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識讀/邱申晴: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晉明帝) |
(→楚漢相爭的成語典故) |
||
(未顯示3位用戶所作出之97次版本) | |||
第 98 行: | 第 98 行: | ||
==捉刀英雄== | ==捉刀英雄== | ||
===字詞的注釋=== | ===字詞的注釋=== | ||
− | # | + | #以:認為 |
− | # | + | #*「具以」東渡意告之:按(按照) |
− | # | + | #*自「以」形陋:認為 |
− | # | + | #形:形體 |
− | # | + | #使:使者;命令 |
− | # | + | #床:椅子 |
− | # | + | #既:動作完成;已經 |
− | # | + | #令:命令 |
+ | #然:但是 | ||
+ | #乃:是 | ||
===全文的大意=== | ===全文的大意=== | ||
第 114 行: | 第 116 行: | ||
==中國古代的人事制度== | ==中國古代的人事制度== | ||
+ | ===中國的資訊工具發展=== | ||
+ | *共主時代:字、刀、竹 | ||
+ | *第一次大分裂、第一帝國:筆、竹、邸報 | ||
+ | *第二次大分裂、第二帝國:筆、紙、拓、印、雜報 | ||
+ | *農牧帝國興起:筆、紙、印、書、小報 | ||
+ | *現代化:報紙、電波、電腦、網路 | ||
+ | |||
+ | ===不同時代公職人員的選拔,受當時資訊工具的限制與影響=== | ||
+ | *共主時代:當時只有貴族能讀書,所以都是某專權一代繼一代地保持在某個血緣家庭中的。 | ||
+ | *第一次大分裂、第一帝國:有筆、墨後,平民開始也有機會讀書,春秋戰國時期公職人員是自我推薦的,中央管制不統一。秦漢帝國則是用鄉里舉選的方式選拔公職人員,中央管制採三公九卿制。 | ||
+ | *第二次大分裂、第二帝國:紙又比竹更方便,可以拓、印,也可以大量印刷、裝訂。第二次大分裂是公職人員採九品中正,中央管制採過渡制。到第二帝國的時候用科舉考試選拔公職人員,採三省六部制。 | ||
+ | *農牧帝國興起:這時的筆、紙,又更普及,還是沿用科舉考試。 | ||
+ | *現代化:網路普及的時代,相較於紙、筆又更方便,公職人員用公民選舉、考試和專政。中央管制是府、院和黨、院制。 | ||
+ | |||
+ | ===三公九卿制=== | ||
+ | *秦漢時期。 | ||
+ | *三公是指丞相(輔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和太尉(主持軍事)。行政、軍事、監察等權力融為一體。 | ||
+ | *丞相為百官之首,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有相對獨立的決策權、審議權和行政權。 | ||
+ | *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和少府這九個部門的長官。皇帝的家政、國政混為一談。 | ||
+ | |||
+ | ===三省六部制=== | ||
+ | *隋唐確立後延續到清末。六部制一直未作改動,三省制,各不同時期有過一些調整和補充。 | ||
+ | *三省:中書省(決策,起草皇帝的命令)、門下省(審議皇帝的命令)、尚書省(行政,執行皇帝的命令)。 | ||
+ | *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使相權一分為三,從而加強了皇權。而且將行政、軍事、監察分開,相互制衡,更方便皇權來操縱和控制。 | ||
+ | *六部:吏、禮、戶、兵、刑、工。是針對國政分工精準的中央行政機構。 | ||
+ | *明朝:明太祖廢中書省,罷丞相不設,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明成祖設內閣,內閣大學士沒有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 | ||
+ | *清初:內閣和議政王大臣會議,雍正設立軍機處。 | ||
+ | |||
+ |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各適用於哪些歷史階段,兩者有何不同=== | ||
+ | #三公九卿制用於秦、漢 | ||
+ | #三省六部制用於隋、唐、五代十國、宋、遼、金、西夏、元、明、清 | ||
+ | #兩者的不同:前者是將行政、軍事、監察等權力融為一體,後者分門別類非常精準的一個組織。 | ||
+ | |||
+ | ==將進酒== | ||
+ | ===注釋=== | ||
+ | #樽:酒器 | ||
+ | #且:姑且 | ||
+ | #將:請、愿 | ||
+ | #鐘:樂器 | ||
+ | #鼓:打擊樂器 | ||
+ | #饌:食物、美食 | ||
+ | #玉:美石 | ||
+ | #鐘鼓饌玉:富貴豪華的生活 | ||
+ | #徑:只 | ||
+ | ===大意=== | ||
+ | 時光飛逝,人生短暫,那黃河的水都一去不復返,那年邁的父母頭髮也已成雪白一片了,所以人生得意時,就盡情縱情歡樂、喝酒吧。 | ||
+ | |||
+ | 每個人生下來就有用處,就算錢沒了在賺就有了,盡情享受吧,我們吃著下酒菜,來痛飲酒吧! | ||
+ | |||
+ | 李白很開心就請岑夫子和丹丘生繼續喝,他要來高歌一曲: | ||
+ | |||
+ | 豪華生活有何珍貴,倒不如醉鄉不再清醒。 | ||
+ | |||
+ | 並舉陳王曹植當年宴設樂平關把酒裝在斗裡喝的事件,說的著還不如把馬和名貴衣服去換美酒,我們一起消解這萬古愁! | ||
+ | |||
+ | ===理解與思考=== | ||
+ | *「天生我材必有用」為什麼要接「千金散盡還復來」? | ||
+ | **因為意思是上天給了我們才能,即使錢花光了還是能再賺回來的 | ||
+ | *「惟有飲者留其名」為什麼要接「陳王昔時宴平樂」? | ||
+ | **前面先說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還後面這句陳王昔時宴平樂是在隱喻前面那句 | ||
+ | |||
+ | ==北京話與河洛話== | ||
+ | ===北京話與河洛話的不同=== | ||
+ | *北京話有唇齒音、翹舌音;河洛話有閉口音、深喉音、入聲。 | ||
+ | ===今天河洛話為什麼比北京話保留了更多古代中原的古音=== | ||
+ | *河洛話從唐朝時就有,後來河洛話就混合了當地土音,但還保留了一點古音,可北京話在明朝後出現,當時北京話中,入聲已經消失、兒化音已經出現。 | ||
+ | |||
+ | ===河洛話版的「將進酒」聽完感受與心得=== | ||
+ | 因為對河洛話很陌生,所以聽了以後覺得很新奇,如果不看著字會聽不太懂,但旋律很好聽,且變成歌以後會讓人更好記這首詩,也跟現代歌謠很不一樣,很有趣。 | ||
+ | |||
+ | ==第二次大分裂時代== | ||
+ | ===為什麼東漢末年政治混亂=== | ||
+ | *北方各族湖人被允許遷入長城以南居住,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十常侍橫行朝野,對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人民飽受苦果,於是他們紛紛起來造反,發動大規模的叛亂,如:黃巾之亂。 | ||
+ | |||
+ | ===在政治混亂,百姓生活痛苦時,什麼性質的組織,容易串連百姓,起來起義造反=== | ||
+ | *宗教 | ||
+ | ===造成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是哪兩個事件=== | ||
+ | #黃巾之亂 | ||
+ | #董卓之亂 | ||
+ | ===第二次大分裂時代的核心課題是「胡、漢關係到底該怎麼辦?」請問除了五胡十九國胡、漢互砍外,還有哪些朝代或國家提出哪些方針來解決這個問題?誰沒有成功?誰成功了?是用什麼方法成功的?=== | ||
+ | *東晉和前秦,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前秦失敗了。 | ||
+ | *鮮卑族的拓跋氏統一華北,建立北魏,建立均田制,重新建立以農業為主體的大帝國,並推動漢化政策。 | ||
+ | *北魏分裂成東魏、西魏後被,東魏後被高洋建立的北齊取代;西魏政權在宇文覺建立的北周取代。 | ||
+ | *北齊推動胡化,北周推行府兵制,用嫁娶打造關隴集團,執政在北周、隋、唐。 | ||
+ | |||
+ | ===在胡漢關係找到解答之前,即使西晉司馬家沒有內鬨(八王之亂),天下仍能維持統一嗎?=== | ||
+ | 我覺得不能,因為漢人允許胡人遷進長城以南居住,這些人很有可能會起兵造反也說不定。 | ||
+ | |||
+ | ===在胡漢關係找到解答之前,即使前秦符堅打贏了淝水之戰,他就能夠統一天下,建立長期穩固的王朝嗎?=== | ||
+ | *我覺得不能,從符堅的個性來看就不是一個適合當王的人,他個性太容易信任人,且只要表面信服於他,他就會重用,感覺很容易被人反咬一口,應該很快就會被人起兵造反。 | ||
+ | |||
+ | ==馮諼客孟嘗君== | ||
+ | ===註釋=== | ||
+ | *屬:告訴 | ||
+ | *好:喜好;愛好;擅長 | ||
+ | *諾:答應;ok | ||
+ | *以:以為;輕視;看不起 | ||
+ | *食:通飼;給人吃 | ||
+ | *具:食具 | ||
+ | *有頃:一下子;過了不久 | ||
+ | *鋏:劍柄 | ||
+ | *比:使之同等 | ||
+ | *駕:駕車 | ||
+ | *揭:舉起來 | ||
+ | *過:拜訪 | ||
+ | *客我:待我如賓客 | ||
+ | *彈:敲打 | ||
+ | *惡:討厭 | ||
+ | *給:供給 | ||
+ | *記:佈告 | ||
+ | *習:擅長 | ||
+ | *責:債 | ||
+ | *署:簽名 | ||
+ | *負:對不住 | ||
+ | *謝:道歉 | ||
+ | *倦:忙於事務,疲勞不堪 | ||
+ | *憒於憂:心煩易亂 | ||
+ | *懧愚:懦弱無能 | ||
+ | *沉:沉浸於 | ||
+ | *羞:不以為羞 | ||
+ | *約車治裝:整理行裝;約車:套車 | ||
+ | *市:買 | ||
+ | *反:返回 | ||
+ | *寡:沒有 | ||
+ | *驅:策馬前去 | ||
+ | *之:前往 | ||
