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安時期末期製作之銅鏡: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源氏物語) |
(→繩文時期) |
||
(未顯示2位用戶所作出之57次版本) | |||
第 2 行: | 第 2 行: | ||
*年代:西元794至1192年 | *年代:西元794至1192年 | ||
*出處:日本 | *出處:日本 | ||
− | *材質: | + | *材質:銅 |
− | *經度: | + | *經度:125.3778234 |
− | *緯度: | + | *緯度: 34.4722218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1/British_Museum_Japanese_bronze_mirror.jpg" width="350" height="350">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1/British_Museum_Japanese_bronze_mirror.jpg" width="350" height="350"> | ||
===介紹=== | ===介紹=== | ||
− | + | 西元794年1184年平安時期是日本藝術及文學興盛的時期,這面鏡子是由信徒奉獻,擲入羽黑山一座神社池塘裡,在那個地方還有看見其他600面銅鏡。 | |
− | + | ||
− | + | ||
− | + | 日本早期是參考中國的設計,日本人開始替銅鏡選本土的主題:例如,櫻花盛開和松樹植物取代中國的花卉,然後鶴就取代中國的鳳凰。 | |
− | + | ||
− | + | ||
− | + | 有人說鶴一生只會配對一次,因此它們經常被用來作為婚姻忠誠的象徵。以顯示壽命長,而松樹枝,也是新年的象徵 | |
+ | 銅鏡在日本傳統文化具有特殊地位,平安時期有一本書"大鏡"及敘述一面鏡子發言,反映日本歷史。 | ||
+ | |||
+ | ==世界局勢圖== | ||
+ | [[檔案:世界局勢圖西元792.jpg|600px]] | ||
+ | *東西兩大帝國:隋唐 大食帝國 | ||
+ |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 | ||
+ | *北方蠻族南下,西羅馬滅亡 | ||
+ | *日本統治南部 | ||
+ | [[檔案:世界局勢圖西元1192.jpg|600px]] | ||
+ | *隋唐、北宋滅亡 | ||
+ | *東羅馬剩一點點 | ||
+ | *大和民族:拿下本州,除了北海道 | ||
+ | *日本:進入武家社會 | ||
+ | |||
+ | ==古代日本== | ||
約1萬年前,在冰河時期因為海平面下降所以亞洲跟日本的陸橋連結,現代智人就從亞洲來到日本,隨著冰河時期結束,冰河融解,海平面上升路橋就被摧毀了,之後亞洲的現代智人就跟日本原住民分開了。 | 約1萬年前,在冰河時期因為海平面下降所以亞洲跟日本的陸橋連結,現代智人就從亞洲來到日本,隨著冰河時期結束,冰河融解,海平面上升路橋就被摧毀了,之後亞洲的現代智人就跟日本原住民分開了。 | ||
===繩文時期=== | ===繩文時期=== | ||
− | [[File:WLA haa Jomon Earthware.jpg| | + | [[File:WLA haa Jomon Earthware.jpg|Left|日本繩紋陶器|100px]] |
− | + | 約1萬2千年前日本原住民進入了新石器時代,他們的身型的比較矮小,男生平均155公分,女生平均144公分。 | |
− | + | 人們馴養狗以捕獲鹿和野豬,同時發明了弓箭,增加了獵物捕獲量。他們也開始手工製作一種表面裝飾著繩紋花樣的陶器和磨製石器,又因為開始食用熟食而擴大了食物範圍。這樣,人類可以長期定居一地,建造豎穴住居。當時尚處於沒有階級對立的原始社會,因此未發現反映特定人們的財富與權力的遺址和遺物。 | |
===彌生時期=== | ===彌生時期=== | ||
− | + | [[檔案:青銅瓷器.jpg|thumb|青銅瓷器|150px]] | |
+ | 在繩紋時代晚期,約公元前4世紀左右有一批大量的中國人經由朝鮮半島移居到日本,當中有中國人、朝鮮人還有其他地區的移民,他們和當地的原住民混血,也成為今天日本民族的祖先。 | ||
