遠方丈夫,遲遲等不到丈夫的信,他用眉頭跟心頭表達出妻子對丈夫的萬分思念,背景定在秋天更加表達出思念的淒涼感,我覺得這是一首浪漫的詞,雖然他寫的蠻難過,但是我覺得等待思念是最美好的部分,帶著滿滿的思念等待期待丈夫的到來,光是期待這件事就足夠讓人心動,因為人還沒到眼前所以可以擁有無限的想像,就像曖昧一樣,誰知道他丈夫回來以後他們能不能像在遠方一樣對對方懷有思念懷有滿滿的情感,或許一起生活以後發現兩人根本個性不合或是生活習慣不合等等的,在久的夫妻分開久了都有可能會改變,所以我覺得這是首浪漫的詞,因為他承載著妻子滿滿的思念、期待跟想像。
 +
==鴻門宴==
 +
===探究與思考===
 +
*司馬遷寫史記的動機?
 +
**完成父親的遺願
 +
**追隨春秋
 +
**繼承歷史家的職責
 +
*鴻門宴對楚漢之爭的影響?
 +
**
 +
*簡述歷史的作用。
 +
**運用過去人的大量材料,了解「眾人之事」發展的因果與邏輯,幫助人類討論和治理「眾人之事」。
 +
*簡述中國史書的三大體例。
 +
**紀傳體:以本紀、列傳人物為綱、時間為緯的一種史書編纂體例。
 +
**編年體:編年體的體例特點是記事以時間為線索,按年代的順序敘述每年發生的歷史大事。
 +
**紀事本末體:此體以事跡為主,詳述一事始末,標立題目,以年月順序為基礎,將重要歷史作有系統的敘述。
 +
*正史就可信嗎?野史就不可信嗎?為什麼?如何讀史來還原真象?
 +
**正史不一定可信,野史也不一定不可信
 +
*什麼是四史?什麼是廿四史?
 +
**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
**廿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
 +
*簡述項羽的個性為人,並舉實例印證,還有這些個性、為人和西楚的最後失敗有什麼關係?
 +
**個性:有勇無謀、異怒
 +
*簡述劉邦的個性、為人,並舉實例印證,還有這些個性、為人和漢的最後成功有什麼關係?
 +
**個性:心懷大志、冷靜沉著
 +
 +
===楚漢相爭的成語典故===
 +
*破釜沉舟-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
**秦國三十萬軍包圍的巨鹿,趙國連夜向楚懷王求救,楚懷王派宋義當主將,項羽為副將帶領二十萬軍去救趙國,宋義聽說秦軍很厲害所以在半路就放棄,在路上大吃大喝,項羽看了很不爽,就把他殺了自己稱將,先派一支軍隊燒了秦國的糧食,並且讓士兵帶三天的糧食,把船用沉,把鍋砸了,把房子燒了,表示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之能往前衝,楚軍看項羽這樣的行為,也都抱著必死的決心,最後一抵十十抵百贏了
 +
*約法三章-泛指事先約好或規定的事
 +
**公元206年, 劉邦帶領和軍攻進咸陽,秦朝投降滅亡。雖然劉邦看到秦皇宮很心動但張良勸他不要重蹈覆轍,於是劉邦封閉皇宮,跟軍隊一起待在壩。為了安定民心,劉邦把各縣豪傑召集來說:「秦朝施行嚴刑苛法,這些都應該統統去掉。現在我和大家約定三條法律:殺人者要償命,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要懲罰!」
 +
*鴻門宴
 +
**劉邦跟項羽約定誰先進入關中誰就當王,劉邦先到了關中,項羽感到不滿,率領四十萬大兵直奔關中,準備要攻打劉備,劉備知道自己打不過項羽,聽從項伯指示,前去鴻門向項羽謝罪,在宴會上,范增一直示意項羽殺劉備,但項羽不要,後范增又叫項莊借舞劍之名殺劉備,但項伯也舞劍來保護劉備,直到劉邦猛將樊噲闖了進來,劉邦才可逃回壩上。
 +
*項莊舞劍志在沛公
 +
**公元前208年,項羽率40萬大軍開往咸陽,被劉邦的守軍擋住。項伯請劉邦到鴻門赴宴。劉邦到鴻門後,項羽設計讓項莊舞劍助興,意在乘機殺瞭劉邦。項伯也舞劍助興,百般保護劉邦,劉邦手下樊噲沖進營帳來保護劉邦,劉邦借機逃離。
 +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
**
 +
*明修棧道暗渡倉
 +
**公元前206年秦朝被推翻後,項羽依仗強大的兵力,迫使先入秦都咸陽的劉邦退出,自己率兵進入,並稱西楚霸王。接著,項羽封劉邦為漢王,讓他統治偏遠的漢中(今陜西南部)和巴蜀(今四川)地區。同時,為防止劉邦再入關中,項羽將富饒的關中讓秦軍的降將把守。劉邦自知兵力不如項羽,隻得忍氣吞聲。在去封地的路上,他采用張良的計策,將長達好幾百裡的棧道全部燒掉,以示再無回關中之心,從而使項羽對其疏於戒備。同年八月,有人起兵反項。劉邦認為這是個出兵關中的好時機。大將韓信提出瞭明修棧道_暗渡陳倉的計策建議派人去修棧道以迷惑敵方,劉邦采納瞭他的建議,並開始修復棧道。守衛關中的秦降將章邯譏笑劉邦不知要修到何年何月。實際上,韓信暗地裡正為攻打陳倉積極地作準備。不久,韓信迅速出兵,攻下瞭陳倉。章邯得知後非常恐慌,但為時已晚。借道於陳倉,劉邦軍隊很快攻打並占領瞭關中,為以後建立漢朝奠定瞭基礎。
 +
*楚河漢界
 +
**公元前204年楚軍包圍了滎陽,劉邦感到形勢危急,雖然劉邦勢單兵弱,但善於用計謀之人。他接受謀士陳平建議,對楚軍實行反間計,使項羽對范增生疑,把他驅逐出軍,讓項羽失去了謀士。劉邦的大將紀信為不畏生死,扮成劉邦又幫劉邦脫困,最後被焚了。劉邦一路逃,又得到韓信的援助,勢力壯大了起來。他用作持久戰對付項羽,以消耗楚軍兵力。另一邊派兵襲楚燒其糧草。秋天,項羽派曹咎守成皋,曹咎不聽項羽的導致劉邦取下成皋。曹咎自殺身亡。項羽聞知成皋失守,為了迫使劉邦投降,項羽要挾劉邦說要把他父親煮了,劉邦不但不怕還叫項羽分他一杯肉湯,並沒威脅到劉邦。此後不久,劉邦先後占領了河北、山東一帶,漢軍的勢力也更鞏固了。此時項羽危機四伏,楚軍漸弱,漢軍日盛。公元前202年秋,楚軍糧盡,和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以西為漢,以東為楚。
 +
*分一杯羹
 +
**楚漢相爭之時項羽領二十萬大軍圍困劉邦於彭城下劉邦堅守不出,等待韓信回師來救項羽就將之前抓到的劉邦父母、妻兒子女、家人全部綁在城下說要烹殺她們,結果劉邦說我當日與你結義為兄弟,我的父母就是你的父母你要烹殺自己的父母我也不反對,記得烹完後分我一步羹,我先去睡一覺後來項羽覺得劉邦如此寡廉鮮恥,烹殺他父母也沒用只會壞了自己名聲,就放了他父母
 +
*十面埋伏
 +
**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重用淮陰人韓信,先後活捉魏王豹、趙王歇、燕王藏荼、齊王田廣。他被劉邦封為齊王後率30萬大軍和彭越的軍隊會師,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戰術,逼使項羽在烏江自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
*四面楚歌
 +
**相傳楚漢相爭時,持續了很多年,雖然還不知勝負,但是楚項羽的領地卻越來越少,而漢劉邦的領地則越來越廣。劉邦命韓信統領七十萬大軍追剿項羽。韓信設了十面埋伏之計,將楚軍引入後層層包圍住。不料楚王率十萬之眾竟殺出重重的包圍,帶著殘兵回到楚營
 +
*霸王別姬
 +
**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在和劉邦為瞭爭奪帝位,進行長達十幾年的戰爭。最後項羽在烏江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愛妾虞姬決別,最後自刎身亡。
 +
*無顏見江東父老
 +
**楚漢相爭時期,項羽率領8000江東子弟組成的部隊攻打秦軍,他們越戰越勇,勢力也越來越大。由於項羽剛愎自用,聽不進部下的意見,一意孤行,被劉邦的漢軍圍困在垓下烏江邊,四面楚歌,江東子弟死傷無數,項羽感覺沒臉見江東父老就拔劍自刎。

