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成語: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 1 行: 第 1 行:
 
#徙木立信
 
#徙木立信
#:商鞅要推行變法,首先要取信於民。於是,有一天早晨他讓人在京城南門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杆,並告示曰:「誰把這根木杆扛到北門口,就賞 十兩黃金。」圍觀者雖多,但都不相信此事當真,所以沒有人來扛這根木杆。
+
#:以建立信用來推行法令政策。
#:到了下午,又貼了一張布告:「誰把這個木杆扛到北門口,賞 五十兩黃金。」這時,有一個人向前一彎腰,把木杆扛起來,當那個人把木杆放在北門口後,商鞅果然賞他 五十兩黃金,並向眾人宣布:「君主委託我推行新法,今後凡按法令辦事者皆有獎賞,違抗法令者皆受到處罰。」這「徙木立信」的示範作用,保證秦國變法順利進行,使秦國富強起來。
+
#:商鞅要推行變法,首先要取信於民。於是,有一天早晨他讓人在京城南門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杆,並告示曰:「誰把這根木杆扛到北門口,就賞十兩黃金。」圍觀者雖多,但都不相信此事當真,所以沒有人來扛這根木杆。
 +
#:到了下午,又貼了一張布告:「誰把這個木杆扛到北門口,賞五十兩黃金。」這時,有一個人向前一彎腰,把木杆扛起來,當那個人把木杆放在北門口後,商鞅果然賞他五十兩黃金,並向眾人宣布:「君主委託我推行新法,今後凡按法令辦事者皆有獎賞,違抗法令者皆受到處罰。」這「徙木立信」的示範作用,保證秦國變法順利進行,使秦國富強起來。
 
#作法自斃
 
#作法自斃
 
#:商鞅(約前390一前338)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原是衛國人,姓公孫,名鞅,故亦稱衛鞅、公孫鞅。入秦後因功封於商邑(今陝西商縣東南),號商君,故又稱商鞅。商鞅自幼關心政治,喜歡研究法律,因在衛國未被重用,聽說秦孝公勵精圖治、招納賢才,便來到秦國,先被任命為左庶長,後來升任為大良造(宰相)。
 
#:商鞅(約前390一前338)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原是衛國人,姓公孫,名鞅,故亦稱衛鞅、公孫鞅。入秦後因功封於商邑(今陝西商縣東南),號商君,故又稱商鞅。商鞅自幼關心政治,喜歡研究法律,因在衛國未被重用,聽說秦孝公勵精圖治、招納賢才,便來到秦國,先被任命為左庶長,後來升任為大良造(宰相)。
第 9 行: 第 10 行:
 
#:等到秦孝公去世,太子登位為惠文王,一想起當年受罰之事就很不高興。加之這時商鞅威望極高,家家戶戶都知道商君之法,惠文王對商鞅有所顧忌,公子虔等一幫人就乘機捏造謠言說商鞅造反,於是秦惠王派人逮捕他。
 
#:等到秦孝公去世,太子登位為惠文王,一想起當年受罰之事就很不高興。加之這時商鞅威望極高,家家戶戶都知道商君之法,惠文王對商鞅有所顧忌,公子虔等一幫人就乘機捏造謠言說商鞅造反,於是秦惠王派人逮捕他。
 
#:他逃到一處關卡,想找個客店住下,客店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鞅,讓他出示身份憑證,商鞅當然不敢出示,客店主人說:「按照商君制定的法律,收留沒有憑證的人住宿,是要犯連坐罪的。」因而拒不讓他住宿。商鞅感傷地嘆息道:「我制定法律難道到頭來竟要害死自己了嗎?」他只得又回到商邑。秦軍攻破商邑後他被抓獲,秦惠王將他斬於澠池,車裂(五馬分屍)其屍於咸陽,並滅其族。
 
#:他逃到一處關卡,想找個客店住下,客店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鞅,讓他出示身份憑證,商鞅當然不敢出示,客店主人說:「按照商君制定的法律,收留沒有憑證的人住宿,是要犯連坐罪的。」因而拒不讓他住宿。商鞅感傷地嘆息道:「我制定法律難道到頭來竟要害死自己了嗎?」他只得又回到商邑。秦軍攻破商邑後他被抓獲,秦惠王將他斬於澠池,車裂(五馬分屍)其屍於咸陽,並滅其族。
 +
#指鹿為馬
 +
#:意思:比喻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扭曲事實。
 +
#:典故: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趙高把持朝政,他為了試探朝中的大臣是否服從他,便想出一條計策來當眾檢驗。 他叫人牽了一頭鹿來獻給秦二世,並在群臣面前指著鹿說:「這是我獻給您的馬。」 秦二世笑道:「丞相跟我開玩笑吧?明明是一頭鹿,怎麼說成是一匹馬呢?」趙高於是問左右的大臣:「這究竟是鹿還是馬?」 大臣們大都害怕趙高,所以有的人默不作聲,有的人為了討好趙高,就說獻上的是馬,只有小部分正直的大臣堅持說是鹿。趙高暗中記下了那些正直大臣的名字,後來就借故把他們殺害了。
 