+ | *矯:假裝 | ||
+ | *疾:迅速 | ||
+ | *下陳:后宮 | ||
+ | *拊:撫 | ||
+ | *子:以對待孩子來待百姓。 | ||
+ | *賈:買 | ||
+ | *休:休息 | ||
+ | *期年:滿一年 | ||
+ | *就國:回到封地 | ||
+ | *乘:車子 | ||
+ | *虛:空出來 | ||
+ | *固:堅持 | ||
+ | *太傅:得力助手 | ||
+ | *齍:抱、拿 | ||
+ | *文:馬車上的美麗花紋 | ||
+ | *駟:高級馬車,四匹馬拉的 | ||
+ | *服:配 | ||
+ | *祥:好 | ||
+ | *被:披、被覆蓋 | ||
+ | *顧:顧念 | ||
+ | *纖:細,可以只植物的纖維 | ||
+ | *介:小甲蟲 | ||
+ | *纖介:細小 | ||
+ | *其:大概、恐怕 | ||
+ | ===大意=== | ||
+ | 戰國時,馮諼是個窮人,他請人告訴孟嘗君收他做食客,孟嘗君收了,但因為當初他沒才能,大家都看不起他,給他粗糙的食物。後來,他藉由自己要離開,跟孟嘗君要了吃飯要配魚、出門有車、他母親吃的用的,孟嘗君都用賓客的待遇對他,他才不在喊要離開。有天孟嘗君問賓客們誰可以幫我收債,馮諼提議自己,孟嘗君答應了,在啟程前,馮諼問孟嘗君收完債要買甚麼回家,孟嘗君叫她看家裡缺什麼就買。馮諼在收債時,假傳命令跟賓客說不用還錢了,便燒了債眷。回齊國後,孟嘗君覺得馮諼去太快,便問他買了甚麼回來,馮諼說:「我看你什麼都不缺,所以幫你買了義」,孟嘗君很疑惑,馮諼就說:「我們把薛地的人民府愛養育,能從他們身上謀取利益,我燒了債卷後,人民高喊萬歲,這就是我幫你買的義」,孟嘗君不開心的就先請馮諼去休息。 | ||
+ | |||
+ | 一年後,齊王不用孟嘗君做他的宰相了,孟嘗君回到薛,在離很遠的地方就有百姓在迎接,他就跟馮諼說他終於懂他的義了,但馮諼卻跟他說:「聰明的兔子都要有三個洞才能免一死,你現在只有一個,我幫你安排其他兩個吧!」孟嘗君就給他五十輛車和黃金五百斤讓他到梁國,對魏惠王說:「孟嘗君被放出,只要先聘他的那國就能富足且兵強」,梁王就把宰相為空出,派使者用一百輛車和黃金千斤聘請孟嘗君。馮諼就告誡孟嘗君:「魏惠王用這麼大的禮節請你,想必齊王也知道了」。後來齊王就帶了更多利益、更大的禮節並寫了一封道歉信給孟嘗君:「我之前都是聽信謠言才得罪你,都是我不好,請你回來治理萬民!」馮諼叫孟嘗君跟齊王要求把宗廟健在薛地,讓孟嘗君成為最正統的宰相,宗廟完成後,馮諼跟孟嘗君說:「現在有三個洞了,你可以暫時安心了!」 | ||
+ | |||
+ | ===理解與思考=== | ||
+ | *第一段課文中,馮諼所有動作的真正用意,到底是什麼 | ||
+ | **讓人注意到他 | ||
+ | *如果沒有第一段的鋪路,馮諼說他要去收債,孟嘗君就一定會讓他去收嗎? | ||
+ | **不會 | ||
+ | *第三段開頭,孟嘗君為什麼交代馮諼至買:「視吾家所寡有者。」 | ||
+ | *馮諼有哪些出色的地方?每一點都要引述馮諼所做過的事,來印證你的觀點 | ||
+ | **足智多謀:想得出狡兔三窟,並幫孟嘗君想出其他兩個洞 | ||
+ | **不怕死:敢把債卷燒了,也不怕會被砍頭 | ||
+ | *孟嘗君有什麼過人之處?也要舉出他的表現來印證你的觀點。 | ||
+ | *為什麼馮諼都窮到吃不上飯了,還不去典賣他的劍來換食物? | ||
+ | **那把劍代表著他身分 | ||
+ | |||
+ | ==成語典故== | ||
+ | #雞鳴狗盜: | ||
+ | #*秦昭王把孟嘗君留下,讓他當相國,後來大臣們勸秦王說:「孟嘗君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麼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就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軟禁起來,找時機殺了他。孟嘗君想逃,就去求泰昭王最受寵愛的妃子,因為只要妃子的要求秦昭王都會答應。妃子答應了他,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做報酬。其中有個門客最善於偷東西。他便借著月光,逃過巡邏人的眼睛,從地鑽進貯藏室把狐裘偷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很開心,就想了方設法說服秦昭王放棄殺孟嘗君的念頭,並準備過兩天送他回齊國。孟嘗君不敢再等過兩天,就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谷關正是半夜。但秦國法規,函谷關是等雞叫才開門,天還沒亮雞不會叫,於是有個門客學了雞叫,把雞通通叫醒,雞跟著叫,於是士兵就把們打開,放他們出去。 | ||
+ | #*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 ||
+ | #狡兔三窟: | ||
+ | #*孟嘗君派他的一個門客馮諼去薛邑收債。走前,馮諼問孟嘗君有要買什麼東西回來,孟嘗君說:「我家缺什麼你就買什麼」馮諼到了薛邑後就和債民們說:「你們不用還債了。」說完,馮諼把帳單燒了,薛邑百姓非常感激孟嘗君。馮諼回去跟孟嘗君說:「我看你家什麼都有,就幫你把‘義’買回來了。」孟嘗君聽了很不高興。一年後,孟嘗君宰相的職位被齊王罷免,孟嘗君回到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都去迎接他,孟嘗君才知道買“義”的意義。馮諼卻對他說:“狡猾的兔子有三個藏身的洞,才能免除一死。你現在只有一個洞,還不能放心。我再替你開兩個洞吧。”接著,馮諼到魏國,對魏王推薦孟嘗君說他很能幹,魏王信了,就給孟嘗君丞相的職務。齊王聽到之後,就用隆重的禮節請孟嘗君回去做宰相。馮諼這時才說:「這三個洞都有了,你可以放心墊高枕頭睡覺,無憂無慮了。」 | ||
+ | #*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於避免災禍。現在多用於貶義。 | ||
+ | #高枕無憂: | ||
+ | #*孟嘗君派他的一個門客馮諼去薛邑收債。走前,馮諼問孟嘗君有要買什麼東西回來,孟嘗君說:「我家缺什麼你就買什麼」馮諼到了薛邑後就和債民們說:「你們不用還債了。」說完,馮諼把帳單燒了,薛邑百姓非常感激孟嘗君。馮諼回去跟孟嘗君說:「我看你家什麼都有,就幫你把‘義’買回來了。」孟嘗君聽了很不高興。一年後,孟嘗君宰相的職位被齊王罷免,孟嘗君回到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都去迎接他,孟嘗君才知道買“義”的意義。馮諼卻對他說:“狡猾的兔子有三個藏身的洞,才能免除一死。你現在只有一個洞,還不能放心。我再替你開兩個洞吧。”接著,馮諼到魏國,對魏王推薦孟嘗君說他很能幹,魏王信了,就給孟嘗君丞相的職務。齊王聽到之後,就用隆重的禮節請孟嘗君回去做宰相。馮諼這時才說:「這三個洞都有了,你可以放心墊高枕頭睡覺,無憂無慮了。」 | ||
+ | #*形容做任何事情準備周全,感覺很安心、不用害怕的意思。 | ||
+ | #紙上談兵(須含秦趙長平之戰): | ||
+ | #*秦國進攻上黨郡,當趙國大將廉頗率軍到達時,上黨已經陷落。而秦軍向趙國進攻,廉頗失利,最後退到長平關留守。秦國看出,要先去掉廉頗,才能殲滅趙軍。秦國人在邯鄲散布流言說:「廉頗屢戰屢敗,他不是秦國的對手。秦國最怕的是趙括,只要趙括不出來當統帥,秦國一定贏。」趙王就命趙括繼任。趙括憑自己的聰明和口才,自以為他的軍事才能天下無雙。趙括被任命為總司令後,他母親立刻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是大將之才,不能勝任。」老母又說:「趙括剛被任命為總司令就威風凜凜,太自以為是,賞賜給他的財物,也全運回家。他父親死前一再囑咐,不可讓趙括作大將。」趙王仍堅持,老母請求道:「如果用他失敗了,求赦免我們全家。」趙王允許。秦王知道趙括領隊,就命各國最畏懼的白起作大將。趙括親自率領精銳,剛開始看似很順利,後來白起派部隊切斷趙括的退路。讓趙國的大軍被分割兩地,接著又切斷趙軍的糧道,使糧食短缺。趙括被包圍,沒能衝出包圍圈。趙括的那些軍事理論,全部失效,他只能效法廉頗的辦法,守著等待援兵。但當下局勢守已不可能。趙括支持了四十六天,最後自己死在亂箭之下。趙軍剩下四十萬人都投降。 | ||
+ | #*只懂理論卻不會實際應用。 | ||
+ | #毛遂自薦: | ||
+ | #*毛遂在趙國公子平原君家做食客。趙王就派平原君到楚國去談判合從,平原君在門客中藥挑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但只挑得出十九個,選不出好的人湊足二十人。這時,毛遂就自告奮勇的向平原君說他要去,最後平原君讓他去,但大家都笑他,覺得他沒用處。到楚國,平原君自已去進見楚王,說服楚王和趙國訂盟合從,談了很久,還沒得到結果。十九個人就叫毛遂去看看。毛遂帶了寶劍上殿,對平原君說:「合縱的利害,兩句話就可以解決,為什麼談到現在?」楚王聽他的口氣很不高興,叫他趕快退下,毛遂非但不退下,且手按寶劍,上前一步,很嚴正的說:「現在楚國有坐霸王的資本,應該是天下無敵的。可是前次秦國卻攻下了鄢郢,又燒了夷陵,使得大王的受辱,我們趙國都為此感到羞恥,大王卻不在乎。我們建議一起抵抗秦國,實際是為了楚國。為什麼當著我主人的面斥責我?」楚王聽後慚愧地答應了。事後,平原君回國後,稱讚毛遂,並待他為上賓。 | ||
+ | #*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 | ||
+ | #虚位以待: | ||
+ | #*信陵君帶著大量財寶去聘請侯嬴。但是,侯嬴不接受。信陵君便讓人駕車,親自去迎接侯嬴。留給他車上最好的位置。侯嬴故意穿破衣服,毫不客氣地坐在空位上。中途,侯嬴提出要去探訪一位屠夫朋友朱亥,故意拖延時間,但信陵君還是一片和顏悅色。這年,秦國圍攻趙都邯鄲,魏國派大將晉鄙率軍去救趙。為此秦王派人威脅魏王,魏王命晉鄙大軍不要前進。信陵君想讓晉鄙發兵,魏王終是不肯。侯嬴給信陵君出主意,要他派人偷大王的兵符,假傳命令。侯嬴又出主意,叫信陵君去找大王的寵妃如姬,讓她偷大王的兵符。信陵君拿了兵符,便馬上出發。侯嬴叫他戴上他的朋友朱亥。信陵君到了大軍駐紮地。晉鄙見了兵符懷疑說:「大王叫我不要前進,又怎會叫你替代我呢?」朱亥從袖裡拿出四十斤重的大鐵錐來,把晉鄙打死了。信陵君高就率八萬精兵,打敗了秦軍。 | ||
+ | #*空著位置等候 | ||
+ |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 ||
