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未顯示1位用戶所作出之58次版本) |
第 1 行: |
第 1 行: |
| [[分類:書籍出版]] | | [[分類:書籍出版]] |
− | ====自我介紹====
| + | ===自我介紹=== |
− | 我是黃玟淇,正值豆蔻年華,是個活跳跳的14歲少女!
| + | 我是黃玟淇,正值豆蔻年華,是個青春有活力的14歲少女!我的個性算是馴善、蠻平易近人的。我現在對我的未來沒什麼想法,雖然我沒有百者不撓的精神及毅力,但我相信慢慢琢磨一定能找到自己想要的。 |
− | =====我的主題備課與發起===== | + | |
| + | ===我的主題備課與發想=== |
| 我的主題備課分別是「死亡」跟「人性與人格」。而我會做它們來當我的主題備課是因為我認為它跟我們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又很好奇,所以才會選它們來當我的主題備課。 | | 我的主題備課分別是「死亡」跟「人性與人格」。而我會做它們來當我的主題備課是因為我認為它跟我們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又很好奇,所以才會選它們來當我的主題備課。 |
| | | |
| 而在這之前,我對它們的見解還很淺,所以需要網路上的知識和老師的協助。 | | 而在這之前,我對它們的見解還很淺,所以需要網路上的知識和老師的協助。 |
| | | |
− | ====死亡====
| + | ===前置準備=== |
− | =====前置準備=====
| + | 我覺得死有如深眠,但只差在永遠都不會再醒過來了;我也曾經想過,等我走了之後,剩下的又是什麼?只能在回憶裡找尋某個人,卻不能在創造新的回憶。而這個話題的確很沈重,所以應該拿來上課應該會很悶,所以在前幾個禮拜前老師跟我討論備課的呈現方式。我先找了生物學對死亡的定義;接著我找了土葬、火葬、海葬、天葬、木乃伊它們適用的文化及方式和盛行的地方,最後還做了簡單分類表格;我想上這個課的原因是因為,從懷胎十個月,到出生、走路、講話,每個人的生命是得來的如此不易,而死亡卻只是一剎那,生命是如此脆弱,所以希望每個人找到生命價值,珍惜自己,並勇敢的活下去,做出不要讓自己人生後悔的事。 |
− | 其實我對死亡只明白這是很痛很揪心的一件事,只能在回憶裡找尋某個人,卻不能在創造新的回憶。而這個話題的確很沈重,所以應該拿來上課應該會很悶,所以在前幾個禮拜前丁老師跟我討論備課的呈現方式。我找了各個葬別來介紹,並做了分類的表格。
| + | |
− | <table class=nicetable>
| + | |
− | <tr><th>葬別</th><th>各個葬別的看法</th><th>衛生上的理由</th></tr><tr><th>土葬</th><td>生命來自大地,死後回歸大地</td><td>將屍體腐敗的過程和生活圈隔離,避免活人因腐敗產生的大量細菌而生病</td></tr><tr><th>海葬</th><td>喜愛海(海的廣闊與自由),希望自己成為海的一部分,皈依於大海</td><td>短期內無法回到陸地,屍體投海可將腐敗的過程和船上的生活圈隔離,避免活人因腐敗產生的大量細菌而生病</td></tr><tr><th>火葬</th><td>肉體被視為是讓靈魂、神識攀附的工具。火化屍體,能促使靈魂意識超脫、脫離現實世界,這將有助於去“另一個世界”</td><td>跳過屍體腐敗的過程,骨灰怎麼處理都方便</td></tr><tr><th>天葬</th><td>將人體的營養,還給生態系。藏人認為天葬是上天堂,禿鷲是神鳥。</td><td>西藏高原氣溫較低,屍體在土中細菌分解太慢</td></tr></table>
| + | |
− | | + | |
− | 接著我又找到了安樂死,我之前常常聽到安樂死的議題。而安樂死有好的死亡的含義,是給予不治之症的人了結生命的措施。
| + | |
− | | + | |
− | =====從葬別看各個文化對死亡的不同看法=====
| + | |
− | 屍體,一般會土葬或火化。另外,世界上各種文化中還有多種其他的方式處理人的屍體。
| + | |
− | *土葬
| + | |
− | | + | |
− | 中國的傳統民族文化大部份都是採取土葬的,在觀念上以往生著入土為安為考量,然而環保意識的大力倡導之下,現行的政府政策多希望改採取用火化的方式。