#楚館秦樓/秦樓楚館
 
#楚館秦樓/秦樓楚館
 
#:泛指歌舞場所。多指妓院。
 
#:泛指歌舞場所。多指妓院。
第 28 行: 第 32 行:
 
#:比喻只要有決心,力量雖小,終會取勝。
 
#:比喻只要有決心,力量雖小,終會取勝。
 
#:秦朝末期,陳勝吳廣起義,各路義軍紛紛配合,項梁率軍攻秦。范增去拜見項梁說:「秦滅六國,楚國最冤,楚南公說過楚國即使只剩下三戶人家都會報仇雪恨消滅秦國的。」於是項梁立楚懷王的孫子米心為楚懷王,得到楚人的擁護而迅速壯大實力。
 
#:秦朝末期,陳勝吳廣起義,各路義軍紛紛配合,項梁率軍攻秦。范增去拜見項梁說:「秦滅六國,楚國最冤,楚南公說過楚國即使只剩下三戶人家都會報仇雪恨消滅秦國的。」於是項梁立楚懷王的孫子米心為楚懷王,得到楚人的擁護而迅速壯大實力。
*朝秦暮楚
+
#朝秦暮楚
比喻人反覆無常。
+
#:比喻人反覆無常。
 
+
#: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
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
+
#秦失其鹿
*秦失其鹿
+
#:鹿:此指天下百姓;比喻失去統治地位。
鹿:此指天下百姓;比喻失去統治地位。
+
#:楚漢相爭時期,劉邦與項羽爭奪王位一直不分勝負,韓信可以與他們三分鼎足,蒯通勸他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只有高材捷足者先得之。」韓信卻選擇了幫助劉邦,結果被呂后騙進長樂宮殺害。韓信到臨死時才後悔沒聽蒯通的話。
 
+
楚漢相爭時期,劉邦與項羽爭奪王位一直不分勝負,韓信可以與他們三分鼎足,蒯通勸他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只有高材捷足者先得之。”韓信卻選擇了幫助劉邦,結果被呂后騙進長樂宮殺害。韓信到臨死時才後悔沒聽蒯通的話。
+

