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早期寫字板: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新頁面: 伊拉克早期寫字板,於西元前三千一百年至西元前三千年間製作。 ==寫字板與「釘頭文字」== 在西元前三千年的兩河文明,那裏正是來自四...)
 
寫字板
 
(未顯示同用戶所作出之4次版本)
第 1 行: 第 1 行:
伊拉克早期寫字板,於西元前三千一百年至西元前三千年間製作。
+
[[File:Early writing tablet recording the allocation of beer.jpg|thumb|伊拉克早期寫字板]]
==寫字板與「釘頭文字」==
+
伊拉克早期寫字板,是一個於西元前三千一百年至西元前三千年間製作的寫字板。
在西元前三千年的兩河文明,那裏正是來自四方商人的交匯點,逐漸大量的通商使得透過實體記載資料更為重要,於是,那裏的人們透過以蘆葦莖在泥板上刻畫符號以方便記錄,這是文字的祖先,通商符號及數字。
+
==寫字板==
 +
[[File:Letter on Papyrus.jpg|thumb|left|莎草紙]]
 +
[[File:Sachsenspiegel.jpg|thumb|left|以羊皮紙裝訂而成的書]]
 +
[[File:Asia Minor 188 BCE.jpg|thumb|left|帕加馬王國的版圖]]
 +
在西元前三千年的兩河文明,那裏正是來自四方商人的交匯點,逐漸增大的通商量使得透過實體記載資料更為重要,於是,那裏的人們透過以蘆葦莖在泥板上刻畫符號以方便記錄,泥板就成了寫字板。
 +
美索不達米亞人持續使用泥板作為書寫工具一直到亞述帝國時期,亞述帝國統治期間,莎草紙傳入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人便不再使用泥板。
  
這樣的寫字板與蘆葦莖,最能發揮書寫功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阿拉伯文كتابة مسمارية,哈特-米斯馬力,「釘頭文字」。但楔形文字一開始並非釘頭文字,而是所謂的「古樸文字」、「蘇美象形文」,例如表示綿羊的符號「⊕」就使用了象形文字。
+
當時埃及把莎草紙出口到歐洲、西亞等地,為埃及的經濟和文化帶來了蓬勃的發展,由於法老王對莎草紙的生產和出口有壟斷權,因此在古埃及世俗語中被稱為“Paperaa”,意思是「法老的財產」,傳到希臘後在希臘語中被稱為Ραπυρος(Papuros),拉丁語吸收了這個詞,轉寫為“Papirvs”,後來這個詞在英語中被正式的轉寫為“Papyrus”,至今作為莎草紙的稱呼;而截短後的“Paper”一詞沿用到現代所使用的紙。
  
釘頭文字是由直的、橫的、斜的各種像是釘子的「字母」交錯組合而成,有一點像是現在的朝鮮語諺文,釘頭文字的每一邊最多放置十個字母,字中最多插入十個斜向字母,因此一個單字最多可以由一百多個字母組成(不過沒有人真的用到這麼多根釘子來寫字)組合變化相當多。然而這些釘頭文字都是由古樸文字簡化而來,僅有少數古樸文字的象形符號到了亞述帝國時期還在使用。
+
有一段時間,歐洲主要民生用紙使用的是莎草紙,不過也很常使用羊皮紙。西元前170年左右,據說在土耳其西部一個名叫帕加馬的王國,那裏的國王歐邁尼斯二世發明了羊皮紙,他將羊皮經石灰處理,剪去羊毛,再用浮石軟化,便成了這種新的書寫材料,不過歷史上有很多國王發明物品的例子,大多都不是真的,所以這件事情還是有些存疑。
==寫字板的來歷==
+
而這塊早期寫字板上寫的,正是最早的古樸文字記錄,同時也是世界最早的文字記錄,雖然華夏文明稱最早的文字是來自華夏,但除了沒有年代更早的實際記錄外,這說法根據華夏文明的習性,實在是不足以令人採信。
+
  
這塊寫字板來自伊拉克南部的美索不達米亞古城烏魯克,那是當時世界最大的一個城市,它位於幼發拉底河的東岸,約位在北緯31.325729度,東經45.637602 度的地方。
+
另一方面,在中國,西元前100年新疆的維吾爾族就有使用麻類植物纖維來造紙的技術、漢朝初期有蠶絲製成的「幡紙」來替代笨重的竹簡,但是「幡紙」相當貴重,無法普及。
  