| + | |
− | | + | |
− | [[File:Squat Burial.jpg|500px|土葬]]
| + | |
− | | + | |
− | (圖源:維基共享資源 作者:Hamed Saber)
| + | |
− | *海葬
| + | |
− | | + | |
− | 海葬就是將死者的遺骸先火葬,燒成骨灰,撒向大海;和直接把死者沉在海中兩種。
| + | |
− | | + | |
− | 一般會想要海葬者,其需求原因主要有四:一、亡者生前交待身後要海葬;二、過世時年紀很輕者;三、思想比較開化的老人或沒有子嗣的老人;四、喜歡大海、或軍,或是想以大海為家的人。
| + | |
− | | + | |
− | 起源:出海時,有艦上人員死亡,若屍體無法運回陸地安葬他們則會在海上舉行海葬儀式。海葬典禮通常在日出或日落前舉行,但根據戰地特殊狀況也可于夜間舉行。
| + | |
− | | + | |
− | [[File:Burial at sea Feb2004.jpg|500px|海葬]]
| + | |
− | | + | |
− | (圖源:維基共享資源 作者:U.S. Navy photo by Photographer's Mate Airman Rob Gaston)
| + | |
− | *火葬
| + | |
− | | + | |
− | 火葬是印度國家比較普遍的民族文化,火化後將骨灰撒在河上。
| + | |
− | | + | |
− | [[File:Kremationsofen.jpg|500px|火葬]]
| + | |
− | | + | |
− | (圖源:維基共享資源 作者:Katpatuka)
| + | |
− | | + | |
− | *天葬
| + | |
− | | + | |
− | 天葬或稱鳥葬,中國藏區的最普遍一種喪葬習俗。把死者的屍體讓禿鷲吃掉。此外,信奉祆教的帕西人也有天葬的習俗。
| + | |
− | | + | |
− | 藏族人認為天葬寄託著一種上"天堂"的願望,藏族人也認為禿鷲是神鳥。
| + | |
− | | + | |
− | [[File:1 seda sertar 2013i.jpg|500px|天葬]]
| + | |
− | | + | |
− | (圖源:維基共享資源 作者:Chensiyuan)
| + | |
− | *木乃伊
| + | |
− | | + | |
− | 古埃及人認為人死後可以復活,而復活的靈魂需要原先的身體,因此必須保存屍體以供死者來生所需。
| + | |
− | | + | |
− | 製作木乃伊需要先將屍體挖去內臟,浸過鹽水,在腹腔填以乳香、桂皮等香料,縫合後把屍體浸入特製的防腐液中,經70天取出,再裹上麻布,填以香料,塗上樹脂,就做成了木乃伊。
| + | |
− | | + | |
− | [[File:Egyptian mummy (Louvre).JPG|500px|木乃伊]]
| + | |
− | | + | |
− | (圖源:維基共享資源 作者:Dada)
| + | |
− | | + | |
− | <table class=nicetable>
| + | |
− | <tr><th>葬別</th><th>各個葬別的看法</th><th>衛生上的理由</th></tr>
| + | |
− | <tr><th>土葬</th><td>生命來自大地,死後回歸大地</td><td>將屍體腐敗的過程和生活圈隔離,避免活人因腐敗產生的大量細菌而生病</td></tr>
| + | |
− | <tr><th>海葬</th><td>喜愛海(海的廣闊與自由),希望自己成為海的一部分,皈依於大海</td><td>短期內無法回到陸地,屍體投海可將腐敗的過程和船上的生活圈隔離,避免活人因腐敗產生的大量細菌而生病</td></tr>
| + | |
− | <tr><th>火葬</th><td>肉體被視為是讓靈魂、神識攀附的工具。火化屍體,能促使靈魂意識超脫、脫離現實世界,這將有助於去“另一個世界”</td><td>跳過屍體腐敗的過程,骨灰怎麼處理都方便</td></tr>
| + | |
− | <tr><th>天葬</th><td>將人體的營養,還給生態系。藏人認為天葬是上天堂,禿鷲是神鳥。</td><td>西藏高原氣溫較低,屍體在土中細菌分解太慢</td></tr>
| + | |
− | </table>
| + | |
− | *各種文化都認為生命不是憑空而來,而有來處
| + | |