+ | |||
+ | 由於彌生文化自始已經具有先進的水稻農耕技術,有人認為這是朝鮮人帶來的影響。而此時北海道尚未能種植水稻,仍處在較落後的繩文階段。中期以後灌溉技術進步,農業生產漸趨穩定,而社會結構也有明顯的變化,出現了位居統治地位的首長、大人,和位居被統治地位的奴婢,後期,鐵製農具和兵器普及,而木器、石器農具幾已消失。青銅祭器發達,出現製鐵和製鹽等社會分工,以米與布納稅。通過貿易和戰爭,各地形成了多個區域性的政治集團。 | ||
===古墳時期=== | ===古墳時期=== | ||
− | + | [[檔案:古墳.jpg|thumb|仁德天皇陵|180px]] | |
+ | ====大和時代==== | ||
+ | 大量來自朝鮮等地的人移居日本,使亞洲大陸的文化繼續影響著日本本土。當時日本本土還沒形成一個集權式或分權式的政府體系,仍是以部落為中心。 | ||
+ | |||
+ | 這段期間日本文化尚處於待發展之階段。中國的物產和手工藝品大量進入日本,其中包括了中國之典籍。這方便了日本人建造一個自身的文化。 | ||
+ | |||
+ | ====古墳==== | ||
+ | 約3世紀後半期-4世紀初,日本繼彌生時代之後的時代,因當時統治者大量營建「古墳」而得名。古墳的分布基本上遍及日本本州島南部,以奈良、大阪為主,北海道則未發現。此一時期的墳墓為巨大的穴式土堆,四周有壕溝,「前方後圓」形式的墓制最具代表性。 | ||
+ | |||
+ | 建築這些墳墓須花費大量財力,只有少數的統治階級能夠負擔,目前發現有七十一座,以鑰匙孔形的古墳最常見,大阪的大山塚,又名「仁德天皇陵」據悉為全世界最大的古墳。古墳裏通常有許多銅鏡、珠寶等陪葬品,到了後期還有兵器。 | ||
===飛鳥時期=== | ===飛鳥時期=== | ||
第 35 行: | 第 58 行: | ||
從5世紀末開始的日本大和政體以其強大的氏族和親族體系聞名。每一個氏族都會由最高神主進行神道祭祀,以獲得氏族統治的長期安寧(古神道)。氏族成員多為貴族,處於頂峰的人物即為大和政體的統治者——天皇。飛鳥時代初期開始,日本的大和政體從地方性的諸侯政體上升為帝王統治的政體。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由日本天皇統治的時代,經過幾代氏族的發展(通過天皇授予封號或是家主繼承),逐漸推廣到日本本州和九州。以中國的封建政治體制(包括採用漢字)為基礎,日本人建立了中央集權和以天皇及其氏族成員組成的皇家政府,但是他們並沒有固定的首都。到了7世紀中期,諸侯國逐漸擴大為隸屬於中央政體的藩國 | 從5世紀末開始的日本大和政體以其強大的氏族和親族體系聞名。每一個氏族都會由最高神主進行神道祭祀,以獲得氏族統治的長期安寧(古神道)。氏族成員多為貴族,處於頂峰的人物即為大和政體的統治者——天皇。飛鳥時代初期開始,日本的大和政體從地方性的諸侯政體上升為帝王統治的政體。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由日本天皇統治的時代,經過幾代氏族的發展(通過天皇授予封號或是家主繼承),逐漸推廣到日本本州和九州。以中國的封建政治體制(包括採用漢字)為基礎,日本人建立了中央集權和以天皇及其氏族成員組成的皇家政府,但是他們並沒有固定的首都。到了7世紀中期,諸侯國逐漸擴大為隸屬於中央政體的藩國 | ||
====律令制國家==== | ====律令制國家==== | ||
− | + | 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到中國,到當時唐朝的國家制度非常完備,他們也認為在日本也應該也要設立這樣的律令,所以再7到8世紀日本就形成了律令制國家,通過統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土地制度、租稅制度,實現的對國全人民的直接控制,當時他們就把自己的國家改為日本,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 |
+ | |||
====佛教傳入==== | ====佛教傳入==== | ||
− | + | [[File:Horyu-ji09s3200.jpg|thumb|法隆寺-五重塔,被稱為最古老的日本五層寶塔。|100px]] | |
+ | 飛鳥時代同時也是日本歷史上重要的文化、社會和政治交流發展時期,起點為古墳時代的末期,在從中國傳入的佛教影響下有長足的發展。佛教的引入是日本社會結構改變的重要標誌,也以興建寺廟代替興建巨大古墳的風氣,因此大型古墳迅速自飛鳥時代中消失。 | ||