+ | #*劉章,是個呂氏家族人人畏懼的人物,在一次侍奉呂後的宴會上,唱出田歌,對擅權一時的呂氏家族暗寓警告,使呂後都默然無言。因為劉章娶呂祿女兒為妻,第一個發覺了呂氏的陰謀,就派人偷偷出長安,告訴他的兄長齊王,叫齊王發兵西進征討,裡應外合誅殺呂氏家族,乘機立齊王為帝。齊王聽到這計劃,便與駟鈞、祝午、魏勃悄悄發兵。齊國相召平聽說此事,便派兵包圍了齊王宮。魏勃哄騙召平說:「大王想發兵,沒有朝廷虎符作憑證。您兵圍王宮保護齊王,當然好。我請求為您統兵保衛齊王。」召平相信了他,便派他率兵包圍王宮。魏勃掌握了兵權之後,卻揮兵包圍相府。召平眼看大勢已去,無可奈何地長歎一聲說:「唉,道家的話說得對,『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現實就是這樣。」說完後拔劍自殺了。 | ||
+ | #*作出決斷而猶豫不決,就產生禍亂 | ||
+ | #奇貨可居: | ||
+ | #*呂不韋到邯鄲作生意發現了秦昭王的孫子,異人,在那當人質。當時,秦趙兩國常交戰,趙國把異人弄得非常貧苦,天冷時連禦寒的衣服都沒有。呂不韋得知後,就想說可以投資在他身上。他不禁自言自語說:「此奇貨可居也。」呂不韋問他父親:「把一個失意的人扶植成國君,掌管天下錢財,能獲利多少?」他父親吃驚地搖搖頭,說:「那沒辦法計算。」呂不韋問完父親,決定作這筆大生意。他買通監視異人的趙國官員,結識了異人。他對異人說:「我讓秦國把你贖回,並立你為太子,你覺得呢?」異人又驚又喜地說:「那是我求之不得的好事,真有那一天,我一定會報答你。」呂不韋到秦國,用重金賄賂把異人贖回秦國。安國君最寵愛的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呂不韋給華陽夫人送去大量奇珍異寶,讓華陽夫人收異人為嗣子。秦昭王死後安國君即位,立異人為太子。孝文王在位不久即死去,太子即位為王。他非常感激呂不韋,拜呂不韋為丞相,封文信侯,並把河南洛陽一代的十二個縣作為封地,以十萬戶的租稅作為俸祿。 | ||
+ | #*人擁有特殊才能或技術,可把它作為本錢,以追求金錢和地位。 | ||
+ | #一字千金: | ||
+ | #*秦王的兒子子楚在趙國做人質時,常受呂不韋幫忙,且幫他想辦法逃回秦國。後來子楚即位,成莊襄王。為了報答呂不韋,就派呂不韋做宰相,封他為文信侯。呂不韋曾經納一妓,有孕後,把她獻給子楚,生了個兒子名叫政,政後來即位,就是秦始皇。呂不韋因和太后私通後來自殺了。當呂不韋在做宰相時,看到當時盛行養士之風。秦國很強大,自己又當宰相,不可輸他們,於是也養了三千食客。當時人才多,學術思想很發達。呂不韋想藉此揚名,但他是商人出身,沒什麼學問。於是他就請食客蒐集材料,寫了一本書叫呂氏春秋,作者的名字寫上呂不韋。呂不韋非常得意,便把書放在咸陽的城門口。邀請各國諸侯、謀士、學者來看,只要找到一個錯字,就可以得到千金重賞。因為呂不韋的權力很大,所以沒人敢去挑錯字,而且就算找到錯字,也不願意得重賞,怕自找麻煩。 | ||
+ | #*比喻文辭精當,結構嚴謹;或形容價值極高的作品。 | ||
+ | |||
+ | ==智庫與兩岸== | ||
+ | *現代的智庫從事哪些活動? | ||
+ | *#直接進行政策游說。 | ||
+ | *#對政策提供「論述」。 | ||
+ | *#探討各種可能的發展。 | ||
+ | *#舉辦研討會,如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及美國華府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首度召開「台美日三邊安全對話」研討會。 | ||
+ | *#出版書籍,如「2049計畫研究所」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在2017.10出版《中國入侵威脅》。 | ||
+ | *美國的對台政策對台灣的國家安全至為重要,台灣的政府又不容易直接和美國政府官員交往互動,那台灣要怎樣去影響美國的對台政策? | ||
+ | **台灣的智庫邀請美國參加交流會,讓雙方的派代表來參加 | ||
+ | *台灣在游說美國政府對台政策時,要以何種角度與立場來切入? | ||
+ | **用美國立場切入,對美國有利益的地方,不用台灣立場 | ||
+ | *從右邊這張地圖說明為什麼中國攻佔台灣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 ||
+ | **這樣中國就會開始跟美國爭取太平洋 | ||
+ | *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研究員易思安在2017.10.3出版的新書《中國入侵威脅》中,所指出的解放軍的入侵台灣計畫,請簡單描述一下。 | ||
+ | **海空先進行封鎖,再發射大量飛彈,然後將派出40萬大軍。 | ||
+ | *近來美國許多智庫紛紛建議台灣不要強行推動全募兵制,為什麼? | ||
+ | *#少子化,很少人會想要自願去當兵 | ||
+ | *#國防經費不夠3%,那些錢會都拿去養兵 | ||
+ | *今天中國正在舉行所謂的十九大,請說明十九大的完整名稱是什麼? | ||
+ |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 ||
+ | *說明中國共產黨,黨員、黨代表、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總書記之間的關係與大約的人數。並說明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目前每幾年開一次?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全體會議目前每幾年開一次? | ||
+ | **800萬黨員、3000黨代表、200中央委員、1總書記。 | ||
+ | **5年開一次 | ||
+ | **1年開一次 | ||
+ | |||
+ | ==雨霖鈴== | ||
+ | ===注釋=== | ||
+ | *「驟雨」初「歇」:驟雨:陣雨 歇:停歇;休息 | ||
+ | *「都門」帳飲無「緒」:都門:京都的郊外 緒:思绪;情绪 | ||
+ | *留戀處蘭舟「催發」:催促出發。 | ||
+ | *竟無語「凝噎」: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凝咽。 | ||
+ | *千里「煙波」:煙霧籠罩的水面 | ||
+ | *「暮靄」沉沉「楚天」闊:暮靄:傍晚的雲氣。 楚天:南天。古時長江下游地區屬楚國,所以稱楚天為南天。 | ||
+ | *楊柳岸「曉風」殘月:晨風 | ||
+ | *此去「經年」:一年又一年。 | ||
+ | |||
+ | ===探究與思考=== | ||
+ | ====「雨霖鈴」三個字與本詞全文內容有何關係?==== | ||
+ | *沒有關係 | ||
+ | |||
+ | ====發揮想像,「雨霖鈴」詞中將要分別的兩人,可能是什麼關係,你為什麼會這樣認為?==== | ||
+ | *我覺得是戀人,裡面說兩人握著對方的手流著淚,卻什麼話也說不出口,感覺是捨不得分開但又因為某個原因必須分開,這種情景跟動作我覺得太會發生在父母與子女中,所以應該是戀人。 | ||
+ | |||
+ | ====詞和曲很像,兩者要怎麼區分,請各找一例比較說明之。==== | ||
+ | *詞:不加「襯字」;字,句數固定;婉約;較常隔句或隔多句押韻,可換韻;段多(1~4,2段最多);句式1~10字 | ||
+ | *曲:可加「襯字」;可增句;俚俗活潑;幾乎句句用韻,一韻到底;段少(1~2);句式1~30字 | ||
+ | **曲《醉扶歸》 | ||
+ | ***十指如枯筍,和袖捧金尊, 搊煞銀箏字不真,揉癢天生鈍, 縱有相思淚痕,索把拳頭搵。 | ||
+ | **詞《唐多令.惜別》 | ||
+ |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繫行舟。 | ||
+ | **第一首的「搊煞」、「索把」有襯字的味道,像「揉癢天生鈍」、「索把拳頭搵」就比較口語化,情感表達比較直接。 | ||
+ | **第二首在情感表達上比較含蓄,也沒有襯字,也比第一手典雅,像「離人心上秋」、「花空煙水流」、「垂柳不縈裙帶住」這種,在翻譯時需要多加解釋才會瞭解,不像上面那首「索把拳頭搵」容易懂。 | ||
+ | |||
+ | ====北宋碰到的歷史挑戰都是些什麼?==== | ||
+ | *自唐朝後期至五代以來,武人拔扈導致各地割劇軍閥的問題。 | ||
+ | *國內人口破一億,除了小農經濟之外,必須發展工商以養活更多人口。 | ||
+ | *面對「農」「牧」兼營的遊牧民族(遼、金、西夏),他們有可能南下與漢人爭天下,與之前的匈奴與突厥不同。 | ||
+ | |||
+ | ====按照歷史學家黃仁宇的看法,北宋王安石變法,有沒有可能換一位主持變法的人就可以讓變法成功,為什麼?==== | ||
+ | *沒有,依他的說法:北宋變法如果可以成功,代表資本主義可以提前八百年,跳過荷蘭至英國一系列的歷史發展步驟,僅憑人的設想,橫空出世。資本主義就是需要時間演進。 | ||
+ | |||
+ | ===自選詞=== | ||
+ | 武陵春 李清照 | ||
+ | |||
+ |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 ||
+ | |||
+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 ||
+ | |||
+ |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 ||
+ | |||
+ |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 ||
+ | |||
+ | 心得:雖然這篇原本是在說北宋滅亡,他們的家寶散失貽盡,那時經歷的人生的坎坷,在現在的生活中,看到其中一句覺得也可以套用進去,而且很有感觸,「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時間不斷的流逝,我們會隨著時間、現實而改變,常常想到不管是和朋友、戀人一起去過的地方,就算景物依舊,但人也都不是當初的我們了,「欲語淚先流」這句會覺得很揪心,能感受到要多傷心、落魄,才會看到這個世界,話都沒說出口就流淚了,這篇讓我就算無法理解當時的情形,內心卻會有一絲絲難過的感覺。 | ||
+ | |||
+ | ==鴻門宴== | ||
+ | ===探究與思考=== | ||
+ | *司馬遷寫史記的動機? | ||
+ |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太史令,20歲就遊歷各地並對所到處的風俗進行考察,採集傳說。司馬談去世三年後,司馬遷繼承父職和遺志,並開始了史記的寫作。 | ||