− | *人死應返回來處,或將自身歸還
| + | |
− | | + | |
− | =====安樂死=====
| + | |
− | 安樂死,有「好的死亡」或者「無痛苦死亡」的含意,是一種給予患有不治之症的人以無痛楚,一般用於在個別患者出現了無法醫治的長期顯性病症,因病情到了晚期或不治之症,對病人造成極大的負擔,不願再受病痛折磨而採取的了結生命的措施,經過醫生和病人雙方同意後進行,為減輕痛苦而進行的提前死亡。
| + | |
− | | + | |
− | *安樂死分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動安樂死(Active Euthanasia)
| + | |
− | 主動為病人結束生命(例如透過注射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被動安樂死(Passive Euthanasia)
| + | |
− | 被動安樂死是停止療程(例如除去病人的維生系統或讓病人停止服藥),使其自然死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前已立法容許安樂死的地方有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和美國的奧勒岡州、華盛頓州和蒙大拿州等地。
| + | |
− | | + | |
− | 目前在荷蘭要執行安樂死,須出自病人意願,且有醫生證明病人正處於「不能減輕」和「不能忍受」的痛苦中,醫生和病人之間也得先達成共識,確認安樂死已經是他們的唯一選擇。
| + | |
− | | + | |
− | 德國禁止主動安樂死,允許被動安樂死。重症病人可以以口頭形式或者書面形式要求被動安樂死。當病人因病重無法表達意願時,其親屬可以代替他做出決定。
| + | |
− | | + | |
− | ====人性、人格====
| + | |
− | =====人性、人格定義和比較=====
| + | |
− | <table class=nicetable> <tr><th style='width:50%'>人性</th><th style='width:50%'>人格</th></tr><tr><td>多數人類共有</td><td>每個人所特有</td></tr><tr><td>由遺傳先天決定</td><td>由遺傳和環境互動形成</td></tr></table>
| + | |
− | | + | |
− | =====人性=====
| + | |
− | 人性意指多數人共同具有的性質。
| + | |
− | ======人性的階層表======
| + | |
− | [[File:HumanityDiagram.svg]]
| + | |
− | 這是我參考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表,所統整出來的。而我個人將它分為六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人性都有「拮抗」關係以相互平衡:
| + | |
− | #生理:對性、食物、水、空氣及住房等都是生理上的需要。
| + | |
− | #安全:安全需要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的需要。
| + | |
− | #愛與隸屬:當有了生理與安全就需要友情、愛情、親情給自己的支持與鼓勵。
| + | |
− | #尊嚴:他人對自己的尊重;自己對自己的尊重。
| + | |
− | #自我實現:可以發揮自己的潛能,來完成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 + | |
− | #超越:提升自己的層次,超越原來的自己。
| + | |
− | ======現代社會與哲學上對人性的看法======
| + | |
− | 現代社會認為世界上只有一種人類,所以人性只有一套,而且是與生俱來的。古代人有一種偏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不合生物學的事實。
| + | |
− | | + | |
− | 哲學上對人性的看法則有四類:
| + | |
− | *壹、人性本善論
| + | |