+ | ==武家社會== | ||
===平安時期=== | ===平安時期=== | ||
− | + | 日本首都搬遷至平安京(現在的京都),平安時期也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頂點,也是日本古代文學發展的頂峰。在平安時代中武士階層得到發展,到這個時代的後期,武士階層從貴族手中奪取權力,建立幕府。天皇在歷史上能掌握實權的時間很短,所以反而能避過戰亂,使皇室更加長壽。在神道教傳統中,天皇是天照大神後代,具有神性。但仍然有國民視天皇為國家的象徵,也是實際上的國家元首。 | |
+ | |||
+ | 日本有派遣唐使到唐朝,有跟中國往來,宗佛教得到發展。894年廢止遣唐使之後,開始發展日本獨自的國風文化。 | ||
====宗教==== | ====宗教==== | ||
佛教在平安時代已相當流行,遍及全日本。當時有兩派盛極一時,為天台宗和真言宗。天台宗源於中國,以最澄為代表;而真言宗則由空海從中國傳入日本。 | 佛教在平安時代已相當流行,遍及全日本。當時有兩派盛極一時,為天台宗和真言宗。天台宗源於中國,以最澄為代表;而真言宗則由空海從中國傳入日本。 | ||
第 47 行: | 第 75 行: | ||
平安時代以前,日本朝廷一直是用中國漢字來處理國事。由於本國文化的發展,日本在客觀上需要有一種代表日本語言的文字。於是日本人慢慢的把一些漢字的一部分省略,或簡化,或草體化,而創造出一種新的表音文字,為「假名」。但一些朝廷公文和學術著作,則仍採用漢字,夾雜著假名混合書寫。這種混合書寫法一直使用到19世紀。 | 平安時代以前,日本朝廷一直是用中國漢字來處理國事。由於本國文化的發展,日本在客觀上需要有一種代表日本語言的文字。於是日本人慢慢的把一些漢字的一部分省略,或簡化,或草體化,而創造出一種新的表音文字,為「假名」。但一些朝廷公文和學術著作,則仍採用漢字,夾雜著假名混合書寫。這種混合書寫法一直使用到19世紀。 | ||
====源氏物語==== | ====源氏物語==== | ||
− | + | [[檔案:Ch20 asago.jpg|thumb|150px]] | |
+ | 紫式部:日本平安時代女性文學家。出身貴族文人世家,本姓藤原,實際的本名不詳,據猜測可能為藤原香子或藤原則子。1005年1月31日,紫式部受召入宮侍奉一條天皇的中宮(藤原道長之長女)藤原彰子,並擔任貼身女官,負責為彰子講解《日本書紀》和白居易詩作,官名藤式部,後改為紫式部,深受天皇和藤原道長賞識,大約於1013年左右離開宮廷。這段經歷使紫式部得以熟悉皇家生活,體察了解宮廷內幕,這為她創作《源氏物語》做了生活認識上的準備。且在這段宮廷歲月中,紫式部展開了長篇小說《源氏物語》的寫作。 | ||
+ | |||
+ | 《源氏物語》以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故事的主角為天皇桐壺帝之子,因天皇不希望他捲入宮廷鬥爭,因此將他降為臣籍,賜姓源氏;又因其予人光明燦爛之感,故美稱為光源氏。 | ||
+ | |||
+ | ===三大幕府=== | ||
+ | 幕府:武力最強的諸侯,會請天皇封他為征夷大將軍,他們掌握政權,而他們建立的中央政府就是幕府 | ||
+ | ====鎌倉幕府==== | ||
+ | ====室町幕府==== | ||
+ | ====江戶幕府==== | ||
+ | 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中獲得勝利,被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間由1603年創立到1867年的大政奉還,是日本封建統治的最後一個時代。 | ||
+ | |||
+ | 江戶時代中葉,幕府財政陷入困境。幕府末年被歐美各國逼迫開國,簽下《日美神奈川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使得日本結束鎖國政策 | ||
+ | |||
+ | 最後,日本的一些知識份子,就反過來挺明治天皇,推翻幕府,幕府結束,進入明治維新。 | ||
+ | |||
+ | ==參考來源== | ||
+ | *英文參考單字 | ||
+ | **Bronze Mirrors銅鏡 | ||
+ | **Bronze Sacrificial青銅祭器 | ||
