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莊惟智: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新頁面: ===印度河圖章===)
 
 
(未顯示2位用戶所作出之12次版本)
第 1 行: 第 1 行:
 
===印度河圖章===
 
===印度河圖章===
 +
#時間 : 西元前2,500年 ~ 西元前2,000年
 +
#地點 : 現今印度及巴基斯坦交界處
 +
#尺寸 : (長1.4公分;寬2.5公分;高2.4公分,約為一張郵票大小)
 +
#材料 : 泥土
 +
#用途 : 使用於商業行為的圖章印記
 +
 +
在没有文字的時代,圖像似乎是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表逹方式。早在西元前2,500年~西元前2,000年,也就是迄今約4,000~4,500年前,印度河流域曾經出現過我們所未知的古文明。没有任何文字的記載與實際物体的保留,然而從當初遺留至今的石製圖章,我們可以找到古代人類從事商業活動的脈絡。
 +
 +
就現實層面而言,一個地方要留住居民,必須有可以生存的空間與條件,例如;水資源、食物、動物、樹林….等。有了生存的必備條件之後,人們才會選擇在這個地方居住與生存。由印度河圖章的內容,有類似犀牛的動物及一些符號,我們可以推論當初在印度河流域應該有類似現代的商業活動,並須要一些簡單的圖章印記來呈現這些商業行為。
 +
 +
既然有商業行為,顯然當時的物資是充足的,生活是富裕的。但限於當時資訊的流傳不足,現代人無法真正理解當時的生活狀況。但是可以確認的是印度河流域確實存在過古文明。也許再經過一些時間,我們就可更加了解這個古文明的文化內涵。在這些密袐被揭曉之前,我們還是可以肯定的解釋,現代人的思想與生活型態是傳承於古代人類。雖然,現代人的生活似乎更加科學及有效率,但是還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發覺並找回古文明所遺留給我們的智慧,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我們及下一代可以生活的更自在更美好。
 +
 +
如果没有辦法理解前人的智慧,就無法記取前人所留給我們的教誨。現代人可能會迷失於自我的生活模式中,只是一味地追求物質與享樂的人生。在不知不覺中,可能重蹈前人的覆轍而不自知。
 +
 +
4,000多年前的印度河流域古文明,如何興起,如何殞滅,做為現代人的我們完全無法得知,只能靠小小圖章來找尋蛛絲馬跡。我們應該自我警愓,應該承擔做為人類應有的本份,那就是好好的愛惜周遭的環境與資源。那麼,在幾千年或幾萬年後,我們的子孫還會記得我們這個年代所做的努力,並感謝我們所遺留給他們的保貴資源。
 +
 +
以上是我閱讀過印度河圖章這個文章後的心得。謝謝大家。
 +
 +
===米諾斯跳牛飛人===
 +
#時間 : 西元前1,700年 ~ 西元前1,450年
 +
#地點 : 希臘克里特島
 +
#尺寸 : (長15公分;寬4.7公分;高11.1公分)
 +
#材料 : 青銅
 +
#用途 : 宗教祭祀品
 +
 +
米諾斯跳牛飛人是一尊小型的青銅雕像,樣子是一個人飛跳到公牛上方。這尊雕像出自地中海的克里特島,製作時間距今大約三千七百年前。這隻公牛和飛人都是青銅做的,兩者加起來的寬度大約5公分,高度約11公分,公牛全力奔跑,四腳向外伸展,頭部昂起,飛人以極為優美的前空翻姿態,跳到公牛上方。對我們而言,這尊雕像呈現”抓住牛角,制服公牛”的樣子,意思是: 面對人生中重大的道德問題時,我們理應堅決面對,破除萬難。
 +
 +
青銅是銅與錫的合金,較為堅硬,砍切的效果也比銅或黃金更佳。人類發現青銅後,大多拿來製造工具和武器。不過,青銅也可以用在非常精美的雕刻品上,因此經常用來製作帶有奉獻意味的寶貴物品。這個米諾斯跳牛飛人青銅雕像是以”脫蠟法”製作的。工作首先用蠟做出自己想像中的模型,接著在蠟模外面包覆泥土,再放進火裡,把泥土烤硬,蠟烤熔。下一步是熔化的蠟流掉,再將青銅合金倒進模子裡原來放蠟的地方,形成和蠟模同個樣子。等到合金冷卻後,再敲開模子,露出青銅,進行最後的加工、磨光、刻字或挫平,雕像就完成了。
 +
 +
因為克里特島既不產銅,也没有錫,也就是没有製作青銅所需的原料。這兩種原料都必須從很遠的地方運過來,銅來自西亞島國-賽普勒斯,或是地中海東岸。但是錫的供應產地更遠,從土耳其東部,甚至可能從阿富汗,沿著貿易路線運來。我們從外來的錫與銅出現在克里特島得知,當時的米諾斯人巳經到處遷徙,從事航海貿易.
 +
 +
這件文物出自克里特島北海岸城市-雷坦能,最初很可能是放在山上的神廟或洞穴聖所中。在克里特島很多神聖的地點,經常發現這類文物,顯示牛在當地的宗教儀式中扮演重要角色。
 +
 +