+ | *鴻門宴對楚漢之爭的影響? | ||
+ | ** | ||
+ | *簡述歷史的作用。 | ||
+ | **客觀作用:運用過去人的大量材料,了解「眾人之事」發展的因果與邏輯,幫助人類討論和治理「眾人之事」。 | ||
+ | **主觀作用:提供民族共同的身世,以形成一套「共同的想像」,凝結人心,使之團結。 | ||
+ | *簡述中國史書的三大體例。 | ||
+ | **紀傳體(人):以本紀、列傳人物為綱、時間為緯的一種史書編纂體例。 | ||
+ | **編年體(時):在春秋戰國時由孔子纂編《春秋》時創立的。編年體的體例特點是記事以時間為線索,按年代的順序敘述每年發生的歷史大事,所謂「記事者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使史實發展的秩序分明。中國上古時代的史書,多數是編年體的。 | ||
+ | **紀事本末體(事):此體以事跡為主,詳述一事始末,標立題目,以年月順序為基礎,將重要歷史作有系統的敘述。宋代袁樞以《通鑑》的重要史事歸納在239篇專篇之中,成為《通鑑紀事本末》,於是史書的體例,在紀傳體和編年體之外,又有第三種體例,以補前兩種體例的不足。 | ||
+ | *正史就可信嗎?野史就不可信嗎?為什麼?如何讀史來還原真象? | ||
+ | **本來史官修史,皇帝是不能看的,但唐太宗得位不正,開始了皇帝干預修史的先例。所以學者只能認為史書皆有不少虛構成分。因此正史也不一定就是真相,如苻堅涉嫌改史,唐太宗因玄武門之變而亦涉嫌改史。野史在研究中國歷史挖掘真相上,頗具參考價值及貢獻,不宜輕忽。 | ||
+ | *什麼是四史?什麼是廿四史? | ||
+ | **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 ||
+ | **廿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誌、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南史、北史、隋書、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 ||
+ | *簡述項羽的個性、為人,並舉實例印證,還有這些個性、為人和西楚的最後失敗有什麼關係? | ||
+ | **項羽做事衝動易怒,心思也不構縝密,做出錯誤的決定或發兵,也因為他的性格也失去重要的謀士、人才 | ||
+ | **項羽很固執、剛復自用,且很有自信,不願聽從下屬的意見,就像當初在鴻門宴,范增叫項羽殺了劉邦,項羽不理會,後來還把范增趕走,沒有范增給他出主意,最後打不過劉邦。 | ||
+ | **項羽身性殘暴,常常把人烹了或活埋,且一次就是幾千幾萬起跳,後來就官逼民反,就算敗卒也不願意投靠項羽,人心也不歸附,成為項羽輸給劉邦的主因 | ||
+ | *簡述劉邦的個性、為人,並舉實例印證,還有這些個性、為人和漢的最後成功有什麼關係? | ||
+ | **劉邦個性寬厚仁慈,懂得爭取民心,跟百姓約法三章,百姓都很興喜,讓百姓願意跟隨他 | ||
+ | **劉邦很會用人,他的手下很會幫他想計謀,讓他能打敗項羽 | ||
+ | **劉邦很會配合天時地利人和,即使兵比項羽少,卻能靠天時地利人和打贏項羽 | ||
+ | |||
+ | ===楚漢相爭的成語典故=== | ||
+ | *破釜沉舟 | ||
+ | **秦朝末年,鉅鹿之戰,秦將章邯率兵攻趙,項羽帶著二十萬兵前去救趙,後項羽帶領全部的軍隊渡河,將渡河的船弄沉,打破煮飯的鍋子,燒掉駐紮的營地,並只帶三天乾糧,以示必死之決心,不做撤退的打算。經過九次大戰,終於打敗秦軍。 | ||
+ | **形容做事果決,義無反顧。 | ||
+ | *約法三章 | ||
+ | **秦朝末年,當劉邦率先進至霸上時,秦王子嬰前來投降,有些將領建議把秦王殺了,但劉邦認為秦王既然已經投降,就不應當殺掉他。後來劉邦進入秦朝首都咸陽之後,不久又還軍霸上,召集各地的父老豪傑,向他們宣布:「大家長久苦於秦朝的苛法,今天我既然最先進入關中,理當為關中的王,所以我要和大家重新約定法律,新的法律只有三條,就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受處罰,搶劫者要判刑。其餘秦朝的苛法全部廢除。」百姓們知道了這個消息,都非常高興。 | ||
+ | **泛指事先約好或規定的事。 | ||
+ | *鴻門宴 | ||
+ | **劉邦跟項羽約定誰先進入關中誰就當王,劉邦先到了關中,項羽感到不滿,率領四十萬大兵直奔關中,準備要攻打劉備,劉備知道自己打不過項羽,聽從項伯指示,前去鴻門向項羽謝罪,在宴會上,范增一直示意項羽殺劉備,但項羽不要,後范增又叫項莊借舞劍之名殺劉備,但項伯也舞劍來保護劉備,直到劉邦猛將樊噲闖了進來,劉邦才可逃回壩上。 | ||
+ | *項莊舞劍志在沛公 | ||
+ | **劉邦到鴻門後,宴會開始,原本范增指示項羽殺了劉邦,但沒成功,後來范增就叫項莊舞劍助興,意在乘機殺了劉邦。項伯也舞劍助興,保護著劉邦,是後來劉邦手下樊噲沖進營帳來,才讓劉邦能借機逃離。 | ||
+ | **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 | ||
+ |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 ||
+ | **劉邦到鴻門後,宴會開始,原本范增指示項羽殺了劉邦,但沒成功,後來范增就叫項莊舞劍助興,意在乘機殺了劉邦。項伯也舞劍助興,保護著劉邦,是後來劉邦手下樊噲沖進營帳來,借機讓劉邦逃走,它們借去廁所之名離開宴會,在廁所時樊噲和劉邦正討論如何逃走,但劉邦正為沒有向項羽道別而感到不安,樊噲就跟他說:「做大事不要在意小細節,如今人家擺著菜刀和砧板,把我們當魚肉宰割,幹嘛還回去?」然後他們就走了。 | ||
+ | **比喻生殺的權掌握在別人手裡,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 | ||
+ |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 ||
+ | **劉邦被項羽派去南鄭,照張良的計策,把走過的幾百里棧道全部燒毀,為使項羽以為劉邦不在回關中了,而鬆懈對劉邦的戒備。韓信是劉邦在南鄭請的大將,他出計讓項羽回關中,起初章邯還笑劉邦把棧道燒了,不久就收到劉邦以攻入關中且守將以殺,陳倉已占,章邯被逼自殺了。其實韓信表面上派兵修復棧道,裝作要從棧道出擊的姿態,實際上卻和劉邦統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章邯不備取得了勝利。 | ||
+ | *楚河漢界 | ||
+ | **公元前204年楚軍包圍了滎陽,劉邦感到形勢危急,雖然劉邦勢單兵弱,但善於用計謀之人。他接受謀士陳平建議,對楚軍實行反間計,使項羽對范增生疑,把他驅逐出軍,讓項羽失去了謀士。劉邦的大將紀信為不畏生死,扮成劉邦又幫劉邦脫困,最後被焚了。劉邦一路逃,又得到韓信的援助,勢力壯大了起來。他用作持久戰對付項羽,以消耗楚軍兵力。另一邊派兵襲楚燒其糧草。秋天,項羽派曹咎守成皋,曹咎不聽項羽的導致劉邦取下成皋。曹咎自殺身亡。項羽聞知成皋失守,為了迫使劉邦投降,項羽要挾劉邦說要把他父親煮了,劉邦不但不怕還叫項羽分他一杯肉湯,並沒威脅到劉邦。此後不久,劉邦先後占領了河北、山東一帶,漢軍的勢力也更鞏固了。此時項羽危機四伏,楚軍漸弱,漢軍日盛。公元前202年秋,楚軍糧盡,和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以西為漢,以東為楚。 | ||
+ | *分一杯羹 | ||
+ | **項羽派他的士兵曹咎守成皋,告訴他無論如何別出兵,曹咎不聽擅自出兵後被攻,劉邦拿下成皋,曹咎無顏面對項羽自殺,項羽聽聞成皋失守,糧食又開始不足,為迫使劉邦投降,項羽隔澗要挾劉邦說:「你若不趕快投降,我就把你父親下鍋煮了。」劉邦故作鎮靜地說:「當初我們兩人一起反秦,在懷王面前誓盟結為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要煮我們的父親,別忘了也給我一碗肉湯」。聽後項羽更加惱怒,決定殺掉劉太公。這時,項伯勸項羽道:「殺太公不是時候,也對楚軍不利。」項從其言,太公幸存。 | ||
+ | *十面埋伏 | ||
+ | **相傳楚漢相爭時,持續了很多年,雖然還不知勝負,但是楚項羽的領地卻越來越少,而漢劉邦的領地則越來越廣。劉邦命韓信統領七十萬大軍追剿項羽。韓信設了十面埋伏之計,將楚軍引入後層層包圍住。不料楚王率十萬之眾竟殺出重重的包圍,帶著殘兵回到楚營。 | ||
+ | *四面楚歌 | ||
+ | **劉邦和項羽兩國訂下和約,以鴻溝為界線,誰也不准侵犯誰。但劉邦聽了張良、陳平的意見,還是將項羽的兵逼到垓下。項羽的兵力漸弱,軍糧也快吃光,被漢軍包圍,情勢十分危急。原本劉邦不敢繼續攻,但張良又想出一個計謀,調來大批軍馬圍在楚軍營帳的四周,大唱楚國歌曲,歌聲悲淒,餘音不斷。項羽大驚,問道:「難道劉邦真的占領了楚地?!否則漢軍裏怎會有這麼多的楚國人?」楚國士兵似乎聽到來自家鄉的歌聲,不禁肝腸寸斷、黯然神傷,軍心渙散,失去作戰的士氣。項羽最心愛的妃子虞姬,也聽到了歌聲,也拔劍自殺。項羽眼見四面受敵,士兵哀嚎,愛妾已死,禁不住流下兩行英雄淚來。想到自己再沒有臉回去見家鄉父老,便拿起兵器,跨上一日可行千里的烏騅馬,勇敢的衝出重圍,在烏江河畔自盡而死。 | ||
+ | **形容四面受到包圍而無人援助 | ||
+ | *霸王別姬 | ||
+ | **項羽被劉邦團團包住,劉邦的謀士陳平出了一個計,召集大量士兵到楚國唱楚歌,項羽在營中聽見四面的漢軍都唱著楚人的歌曲,以為楚軍都已降漢,他就和愛妾虞姬飲酒作別。後虞姬自刎,項羽殺出重圍,在烏江河畔自盡而死。 | ||
+ |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 | ||
+ | *無顏見江東父老 | ||
+ | **項羽垓下兵敗之後,身邊的士兵折損殆盡,有人勸他回到楚地去招兵買馬,東山再起,但項羽就說了,帶了這麼多人出來,如今沒幾個回得去,「無顏見江東父老」。 | ||
+ | **因自己的失敗而感到羞愧,再也沒臉見傢鄉父老。 |
2017年11月27日 (一) 19:27的最新修訂版本
目錄
鍾毓與鍾會
字詞的注釋
- 少有令譽:小時候就有好的名譽
- 令:好的
- 聞:聽
- 語:告訴
- 敕:君王的命令
- 卿:你
- 對曰:下位者回答上位者
全文的大意
鍾毓和鍾會13歲就有好名譽,魏文帝聽說就叫鍾繇請兩個兒子來,見到魏文帝的兩人,鍾毓臉上流汗。曹丕就問:「你臉上怎麼流汗了?」鍾毓回:「皇帝很有威嚴,我嚇得直流汗!」曹丕又問了鍾會:「那你怎麼沒流汗?」鍾會說:「皇帝很有威嚴,我更嚇到連汗都流不出來。」
惡搞改作