這塊寫字板上記錄的是關於烏魯克城南部一個城區的啤酒分配,啤酒的符號是一個扇形,旁側的豎槓和橫梁符號交錯作為基本的計數,其他的如米字星形符號、叉字符號及弧形符號等,是較大的數量符號。
+
東漢,蔡倫以樹皮、麻頭和破布造「宣紙」,紙自此能夠量產;晉代時造紙術有進一步的發展:藤被廣泛地用作造紙材料。人們開始將大批竹簡文書,謄抄到紙上,紙代替竹簡成為文字載體,中國紙也經過絲綢之路向西域傳播。
  
除了這些計數用的符號外,還有一些圓形延伸尖角,樣貌有如蝌蚪的符號,這是人頭的象形文字形式之一,人頭代表被分配到的人數;左下角則有類似印記的符號,據考證,應是用來表示是官方政權的記錄者,類似身分證明或文件有效性證明的功用。
+
唐朝時政府更進一步設立了官方的「官辦紙坊」,統一管理紙張流通,日本和印度透過貿易和遊學從中國得到造紙技術。在盛唐時期,紙張透過唐朝與阿拉伯帝國之間的戰役傳到了西方世界。
  
找不到CC授權的圖片,就點一下下面的外部連結去看吧。
+
造紙術傳入美洲要等到中世紀時,歐洲殖民帝國將紙帶入美洲,並在當地建設小型造紙設施。
==烏魯克城==
+
烏魯克,巴比倫古城之一,位於幼發拉底河東岸,距離今日伊拉克穆薩納省薩瑪沃鎮約三十公里,今日為考古單位所實際控制,沒有歸屬任何一個鎮。
+
 
+
據說,烏魯克古城在西元前兩千九百年最為繁華興盛,可能有五萬至八萬名居民居住於六平方公里的城牆之內,為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在此之前,印度文明的古城摩亨佐達羅是最大的城市,西元前一千六百年左右,最大城市的位置則被巴比倫城取代。
+
==外部連結==
+
[http://www.britishmuseum.org/explore/highlights/highlight_objects/me/t/tablet,_allocation_of_beer.aspx 伊拉克早期寫字板-大英博物館數位展館(英文)]
+

2015年11月2日 (一) 11:42的最新修訂版本

伊拉克早期寫字板

伊拉克早期寫字板,是一個於西元前三千一百年至西元前三千年間製作的寫字板。

寫字板

莎草紙
以羊皮紙裝訂而成的書
帕加馬王國的版圖

在西元前三千年的兩河文明,那裏正是來自四方商人的交匯點,逐漸增大的通商量使得透過實體記載資料更為重要,於是,那裏的人們透過以蘆葦莖在泥板上刻畫符號以方便記錄,泥板就成了寫字板。 美索不達米亞人持續使用泥板作為書寫工具一直到亞述帝國時期,亞述帝國統治期間,莎草紙傳入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人便不再使用泥板。

當時埃及把莎草紙出口到歐洲、西亞等地,為埃及的經濟和文化帶來了蓬勃的發展,由於法老王對莎草紙的生產和出口有壟斷權,因此在古埃及世俗語中被稱為“Paperaa”,意思是「法老的財產」,傳到希臘後在希臘語中被稱為Ραπυρος(Papuros),拉丁語吸收了這個詞,轉寫為“Papirvs”,後來這個詞在英語中被正式的轉寫為“Papyrus”,至今作為莎草紙的稱呼;而截短後的“Paper”一詞沿用到現代所使用的紙。

有一段時間,歐洲主要民生用紙使用的是莎草紙,不過也很常使用羊皮紙。西元前170年左右,據說在土耳其西部一個名叫帕加馬的王國,那裏的國王歐邁尼斯二世發明了羊皮紙,他將羊皮經石灰處理,剪去羊毛,再用浮石軟化,便成了這種新的書寫材料,不過歷史上有很多國王發明物品的例子,大多都不是真的,所以這件事情還是有些存疑。

另一方面,在中國,西元前100年新疆的維吾爾族就有使用麻類植物纖維來造紙的技術、漢朝初期有蠶絲製成的「幡紙」來替代笨重的竹簡,但是「幡紙」相當貴重,無法普及。

東漢,蔡倫以樹皮、麻頭和破布造「宣紙」,紙自此能夠量產;晉代時造紙術有進一步的發展:藤被廣泛地用作造紙材料。人們開始將大批竹簡文書,謄抄到紙上,紙代替竹簡成為文字載體,中國紙也經過絲綢之路向西域傳播。

唐朝時政府更進一步設立了官方的「官辦紙坊」,統一管理紙張流通,日本和印度透過貿易和遊學從中國得到造紙技術。在盛唐時期,紙張透過唐朝與阿拉伯帝國之間的戰役傳到了西方世界。

造紙術傳入美洲要等到中世紀時,歐洲殖民帝國將紙帶入美洲,並在當地建設小型造紙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