幾千年前的文物能保存至今,實在不容易。我們除了要了解其複雜的製作方式以外,更應該嚐試的去了解其背後隠含的意義。包括當時的生活狀況、政治及經濟條件,甚至是宗教信仰的模式,都值得我們一一的去探討與研究。或許從前人遺留的文物中,可以帶給我們現代人很大的啟示。
 +
 +
以上是我閱讀過米諾斯跳牛飛人這個文章後的心得。謝謝大家。
 +
 +
===西周康侯簋===
 +
#時間 : 西元前1,100年 ~ 西元前1,000年
 +
#地點 : 中國西部
 +
#製作人 : 周朝一個叫做”沐司土疑”的人
 +
#尺寸 : (高23公分;寬42公分;口徑26.8公分)
 +
#材料 : 青銅
 +
#用途 : 裝盛食物或酒水以祭拜祖先
 +
 +
以古代的工藝技術,在三千多年前能製作出這麼精緻的青銅器,實在令人敬偑。我們可以透過刻在底部的金文了解商朝與周朝之間持續不斷的爭執。這段金文紀念周朝擊敗商朝的最後勝利。金文內容如下:”王來伐商邑,誕令康侯啚于衞,沐司土疑暨啚,作厥考尊。大意是周王伐商後,封其弟弟康侯於衞地,沐司土疑這個人在衞城建立後,做此簋紀念他的亡父。由以上文字可知,委託製造簋的人名叫”沐司土疑”,目的是紀念死去的父親,同時以忠誠的周人身份紀念周王在西元1,500年左右平定商邑的叛亂後,封弟弟康侯於衞城。
 +
 +
“簋”的目的是用來裝盛食物或酒水以祭拜祖先,讓祖先接收,並好好享用後,祖先就會保佑後代子孫。這些青銅器是價值高昂的生活用品,而不是喪葬用品。更確切來說,當時的人用”簋”裝盛食物或酒水來取悅祖先。“簋” 的鑄造並不是一体成型,而是在不同的模子鑄造不同的部份,最後再結合在一起,組成複雜細膩的藝術品。
 +
 +
這些價值高貴無比的青銅器,除了用在家祭的儀式中要敬獻酒食給保佑他們的祖先外,還可用於規模更大的宫廷舉行祭天儀式。“簋”用來向祖先和過往世界說話,也用來強調當時取得政權者擁有天命的象徵。在中國動亂,轉變的時刻,天上與地下連結非常重要,這時候”簋”這種器具便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與象徵。
 +
 +
倫敦大學考古學家-汪濤博士這樣形容 :
 +
“ 天命改變了周朝,因為這讓他們可以統治其它民族。弒君,殺害尊長是最大的罪行,但如果是為了天命,就可以被原諒。“
 +
 +
這樣的”簋”在中國廣大的地區相繼出土,代表周朝繼續擴大,大到將近商朝兩倍大的領土。這塊領土治理不易,周朝的治理能力也不穩定,然而周朝卻是中國歷史上治理時間最長的朝代。
 +
 +
除了天命,周朝還留給中國另一個永續的概念,三千年前,他們將領土命名為”中國”,從此中國人認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
 +
 +
以上是我閱讀過西周康侯簋這個文章後的心得。謝謝大家。
 +
 +
===奧爾梅克石頭面具===
 +
#時間 : 西元前900年 ~ 西元前400年
 +
#地點 : 墨西哥東南部
 +
#製作人 : 奧爾梅克人
 +
#尺寸 : (高13公分;寬11.3公分;厚5.7公分)
 +
#材料 : 深綠色蛇紋石
 +
#用途 : 未知
 +
 +
看到奧爾梅克石頭面具,會讓我聯想到權利與信仰。古代的君主或帝王通常不會輕易地給平民百姓看到面貌,用面具做掩飾應該是個不錯的方式,同時加上信仰的力量,一定更能使百姓信服。從考古學家及歷史學家的眼中看這個巳經存在了四千年的面具,也只能猜測這是古代某個國王的面具。由於無法理解的圖型及象形文字,目前尚無法解開這個面具真正代表的意義與用途。
 +
 +
通常從古文物中我們可以理解,甚至推理使用該文物當代人的生活或信仰方式。但是奧爾梅克石頭面具所遺留的訊息實在太少了,若說這是”失落的文明”一點也不為過。有文字的敍述可以清楚地看見歷史的概略模樣, 但是文字敍述通常也會造成個人主觀意見表達,而無法涵蓋整個歷史的實質內涵。然而,遺留的古物卻能真實地呈現當時的社會情境。我覺得現代人是比較幸運的,對於文物的保留,現代人有比較明確的文字敍述及保存方式。顯然,我們的後代對我們這一代的生活環境及條件會有比較深刻的了解與認知。但是世事難預料,或許將來環境的大改變,會將我們自認為聰明的文物保存毀之殆盡。之前這麼多”遺失的文明”難道不是這樣造成的嗎?
 +
 +
自認為聰明的人類,若比起偉大且神袐的宇宙力量,顯然是太渺小了。若自以為是聰明的物種,那也太自誇了。其實人類的內心很清楚自己的不足,卻又要表現高高在上的自尊心,當現象無法解釋時,只好把所有責任都推給上帝或神明。從古代所遺留的文物中,應該可以給我們一些警示,如果文物是可以理解的,則我們應該從中學習他們所遺留的保貴經驗,如果文物的資訊太少而無法讓我們理解時,則我們更應該警愓自己,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情況,造成文明的遺失。從而反觀自己是不是有關心及保護週遭的環境,以免將來造成不可挽救的毀壞及滅亡。
 +
 +
以上是我閱讀過奧爾梅克石頭面具這個文章後的心得. 謝謝大家.