− | 主張人的天性是正面的,會有不好的表現乃是由於後天的生活逼迫,或受到別人的負面影響。以儒家孟子為代表。《三字經》開篇即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 + | |
− | | + | |
− | *人性本惡論
| + | |
− | 主張人的天性是負面的,會有好的表現乃是由於後天的教養所致。以儒家荀子為代表,有「人之性惡,其善偽也」的論斷。
| + | |
− | | + | |
− | *人性無善無惡論
| + | |
− | 主張人的天性無所謂正面或負面,人世間的成就與幸福是因為有智慧而善用人性;人世間的悲劇與不幸是因為缺少智慧來駕馭人性。代表人物為告子,他認為人性無善無不善,「生之謂性」,「食色,性也」。
| + | |
− | | + | |
− | 故事一:割闌尾計畫即是運用人民對蔡正元的厭惡,去除掉一個壞的立法委員,以增加人民的福祉。
| + | |
− | | + | |
− | 故事二:孫文運用漢人對滿人統治的憤怒,來進行革命,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先推翻大清帝國。之後,再主張「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內各名族一律平等」。
| + | |
− | | + | |
− | 故事三:世人都說父愛母愛偉大,但溺愛子女總是造成悲劇。殺父兇手吳啟豪就是因為父母疼愛倍至,從小要什麼有什麼,所以常常打罵家人,也常對鄰居長輩大小聲,鄰居都跟他的父母反映該管教管教,但雙親始終隱忍,還會袒護他,叫大家不要太計較,最後卻殺害了最寵愛他的父親。
| + | |
− | | + | |
− | *人性既善又惡,善惡兩性在人心中拔河
| + | |
− | 這種思想以祆教(拜火教、摩尼教、明教)為代表。其實認為人性為「善惡二元論」是許多民族的主流信念。
| + | |
− | | + | |
− | =====人格=====
| + | |
− | 人格意指人的性格。
| + | |
− | | + | |
− | 人格比較屬於是後天形成的,經過時間和環境的改變。
| + | |
− | ======人格的大五模型======
| + | |
− | 心理學家對於人格分類都有不同的見解,近期一些心理學家們組織了一套廣泛被使用的人格大五模型(「Big Five」 model)。
| + | |
− | <table class=nicetable><tr>
| + | |
− | <th>人格大五模型</th>
| + | |
− | <th>外向性</th>
| + | |
− | <th>神經質</th>
| + | |
− | <th>和善性</th>
| + | |
− | <th>嚴謹自律性</th>
| + | |
− | <th>開放性</th>
| + | |
− | </tr>
| + | |
− | <tr>
| + | |
− | <td>和人格五大模型<br/>有關的特定特徵</td>
| + | |
− | <td>愛交朋友、親切</td>
| + | |
− | <td>焦慮、感情脆弱</td>
| + | |
− | <td>信任、溫厚的</td>
| + | |
− | <td>自律、有組織的</td>
| + | |
− | <td>豐富想像力、創意</td>
| + | |
− | </tr>
| + | |
− | </table>
| + | |
− | ======九型人格======
| + | |
− | 九型人格並非一個正統的人格心理學理論。它只是在商業文化下,用於瞭解職場文化的一種測試,給予人格一個片面標籤化的定義。
| + | |
− | <div>[[File:九型性格基本构架图(中文注释版)-Enneagram symbol (with Chinese Label)-.PNG]]</div>
| + | |
− | | + | |
− | (圖源:維基共享資源 作者:Sieger Junge)
| + | |
− | #第一型人格:理想崇高者、完美主義者:完美者、改進型
| + | |
− | 、捍衛原則型、秩序大使、正確主義型。
| + | |
− | #第二型人格:古道熱腸者、熱心助人者:成就他人者、助人型、博愛型、愛心大使。
| + | |
− | #第三型人格:成就追求者、成就至上者:成就主義型、實踐型、實幹型。
| + | |
− | #第四型人格:個人風格者、浪漫悲憫者、藝術型:浪漫者、藝術型、自我型、多感型。