鍾毓與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對曰:「此乃不是汗,是淚,喜極而泣」復問會:「卿何以不淚?」 會面無難色,輕拂衣袖,對曰:「大丈夫豈能流淚!」
七步程詩
字詞的注釋
- 嘗:曾經
- 東阿王:曹植
- 行大法:處死
- 菽:豆類的種稱
全文的大意
曹丕想殺曹植,就命令他如沒有在七步之內做一首詩就要處死,曹植就說:「我們就像煮熟的豆子拿來做羹湯,把豆渣濾掉做成豆汁。把豆子的莖放在鍋子裡煮,豆子在鍋子裡哭泣。都是在同一根生出來的,為何要如此急迫。」
惡搞改作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曰:「八個字說完重點,何須詩那麼冗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文帝約:「我就是要你死,的確也無須那麼冗長的詩。」
中國時代的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共主時代(夏、商、周)
各自分地盤,每個地盤最強的人當領導,去打仗攻打其他國。
第二階段:第一次大分裂
春秋戰國,各諸侯國崛起、紛爭,戰爭不斷,大家都搶著當王。還徵求人才,改良新的制度。
第二階段:第一帝國
秦、漢,廢除西周封建制,確立了中央集權。求穩定發展,每一天都過一樣的日子。
第三階段:第二次大分裂
三國(魏、蜀、吳)、晉、南北朝。招攬人才、改良制度。
第三階段:第二帝國
隨、唐,求穩定發展。
第四階段:農牧帝國興起
游牧民族開始興起,漢人、外國人輪流統治、互爭天下。
第五階段:現代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
陳元方答客問
字詞的注釋
- 期:約定
- 舍:捨;棄
- 乃:才
- 不:嗎(語助詞)
- 相:
- 單方面:拔刀相助
- 雙方面:守望相助
- 委:拋棄
- 相委:棄我
- 引:拉
- 顧:看
全文的大意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遊,朋友失約,陳太丘就走了。友人不見陳太丘就問元方:「尊大人在家嗎?」元方回答:「等你很久了,他已經走了。」友人生氣答道:「真不是人!和人約好一起去,自己卻先走。」元方不以為然說:「你和家父約定的時間沒到,就是沒信用。在我面前罵我父親,更沒禮貌。」友人慚愧,下車想拉陳元方的手,元方不理他。
惡搞改作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睡。」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還睡美容覺。」元方曰:「家君是因等你等累了才睡,換你在烈日下等家君起床吧,我還要進去幫他開冷氣呢。」友人怒,駛車遠走。元方入門笑之。
晉明帝
字詞的注釋
- 潸:流淚
- 涕:眼淚
- 致:表達
- 謂:告訴
- 然:如此;由此
- 異:訝異
- 重:重新;再次
- 乃:竟然
- 去後「乃」至:才
- 「乃」答曰:竟然
- 此「乃」英雄也:是
- 色:臉色;表情
- 顏:五顏六色
- 美貌:重色輕友
- 神情:色厲內荏
- 風景:春色滿園
- 邪:表示疑問的語助詞
- 夙:早年
- 夙慧:與生俱來的天賦
全文的大意
晉明帝很小時,看到父親問從長安來的人,洛陽那裡的消息,聽後就流淚了。明帝就問父親因為什麼哭,元帝把晉朝東渡長江的意思詳告訴他,就問他:「你認為長安比起太陽來哪一個遠?」明帝回答:「太陽遠。沒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顯然可知太陽遠。」元帝對他的回答很驚異。第二天元帝召集許多臣僚,告訴他們上面這些意思,有問了一次明帝。明帝竟回答說:「太陽近。」元帝變了臉色,說:「為什麼你回答跟昨天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說:「抬頭只見太陽,不見長安。」
惡搞改作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當王還是邑人好?」答曰:「當王。當王能在萬人之上,且天下都是我的。」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邑人。」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以後我沒當王很丟臉餒。」
捉刀英雄
字詞的注釋
- 以:認為
- 「具以」東渡意告之:按(按照)
- 自「以」形陋:認為
- 形:形體
- 使:使者;命令
- 床:椅子
- 既:動作完成;已經
- 令:命令
- 然:但是
- 乃:是
全文的大意
曹操準備接見匈奴的使臣,他覺得自己相貌不好,不能震服匈奴,就讓崔琰代替他,他卻握刀站立在崔季珪的床頭。接見結束後,派間諜詢問匈奴說:「魏王這個人怎麼樣?」回答說:「魏王聲望很高,非同凡響,可是站在床頭那個握刀的人,這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曹操聽到這話,派人追趕殺掉了這位使臣。
惡搞改作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因此命眾臣為他打扮。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裝扮非常帥,使人戰戰兢兢。」間諜又問:「如果沒有裝扮,你還會慌恐不」匈奴使答曰:「泯然眾人矣」魏武聞之,追殺此使,此後使崔季珪代。
中國古代的人事制度
中國的資訊工具發展
- 共主時代:字、刀、竹
- 第一次大分裂、第一帝國:筆、竹、邸報
- 第二次大分裂、第二帝國:筆、紙、拓、印、雜報
- 農牧帝國興起:筆、紙、印、書、小報
- 現代化:報紙、電波、電腦、網路
不同時代公職人員的選拔,受當時資訊工具的限制與影響
- 共主時代:當時只有貴族能讀書,所以都是某專權一代繼一代地保持在某個血緣家庭中的。
- 第一次大分裂、第一帝國:有筆、墨後,平民開始也有機會讀書,春秋戰國時期公職人員是自我推薦的,中央管制不統一。秦漢帝國則是用鄉里舉選的方式選拔公職人員,中央管制採三公九卿制。
- 第二次大分裂、第二帝國:紙又比竹更方便,可以拓、印,也可以大量印刷、裝訂。第二次大分裂是公職人員採九品中正,中央管制採過渡制。到第二帝國的時候用科舉考試選拔公職人員,採三省六部制。
- 農牧帝國興起:這時的筆、紙,又更普及,還是沿用科舉考試。
- 現代化:網路普及的時代,相較於紙、筆又更方便,公職人員用公民選舉、考試和專政。中央管制是府、院和黨、院制。
三公九卿制
- 秦漢時期。
- 三公是指丞相(輔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和太尉(主持軍事)。行政、軍事、監察等權力融為一體。
- 丞相為百官之首,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有相對獨立的決策權、審議權和行政權。
- 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和少府這九個部門的長官。皇帝的家政、國政混為一談。
三省六部制
- 隋唐確立後延續到清末。六部制一直未作改動,三省制,各不同時期有過一些調整和補充。
- 三省:中書省(決策,起草皇帝的命令)、門下省(審議皇帝的命令)、尚書省(行政,執行皇帝的命令)。
- 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使相權一分為三,從而加強了皇權。而且將行政、軍事、監察分開,相互制衡,更方便皇權來操縱和控制。
- 六部:吏、禮、戶、兵、刑、工。是針對國政分工精準的中央行政機構。
- 明朝:明太祖廢中書省,罷丞相不設,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明成祖設內閣,內閣大學士沒有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
- 清初:內閣和議政王大臣會議,雍正設立軍機處。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各適用於哪些歷史階段,兩者有何不同
- 三公九卿制用於秦、漢
- 三省六部制用於隋、唐、五代十國、宋、遼、金、西夏、元、明、清
- 兩者的不同:前者是將行政、軍事、監察等權力融為一體,後者分門別類非常精準的一個組織。
將進酒
注釋
- 樽:酒器
- 且:姑且
- 將:請、愿
- 鐘:樂器
- 鼓:打擊樂器
- 饌:食物、美食
- 玉:美石
- 鐘鼓饌玉:富貴豪華的生活
- 徑:只
大意
時光飛逝,人生短暫,那黃河的水都一去不復返,那年邁的父母頭髮也已成雪白一片了,所以人生得意時,就盡情縱情歡樂、喝酒吧。
每個人生下來就有用處,就算錢沒了在賺就有了,盡情享受吧,我們吃著下酒菜,來痛飲酒吧!
李白很開心就請岑夫子和丹丘生繼續喝,他要來高歌一曲:
豪華生活有何珍貴,倒不如醉鄉不再清醒。
並舉陳王曹植當年宴設樂平關把酒裝在斗裡喝的事件,說的著還不如把馬和名貴衣服去換美酒,我們一起消解這萬古愁!
理解與思考
- 「天生我材必有用」為什麼要接「千金散盡還復來」?
- 因為意思是上天給了我們才能,即使錢花光了還是能再賺回來的
- 「惟有飲者留其名」為什麼要接「陳王昔時宴平樂」?
- 前面先說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還後面這句陳王昔時宴平樂是在隱喻前面那句
北京話與河洛話
北京話與河洛話的不同
- 北京話有唇齒音、翹舌音;河洛話有閉口音、深喉音、入聲。
今天河洛話為什麼比北京話保留了更多古代中原的古音
- 河洛話從唐朝時就有,後來河洛話就混合了當地土音,但還保留了一點古音,可北京話在明朝後出現,當時北京話中,入聲已經消失、兒化音已經出現。
河洛話版的「將進酒」聽完感受與心得
因為對河洛話很陌生,所以聽了以後覺得很新奇,如果不看著字會聽不太懂,但旋律很好聽,且變成歌以後會讓人更好記這首詩,也跟現代歌謠很不一樣,很有趣。
第二次大分裂時代
為什麼東漢末年政治混亂
- 北方各族湖人被允許遷入長城以南居住,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十常侍橫行朝野,對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人民飽受苦果,於是他們紛紛起來造反,發動大規模的叛亂,如:黃巾之亂。
在政治混亂,百姓生活痛苦時,什麼性質的組織,容易串連百姓,起來起義造反
- 宗教
造成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是哪兩個事件
- 黃巾之亂
- 董卓之亂
第二次大分裂時代的核心課題是「胡、漢關係到底該怎麼辦?」請問除了五胡十九國胡、漢互砍外,還有哪些朝代或國家提出哪些方針來解決這個問題?誰沒有成功?誰成功了?是用什麼方法成功的?