2017年11月28日 (二) 10:58的最新修訂版本

鐘毓與鐘會

注釋

  • 魏文帝:曹柸
  • 敕(ㄔˋ)見:招見
  • 少有令譽:從小就有好的風評
  • 令:美意
  • 卿:大臣的稱呼
  • 聞:聽說

大意

鐘毓跟鐘會從小就有好的名聲,當年十三歲,魏文帝聽說了以後跟他們的爸爸鐘繇說:他要召見他兩個兒子,於是見到皇帝以後鐘毓臉上流滿了汗,皇帝問他為什麼臉上都是汗,鐘毓回答因為皇帝的威嚴讓他流汗,皇帝又問鐘會那你為什麼沒流汗,鐘會回答因為他被皇帝的威嚴震撼連汗都流不出。

惡搞改作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乳兒驚也」 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乳兒驚也,乳兒不語。」

七步成詩

注釋

  • 嘗:曾經
  • 漉(ㄌㄨˋ):浸在水中
  • 菽(ㄕㄨˊ):豆子的統稱
  • 釜:鍋子

大意

文帝曾經命令東阿王在七步以內做一首詩,如果做不出來就死刑,當文帝講完東阿王變開始吟詩,煮豆子做羹湯,豆子在水裡煮成湯,豆經在鍋子下燒,豆子在鍋子中滾,明明都是同一家出來,何必這樣為難自己人呢,文帝聽完面有難色。

