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史備課/施棋澧: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圓山文化) |
|||
第 41 行: | 第 41 行: | ||
沒有真正出土的鐵器,除了因為氧化腐朽不易保存,真正原因在於技術差距過大,以致出土器物數量根本沒有。目前出土的鐵器皆器型不明,無法推斷是用來做武器,尤其鐵器是進入國家的強制力象徵。一般來說,如果具有農耕文化,未必應有金屬製的農具,或是類似物。目前十三行人的農耕技術還停留在使用木製與陶製器具階段,農耕技術並不高明,他們同時也會畜養家畜 | 沒有真正出土的鐵器,除了因為氧化腐朽不易保存,真正原因在於技術差距過大,以致出土器物數量根本沒有。目前出土的鐵器皆器型不明,無法推斷是用來做武器,尤其鐵器是進入國家的強制力象徵。一般來說,如果具有農耕文化,未必應有金屬製的農具,或是類似物。目前十三行人的農耕技術還停留在使用木製與陶製器具階段,農耕技術並不高明,他們同時也會畜養家畜 | ||
+ | *[http://www.discover.org.tw/2011/page/index03.php?uid=52 十三行文化影片] | ||
===重點歸納=== | ===重點歸納=== | ||
====舊石器時代==== | ====舊石器時代==== |
2014年9月29日 (一) 09:06的最新修訂版本
目錄
代表文化
- 舊石器時代晚期:台南的左鎮人、台東的長濱文化、苗栗的網形文化
- 新石器時代早期:大坌坑文化
- 新石器時代中期:訊塘埔文化、牛罵頭文化、牛稠子文化、東部繩紋紅陶文化
- 新石器時代晚期:圓山文化、植物園文化、芝山岩文化、營埔文化、大湖文化、卑南文化、麒麟文化
- 金屬器時代:十三行文化、番仔園文化、蔦松文化、靜浦文化
舊石器時期
長濱文化
長濱文化的年代最早可以推到距今約5萬年以上,一直到5000多年前才逐漸消失 長濱文化是至今在台灣所發現最古老的文化,出現在台灣尚與亞洲大陸相連時,是一個以漁獵和採集為生的隊群社會,人口不多,主要居住在海邊的洞穴及岩蔭,不知農耕、畜牧,亦不會製陶,但已知用火,以敲(打)擊的方式製作石器,而其石器製作方式與當時中國東南地區史前文物相似,生活則靠狩獵和採集自然食物維生,分布地點則於台灣東部及恆春半島海岸。該文化由1968年台大考古隊於台東縣長濱鄉八仙洞發現,並根據考古通則,以該地長濱為名。
左鎮人
左鎮人是目前在臺灣所發現年代最久遠的史前人類,因為其化石是在今臺南市左鎮區的菜寮溪所發現的,所以學者將其稱為「左鎮人」。左鎮人是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現代人(智人種),其頭骨化石經過氟和錳計量的測定後,推測約有2萬至3萬年之久。這說明了至遲在距今2萬至3萬年以前,臺灣島上就已經開始有人類居住。但是由於發現化石的菜寮溪河床並非原始堆積所在,故沒有發現相關的文化遺址與遺物以確定其文化類型,而有學者認為左鎮人可能屬於在臺灣東部發現的「長濱文化」,但亦有看法認為可能是屬於住在丘陵臺地地區的網形文化
新石器時期
牛罵頭文化
牛罵頭遺址的年代約在3500年前至4500年前,除了下層屬較早的牛罵頭文化外,也包括上層番仔園文化,中層的營埔文化等不同時期的遺留。牛罵頭文化層出土的陶器,以紅、褐色陶為主,亦有少量黑色陶器,手製紋飾以拍印繩紋為主,其陶器的特色可看出承續了大坌坑文化,石器以狩獵和農具為主,大量石製農具可看出當時人應是以農耕為主,並兼行漁撈和狩獵。除器物外也有墓葬出土
圓山文化
圓山遺址出土的考古學史前文化由晚至早包含十三行文化、植物園文化,圓山文化,細繩紋陶文化,大坌坑文化。文化層的分布為「垂直性重疊」。也就是於同一地點,依挖掘深度而可發現不同文化層遺留。
圓山文化(又稱貝塚文化)的年代大約是距今3000年至距今2000年前,這是繼台灣大坌坑文化及細繩紋陶文化之後,於台北盆地北側發展的史前文化。圓山文化的遺留分布於現今圓山、芝山岩、關渡、八里鄉大坌坑、五股鄉慈法宮、中和等地。大致區域為淡水河兩岸及新店溪下游的河岸階地,並可能沿著基隆河河谷分佈到基隆港口附近的海岸平原。根據1964年開始的陸續碳十四測試,該文化年代可能存在時間約在距今3000年至距今2000年,時間持續1000年左右。圓山文化因地形等因素,文化相貌改變很少。