- 東晉和前秦,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前秦失敗了。
- 鮮卑族的拓跋氏統一華北,建立北魏,建立均田制,重新建立以農業為主體的大帝國,並推動漢化政策。
- 北魏分裂成東魏、西魏後被,東魏後被高洋建立的北齊取代;西魏政權在宇文覺建立的北周取代。
- 北齊推動胡化,北周推行府兵制,用嫁娶打造關隴集團,執政在北周、隋、唐。
在胡漢關係找到解答之前,即使西晉司馬家沒有內鬨(八王之亂),天下仍能維持統一嗎?
我覺得不能,因為漢人允許胡人遷進長城以南居住,這些人很有可能會起兵造反也說不定。
在胡漢關係找到解答之前,即使前秦符堅打贏了淝水之戰,他就能夠統一天下,建立長期穩固的王朝嗎?
- 我覺得不能,從符堅的個性來看就不是一個適合當王的人,他個性太容易信任人,且只要表面信服於他,他就會重用,感覺很容易被人反咬一口,應該很快就會被人起兵造反。
馮諼客孟嘗君
註釋
- 屬:告訴
- 好:喜好;愛好;擅長
- 諾:答應;ok
- 以:以為;輕視;看不起
- 食:通飼;給人吃
- 具:食具
- 有頃:一下子;過了不久
- 鋏:劍柄
- 比:使之同等
- 駕:駕車
- 揭:舉起來
- 過:拜訪
- 客我:待我如賓客
- 彈:敲打
- 惡:討厭
- 給:供給
- 記:佈告
- 習:擅長
- 責:債
- 署:簽名
- 負:對不住
- 謝:道歉
- 倦:忙於事務,疲勞不堪
- 憒於憂:心煩易亂
- 懧愚:懦弱無能
- 沉:沉浸於
- 羞:不以為羞
- 約車治裝:整理行裝;約車:套車
- 市:買
- 反:返回
- 寡:沒有
- 驅:策馬前去
- 之:前往
- 矯:假裝
- 疾:迅速
- 下陳:后宮
- 拊:撫
- 子:以對待孩子來待百姓。
- 賈:買
- 休:休息
- 期年:滿一年
- 就國:回到封地
- 乘:車子
- 虛:空出來
- 固:堅持
- 太傅:得力助手
- 齍:抱、拿
- 文:馬車上的美麗花紋
- 駟:高級馬車,四匹馬拉的
- 服:配
- 祥:好
- 被:披、被覆蓋
- 顧:顧念
- 纖:細,可以只植物的纖維
- 介:小甲蟲
- 纖介:細小
- 其:大概、恐怕
大意
戰國時,馮諼是個窮人,他請人告訴孟嘗君收他做食客,孟嘗君收了,但因為當初他沒才能,大家都看不起他,給他粗糙的食物。後來,他藉由自己要離開,跟孟嘗君要了吃飯要配魚、出門有車、他母親吃的用的,孟嘗君都用賓客的待遇對他,他才不在喊要離開。有天孟嘗君問賓客們誰可以幫我收債,馮諼提議自己,孟嘗君答應了,在啟程前,馮諼問孟嘗君收完債要買甚麼回家,孟嘗君叫她看家裡缺什麼就買。馮諼在收債時,假傳命令跟賓客說不用還錢了,便燒了債眷。回齊國後,孟嘗君覺得馮諼去太快,便問他買了甚麼回來,馮諼說:「我看你什麼都不缺,所以幫你買了義」,孟嘗君很疑惑,馮諼就說:「我們把薛地的人民府愛養育,能從他們身上謀取利益,我燒了債卷後,人民高喊萬歲,這就是我幫你買的義」,孟嘗君不開心的就先請馮諼去休息。
一年後,齊王不用孟嘗君做他的宰相了,孟嘗君回到薛,在離很遠的地方就有百姓在迎接,他就跟馮諼說他終於懂他的義了,但馮諼卻跟他說:「聰明的兔子都要有三個洞才能免一死,你現在只有一個,我幫你安排其他兩個吧!」孟嘗君就給他五十輛車和黃金五百斤讓他到梁國,對魏惠王說:「孟嘗君被放出,只要先聘他的那國就能富足且兵強」,梁王就把宰相為空出,派使者用一百輛車和黃金千斤聘請孟嘗君。馮諼就告誡孟嘗君:「魏惠王用這麼大的禮節請你,想必齊王也知道了」。後來齊王就帶了更多利益、更大的禮節並寫了一封道歉信給孟嘗君:「我之前都是聽信謠言才得罪你,都是我不好,請你回來治理萬民!」馮諼叫孟嘗君跟齊王要求把宗廟健在薛地,讓孟嘗君成為最正統的宰相,宗廟完成後,馮諼跟孟嘗君說:「現在有三個洞了,你可以暫時安心了!」
理解與思考
- 第一段課文中,馮諼所有動作的真正用意,到底是什麼
- 讓人注意到他
- 如果沒有第一段的鋪路,馮諼說他要去收債,孟嘗君就一定會讓他去收嗎?
- 不會
- 第三段開頭,孟嘗君為什麼交代馮諼至買:「視吾家所寡有者。」
- 馮諼有哪些出色的地方?每一點都要引述馮諼所做過的事,來印證你的觀點
- 足智多謀:想得出狡兔三窟,並幫孟嘗君想出其他兩個洞
- 不怕死:敢把債卷燒了,也不怕會被砍頭
- 孟嘗君有什麼過人之處?也要舉出他的表現來印證你的觀點。
- 為什麼馮諼都窮到吃不上飯了,還不去典賣他的劍來換食物?
- 那把劍代表著他身分
成語典故
- 雞鳴狗盜:
- 秦昭王把孟嘗君留下,讓他當相國,後來大臣們勸秦王說:「孟嘗君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麼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就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軟禁起來,找時機殺了他。孟嘗君想逃,就去求泰昭王最受寵愛的妃子,因為只要妃子的要求秦昭王都會答應。妃子答應了他,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做報酬。其中有個門客最善於偷東西。他便借著月光,逃過巡邏人的眼睛,從地鑽進貯藏室把狐裘偷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很開心,就想了方設法說服秦昭王放棄殺孟嘗君的念頭,並準備過兩天送他回齊國。孟嘗君不敢再等過兩天,就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谷關正是半夜。但秦國法規,函谷關是等雞叫才開門,天還沒亮雞不會叫,於是有個門客學了雞叫,把雞通通叫醒,雞跟著叫,於是士兵就把們打開,放他們出去。
- 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 狡兔三窟:
- 孟嘗君派他的一個門客馮諼去薛邑收債。走前,馮諼問孟嘗君有要買什麼東西回來,孟嘗君說:「我家缺什麼你就買什麼」馮諼到了薛邑後就和債民們說:「你們不用還債了。」說完,馮諼把帳單燒了,薛邑百姓非常感激孟嘗君。馮諼回去跟孟嘗君說:「我看你家什麼都有,就幫你把‘義’買回來了。」孟嘗君聽了很不高興。一年後,孟嘗君宰相的職位被齊王罷免,孟嘗君回到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都去迎接他,孟嘗君才知道買“義”的意義。馮諼卻對他說:“狡猾的兔子有三個藏身的洞,才能免除一死。你現在只有一個洞,還不能放心。我再替你開兩個洞吧。”接著,馮諼到魏國,對魏王推薦孟嘗君說他很能幹,魏王信了,就給孟嘗君丞相的職務。齊王聽到之後,就用隆重的禮節請孟嘗君回去做宰相。馮諼這時才說:「這三個洞都有了,你可以放心墊高枕頭睡覺,無憂無慮了。」
- 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於避免災禍。現在多用於貶義。
- 高枕無憂:
- 孟嘗君派他的一個門客馮諼去薛邑收債。走前,馮諼問孟嘗君有要買什麼東西回來,孟嘗君說:「我家缺什麼你就買什麼」馮諼到了薛邑後就和債民們說:「你們不用還債了。」說完,馮諼把帳單燒了,薛邑百姓非常感激孟嘗君。馮諼回去跟孟嘗君說:「我看你家什麼都有,就幫你把‘義’買回來了。」孟嘗君聽了很不高興。一年後,孟嘗君宰相的職位被齊王罷免,孟嘗君回到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都去迎接他,孟嘗君才知道買“義”的意義。馮諼卻對他說:“狡猾的兔子有三個藏身的洞,才能免除一死。你現在只有一個洞,還不能放心。我再替你開兩個洞吧。”接著,馮諼到魏國,對魏王推薦孟嘗君說他很能幹,魏王信了,就給孟嘗君丞相的職務。齊王聽到之後,就用隆重的禮節請孟嘗君回去做宰相。馮諼這時才說:「這三個洞都有了,你可以放心墊高枕頭睡覺,無憂無慮了。」
- 形容做任何事情準備周全,感覺很安心、不用害怕的意思。
- 紙上談兵(須含秦趙長平之戰):
- 秦國進攻上黨郡,當趙國大將廉頗率軍到達時,上黨已經陷落。而秦軍向趙國進攻,廉頗失利,最後退到長平關留守。秦國看出,要先去掉廉頗,才能殲滅趙軍。秦國人在邯鄲散布流言說:「廉頗屢戰屢敗,他不是秦國的對手。秦國最怕的是趙括,只要趙括不出來當統帥,秦國一定贏。」趙王就命趙括繼任。趙括憑自己的聰明和口才,自以為他的軍事才能天下無雙。趙括被任命為總司令後,他母親立刻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是大將之才,不能勝任。」老母又說:「趙括剛被任命為總司令就威風凜凜,太自以為是,賞賜給他的財物,也全運回家。他父親死前一再囑咐,不可讓趙括作大將。」趙王仍堅持,老母請求道:「如果用他失敗了,求赦免我們全家。」趙王允許。秦王知道趙括領隊,就命各國最畏懼的白起作大將。趙括親自率領精銳,剛開始看似很順利,後來白起派部隊切斷趙括的退路。讓趙國的大軍被分割兩地,接著又切斷趙軍的糧道,使糧食短缺。趙括被包圍,沒能衝出包圍圈。趙括的那些軍事理論,全部失效,他只能效法廉頗的辦法,守著等待援兵。但當下局勢守已不可能。趙括支持了四十六天,最後自己死在亂箭之下。趙軍剩下四十萬人都投降。
- 只懂理論卻不會實際應用。
- 毛遂自薦:
- 毛遂在趙國公子平原君家做食客。趙王就派平原君到楚國去談判合從,平原君在門客中藥挑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但只挑得出十九個,選不出好的人湊足二十人。這時,毛遂就自告奮勇的向平原君說他要去,最後平原君讓他去,但大家都笑他,覺得他沒用處。到楚國,平原君自已去進見楚王,說服楚王和趙國訂盟合從,談了很久,還沒得到結果。十九個人就叫毛遂去看看。毛遂帶了寶劍上殿,對平原君說:「合縱的利害,兩句話就可以解決,為什麼談到現在?」楚王聽他的口氣很不高興,叫他趕快退下,毛遂非但不退下,且手按寶劍,上前一步,很嚴正的說:「現在楚國有坐霸王的資本,應該是天下無敵的。可是前次秦國卻攻下了鄢郢,又燒了夷陵,使得大王的受辱,我們趙國都為此感到羞恥,大王卻不在乎。我們建議一起抵抗秦國,實際是為了楚國。為什麼當著我主人的面斥責我?」楚王聽後慚愧地答應了。事後,平原君回國後,稱讚毛遂,並待他為上賓。