惡搞改作

文帝嘗令東阿王九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吾持筆,吾持紅果,矣!紅果筆。吾持筆,吾持刺果,矣!刺果筆。紅果筆,刺果筆,矣!筆刺果紅果筆。」帝深有慚色,東阿王曰:「匪泣匪泣,泣珠則貧。」

陳元方答客問

注釋

  • 期:約
  • 舍:走
  • 乃:才、竟然
  • 不:否
  • 相委的相:單方面
  • 雙方的作為:相忍為國
  • 單方的作為:相信、苦苦相逼
  • 相委的委:丟棄
  • 引:拉
  • 顧:看

大意

陳太丘和朋友約了但朋友一直沒來,於是太丘先走,朋友來了反而生氣,而元方則跟他說:你自己沒有守信用遲到,還當我的面前罵我爸,真的很無禮,朋友覺得丟臉

惡搞改作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還先走一步。」元方曰:「家父死,已難過不已,你還罵他,則無禮」友人與元方相擁而泣。

晉明帝

注釋

  • 涕:眼淚
  • 致:導致
  • 以:將
  • 謂:說說看
  • 然:如此
  • 異:訝異
  • 重:再
  • 乃:竟然
  • 色:表情
  • 邪:呢?
  • 夙:早

大意

晉明帝小時候。有人從長安來而元帝聽到有關長安的消息,想起以前難過了起來。元帝問明帝你覺得長安跟太陽哪一個比較遠,明帝說當然是太陽遠,有人說他從長安來,但沒有聽過有人從太陽那裡來,而在宴會上元帝想炫耀自己得兒子很聰明,並問了他一樣的問題,他卻回答長安遠,他說因為抬頭就看的見太陽,但看不見長安

惡搞改作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當人還是當狗比較好」答曰:「當人。當人有知識能統一天下」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當狗。」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當狗每天吃喝啦撒多幸福。」

捉刀英雄

注釋

  • 以:認為
  • 形:長相
  • 使:命令、叫
  • 床:凳椅坐榻
  • 既:完
  • 令:讓
  • 然:但是
  • 乃:你

大意

曹操要召見匈奴來的使者,但他覺得自己長得夠威嚴,於是叫崔季假扮自己,自己站在旁邊當侍衛。召見完畢後,曹操派人私下問使者:「你覺得魏王如何?」使者說:「魏王長的非常帥,但是座位旁邊那個侍衛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聽說了,派人殺了那個使者。

惡搞改作

魏武將見匈奴使,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重賞匈奴使,賜他為床頭侍衛,每天說好話給他聽。

資訊工具的發展

夏、商、周

(字)刀竹

春秋、戰國、秦、漢

「筆」竹、邸報

三國、晉、南北朝、隋、唐

筆、(紙)、(拓)、(印)、雜報

宋、遼、金、西夏、元、明、清

筆、紙、印「書」、小報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報紙、電波、電腦、網路

資訊工具的限制與影響

  • 共主時代:當時只有貴族能讀書,所以都是某專權一代繼一代地保持在某個血緣家庭中的。
  • 第一次大分裂、第一帝國:有筆、墨後,平民開始也有機會讀書,春秋戰國時期公職人員是自我推薦的,中央管制不統一。秦漢帝國則是用鄉里舉選的方式選拔公職人員,中央管制採三公九卿制。
  • 第二次大分裂、第二帝國:紙又比竹更方便,可以拓、印,也可以大量印刷、裝訂。第二次大分裂是公職人員採九品中正,中央管制採過渡制。到第二帝國的時候用科舉考試選拔公職人員,採三省六部制。
  • 農牧帝國興起:這時的筆、紙,又更普及,還是沿用科舉考試。
  • 現代化:網路普及的時代,相較於紙、筆又更方便,公職人員用公民選舉、考試和專政。中央管制是府、院和黨、院制。

三公九卿制vS三省六部制

  • 三公九卿制:
    1. 秦漢時期
    2. 三公是指丞相(輔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和太尉(主持軍事)。行政、軍事、監察等權力融為一體。
    3. 丞相為百官之首,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有相對獨立的決策權、審議權和行政權。
    4. 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和少府這九個部門的長官。皇帝的家政、國政混為一談。
  • 三省六部制
    1. 隋唐確立後延續到清末。六部制一直未作改動
    2. 三省:中書省(決策,起草皇帝的命令)、門下省(審議皇帝的命令)、尚書省(行政,執行皇帝的命令)。
    3. 六部:吏、禮、戶、兵、刑、工。是針對國政分工精準的中央行政機構。
    4. 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使相權一分為三,從而加強了皇權。而且將行政、軍事、監察分開,相互制衡,更方便皇權來操縱和控制。

將進酒

注釋

  • 樽:酒器
  • 且:姑且
  • 將:請、愿
  • 鐘:樂器
  • 鼓:打擊樂器
  • 饌:食物、美食
  • 玉:美石
  • 鐘鼓饌玉:富貴豪華的生活
  • 徑:只

大意

你沒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 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你沒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感嘆自己的白髮, 年輕時候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時應當縱情歡樂, 莫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 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 一次痛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別停下杯子。 我為你們高歌一曲, 請你們都來側耳傾聽: 鐘鳴饌食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 只希望長駐醉鄉不再清醒。 自古以來聖賢這兩種酒是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年宴設樂平關你可知道, 斗酒萬錢也豪飲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 你只管端出酒來讓我喝。 五花千里馬,千金狐皮裘, 快叫那侍兒拿去換美酒, 我們一起消解這萬古愁!