2015年3月9日 (一) 14:11的最新修訂版本

印度河圖章

  1. 時間 : 西元前2,500年 ~ 西元前2,000年
  2. 地點 : 現今印度及巴基斯坦交界處
  3. 尺寸 : (長1.4公分;寬2.5公分;高2.4公分,約為一張郵票大小)
  4. 材料 : 泥土
  5. 用途 : 使用於商業行為的圖章印記

在没有文字的時代,圖像似乎是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表逹方式。早在西元前2,500年~西元前2,000年,也就是迄今約4,000~4,500年前,印度河流域曾經出現過我們所未知的古文明。没有任何文字的記載與實際物体的保留,然而從當初遺留至今的石製圖章,我們可以找到古代人類從事商業活動的脈絡。

就現實層面而言,一個地方要留住居民,必須有可以生存的空間與條件,例如;水資源、食物、動物、樹林….等。有了生存的必備條件之後,人們才會選擇在這個地方居住與生存。由印度河圖章的內容,有類似犀牛的動物及一些符號,我們可以推論當初在印度河流域應該有類似現代的商業活動,並須要一些簡單的圖章印記來呈現這些商業行為。

既然有商業行為,顯然當時的物資是充足的,生活是富裕的。但限於當時資訊的流傳不足,現代人無法真正理解當時的生活狀況。但是可以確認的是印度河流域確實存在過古文明。也許再經過一些時間,我們就可更加了解這個古文明的文化內涵。在這些密袐被揭曉之前,我們還是可以肯定的解釋,現代人的思想與生活型態是傳承於古代人類。雖然,現代人的生活似乎更加科學及有效率,但是還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發覺並找回古文明所遺留給我們的智慧,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我們及下一代可以生活的更自在更美好。