貝塚為該遺址或圓山文化的最大特色,保存大量食用後的貝殼、獸骨、魚骨及各類陶、石、骨角器,而其中貝殼種類有烏蜆、牡蠣、九孔螺、芋螺、川蜷螺、千手螺、窗貝等等,這些種類多半屬於半淡半鹹水性的貝類,可驗證圓山時期臺北湖為一鹹淡水交雜湖泊。又依貝塚所保存下來食物殘渣推測,當時代人已知飼養家畜,能種植稻米等種子植物,且熟習狩獵和撈部河湖甚至海洋中的魚貝,其生活以撈貝、漁獵及農耕維生,聚居於一較小範圍而呈集居狀態,並具有嚴謹的社會組織和象徵信仰體系的農耕禮儀。另外日治時期於該遺址挖掘出五座墓葬得知,當時居民有拔牙甚至獵頭習俗,而死後採仰身直肢或曲肢的甕棺葬,甕棺內並可見精美的玉製耳玦陪葬。以通行歷史文化區分,圓山文化應屬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人類史前文化
卑南文化
卑南文化主要分佈於台灣東部的海岸山脈和花東縱谷南段的河階、海階或山區的緩坡地。重要遺址除了卑南遺址之外,還包括掃叭、富山、漁場、漁場南、東河、等其他地方。在這些遺址都出土了大量鐮刀、石刀等農具,而且器型也有大型化的趨勢,可見農耕更形發展、也更重要了。至於海岸地區的遺址則出土豐富的網墜、尖器等漁業用具,又顯示對海洋資源的依賴。
目前的資料指出,卑南文化與長濱文化毫無關連性,而卑南文化人可能是排灣族的祖先
金屬器時期
十三行文化
台灣北部重要的考古遺址之一。該遺址位於今新北市八里區淡水河海口交界處的南岸,挖掘出陶器、鐵器、墓葬等各類豐富的史前遺物。該遺址的主人生存於距今約1800至500年前,在文化上屬於台灣史前時期的前鐵器時代,是目前台灣確定幾乎接近擁有煉鐵技術但功虧一簣的史前居民,很有可能是台灣平埔族凱達格蘭人的祖先。該遺址被中華民國內政部訂為國家二級古蹟,目前保留遺址面積約一公頃,並在遺址旁設立十三行博物館,是台灣第一座縣立(今為新北市市立)考古博物館
- 十三行出土的主要文物
從十三行遺址出土的鐵渣、礦石的研究看來,並未發現煤炭的使用,因此並未顯示該遺址主人己知煉鐵,且鼓風爐、煉製高爐、坩鍋、重錘沒有一項製作成功或證明存在,因為必須有金屬鋸與刀具去製造密封的鼓風爐木器和鼓風皮製件,高爐必須密封,至少得有烤披薩的高爐製造水準才能將溫度提高到攝氏1千度以上,還得有坩鍋盛接鐵液,以便倒入模型進行焠火,從鋸子、煤炭、坩鍋、重錘、高爐、鼓風爐的缺乏得知,通過青銅器時代,是進入鐵器時代的基本要件。在十三行遺址從未發掘出成功的煉鐵作坊,因此無法證實成功的煉鐵在聚落內進行。
沒有真正出土的鐵器,除了因為氧化腐朽不易保存,真正原因在於技術差距過大,以致出土器物數量根本沒有。目前出土的鐵器皆器型不明,無法推斷是用來做武器,尤其鐵器是進入國家的強制力象徵。一般來說,如果具有農耕文化,未必應有金屬製的農具,或是類似物。目前十三行人的農耕技術還停留在使用木製與陶製器具階段,農耕技術並不高明,他們同時也會畜養家畜
重點歸納
舊石器時代
- 代表文化:長濱文化
- 距今:5萬至5千年前
- 特色:
- 已知用火
- 使用打製石器
- 以採集 漁獵為生
新石器時代
- 代表文化: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卑南文化
- 特色:
- 磨製石器
- 燒製陶器
- 飼養家畜
- 農業的出現
金屬器時代
- 代表文化:13行文化
- 特色:
- 開始使用鐵製工具
- 以農業為主 漁獵為輔
考題
- 下列何者是在舊石器時代裡的文化?(選擇題)
- 長濱文化
- 十三行文化
- 大坌坑文化
- 圓山文化
- 下列何者是長濱文化使用的工具?(選擇題)
- 磨製石器
- 鐵製工具
- 打製石器
- 陶器
- 請問在新石器時代裡是以採集、漁獵為生嗎?
- 請問長濱文化遺址是在哪被挖掘出來的?
- 請問圓山文化遺址是在哪被挖掘出來的?
- 請問牛罵頭文化遺址是在哪被挖掘出來的?
- 請問十三行文化遺址是在哪被挖掘出來的?
- 請問舊石器時代代表文化是?
- 請問新石器時代代表文化是?
- 請問金屬器時代代表文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