北京話與河洛話

  • 北京話與河洛話的不同
北京話有唇齒音、翹舌音;河洛話有閉口音、深喉音、入聲。
  • 今天河洛話為什麼比北京話留了更多古代中原的古音
河洛話從唐朝時就有,後來河洛話就混合了當地土音,但還保留了一點古音,可北京話在明朝後出現,當時北京話中,入聲已經消失、兒化音已經出現。
  • 河洛話版的「將進酒」聽完感受與心得
沒甚麼感覺,只覺得有點神奇。

第二次大分裂時代

  • 東漢末年政治混亂
漢人與允許胡人遷入長城南邊地帶居住,因為漢人欺壓胡人的關係,而胡人反抗漢人,漢人不服胡化,胡人不服漢化,造成兩端混亂。
  • 造成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兩個事件
黃巾之亂、董卓之亂
  • 胡、漢關係到底該怎麼辦
我認為打一場架,看誰吃掉誰。
  • 哪些朝代或國家提出哪些方針來解決這個問題?誰沒有成功?誰成功了?是用什麼方法成功的?
北魏推動漢化,不成功;北齊推動胡化,不成功;北周推動漢人、胡人結婚(強制配對),成功。
  • 在胡漢關係找到解答之前,即使西晉司馬家沒有內鬨(八王之亂),天下仍能維持統一嗎?說明你的理由
我覺得就算沒有內鬨還是無法維持統一。
  • 在胡漢關係找到解答之前,即使前秦符堅打贏了淝水之戰,他就能夠統一天下,建立長期穩固的王朝嗎?說明你的理由
我認為是不行。

馮諼客孟嘗君

注釋

  • 屬:告訴
  • 好:(ㄏㄠˋ)喜好
  • 以:以為
  • 賤:看不起
  • 食:食物
  • 具:供具
  • 有傾:過不久
  • 鋏:劍
  • 比:比照
  • 駕:車
  • 揭:帶
  • 過:拜訪
  • 客我:以客待我
  • 彈:敲打
  • 惡:討厭
  • 給:供應
  • 記:公告
  • 習:學習
  • 責:債
  • 署:簽名、署名
  • 負:辜負
  • 謝:道歉
  • 倦:疲倦
  • 慣於憂:心思煩亂
  • 懧愚:懦弱無能
  • 沉:沉浸
  • 羞:在意
  • 約車:準備馬車
  • 市:買
  • 反:返回
  • 寡:缺少
  • 驅:往
  • 之:前往、助動詞
  • 矯:假托
  • 下陳:後院
  • 拊:撫慰、撫、撫育
  • 子其民:視民如子
  • 賈:做買賣
  • 休:休息
  • 期年:一年
  • 就國:回自己的封地
  • 乘:車
  • 虛:空出
  • 固:堅決
  • 文:馬車上的裝飾
  • 駟:馬車
  • 服:佩
  • 祥:善、福
  • 被:覆蓋、遭受
  • 顧:顧念
  • 纖:細微
  • 介:小蟲
  • 纖介:極為渺小
  • 疾:快速

大意

  • 馮諼托人告訴孟嘗君,告訴孟嘗君他想在他門下當食客,孟嘗君問馮諼有沒有什麼喜好或才能,馮諼都說沒有,孟嘗君聽了還是答應了,孟嘗君的僕人以為孟嘗君看不起他,所以給他吃些粗茶淡飯,於是馮諼拿著劍靠著柱子要求吃大魚大肉、要求車馬、要求幫忙養家,僕人都很討厭他,不過孟嘗君還是通通答應了,而馮諼也沒再要求其他東西了。之後孟嘗君問自己門下的食客有沒有人可以幫忙收債,馮諼答應了,問孟嘗君要不要買什麼回來,孟嘗君說看家裡缺什麼就買什麼,而馮諼到薛地收債時就把所有債據都燒了,並回去跟孟嘗君說我幫妳燒了債據,幫你買了義,孟嘗君沒說什麼,但感覺很不高興,之後孟嘗君當不成齊王的臣子返回薛地,路上老百姓都在迎接他,之後馮諼又幫孟嘗君得到了齊王臣子的位子的到手並讓齊王給孟嘗君建立宗廟在薛地。

理解與思考

  • 第一段課文中,馮諼所有動作的真正用意,到底是什麼?
    • 想要引起人的注意,讓人記得他
  • 如果沒有第一段的鋪路,馮諼說他要去收債,孟嘗君就一定會讓他去收嗎?
    • 或許會吧,反正他本來就需要人幫他收債
  • 第三段開頭,孟嘗君為什麼交代馮諼至買:「視吾家所寡有者。」
    • 想要測試他
  • 馮諼有哪些出色的地方?每一點都要引述馮諼所做過的事,來印證你的觀點。
    • 大膽
    • 思想周全
    • 能言善道
    • 聰明
  • 孟嘗君有什麼過人之處?也要舉出他的表現來印證你的觀點。
    • 大肚
  • 為什麼馮諼都窮到吃不上飯了,還不去典賣他的劍來換食物?
    • 劍是讀書人的代表