2016年1月8日 (五) 13:08的修訂版本

  1. 徙木立信
    以建立信用來推行法令政策。
    商鞅要推行變法,首先要取信於民。於是,有一天早晨他讓人在京城南門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杆,並告示曰:「誰把這根木杆扛到北門口,就賞十兩黃金。」圍觀者雖多,但都不相信此事當真,所以沒有人來扛這根木杆。
    到了下午,又貼了一張布告:「誰把這個木杆扛到北門口,賞五十兩黃金。」這時,有一個人向前一彎腰,把木杆扛起來,當那個人把木杆放在北門口後,商鞅果然賞他五十兩黃金,並向眾人宣布:「君主委託我推行新法,今後凡按法令辦事者皆有獎賞,違抗法令者皆受到處罰。」這「徙木立信」的示範作用,保證秦國變法順利進行,使秦國富強起來。
  2. 作法自斃
    商鞅(約前390一前338)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原是衛國人,姓公孫,名鞅,故亦稱衛鞅、公孫鞅。入秦後因功封於商邑(今陝西商縣東南),號商君,故又稱商鞅。商鞅自幼關心政治,喜歡研究法律,因在衛國未被重用,聽說秦孝公勵精圖治、招納賢才,便來到秦國,先被任命為左庶長,後來升任為大良造(宰相)。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於秦孝公六年(前356年)、十二年(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變法,其主要內容有:廢除貴族世襲特權,制定按軍功大小授予爵位的制度;實行連坐法,即編十家為一「什」,一家犯法,其余九家必須聯名舉報,如不舉報,則十家同罪,包庇窩藏犯人的,和犯人受到同等處罰。此外還有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買賣、統一度量衡等。商鞅的兩次變法,促進了秦國經濟的繁榮,奠定了秦國強盛的基礎,但同時也觸犯了世襲貴族的利益。
    秦孝公的太子,一度觸犯了禁條。當時正值有人反對新法,法令行不通。商鞅說:「法令行不通在於宮室貴族的干擾。國君果真要實行法治,就要先從太子開始。太子身份特殊,不能對他進行在臉上刺字或者當眾杖責的懲罰,就處罰他的師傅。」最後,決定對太子太傅公子虔用刑,又將太子少師公孫賈刺面,讓他們替太子受刑。
    這樣一來,法令便暢行無阻,秦國越治越好,但卻得罪了太子。
    等到秦孝公去世,太子登位為惠文王,一想起當年受罰之事就很不高興。加之這時商鞅威望極高,家家戶戶都知道商君之法,惠文王對商鞅有所顧忌,公子虔等一幫人就乘機捏造謠言說商鞅造反,於是秦惠王派人逮捕他。
    他逃到一處關卡,想找個客店住下,客店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鞅,讓他出示身份憑證,商鞅當然不敢出示,客店主人說:「按照商君制定的法律,收留沒有憑證的人住宿,是要犯連坐罪的。」因而拒不讓他住宿。商鞅感傷地嘆息道:「我制定法律難道到頭來竟要害死自己了嗎?」他只得又回到商邑。秦軍攻破商邑後他被抓獲,秦惠王將他斬於澠池,車裂(五馬分屍)其屍於咸陽,並滅其族。
  3. 指鹿為馬
    意思:比喻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扭曲事實。
    典故: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趙高把持朝政,他為了試探朝中的大臣是否服從他,便想出一條計策來當眾檢驗。 他叫人牽了一頭鹿來獻給秦二世,並在群臣面前指著鹿說:「這是我獻給您的馬。」 秦二世笑道:「丞相跟我開玩笑吧?明明是一頭鹿,怎麼說成是一匹馬呢?」趙高於是問左右的大臣:「這究竟是鹿還是馬?」 大臣們大都害怕趙高,所以有的人默不作聲,有的人為了討好趙高,就說獻上的是馬,只有小部分正直的大臣堅持說是鹿。趙高暗中記下了那些正直大臣的名字,後來就借故把他們殺害了。
  4. 楚館秦樓/秦樓楚館
    泛指歌舞場所。多指妓院。
    春秋時期,秦穆公的女兒弄玉特別擅長吹簫,秦穆公特地為她修建瞭一座鳳樓,也叫秦樓,弄玉在此樓吹簫作樂。楚靈王特別好色,修建瞭章華宮,挑選全國最漂亮的女子住在那裡,供他玩樂。後人稱章華宮為楚館。
  5. 高懸秦鏡/秦鏡高懸
    懸:掛;比喻官員判案公正廉明。相傳秦始皇有一面鏡子,能照見人的五臟六腑,知道心的邪正。
    劉邦攻入咸陽宮時,走遍所有府庫,發現府庫的金銀珠寶,多的數不勝數。眾多寶物中有幾樣讓他很驚異,其中有一面方形明鏡,寬四尺,高五尺九寸,正反兩面明亮。用明鏡來直接照人,影像是倒掛的,用手撫著心口來照,就可以看見五臟六腑,清楚而無阻礙。體內有疾病的人,撫著心口來照,就能知道病在甚麼部位。另外,如果女子有邪心,一照就會心膽慌張而跳動。秦始皇常常用它來照宮女,凡心膽慌張跳動的就一律處死。
  6. 指鹿為馬
  7. 秦晉之好
    泛指兩家聯姻。
    春秋時期,秦國和晉國為爭奪霸主地位經常兵戎相見,但又彼此通婚聯姻。晉獻公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秦穆公,秦穆公把女兒文贏嫁給晉獻公的兒子重耳(晉文公)。晉文公又讓太子姬娶秦國公主。秦穆公抓了晉惠公,穆公夫人親自出來求情。
  8. 秦庭之哭
    秦庭:秦國的宮庭;事急而苦苦哭泣,求助於人的意思,比喻像敵國討救兵。
    春秋時楚國遭吳國進攻,楚使者申包胥在秦國大殿上哭了七日,秦王才派兵援救。比喻乞求別人援救。
  9. 秦越肥瘠/越瘦秦肥
    比喻事不關己。
    秦越兩地相去遙遠,不會在乎越國人瘦和秦國人肥胖。
  10. 三戶亡秦/亡秦三戶
    比喻只要有決心,力量雖小,終會取勝。
    秦朝末期,陳勝吳廣起義,各路義軍紛紛配合,項梁率軍攻秦。范增去拜見項梁說:「秦滅六國,楚國最冤,楚南公說過楚國即使只剩下三戶人家都會報仇雪恨消滅秦國的。」於是項梁立楚懷王的孫子米心為楚懷王,得到楚人的擁護而迅速壯大實力。
  11. 朝秦暮楚
    比喻人反覆無常。
    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
  12. 秦失其鹿
    鹿:此指天下百姓;比喻失去統治地位。
    楚漢相爭時期,劉邦與項羽爭奪王位一直不分勝負,韓信可以與他們三分鼎足,蒯通勸他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只有高材捷足者先得之。」韓信卻選擇了幫助劉邦,結果被呂后騙進長樂宮殺害。韓信到臨死時才後悔沒聽蒯通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