| + | |
− | #第五型人格:博學多聞者、格物致知型:觀察者、思考型、理智型。
| + | |
− | #第六型人格:要求忠誠者:尋求安全者、謹慎型、忠誠型、疑惑型。
| + | |
− | #第七型人格:勇於嘗新者、享樂主義者:創造可能者、活躍型、享樂型。
| + | |
− | #第八型人格:天生領導者:挑戰者、權威型、領袖型、指揮型。
| + | |
− | #第九型人格:嚮往和平者、和平主義者:維持和諧者、和諧型、平淡型。
| + | |
− | | + | |
− | *<table class=nicetable align=center> <tr><th>類型</th><th>代表人物</th></tr><tr><th>第一型-完美型</th><th>孫中山</th></tr><tr><th>第二型-博愛型</th><th>德蕾莎修女</th></tr><tr><th>第三型-實踐型</th><th>愛迪生</th></tr><tr><th>第四型-自我型</th><th>林黛玉</th></tr><tr><th>第五型-思考型</th><th>愛因斯坦</th></tr><tr><th>第六型-忠誠型</th><th>曹操</th></tr><tr><th>第七型-享樂型</th><th>韋小寶</th></tr><tr><th>第八型-權威型</th><th>秦始皇</th></tr><tr><th>第九型-和諧型</th><th>甘地</th></tr></table>
| + | |
− | | + | |
− | ======多重人格======
| + | |
− | 心理學上的正式名稱是「解離性人格」,又名人格分裂、多重人格。多重人格即具有超過一個人格存在,就有如「在一個身體裏住着好幾個靈魂」。
| + | |
− | *成因
| + | |
− | 目前認為多重人格可能是由險惡環境所衍生的。
| + | |
− | | + | |
− | 有些多重人格的案例顯示多重人格與童年創傷相關,當受到難以應付的衝擊時,以「放空」的方式,達到「這件事不是發生在我身上」的感覺。
| + | |
− | ======反社會人格======
| + | |
| | | |
− | 反社會人格者在初識時,往往予人聰明、人緣佳的印象,但實際上他們會殘酷無情的利用他們身邊的人,以達到他們的目的。他們的社會化不足,因此缺乏對人、社會、團體的認同與忠誠,在現代多數會窺視陌生人的社群網站。
| + | 最後我找了有關生死的影片及文章:「柯文哲-生死的智慧」、「柯林斯城傳奇」;柯文哲的影片內有說:「醫生只是個生命花園的園丁,面對草木的枯榮,首要選擇的就是善待,每個病人都有血有肉,懂得全力搶救、適時放手,才是尊重生命。」聽了我深有感觸,加上我之前常聽到安樂死的議題,所以也想來介紹一下安樂死。安樂死有好的死亡的含義,是給予不治之症的人了結生命的措施;接著我又找了自殺,這真的很矛盾,自殺的人或許不知道被安樂死的人是多麼的無奈,有些人飽受病痛折磨、有些人看到他那麼痛苦而逼不得已的,各個都是希望為他做出最好的選擇,正因為愛他所以才不讓他痛苦是吧? |
| | | |
− |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瑪莎·斯托特(Martha Stout)博士說,在美國,每25人裡就有一個具有反社會傾向。
| + | 因為每一大段都有討論,所以我在上課前出了作業,已便大家討論。 |
| + | 在死亡之後,又會有無限生命的誕生,而伴隨著我們的一生的是每個人獨特的性格。 |
| + | [[File:HumanityDiagram.svg|thumb|需求層次表]] |
| + | 有的人為了活下去而用盡了不同方式,要掙錢、吃飯,時常做了違背良心的事,這就是我們的本性。人性的本質太主觀了,但也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所以我查了一套廣泛被使用的大五模型和九型人格,最後也參考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表再自己另外用SVG圖表統整供給同學參考。 |
| | | |
− | 衛福部豐原醫院精神科醫師陳逸群提供一份「反社會性人格」特徵列表,先排除是否有酗酒或吸毒問題,也排除最近是否因壓力調適不好,導致易怒的情況。排除這些條件後,若符合下述九種特徵中三項以上,就具有反社會性人格:
| + | 後向同學介紹大家常聽到的多重人格和反社會人格:多重人格心理學上的正式名稱叫解離性人格,其中最有名的例子是24個比利;另一個反社會人格是他們社會化不足,與平常人相較缺乏感性且易怒,還有介紹腹內側前額葉皮質,它位於人的前腦,是和情緒反應相關的區域,約有4%的人腹內側前額葉皮質並不發達甚至沒有,無法產生感同身受的同理心,他們通常較缺乏良心良知,不會關心他人的感受。 |
− | #15歲前,經常違反校規,或連續犯行遭警方逮捕
| + | |
− | #經常使用說謊、詐欺等手法,讓自己獲益或從中感到快樂
| + | |
− | #個性衝動,行事欠缺計畫
| + | |
− | #易怒,且常使用暴力、鬥狠解決事情
| + | |
− | #不顧自己以及他人安危
| + | |
− | #沒責任感,經常無法做完一件事
| + | |
− | #對於犯錯無感,不會自責、不會痛悔
| + | |
− | #對自己的錯誤,採合理化解釋
| + | |
− | #沒被診出妄想症、沒躁鬱症、沒幻想症
| + | |
| | | |
− | *腹內側前額葉皮質(VMPC,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 + | ====課前作業==== |
− | [[File: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png]]
| + | 我會將死亡每段主題前的討論當做課前作業主要是怕上課要再一起討論的時間不夠,而其中有些問題我覺得是對於一個人活下去的意義很重要的,反應都蠻兩極的,但我相信每個人都一定在努力過自己的一切,不會讓自己有一絲後悔,這是同學們問卷調查的投票結果: |
| + | #你覺得人生是短促的還是漫長的? |
| + | #*長:8;中:7;短:7 |
| + | #人生的滋味? |
| + | #*正面:爽,好玩刺激、快樂、奇妙、溫暖、人生像彩虹、多采多姿、很美麗 |
| + | #*中性:高低起伏、酸甜苦辣、又苦又甜、像莓果般酸甜、無聊又好玩、有趣但麻煩、普通、不了解 |
| + | #*負面:痛苦 |
| + | #你覺得人生要怎麼過? |
| + | #*自我:想如何生存、向著夢想為自己而活、做喜歡的事、做有意義的事、享受當下 |
| + | #*人群:多做一些好事、完成義務去做想做的事、開心過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愛我及我愛的家人 |
| + | #*無目標:打電動,現在怎過就怎過 |
| + | #*其他:每一階段有不同想法,認真快樂過每天 |
| | | |
− | VMPC 位於前腦,是和情緒反應相關的區域。此區損壞會更傾向於贊同:打破道德規則或造成傷害他人謀私利的行為。
| + | ===上台實踐=== |
| + | 我依稀記得第一次準備報告加上上台的緊張感,而且由於緊張腦子空白所以每句話都隨便介紹草草帶過,加上每一小段的討論場面都有些混亂,也沒有說到我想介紹這個主題的原意;而且同學們在看柯林斯城傳奇跟相關影片神情著實的令人感動!我很謝謝他們願意給我一個機會可以上台講,也很謝謝同學們給我回饋。第一次的結尾最終結束了,也代表著第二次的開始! |
| | | |
− | 研究人員發現: VMPC 受傷的自願者,主張讓某一人死亡以替代更多人死亡的速度,比健康的人快了三倍。在另一個相似的場景, VMPC 受損者決定讓自己的小孩窒息以挽救其他人的速度,快了五倍。
| + | 第二次上台又將首次上台的感覺湧現,但比當初多了些熟練,課堂也沒有那麼平直無聊;雖然同學再相互介紹分享彼此測出來的九型人格結果有點羞澀,但最後還是很順利的完成。無盡的感動和成就感,我很感謝課前陪我準備的老師,給我意見、盡量幫我修改到最好、對我上台時說要有多一點自信。我想同學們最後的那份掌聲是屬於老師的! |
| | | |
− | 約有 4% 的人 VMPC 並不發達甚至沒有,無法產生感同身受的同理心。這類的異常者通常較缺乏良心良知,不會關心他人的感受。
| + | ===事後檢討=== |
| + | 「死亡」由於是第一次主題備課,所以每句話講得都戰戰兢兢、忸忸怩怩,而且語調平直感覺很無聊,不然就是草草帶過,所以也很難達到同學的興趣;而且在兩次主題備課的討論時都很混亂,下次可能還要盡量想辦法控制場面。 |
| | | |
− | *成因
| + | ===我的未來=== |
− | 反社會人格的成因可以分:先天基因,後天環境兩大方面。