成語典故

  • 雞鳴狗盜:戰國時代,孟嘗君有很多的門客,某天到秦國作客的時候被秦王軟禁起來了,他決定要請秦王的寵妻燕姬為自己求情,而燕姬要求孟嘗君把狐皮裘贈送給自己,但唯一的狐皮裘已經送給秦王了,於是孟嘗君的手下扮狗順利騙過侍衛偷倒狐皮裘,孟嘗君將狐皮裘贈與燕姬,燕姬求情後秦王放走了孟嘗君,但孟嘗君深怕秦王會趕盡殺絕於是她連夜趕路,但是城門的士兵只有聽到雞叫以為早上才會開門,於是孟嘗君便學雞讓周遭的雞也一起叫,於是門開了他們順利逃離秦國。
  • 高枕無憂:戰國時,有一個叫馮諼的人,在齊國孟嘗君門下作食客,有一次,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去收債,但是他卻把債券全燒了。薛地人對孟嘗君十分感激,馮諼說他幫孟嘗君買了義回來。後來,孟嘗君當不成齊王的臣子,回到薛地居住。受到人民熱烈的歡迎,馮諼對孟嘗君說:「狡猾的兔子都有三個藏身的洞窟,在緊急的時候就可以逃過獵人的追捕,免於一死。但是你現在只有一窟,還不能高枕無憂,讓我會再幫你挖另外兩窟。」於是馮諼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如果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梁國一定能國富兵強。於是梁惠王派人邀請孟嘗君到梁國,連續請了三次,孟嘗君都不答應。齊王得知梁國一直派人來請孟嘗君,連忙也派人請孟嘗君重回齊國補助齊王。馮諼要孟嘗君向齊王請求,把先王傳下的祭器,放在薛地,並興建宗廟,以確保薛地的安全。當宗廟建好後,馮諼對孟嘗君說:「現在三窟已成,從此你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後來,人們就用“高枕無憂”來形容做任何事情準備周全,感覺很安心、不用害怕的意思。
  • 紙上談兵(須含秦趙長平之戰):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從小熟讀兵書,說起用兵的方法有條有理,覺得大家都無法超越他,連父親也都駁不倒他,可是趙奢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值得稱讚的事,並告訴妻子說:「作戰是一件攸關生命安危的事,而趙括卻看得太容易了,將來趙王沒有用他當將軍就罷了,如果起用他,那麼讓趙國大敗的一定就是趙括。」後來,秦國出兵攻打趙國,當時趙奢已經去世,相國藺相如又病重,只剩大將軍廉頗獨撐大局。廉頗治軍有方,深謀遠慮,他見秦軍強大,不能硬拚,於是下令堅守營壘,不理秦軍百般挑戰,使秦兵久戰無功。於是秦王便派出間諜,散布謠言說:「秦軍最怕的是趙奢的兒子趙括統領大軍。」結果趙孝成王竟中計想改派趙括替代廉頗,但趙括的母親卻表示反對,藺相如也表示同樣意見,說到:「趙括雖然熟讀兵書,卻不懂得靈活運用,非大將之才。」但趙王不聽建言,還是派了趙括領兵抗秦。趙括接掌兵權後,馬上改變廉頗的戰略,軍官也大批更換。秦將白起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用計截斷趙軍的運糧後路,圍困趙軍。過了四十幾天,趙軍糧草吃盡,趙括率領精銳部隊企圖突圍,結果遭秦軍亂箭射死,趙國四十萬軍士也都被秦軍俘虜,並被活埋。
  • 毛遂自薦: 毛遂是戰國時代的辯士,在趙國公子平原君家做食客。趙惠文王九年,秦國攻打趙國,趙軍潰敗,都城邯鄲被團團圍住,情勢非常危急。趙王於是派平原君前往楚國結盟並求援。平原君奉命回府後,想在門客中挑選二十個才能出眾的人當隨員。他門下有食客數千人,可是都很平凡,挑來挑去,只挑出了十九個人,還少一人。毛遂知道了,就自告奮勇要求平原君讓他隨行。平原君對他沒有什麼印象,問他說:「你在我府裡幾年了?」毛遂說:「三年。」平原君說:「賢士的處世,就像錐子放在袋子裡,錐尖立即會刺破袋子露出來。先生在我府裡三年,我從來沒有聽到別人提起過先生,可見先生沒有什麼專長。」毛遂說:「如果您早把我放在袋子裡,我早就連錐鋩都露出來了,不僅僅是錐尖罷了!」平原君聽他說的很有道理,就答應帶他一起去。到了楚國,平原君單獨一個人去謁見楚王,眾隨員都留在殿外,等了一個上午,還不見平原君出來。毛遂知道事情沒有談妥,就帶著寶劍闖入殿內,用劍劫持楚王說:「貴國土地五千里,雄師百萬人,這樣強大,可說是天下無敵。可是前回秦國大將白起只率領幾萬人攻打貴國,一戰就攻下了鄢郢,再戰又燒毀了夷陵,三戰而使大王的先人受辱。這種冤仇,趙國都覺得羞恥,大王卻不在乎。楚趙兩國聯合抵抗秦國,實際上也是為了楚國,並不是全是為趙國。望大王三思。」楚王覺得毛遂說的很有道理,才答應和趙國簽訂聯合抗秦的從約。毛遂把事情辦妥了,就出去招呼其餘十九名隨員上殿,並且對他們說:「你們實在也太平凡庸碌了,沒有什麼特出的地方,都是所謂因人成事的。」簽約結盟後,楚國立即發兵去救援趙國,解除了邯鄲之圍。平原君回國後,除了稱讚毛遂說:「毛先生的三寸之舌,勝過百萬雄師。」,並待他為上客。
  • 虚位以待:
  •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黃歇一直在煩惱楚考烈王沒有兒子這件事,李園就帶著他的妹妹來,想把他的妹妹獻給楚王,但聽說楚王不易生子,所以李園先把妹妹獻給春申君,懷孕後,再讓妹妹說服黃歇把李園的妹妹獻給楚王,楚王把李園的妹妹召進宮來,很是寵幸她,不久就生了個兒子,被立為太子,李園的妹妹也被封為王后。楚王也很器重李園,讓李園參與了朝政。李園擔心黃歇說漏秘密,打算讓刺客殺死黃歇,已有不少人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楚考烈王生病快死了,門客朱英為黃歇分析形勢,指出黃歇會有兩種結局,一種是輔佐年幼的國君,因而代他掌握國政;另一種是被李園殺掉。但黃歇卻認為自己不可能被殺。十七天後,楚考烈王去世,李園搶先入宮,並在棘門埋伏下刺客,殺了黃歇並派官吏把黃歇全家殺了。而李園的妹妹所生的那個兒子便被立為楚王,也就是楚幽王。
  • 奇貨可居:戰國時,有個名叫子楚的人,生活潦倒。呂不韋到邯鄲做生意,見到子楚,很賞識他,並說:“這個人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子楚原本是秦昭王的太子安國君的庶子,呂不韋見其父將會即位,便落力攏絡其父最寵愛的華陽夫人。之後,華陽夫人收子楚為義子,並成功說服秦昭王立子楚為太子。最後,子楚繼承皇位,任呂不韋為相,並封為文信侯
  • 一字千金:戰國末期,秦國有一個商人,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經商時,曾幫助過秦莊襄王又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待子楚接王位後,便被封為文信侯,當時養士之風甚盛,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便都養有門客數千人,呂不韋也養了三千門客,作為他的智囊,想出種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這些門客他們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和心得;都提出來寫在書面上。匯集起來,成了一部二十餘萬言的巨著,名叫“呂氏春秋”。呂不韋就把這部書作為秦國統一天下的經典。當時呂氏把這書在秦國首都咸陽公佈:懸了賞格,說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字或減一字者,就賞賜千金。

