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文言識讀/同品樺 的原始碼
←
文言識讀/同品樺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分類:文言識讀]] ==鍾毓與鍾會== ===注釋=== *少有令譽:少年時就有好名聲 *聞:聽說 *敕見:召見 *對曰:回答道 *復:再 ===大意=== 鐘毓,鐘會年輕時就有好名聲;兩人在十三歲時,魏文帝聽說了他們倆,於是叫他們的父親鐘繇把兩個孩子叫來見他,於是兩兄弟奉指覲見;覲見時,鐘毓臉上有汗,於是魏文帝就問了他為什麼臉上出汗;鐘毓則回道:因為害怕的關係,所以才會出汗;魏文帝再問鐘會,為什麼他部會出汗;鐘會則回答:因為顫慄,所以不敢出汗。 ===惡搞改作=== *鍾毓與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對曰:「乾天旱日,汗出如雨」復問會:「卿何以不汗?」 ,會對曰:「天乾熱日,衣裳無跡」 ==七步成詩== ===注釋=== *東阿(音ㄜ)王:即曹植。曹植,字子建。曹操的兒子 *行大法:以國法制裁,即處以重刑。 *應聲:隨著話聲。形容反應很快。 *羹:一種帶汁的食物。 *漉菽(音鹿叔):漉,濾。菽,豆類的總稱。漉菽,濾去豆渣。 *萁(音奇):豆莖。 *釜:烹飪器具,即現今之鍋子。 *煎:煎熬。 *慚色:羞愧的神情。 ===大意=== 魏文帝曹丕命令東阿王曹植在七步內作一首詩,如果做不出來,就以重刑懲罰。在曹丕的話剛一結束,曹植便作詩說:「煮熟豆子拿來作羹湯,濾去豆渣作成豆汁。豆莖在鍋子底下燃燒,豆子在鍋子裡哭泣。本來就是從一個根上生出來的,為何要煎熬得如此急迫!」魏文帝聽了,滿面羞愧。 ===惡搞改作===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數刻之餘,帝曰:「作羹以實豆,作汁以漉菽;羹在盤中央,汁在羹中氣。本是無緣物,相煎何有緣?」植面有難色,數日之餘,隱居山林,與世隔絕。 ==歷史五大階段簡介== 階段一:共主時期(夏商周) *各有各的地盤,有地盤的人會找一個最有能力的當領導者。只要要打仗領導者就會帶領士兵一起攻打別國。領導者也會常常要士兵們送禮。 階段二:第一次大分裂 *第一次大分裂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盤也都想比別人強。所以在徵求人才改良新的制度。 階段二:第一帝國 *第一帝國是在秦、漢帝國,統治了全天下。 階段三:第二次大分裂 *第二次大分裂是在三國、魏晉、南北朝。非常拚命的招攬人才,改良許多制度。 階段三:第二帝國 *第二帝國是隨、唐,講求穩定發展,不要有紛擾。 階段四:農牧帝國興起 *這個階段是游牧民族開始興起的年代,與漢人互相爭天下,與漢人輪流統治。 階段五:現代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 ==陳元方答客問== ===注釋=== *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 *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中午。日中,正午時分。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棄。去,離開。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戲:玩耍。 *尊君在不(否):你爸爸在嗎?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不,通“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 *非人哉:不是人啊。哉:語氣詞,表感嘆。 *相委而去:丢下我離開了。委,丢下、捨棄。去,離開。相:動作偏指一方,這裡指“我”。 *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引:拉,這裡有友好的意思。 *顧:回頭看。 ===大意=== 陳太丘與友人相約在中午同行,中午到了,朋友還是沒來,陳太丘只好獨自先走一步,而陳太丘走後,有人這時才珊珊來遲.陳元方當年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友人問元方說,你父親在家嗎? 元方回答說:等先生等太久了,父親已先走一步. 友人生氣的說:真不是人啊!跟我約好一起的,竟然自己就先走了. 元方回答友人說:先生與我父親相約在中午同行,中午到了先生沒來就是沒有信用,對著小孩罵他的父親,就是無禮.友人聽了很慚愧,下車要牽元方,元方不管他,獨自進門去. ===惡搞改作=== ==晉明帝== ===注釋=== *洛下:洛陽。 *潸然:流淚的樣子 。 *具以東渡意告之:把近王朝東進的原委的具體的說給他聽。 *居然:不費力。 *異:對......感到詭異。 *邪:同“耶”。 ===大意=== 晉明帝才幾歲時,坐在父親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他洛陽那裡的消息,聽後流下了眼淚。明帝問父親因為什麼哭泣,元帝把晉朝東渡長江的意思詳細告訴了他,於是問他:「你認為長安比起太陽來哪一個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沒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顯然可知太陽遠。」元帝對他的回答感到驚異。第二天元帝召集許多臣僚舉行宴會,告訴他們上面這些意思,再次重新問明帝。明帝竟回答說:「太陽近。」元帝變了臉色,說:「你為什麼不同於昨天說的話呢?」明帝回答說:「抬頭只見太陽,不見長安。」 ===惡搞改作===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友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告之,曰:「棺木用於亡人,今日卻不見故舊,只見一棺木。」因問明帝:「汝意謂朕友不復在?」答曰:「人亡以不復在。」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喪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語誤。」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棺不見此人,亦棺內之人並非此人。」
返回到
文言識讀/同品樺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