如果没有辦法理解前人的智慧,就無法記取前人所留給我們的教誨。現代人可能會迷失於自我的生活模式中,只是一味地追求物質與享樂的人生。在不知不覺中,可能重蹈前人的覆轍而不自知。

4,000多年前的印度河流域古文明,如何興起,如何殞滅,做為現代人的我們完全無法得知,只能靠小小圖章來找尋蛛絲馬跡。我們應該自我警愓,應該承擔做為人類應有的本份,那就是好好的愛惜周遭的環境與資源。那麼,在幾千年或幾萬年後,我們的子孫還會記得我們這個年代所做的努力,並感謝我們所遺留給他們的保貴資源。

以上是我閱讀過印度河圖章這個文章後的心得。謝謝大家。

米諾斯跳牛飛人

  1. 時間 : 西元前1,700年 ~ 西元前1,450年
  2. 地點 : 希臘克里特島
  3. 尺寸 : (長15公分;寬4.7公分;高11.1公分)
  4. 材料 : 青銅
  5. 用途 : 宗教祭祀品

米諾斯跳牛飛人是一尊小型的青銅雕像,樣子是一個人飛跳到公牛上方。這尊雕像出自地中海的克里特島,製作時間距今大約三千七百年前。這隻公牛和飛人都是青銅做的,兩者加起來的寬度大約5公分,高度約11公分,公牛全力奔跑,四腳向外伸展,頭部昂起,飛人以極為優美的前空翻姿態,跳到公牛上方。對我們而言,這尊雕像呈現”抓住牛角,制服公牛”的樣子,意思是: 面對人生中重大的道德問題時,我們理應堅決面對,破除萬難。

青銅是銅與錫的合金,較為堅硬,砍切的效果也比銅或黃金更佳。人類發現青銅後,大多拿來製造工具和武器。不過,青銅也可以用在非常精美的雕刻品上,因此經常用來製作帶有奉獻意味的寶貴物品。這個米諾斯跳牛飛人青銅雕像是以”脫蠟法”製作的。工作首先用蠟做出自己想像中的模型,接著在蠟模外面包覆泥土,再放進火裡,把泥土烤硬,蠟烤熔。下一步是熔化的蠟流掉,再將青銅合金倒進模子裡原來放蠟的地方,形成和蠟模同個樣子。等到合金冷卻後,再敲開模子,露出青銅,進行最後的加工、磨光、刻字或挫平,雕像就完成了。

因為克里特島既不產銅,也没有錫,也就是没有製作青銅所需的原料。這兩種原料都必須從很遠的地方運過來,銅來自西亞島國-賽普勒斯,或是地中海東岸。但是錫的供應產地更遠,從土耳其東部,甚至可能從阿富汗,沿著貿易路線運來。我們從外來的錫與銅出現在克里特島得知,當時的米諾斯人巳經到處遷徙,從事航海貿易.

這件文物出自克里特島北海岸城市-雷坦能,最初很可能是放在山上的神廟或洞穴聖所中。在克里特島很多神聖的地點,經常發現這類文物,顯示牛在當地的宗教儀式中扮演重要角色。

幾千年前的文物能保存至今,實在不容易。我們除了要了解其複雜的製作方式以外,更應該嚐試的去了解其背後隠含的意義。包括當時的生活狀況、政治及經濟條件,甚至是宗教信仰的模式,都值得我們一一的去探討與研究。或許從前人遺留的文物中,可以帶給我們現代人很大的啟示。

以上是我閱讀過米諾斯跳牛飛人這個文章後的心得。謝謝大家。

西周康侯簋

  1. 時間 : 西元前1,100年 ~ 西元前1,000年
  2. 地點 : 中國西部
  3. 製作人 : 周朝一個叫做”沐司土疑”的人
  4. 尺寸 : (高23公分;寬42公分;口徑26.8公分)
  5. 材料 : 青銅
  6. 用途 : 裝盛食物或酒水以祭拜祖先

以古代的工藝技術,在三千多年前能製作出這麼精緻的青銅器,實在令人敬偑。我們可以透過刻在底部的金文了解商朝與周朝之間持續不斷的爭執。這段金文紀念周朝擊敗商朝的最後勝利。金文內容如下:”王來伐商邑,誕令康侯啚于衞,沐司土疑暨啚,作厥考尊。大意是周王伐商後,封其弟弟康侯於衞地,沐司土疑這個人在衞城建立後,做此簋紀念他的亡父。由以上文字可知,委託製造簋的人名叫”沐司土疑”,目的是紀念死去的父親,同時以忠誠的周人身份紀念周王在西元1,500年左右平定商邑的叛亂後,封弟弟康侯於衞城。