智庫與兩岸

  • 現代的智庫從事哪些活動?
  • 美國的對台政策對台灣的國家安全至為重要,台灣的政府又不容易直接和美國政府官員交往互動,那台灣要怎樣去影響美國的對台政策?
  • 台灣在游說美國政府對台政策時,要以何種角度與立場來切入?
    • 以美國政府的立場跟角度切入
  • 從右邊這張地圖說明為什麼中國攻佔台灣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 因為台灣屬於第一島列,而太平洋目前屬於美國,如果中國佔領台灣等於進入太平洋
  • 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研究員易思安在2017.10.3出版的新書《中國入侵威脅》中,所指出的解放軍的入侵台灣計畫,請簡單描述一下。
  • 近來美國許多智庫紛紛建議台灣不要強行推動全募兵制,為什麼?
  • 今天中國正在舉行所謂的十九大,請說明十九大的完整名稱是什麼?
  • 說明中國共產黨,黨員、黨代表、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總書記之間的關係與大約的人數。並說明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目前每幾年開一次?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全體會議目前每幾年開一次?
    • 共產黨7千萬人、黨員、黨代表三千人、中央委員兩百人、中央政治局四十人、中央政治局常委七至九人、總書記一人、五年、五年

雨霖鈴

注釋

  • 「驟雨」初「歇」:一場大雨;停止
  • 「都門」帳飲無「緒」:城門;心情
  • 留戀處蘭舟「催發」:催著要出發
  • 竟無語「凝噎」:無言以對
  • 千里「煙波」:煙霧籠罩的水面
  • 「暮靄」沉沉「楚天」闊:夜霧;楚國的天空
  • 楊柳岸「曉風」殘月:晨風
  • 此去「經年」:一年又一年