| + | 我很喜歡這裡,教我們學會自主、獨立;我更喜歡這裡的老師,給我們導向,賦予我們寶貴的知識。但我希望給我自己一個目標,所以我想去考高中,用我的努力,奠定未來我在日後高中的基礎。 |
− | 後天環境又可分:
| + | |
− | #腦傷。
| + | |
− | #環境惡劣。
| + | |
− | #*父母早年離世。
| + | |
− | #*與父母親相處不恰,情感疏遠,使兒童情感冷漠。
| + | |
− | #個人因素。
| + | |
− | #*效仿漫畫、遊戲....等等。
| + | |
我是黃玟淇,正值豆蔻年華,是個青春有活力的14歲少女!我的個性算是馴善、蠻平易近人的。我現在對我的未來沒什麼想法,雖然我沒有百者不撓的精神及毅力,但我相信慢慢琢磨一定能找到自己想要的。
我覺得死有如深眠,但只差在永遠都不會再醒過來了;我也曾經想過,等我走了之後,剩下的又是什麼?只能在回憶裡找尋某個人,卻不能在創造新的回憶。而這個話題的確很沈重,所以應該拿來上課應該會很悶,所以在前幾個禮拜前老師跟我討論備課的呈現方式。我先找了生物學對死亡的定義;接著我找了土葬、火葬、海葬、天葬、木乃伊它們適用的文化及方式和盛行的地方,最後還做了簡單分類表格;我想上這個課的原因是因為,從懷胎十個月,到出生、走路、講話,每個人的生命是得來的如此不易,而死亡卻只是一剎那,生命是如此脆弱,所以希望每個人找到生命價值,珍惜自己,並勇敢的活下去,做出不要讓自己人生後悔的事。
最後我找了有關生死的影片及文章:「柯文哲-生死的智慧」、「柯林斯城傳奇」;柯文哲的影片內有說:「醫生只是個生命花園的園丁,面對草木的枯榮,首要選擇的就是善待,每個病人都有血有肉,懂得全力搶救、適時放手,才是尊重生命。」聽了我深有感觸,加上我之前常聽到安樂死的議題,所以也想來介紹一下安樂死。安樂死有好的死亡的含義,是給予不治之症的人了結生命的措施;接著我又找了自殺,這真的很矛盾,自殺的人或許不知道被安樂死的人是多麼的無奈,有些人飽受病痛折磨、有些人看到他那麼痛苦而逼不得已的,各個都是希望為他做出最好的選擇,正因為愛他所以才不讓他痛苦是吧?
有的人為了活下去而用盡了不同方式,要掙錢、吃飯,時常做了違背良心的事,這就是我們的本性。人性的本質太主觀了,但也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所以我查了一套廣泛被使用的大五模型和九型人格,最後也參考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表再自己另外用SVG圖表統整供給同學參考。
後向同學介紹大家常聽到的多重人格和反社會人格:多重人格心理學上的正式名稱叫解離性人格,其中最有名的例子是24個比利;另一個反社會人格是他們社會化不足,與平常人相較缺乏感性且易怒,還有介紹腹內側前額葉皮質,它位於人的前腦,是和情緒反應相關的區域,約有4%的人腹內側前額葉皮質並不發達甚至沒有,無法產生感同身受的同理心,他們通常較缺乏良心良知,不會關心他人的感受。
我會將死亡每段主題前的討論當做課前作業主要是怕上課要再一起討論的時間不夠,而其中有些問題我覺得是對於一個人活下去的意義很重要的,反應都蠻兩極的,但我相信每個人都一定在努力過自己的一切,不會讓自己有一絲後悔,這是同學們問卷調查的投票結果:
我依稀記得第一次準備報告加上上台的緊張感,而且由於緊張腦子空白所以每句話都隨便介紹草草帶過,加上每一小段的討論場面都有些混亂,也沒有說到我想介紹這個主題的原意;而且同學們在看柯林斯城傳奇跟相關影片神情著實的令人感動!我很謝謝他們願意給我一個機會可以上台講,也很謝謝同學們給我回饋。第一次的結尾最終結束了,也代表著第二次的開始!
第二次上台又將首次上台的感覺湧現,但比當初多了些熟練,課堂也沒有那麼平直無聊;雖然同學再相互介紹分享彼此測出來的九型人格結果有點羞澀,但最後還是很順利的完成。無盡的感動和成就感,我很感謝課前陪我準備的老師,給我意見、盡量幫我修改到最好、對我上台時說要有多一點自信。我想同學們最後的那份掌聲是屬於老師的!
「死亡」由於是第一次主題備課,所以每句話講得都戰戰兢兢、忸忸怩怩,而且語調平直感覺很無聊,不然就是草草帶過,所以也很難達到同學的興趣;而且在兩次主題備課的討論時都很混亂,下次可能還要盡量想辦法控制場面。
我很喜歡這裡,教我們學會自主、獨立;我更喜歡這裡的老師,給我們導向,賦予我們寶貴的知識。但我希望給我自己一個目標,所以我想去考高中,用我的努力,奠定未來我在日後高中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