+ | **Japanese Jomon pottery日本繩紋陶 | ||
+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_History_of_the_World_in_100_Objects 大英百品英文維基頁] | ||
+ | *[http://geacron.com/home-zh-hans/?lang=zh-hans 世界歷史地圖與時間表] | ||
+ | [[分類: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 |
2016年4月29日 (五) 14:54的最新修訂版本
目錄
基本資料
- 年代:西元794至1192年
- 出處:日本
- 材質:銅
- 經度:125.3778234
- 緯度: 34.4722218
介紹
西元794年1184年平安時期是日本藝術及文學興盛的時期,這面鏡子是由信徒奉獻,擲入羽黑山一座神社池塘裡,在那個地方還有看見其他600面銅鏡。
日本早期是參考中國的設計,日本人開始替銅鏡選本土的主題:例如,櫻花盛開和松樹植物取代中國的花卉,然後鶴就取代中國的鳳凰。
有人說鶴一生只會配對一次,因此它們經常被用來作為婚姻忠誠的象徵。以顯示壽命長,而松樹枝,也是新年的象徵
銅鏡在日本傳統文化具有特殊地位,平安時期有一本書"大鏡"及敘述一面鏡子發言,反映日本歷史。
世界局勢圖
- 東西兩大帝國:隋唐 大食帝國
-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
- 北方蠻族南下,西羅馬滅亡
- 日本統治南部
- 隋唐、北宋滅亡
- 東羅馬剩一點點
- 大和民族:拿下本州,除了北海道
- 日本:進入武家社會
古代日本
約1萬年前,在冰河時期因為海平面下降所以亞洲跟日本的陸橋連結,現代智人就從亞洲來到日本,隨著冰河時期結束,冰河融解,海平面上升路橋就被摧毀了,之後亞洲的現代智人就跟日本原住民分開了。
繩文時期
約1萬2千年前日本原住民進入了新石器時代,他們的身型的比較矮小,男生平均155公分,女生平均144公分。
人們馴養狗以捕獲鹿和野豬,同時發明了弓箭,增加了獵物捕獲量。他們也開始手工製作一種表面裝飾著繩紋花樣的陶器和磨製石器,又因為開始食用熟食而擴大了食物範圍。這樣,人類可以長期定居一地,建造豎穴住居。當時尚處於沒有階級對立的原始社會,因此未發現反映特定人們的財富與權力的遺址和遺物。
彌生時期
在繩紋時代晚期,約公元前4世紀左右有一批大量的中國人經由朝鮮半島移居到日本,當中有中國人、朝鮮人還有其他地區的移民,他們和當地的原住民混血,也成為今天日本民族的祖先。
由於彌生文化自始已經具有先進的水稻農耕技術,有人認為這是朝鮮人帶來的影響。而此時北海道尚未能種植水稻,仍處在較落後的繩文階段。中期以後灌溉技術進步,農業生產漸趨穩定,而社會結構也有明顯的變化,出現了位居統治地位的首長、大人,和位居被統治地位的奴婢,後期,鐵製農具和兵器普及,而木器、石器農具幾已消失。青銅祭器發達,出現製鐵和製鹽等社會分工,以米與布納稅。通過貿易和戰爭,各地形成了多個區域性的政治集團。
古墳時期
大和時代
大量來自朝鮮等地的人移居日本,使亞洲大陸的文化繼續影響著日本本土。當時日本本土還沒形成一個集權式或分權式的政府體系,仍是以部落為中心。
這段期間日本文化尚處於待發展之階段。中國的物產和手工藝品大量進入日本,其中包括了中國之典籍。這方便了日本人建造一個自身的文化。
古墳
約3世紀後半期-4世紀初,日本繼彌生時代之後的時代,因當時統治者大量營建「古墳」而得名。古墳的分布基本上遍及日本本州島南部,以奈良、大阪為主,北海道則未發現。此一時期的墳墓為巨大的穴式土堆,四周有壕溝,「前方後圓」形式的墓制最具代表性。
建築這些墳墓須花費大量財力,只有少數的統治階級能夠負擔,目前發現有七十一座,以鑰匙孔形的古墳最常見,大阪的大山塚,又名「仁德天皇陵」據悉為全世界最大的古墳。古墳裏通常有許多銅鏡、珠寶等陪葬品,到了後期還有兵器。
飛鳥時期
大和政體
從5世紀末開始的日本大和政體以其強大的氏族和親族體系聞名。每一個氏族都會由最高神主進行神道祭祀,以獲得氏族統治的長期安寧(古神道)。氏族成員多為貴族,處於頂峰的人物即為大和政體的統治者——天皇。飛鳥時代初期開始,日本的大和政體從地方性的諸侯政體上升為帝王統治的政體。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由日本天皇統治的時代,經過幾代氏族的發展(通過天皇授予封號或是家主繼承),逐漸推廣到日本本州和九州。以中國的封建政治體制(包括採用漢字)為基礎,日本人建立了中央集權和以天皇及其氏族成員組成的皇家政府,但是他們並沒有固定的首都。到了7世紀中期,諸侯國逐漸擴大為隸屬於中央政體的藩國