探究與思考

  • 「雨霖鈴」三個字與本詞全文內容有何關係?
    • 在雨中聞鈴聲而思念。曲調自身就具有哀傷的成分。雨霖本身就富有意境,霖是陰霾、陰天的意思,再加上雨,就有一種灰濛蒙的,悲傷的想法,鈴,指鈴聲,也可以認為是聽見鈴聲而引起的思念。
  • 發揮想像,「雨霖鈴」詞中將要分別的兩人,可能是什麼關係,你為什麼會這樣認為?
    • 我覺得像是身份懸殊的情人,因為他們分離的時候依依不捨,但是又不得不分開
  • 詞和曲很像,兩者要怎麼區分,請各找一例比較說明之。
    • 詞只依詞譜填寫,不加襯字,十六字,最長二百四十字,以抒情為主,句子較文雅,忌鄙俗,多描寫清雅景物;曲可在有規則的曲譜範圍內加襯字,以敘事、說理,內容較廣,句子較通俗,用口語,多自然逼真,更有親切感
    • 詞:李清照: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纔下眉頭,卻上心頭。

    • 曲:唐多令:惜別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繫行舟。

  • 北宋碰到的歷史挑戰都是些什麼?
    • 唐朝後期到五代以來,武人的傲慢、蠻橫無理導致各地割劇軍閥的問題。
    • 面對「農」「牧」兼營的遊牧民族(遼、金、西夏),他們有可能南下與漢人爭天下,與之前的匈奴與突厥不同。
    • 人口破億,除了小農經濟外,為了養活更多人必須發展工商
  • 按照歷史學家黃仁宇的看法,北宋王安石變法,有沒有可能換一位主持變法的人就可以讓變法成功,為什麼?

自選詞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纔下眉頭,卻上心頭。

心得

這首詩是在講述一對分隔兩地的夫妻,妻子獨自在家鄉懷念遠方丈夫,遲遲等不到丈夫的信,他用眉頭跟心頭表達出妻子對丈夫的萬分思念,背景定在秋天更加表達出思念的淒涼感,我覺得這是一首浪漫的詞,雖然他寫的蠻難過,但是我覺得等待思念是最美好的部分,帶著滿滿的思念等待期待丈夫的到來,光是期待這件事就足夠讓人心動,因為人還沒到眼前所以可以擁有無限的想像,就像曖昧一樣,誰知道他丈夫回來以後他們能不能像在遠方一樣對對方懷有思念懷有滿滿的情感,或許一起生活以後發現兩人根本個性不合或是生活習慣不合等等的,在久的夫妻分開久了都有可能會改變,所以我覺得這是首浪漫的詞,因為他承載著妻子滿滿的思念、期待跟想像。

鴻門宴

探究與思考

  • 司馬遷寫史記的動機?
    • 完成父親的遺願
    • 追隨春秋
    • 繼承歷史家的職責
  • 鴻門宴對楚漢之爭的影響?
  • 簡述歷史的作用。
    • 運用過去人的大量材料,了解「眾人之事」發展的因果與邏輯,幫助人類討論和治理「眾人之事」。
  • 簡述中國史書的三大體例。
    • 紀傳體:以本紀、列傳人物為綱、時間為緯的一種史書編纂體例。
    • 編年體:編年體的體例特點是記事以時間為線索,按年代的順序敘述每年發生的歷史大事。
    • 紀事本末體:此體以事跡為主,詳述一事始末,標立題目,以年月順序為基礎,將重要歷史作有系統的敘述。
  • 正史就可信嗎?野史就不可信嗎?為什麼?如何讀史來還原真象?
    • 正史不一定可信,野史也不一定不可信
  • 什麼是四史?什麼是廿四史?
    • 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 廿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
  • 簡述項羽的個性為人,並舉實例印證,還有這些個性、為人和西楚的最後失敗有什麼關係?
    • 個性:有勇無謀、異怒
  • 簡述劉邦的個性、為人,並舉實例印證,還有這些個性、為人和漢的最後成功有什麼關係?
    • 個性:心懷大志、冷靜沉著