- 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
- 虚位以待:
- 信陵君帶著大量財寶去聘請侯嬴。但是,侯嬴不接受。信陵君便讓人駕車,親自去迎接侯嬴。留給他車上最好的位置。侯嬴故意穿破衣服,毫不客氣地坐在空位上。中途,侯嬴提出要去探訪一位屠夫朋友朱亥,故意拖延時間,但信陵君還是一片和顏悅色。這年,秦國圍攻趙都邯鄲,魏國派大將晉鄙率軍去救趙。為此秦王派人威脅魏王,魏王命晉鄙大軍不要前進。信陵君想讓晉鄙發兵,魏王終是不肯。侯嬴給信陵君出主意,要他派人偷大王的兵符,假傳命令。侯嬴又出主意,叫信陵君去找大王的寵妃如姬,讓她偷大王的兵符。信陵君拿了兵符,便馬上出發。侯嬴叫他戴上他的朋友朱亥。信陵君到了大軍駐紮地。晉鄙見了兵符懷疑說:「大王叫我不要前進,又怎會叫你替代我呢?」朱亥從袖裡拿出四十斤重的大鐵錐來,把晉鄙打死了。信陵君高就率八萬精兵,打敗了秦軍。
- 空著位置等候
-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 劉章,是個呂氏家族人人畏懼的人物,在一次侍奉呂後的宴會上,唱出田歌,對擅權一時的呂氏家族暗寓警告,使呂後都默然無言。因為劉章娶呂祿女兒為妻,第一個發覺了呂氏的陰謀,就派人偷偷出長安,告訴他的兄長齊王,叫齊王發兵西進征討,裡應外合誅殺呂氏家族,乘機立齊王為帝。齊王聽到這計劃,便與駟鈞、祝午、魏勃悄悄發兵。齊國相召平聽說此事,便派兵包圍了齊王宮。魏勃哄騙召平說:「大王想發兵,沒有朝廷虎符作憑證。您兵圍王宮保護齊王,當然好。我請求為您統兵保衛齊王。」召平相信了他,便派他率兵包圍王宮。魏勃掌握了兵權之後,卻揮兵包圍相府。召平眼看大勢已去,無可奈何地長歎一聲說:「唉,道家的話說得對,『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現實就是這樣。」說完後拔劍自殺了。
- 作出決斷而猶豫不決,就產生禍亂
- 奇貨可居:
- 呂不韋到邯鄲作生意發現了秦昭王的孫子,異人,在那當人質。當時,秦趙兩國常交戰,趙國把異人弄得非常貧苦,天冷時連禦寒的衣服都沒有。呂不韋得知後,就想說可以投資在他身上。他不禁自言自語說:「此奇貨可居也。」呂不韋問他父親:「把一個失意的人扶植成國君,掌管天下錢財,能獲利多少?」他父親吃驚地搖搖頭,說:「那沒辦法計算。」呂不韋問完父親,決定作這筆大生意。他買通監視異人的趙國官員,結識了異人。他對異人說:「我讓秦國把你贖回,並立你為太子,你覺得呢?」異人又驚又喜地說:「那是我求之不得的好事,真有那一天,我一定會報答你。」呂不韋到秦國,用重金賄賂把異人贖回秦國。安國君最寵愛的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呂不韋給華陽夫人送去大量奇珍異寶,讓華陽夫人收異人為嗣子。秦昭王死後安國君即位,立異人為太子。孝文王在位不久即死去,太子即位為王。他非常感激呂不韋,拜呂不韋為丞相,封文信侯,並把河南洛陽一代的十二個縣作為封地,以十萬戶的租稅作為俸祿。
- 人擁有特殊才能或技術,可把它作為本錢,以追求金錢和地位。
- 一字千金:
- 秦王的兒子子楚在趙國做人質時,常受呂不韋幫忙,且幫他想辦法逃回秦國。後來子楚即位,成莊襄王。為了報答呂不韋,就派呂不韋做宰相,封他為文信侯。呂不韋曾經納一妓,有孕後,把她獻給子楚,生了個兒子名叫政,政後來即位,就是秦始皇。呂不韋因和太后私通後來自殺了。當呂不韋在做宰相時,看到當時盛行養士之風。秦國很強大,自己又當宰相,不可輸他們,於是也養了三千食客。當時人才多,學術思想很發達。呂不韋想藉此揚名,但他是商人出身,沒什麼學問。於是他就請食客蒐集材料,寫了一本書叫呂氏春秋,作者的名字寫上呂不韋。呂不韋非常得意,便把書放在咸陽的城門口。邀請各國諸侯、謀士、學者來看,只要找到一個錯字,就可以得到千金重賞。因為呂不韋的權力很大,所以沒人敢去挑錯字,而且就算找到錯字,也不願意得重賞,怕自找麻煩。
- 比喻文辭精當,結構嚴謹;或形容價值極高的作品。
智庫與兩岸
- 現代的智庫從事哪些活動?
- 直接進行政策游說。
- 對政策提供「論述」。
- 探討各種可能的發展。
- 舉辦研討會,如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及美國華府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首度召開「台美日三邊安全對話」研討會。
- 出版書籍,如「2049計畫研究所」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在2017.10出版《中國入侵威脅》。
- 美國的對台政策對台灣的國家安全至為重要,台灣的政府又不容易直接和美國政府官員交往互動,那台灣要怎樣去影響美國的對台政策?
- 台灣的智庫邀請美國參加交流會,讓雙方的派代表來參加
- 台灣在游說美國政府對台政策時,要以何種角度與立場來切入?
- 用美國立場切入,對美國有利益的地方,不用台灣立場
- 從右邊這張地圖說明為什麼中國攻佔台灣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 這樣中國就會開始跟美國爭取太平洋
- 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研究員易思安在2017.10.3出版的新書《中國入侵威脅》中,所指出的解放軍的入侵台灣計畫,請簡單描述一下。
- 海空先進行封鎖,再發射大量飛彈,然後將派出40萬大軍。
- 近來美國許多智庫紛紛建議台灣不要強行推動全募兵制,為什麼?
- 少子化,很少人會想要自願去當兵
- 國防經費不夠3%,那些錢會都拿去養兵
- 今天中國正在舉行所謂的十九大,請說明十九大的完整名稱是什麼?
-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 說明中國共產黨,黨員、黨代表、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總書記之間的關係與大約的人數。並說明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目前每幾年開一次?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全體會議目前每幾年開一次?
- 800萬黨員、3000黨代表、200中央委員、1總書記。
- 5年開一次
- 1年開一次
雨霖鈴
注釋
- 「驟雨」初「歇」:驟雨:陣雨 歇:停歇;休息
- 「都門」帳飲無「緒」:都門:京都的郊外 緒:思绪;情绪
- 留戀處蘭舟「催發」:催促出發。
- 竟無語「凝噎」: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凝咽。
- 千里「煙波」:煙霧籠罩的水面
- 「暮靄」沉沉「楚天」闊:暮靄:傍晚的雲氣。 楚天:南天。古時長江下游地區屬楚國,所以稱楚天為南天。
- 楊柳岸「曉風」殘月:晨風
- 此去「經年」:一年又一年。
探究與思考
「雨霖鈴」三個字與本詞全文內容有何關係?
- 沒有關係
發揮想像,「雨霖鈴」詞中將要分別的兩人,可能是什麼關係,你為什麼會這樣認為?
- 我覺得是戀人,裡面說兩人握著對方的手流著淚,卻什麼話也說不出口,感覺是捨不得分開但又因為某個原因必須分開,這種情景跟動作我覺得太會發生在父母與子女中,所以應該是戀人。
詞和曲很像,兩者要怎麼區分,請各找一例比較說明之。
- 詞:不加「襯字」;字,句數固定;婉約;較常隔句或隔多句押韻,可換韻;段多(1~4,2段最多);句式1~10字
- 曲:可加「襯字」;可增句;俚俗活潑;幾乎句句用韻,一韻到底;段少(1~2);句式1~30字
- 曲《醉扶歸》
- 十指如枯筍,和袖捧金尊, 搊煞銀箏字不真,揉癢天生鈍, 縱有相思淚痕,索把拳頭搵。
- 詞《唐多令.惜別》
-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繫行舟。
- 第一首的「搊煞」、「索把」有襯字的味道,像「揉癢天生鈍」、「索把拳頭搵」就比較口語化,情感表達比較直接。
- 第二首在情感表達上比較含蓄,也沒有襯字,也比第一手典雅,像「離人心上秋」、「花空煙水流」、「垂柳不縈裙帶住」這種,在翻譯時需要多加解釋才會瞭解,不像上面那首「索把拳頭搵」容易懂。
- 曲《醉扶歸》
北宋碰到的歷史挑戰都是些什麼?
- 自唐朝後期至五代以來,武人拔扈導致各地割劇軍閥的問題。
- 國內人口破一億,除了小農經濟之外,必須發展工商以養活更多人口。
- 面對「農」「牧」兼營的遊牧民族(遼、金、西夏),他們有可能南下與漢人爭天下,與之前的匈奴與突厥不同。
按照歷史學家黃仁宇的看法,北宋王安石變法,有沒有可能換一位主持變法的人就可以讓變法成功,為什麼?
- 沒有,依他的說法:北宋變法如果可以成功,代表資本主義可以提前八百年,跳過荷蘭至英國一系列的歷史發展步驟,僅憑人的設想,橫空出世。資本主義就是需要時間演進。
自選詞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心得:雖然這篇原本是在說北宋滅亡,他們的家寶散失貽盡,那時經歷的人生的坎坷,在現在的生活中,看到其中一句覺得也可以套用進去,而且很有感觸,「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時間不斷的流逝,我們會隨著時間、現實而改變,常常想到不管是和朋友、戀人一起去過的地方,就算景物依舊,但人也都不是當初的我們了,「欲語淚先流」這句會覺得很揪心,能感受到要多傷心、落魄,才會看到這個世界,話都沒說出口就流淚了,這篇讓我就算無法理解當時的情形,內心卻會有一絲絲難過的感覺。
鴻門宴
探究與思考
- 司馬遷寫史記的動機?