律令制國家
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到中國,到當時唐朝的國家制度非常完備,他們也認為在日本也應該也要設立這樣的律令,所以再7到8世紀日本就形成了律令制國家,通過統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土地制度、租稅制度,實現的對國全人民的直接控制,當時他們就把自己的國家改為日本,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佛教傳入
飛鳥時代同時也是日本歷史上重要的文化、社會和政治交流發展時期,起點為古墳時代的末期,在從中國傳入的佛教影響下有長足的發展。佛教的引入是日本社會結構改變的重要標誌,也以興建寺廟代替興建巨大古墳的風氣,因此大型古墳迅速自飛鳥時代中消失。
武家社會
平安時期
日本首都搬遷至平安京(現在的京都),平安時期也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頂點,也是日本古代文學發展的頂峰。在平安時代中武士階層得到發展,到這個時代的後期,武士階層從貴族手中奪取權力,建立幕府。天皇在歷史上能掌握實權的時間很短,所以反而能避過戰亂,使皇室更加長壽。在神道教傳統中,天皇是天照大神後代,具有神性。但仍然有國民視天皇為國家的象徵,也是實際上的國家元首。
日本有派遣唐使到唐朝,有跟中國往來,宗佛教得到發展。894年廢止遣唐使之後,開始發展日本獨自的國風文化。
宗教
佛教在平安時代已相當流行,遍及全日本。當時有兩派盛極一時,為天台宗和真言宗。天台宗源於中國,以最澄為代表;而真言宗則由空海從中國傳入日本。 平安時代佛教極盛,日本原本的神道教完全被佛教壓下去。到平安後期,地方氏族勢力增大,日本開始注重國風文化,佛教開始受制於神道教。但神道教還不能擺脫佛教的影響。
文字
平安時代以前,日本朝廷一直是用中國漢字來處理國事。由於本國文化的發展,日本在客觀上需要有一種代表日本語言的文字。於是日本人慢慢的把一些漢字的一部分省略,或簡化,或草體化,而創造出一種新的表音文字,為「假名」。但一些朝廷公文和學術著作,則仍採用漢字,夾雜著假名混合書寫。這種混合書寫法一直使用到19世紀。
源氏物語
紫式部:日本平安時代女性文學家。出身貴族文人世家,本姓藤原,實際的本名不詳,據猜測可能為藤原香子或藤原則子。1005年1月31日,紫式部受召入宮侍奉一條天皇的中宮(藤原道長之長女)藤原彰子,並擔任貼身女官,負責為彰子講解《日本書紀》和白居易詩作,官名藤式部,後改為紫式部,深受天皇和藤原道長賞識,大約於1013年左右離開宮廷。這段經歷使紫式部得以熟悉皇家生活,體察了解宮廷內幕,這為她創作《源氏物語》做了生活認識上的準備。且在這段宮廷歲月中,紫式部展開了長篇小說《源氏物語》的寫作。
《源氏物語》以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故事的主角為天皇桐壺帝之子,因天皇不希望他捲入宮廷鬥爭,因此將他降為臣籍,賜姓源氏;又因其予人光明燦爛之感,故美稱為光源氏。
三大幕府
幕府:武力最強的諸侯,會請天皇封他為征夷大將軍,他們掌握政權,而他們建立的中央政府就是幕府
鎌倉幕府
室町幕府
江戶幕府
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中獲得勝利,被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間由1603年創立到1867年的大政奉還,是日本封建統治的最後一個時代。
江戶時代中葉,幕府財政陷入困境。幕府末年被歐美各國逼迫開國,簽下《日美神奈川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使得日本結束鎖國政策
最後,日本的一些知識份子,就反過來挺明治天皇,推翻幕府,幕府結束,進入明治維新。
參考來源
- 英文參考單字
- Bronze Mirrors銅鏡
- Bronze Sacrificial青銅祭器
- Japanese Jomon pottery日本繩紋陶
- 大英百品英文維基頁
- 世界歷史地圖與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