楚漢相爭的成語典故

  • 破釜沉舟-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 秦國三十萬軍包圍的巨鹿,趙國連夜向楚懷王求救,楚懷王派宋義當主將,項羽為副將帶領二十萬軍去救趙國,宋義聽說秦軍很厲害所以在半路就放棄,在路上大吃大喝,項羽看了很不爽,就把他殺了自己稱將,先派一支軍隊燒了秦國的糧食,並且讓士兵帶三天的糧食,把船用沉,把鍋砸了,把房子燒了,表示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之能往前衝,楚軍看項羽這樣的行為,也都抱著必死的決心,最後一抵十十抵百贏了
  • 約法三章-泛指事先約好或規定的事
    • 公元206年, 劉邦帶領和軍攻進咸陽,秦朝投降滅亡。雖然劉邦看到秦皇宮很心動但張良勸他不要重蹈覆轍,於是劉邦封閉皇宮,跟軍隊一起待在壩。為了安定民心,劉邦把各縣豪傑召集來說:「秦朝施行嚴刑苛法,這些都應該統統去掉。現在我和大家約定三條法律:殺人者要償命,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要懲罰!」
  • 鴻門宴
    • 劉邦跟項羽約定誰先進入關中誰就當王,劉邦先到了關中,項羽感到不滿,率領四十萬大兵直奔關中,準備要攻打劉備,劉備知道自己打不過項羽,聽從項伯指示,前去鴻門向項羽謝罪,在宴會上,范增一直示意項羽殺劉備,但項羽不要,後范增又叫項莊借舞劍之名殺劉備,但項伯也舞劍來保護劉備,直到劉邦猛將樊噲闖了進來,劉邦才可逃回壩上。
  • 項莊舞劍志在沛公
    • 公元前208年,項羽率40萬大軍開往咸陽,被劉邦的守軍擋住。項伯請劉邦到鴻門赴宴。劉邦到鴻門後,項羽設計讓項莊舞劍助興,意在乘機殺瞭劉邦。項伯也舞劍助興,百般保護劉邦,劉邦手下樊噲沖進營帳來保護劉邦,劉邦借機逃離。
  •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 明修棧道暗渡倉
    • 公元前206年秦朝被推翻後,項羽依仗強大的兵力,迫使先入秦都咸陽的劉邦退出,自己率兵進入,並稱西楚霸王。接著,項羽封劉邦為漢王,讓他統治偏遠的漢中(今陜西南部)和巴蜀(今四川)地區。同時,為防止劉邦再入關中,項羽將富饒的關中讓秦軍的降將把守。劉邦自知兵力不如項羽,隻得忍氣吞聲。在去封地的路上,他采用張良的計策,將長達好幾百裡的棧道全部燒掉,以示再無回關中之心,從而使項羽對其疏於戒備。同年八月,有人起兵反項。劉邦認為這是個出兵關中的好時機。大將韓信提出瞭明修棧道_暗渡陳倉的計策建議派人去修棧道以迷惑敵方,劉邦采納瞭他的建議,並開始修復棧道。守衛關中的秦降將章邯譏笑劉邦不知要修到何年何月。實際上,韓信暗地裡正為攻打陳倉積極地作準備。不久,韓信迅速出兵,攻下瞭陳倉。章邯得知後非常恐慌,但為時已晚。借道於陳倉,劉邦軍隊很快攻打並占領瞭關中,為以後建立漢朝奠定瞭基礎。
  • 楚河漢界
    • 公元前204年楚軍包圍了滎陽,劉邦感到形勢危急,雖然劉邦勢單兵弱,但善於用計謀之人。他接受謀士陳平建議,對楚軍實行反間計,使項羽對范增生疑,把他驅逐出軍,讓項羽失去了謀士。劉邦的大將紀信為不畏生死,扮成劉邦又幫劉邦脫困,最後被焚了。劉邦一路逃,又得到韓信的援助,勢力壯大了起來。他用作持久戰對付項羽,以消耗楚軍兵力。另一邊派兵襲楚燒其糧草。秋天,項羽派曹咎守成皋,曹咎不聽項羽的導致劉邦取下成皋。曹咎自殺身亡。項羽聞知成皋失守,為了迫使劉邦投降,項羽要挾劉邦說要把他父親煮了,劉邦不但不怕還叫項羽分他一杯肉湯,並沒威脅到劉邦。此後不久,劉邦先後占領了河北、山東一帶,漢軍的勢力也更鞏固了。此時項羽危機四伏,楚軍漸弱,漢軍日盛。公元前202年秋,楚軍糧盡,和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以西為漢,以東為楚。
  • 分一杯羹
    • 楚漢相爭之時項羽領二十萬大軍圍困劉邦於彭城下劉邦堅守不出,等待韓信回師來救項羽就將之前抓到的劉邦父母、妻兒子女、家人全部綁在城下說要烹殺她們,結果劉邦說我當日與你結義為兄弟,我的父母就是你的父母你要烹殺自己的父母我也不反對,記得烹完後分我一步羹,我先去睡一覺後來項羽覺得劉邦如此寡廉鮮恥,烹殺他父母也沒用只會壞了自己名聲,就放了他父母
  • 十面埋伏
    • 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重用淮陰人韓信,先後活捉魏王豹、趙王歇、燕王藏荼、齊王田廣。他被劉邦封為齊王後率30萬大軍和彭越的軍隊會師,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戰術,逼使項羽在烏江自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 四面楚歌
    • 相傳楚漢相爭時,持續了很多年,雖然還不知勝負,但是楚項羽的領地卻越來越少,而漢劉邦的領地則越來越廣。劉邦命韓信統領七十萬大軍追剿項羽。韓信設了十面埋伏之計,將楚軍引入後層層包圍住。不料楚王率十萬之眾竟殺出重重的包圍,帶著殘兵回到楚營
  • 霸王別姬
    • 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在和劉邦為瞭爭奪帝位,進行長達十幾年的戰爭。最後項羽在烏江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愛妾虞姬決別,最後自刎身亡。
  • 無顏見江東父老
    • 楚漢相爭時期,項羽率領8000江東子弟組成的部隊攻打秦軍,他們越戰越勇,勢力也越來越大。由於項羽剛愎自用,聽不進部下的意見,一意孤行,被劉邦的漢軍圍困在垓下烏江邊,四面楚歌,江東子弟死傷無數,項羽感覺沒臉見江東父老就拔劍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