-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太史令,20歲就遊歷各地並對所到處的風俗進行考察,採集傳說。司馬談去世三年後,司馬遷繼承父職和遺志,並開始了史記的寫作。
- 鴻門宴對楚漢之爭的影響?
- 簡述歷史的作用。
- 客觀作用:運用過去人的大量材料,了解「眾人之事」發展的因果與邏輯,幫助人類討論和治理「眾人之事」。
- 主觀作用:提供民族共同的身世,以形成一套「共同的想像」,凝結人心,使之團結。
- 簡述中國史書的三大體例。
- 紀傳體(人):以本紀、列傳人物為綱、時間為緯的一種史書編纂體例。
- 編年體(時):在春秋戰國時由孔子纂編《春秋》時創立的。編年體的體例特點是記事以時間為線索,按年代的順序敘述每年發生的歷史大事,所謂「記事者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使史實發展的秩序分明。中國上古時代的史書,多數是編年體的。
- 紀事本末體(事):此體以事跡為主,詳述一事始末,標立題目,以年月順序為基礎,將重要歷史作有系統的敘述。宋代袁樞以《通鑑》的重要史事歸納在239篇專篇之中,成為《通鑑紀事本末》,於是史書的體例,在紀傳體和編年體之外,又有第三種體例,以補前兩種體例的不足。
- 正史就可信嗎?野史就不可信嗎?為什麼?如何讀史來還原真象?
- 本來史官修史,皇帝是不能看的,但唐太宗得位不正,開始了皇帝干預修史的先例。所以學者只能認為史書皆有不少虛構成分。因此正史也不一定就是真相,如苻堅涉嫌改史,唐太宗因玄武門之變而亦涉嫌改史。野史在研究中國歷史挖掘真相上,頗具參考價值及貢獻,不宜輕忽。
- 什麼是四史?什麼是廿四史?
- 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 廿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誌、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南史、北史、隋書、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 簡述項羽的個性、為人,並舉實例印證,還有這些個性、為人和西楚的最後失敗有什麼關係?
- 項羽做事衝動易怒,心思也不構縝密,做出錯誤的決定或發兵,也因為他的性格也失去重要的謀士、人才
- 項羽很固執、剛復自用,且很有自信,不願聽從下屬的意見,就像當初在鴻門宴,范增叫項羽殺了劉邦,項羽不理會,後來還把范增趕走,沒有范增給他出主意,最後打不過劉邦。
- 項羽身性殘暴,常常把人烹了或活埋,且一次就是幾千幾萬起跳,後來就官逼民反,就算敗卒也不願意投靠項羽,人心也不歸附,成為項羽輸給劉邦的主因
- 簡述劉邦的個性、為人,並舉實例印證,還有這些個性、為人和漢的最後成功有什麼關係?
- 劉邦個性寬厚仁慈,懂得爭取民心,跟百姓約法三章,百姓都很興喜,讓百姓願意跟隨他
- 劉邦很會用人,他的手下很會幫他想計謀,讓他能打敗項羽
- 劉邦很會配合天時地利人和,即使兵比項羽少,卻能靠天時地利人和打贏項羽
楚漢相爭的成語典故
- 破釜沉舟
- 秦朝末年,鉅鹿之戰,秦將章邯率兵攻趙,項羽帶著二十萬兵前去救趙,後項羽帶領全部的軍隊渡河,將渡河的船弄沉,打破煮飯的鍋子,燒掉駐紮的營地,並只帶三天乾糧,以示必死之決心,不做撤退的打算。經過九次大戰,終於打敗秦軍。
- 形容做事果決,義無反顧。
- 約法三章
- 秦朝末年,當劉邦率先進至霸上時,秦王子嬰前來投降,有些將領建議把秦王殺了,但劉邦認為秦王既然已經投降,就不應當殺掉他。後來劉邦進入秦朝首都咸陽之後,不久又還軍霸上,召集各地的父老豪傑,向他們宣布:「大家長久苦於秦朝的苛法,今天我既然最先進入關中,理當為關中的王,所以我要和大家重新約定法律,新的法律只有三條,就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受處罰,搶劫者要判刑。其餘秦朝的苛法全部廢除。」百姓們知道了這個消息,都非常高興。
- 泛指事先約好或規定的事。
- 鴻門宴
- 劉邦跟項羽約定誰先進入關中誰就當王,劉邦先到了關中,項羽感到不滿,率領四十萬大兵直奔關中,準備要攻打劉備,劉備知道自己打不過項羽,聽從項伯指示,前去鴻門向項羽謝罪,在宴會上,范增一直示意項羽殺劉備,但項羽不要,後范增又叫項莊借舞劍之名殺劉備,但項伯也舞劍來保護劉備,直到劉邦猛將樊噲闖了進來,劉邦才可逃回壩上。
- 項莊舞劍志在沛公
- 劉邦到鴻門後,宴會開始,原本范增指示項羽殺了劉邦,但沒成功,後來范增就叫項莊舞劍助興,意在乘機殺了劉邦。項伯也舞劍助興,保護著劉邦,是後來劉邦手下樊噲沖進營帳來,才讓劉邦能借機逃離。
- 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
-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 劉邦到鴻門後,宴會開始,原本范增指示項羽殺了劉邦,但沒成功,後來范增就叫項莊舞劍助興,意在乘機殺了劉邦。項伯也舞劍助興,保護著劉邦,是後來劉邦手下樊噲沖進營帳來,借機讓劉邦逃走,它們借去廁所之名離開宴會,在廁所時樊噲和劉邦正討論如何逃走,但劉邦正為沒有向項羽道別而感到不安,樊噲就跟他說:「做大事不要在意小細節,如今人家擺著菜刀和砧板,把我們當魚肉宰割,幹嘛還回去?」然後他們就走了。
- 比喻生殺的權掌握在別人手裡,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
-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 劉邦被項羽派去南鄭,照張良的計策,把走過的幾百里棧道全部燒毀,為使項羽以為劉邦不在回關中了,而鬆懈對劉邦的戒備。韓信是劉邦在南鄭請的大將,他出計讓項羽回關中,起初章邯還笑劉邦把棧道燒了,不久就收到劉邦以攻入關中且守將以殺,陳倉已占,章邯被逼自殺了。其實韓信表面上派兵修復棧道,裝作要從棧道出擊的姿態,實際上卻和劉邦統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章邯不備取得了勝利。
- 楚河漢界
- 公元前204年楚軍包圍了滎陽,劉邦感到形勢危急,雖然劉邦勢單兵弱,但善於用計謀之人。他接受謀士陳平建議,對楚軍實行反間計,使項羽對范增生疑,把他驅逐出軍,讓項羽失去了謀士。劉邦的大將紀信為不畏生死,扮成劉邦又幫劉邦脫困,最後被焚了。劉邦一路逃,又得到韓信的援助,勢力壯大了起來。他用作持久戰對付項羽,以消耗楚軍兵力。另一邊派兵襲楚燒其糧草。秋天,項羽派曹咎守成皋,曹咎不聽項羽的導致劉邦取下成皋。曹咎自殺身亡。項羽聞知成皋失守,為了迫使劉邦投降,項羽要挾劉邦說要把他父親煮了,劉邦不但不怕還叫項羽分他一杯肉湯,並沒威脅到劉邦。此後不久,劉邦先後占領了河北、山東一帶,漢軍的勢力也更鞏固了。此時項羽危機四伏,楚軍漸弱,漢軍日盛。公元前202年秋,楚軍糧盡,和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以西為漢,以東為楚。
- 分一杯羹
- 項羽派他的士兵曹咎守成皋,告訴他無論如何別出兵,曹咎不聽擅自出兵後被攻,劉邦拿下成皋,曹咎無顏面對項羽自殺,項羽聽聞成皋失守,糧食又開始不足,為迫使劉邦投降,項羽隔澗要挾劉邦說:「你若不趕快投降,我就把你父親下鍋煮了。」劉邦故作鎮靜地說:「當初我們兩人一起反秦,在懷王面前誓盟結為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要煮我們的父親,別忘了也給我一碗肉湯」。聽後項羽更加惱怒,決定殺掉劉太公。這時,項伯勸項羽道:「殺太公不是時候,也對楚軍不利。」項從其言,太公幸存。
- 十面埋伏
- 相傳楚漢相爭時,持續了很多年,雖然還不知勝負,但是楚項羽的領地卻越來越少,而漢劉邦的領地則越來越廣。劉邦命韓信統領七十萬大軍追剿項羽。韓信設了十面埋伏之計,將楚軍引入後層層包圍住。不料楚王率十萬之眾竟殺出重重的包圍,帶著殘兵回到楚營。
- 四面楚歌
- 劉邦和項羽兩國訂下和約,以鴻溝為界線,誰也不准侵犯誰。但劉邦聽了張良、陳平的意見,還是將項羽的兵逼到垓下。項羽的兵力漸弱,軍糧也快吃光,被漢軍包圍,情勢十分危急。原本劉邦不敢繼續攻,但張良又想出一個計謀,調來大批軍馬圍在楚軍營帳的四周,大唱楚國歌曲,歌聲悲淒,餘音不斷。項羽大驚,問道:「難道劉邦真的占領了楚地?!否則漢軍裏怎會有這麼多的楚國人?」楚國士兵似乎聽到來自家鄉的歌聲,不禁肝腸寸斷、黯然神傷,軍心渙散,失去作戰的士氣。項羽最心愛的妃子虞姬,也聽到了歌聲,也拔劍自殺。項羽眼見四面受敵,士兵哀嚎,愛妾已死,禁不住流下兩行英雄淚來。想到自己再沒有臉回去見家鄉父老,便拿起兵器,跨上一日可行千里的烏騅馬,勇敢的衝出重圍,在烏江河畔自盡而死。
- 形容四面受到包圍而無人援助
- 霸王別姬
- 項羽被劉邦團團包住,劉邦的謀士陳平出了一個計,召集大量士兵到楚國唱楚歌,項羽在營中聽見四面的漢軍都唱著楚人的歌曲,以為楚軍都已降漢,他就和愛妾虞姬飲酒作別。後虞姬自刎,項羽殺出重圍,在烏江河畔自盡而死。
-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
- 無顏見江東父老
- 項羽垓下兵敗之後,身邊的士兵折損殆盡,有人勸他回到楚地去招兵買馬,東山再起,但項羽就說了,帶了這麼多人出來,如今沒幾個回得去,「無顏見江東父老」。
- 因自己的失敗而感到羞愧,再也沒臉見傢鄉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