“簋”的目的是用來裝盛食物或酒水以祭拜祖先,讓祖先接收,並好好享用後,祖先就會保佑後代子孫。這些青銅器是價值高昂的生活用品,而不是喪葬用品。更確切來說,當時的人用”簋”裝盛食物或酒水來取悅祖先。“簋” 的鑄造並不是一体成型,而是在不同的模子鑄造不同的部份,最後再結合在一起,組成複雜細膩的藝術品。

這些價值高貴無比的青銅器,除了用在家祭的儀式中要敬獻酒食給保佑他們的祖先外,還可用於規模更大的宫廷舉行祭天儀式。“簋”用來向祖先和過往世界說話,也用來強調當時取得政權者擁有天命的象徵。在中國動亂,轉變的時刻,天上與地下連結非常重要,這時候”簋”這種器具便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與象徵。

倫敦大學考古學家-汪濤博士這樣形容 : “ 天命改變了周朝,因為這讓他們可以統治其它民族。弒君,殺害尊長是最大的罪行,但如果是為了天命,就可以被原諒。“

這樣的”簋”在中國廣大的地區相繼出土,代表周朝繼續擴大,大到將近商朝兩倍大的領土。這塊領土治理不易,周朝的治理能力也不穩定,然而周朝卻是中國歷史上治理時間最長的朝代。

除了天命,周朝還留給中國另一個永續的概念,三千年前,他們將領土命名為”中國”,從此中國人認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

以上是我閱讀過西周康侯簋這個文章後的心得。謝謝大家。

奧爾梅克石頭面具

  1. 時間 : 西元前900年 ~ 西元前400年
  2. 地點 : 墨西哥東南部
  3. 製作人 : 奧爾梅克人
  4. 尺寸 : (高13公分;寬11.3公分;厚5.7公分)
  5. 材料 : 深綠色蛇紋石
  6. 用途 : 未知

看到奧爾梅克石頭面具,會讓我聯想到權利與信仰。古代的君主或帝王通常不會輕易地給平民百姓看到面貌,用面具做掩飾應該是個不錯的方式,同時加上信仰的力量,一定更能使百姓信服。從考古學家及歷史學家的眼中看這個巳經存在了四千年的面具,也只能猜測這是古代某個國王的面具。由於無法理解的圖型及象形文字,目前尚無法解開這個面具真正代表的意義與用途。

通常從古文物中我們可以理解,甚至推理使用該文物當代人的生活或信仰方式。但是奧爾梅克石頭面具所遺留的訊息實在太少了,若說這是”失落的文明”一點也不為過。有文字的敍述可以清楚地看見歷史的概略模樣, 但是文字敍述通常也會造成個人主觀意見表達,而無法涵蓋整個歷史的實質內涵。然而,遺留的古物卻能真實地呈現當時的社會情境。我覺得現代人是比較幸運的,對於文物的保留,現代人有比較明確的文字敍述及保存方式。顯然,我們的後代對我們這一代的生活環境及條件會有比較深刻的了解與認知。但是世事難預料,或許將來環境的大改變,會將我們自認為聰明的文物保存毀之殆盡。之前這麼多”遺失的文明”難道不是這樣造成的嗎?

自認為聰明的人類,若比起偉大且神袐的宇宙力量,顯然是太渺小了。若自以為是聰明的物種,那也太自誇了。其實人類的內心很清楚自己的不足,卻又要表現高高在上的自尊心,當現象無法解釋時,只好把所有責任都推給上帝或神明。從古代所遺留的文物中,應該可以給我們一些警示,如果文物是可以理解的,則我們應該從中學習他們所遺留的保貴經驗,如果文物的資訊太少而無法讓我們理解時,則我們更應該警愓自己,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情況,造成文明的遺失。從而反觀自己是不是有關心及保護週遭的環境,以免將來造成不可挽救的毀壞及滅亡。

以上是我閱讀過奧爾梅克石頭面具這個文章後的心得.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