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

出自不錯學群
於 2020年9月9日 (三) 23:25 由 蔡知剛討論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年目標 有能夠在生活中運用必修範圍數學的能力。 能夠知道必修範圍內的數學的由來與延伸。 理解數學家在數學領域的追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年目標 有能夠在生活中運用必修範圍數學的能力。 能夠知道必修範圍內的數學的由來與延伸。 理解數學家在數學領域的追求為何。

月目標 1~5週:以數學活動測試孩子的數學程度。 6~10週:自然數、整數、有理數、實數,數和數系的關係。 11~15週:四則運算。依不同程度學習不同的四則運算,但是大概念一致。 16~20週:幾何 - 三角形、四邊形、圓。 生活數學:用電量/電費計算、量測地球大小、水費、瓦斯費、複利計算、折扣、氣溫隨海拔下降、公轉自轉、閏年、齒輪與扭力、碎形、二進位、

關於必修課通過這件事情 必修課的所有領域,在一開始就會全部公開給所有人知道。 只要在學期中,能夠向教育者證明自己擁有使用必修領域的能力,就算通過該領域。 任何時刻,只要通過所有必修領域,就可以不必再來必修課。

期末報告 日程 9/24 題目出來。針對題目每個人進行10分鐘的報告,報告內容: 我想研究的題目。 我目前對這個題目的認知。 我預期會有什麼樣的成果。 10/15 第一次私下討論。提出目前進度與教育者進行討論。 11/19 第一次公開討論。提出草稿進度向所有人分享,聆聽反饋。 12/17 期末上台報告。

=

09.10 丈量世界從學校開始 課程中要做的事情 丈量學校(2hr) 把所有的器具攤在所有人面前。 選擇要帶的器材 實地測量 期蔚、曉祺組測量操場面積。 斯帖、珊樂組測量樹高。 整理報告(1hr) 每個人各自將前面的過程彙整成一份報告, 要求 題目 詳述你的解決方法、材料與步驟。 詳述解決方法所使用的原理 解決過程中遇上的問題 在過程中學習到的事情。 期末報告的相關事項布達 9/24。 題目出來。針對題目每個人進行10分鐘的報告,報告內容: 我想研究的題目。 我目前對這個題目的認知。 我預期會有什麼樣的成果。


09.03 數學必修課是在必修什麼 課程中要做的事情 凝聚。 我的自我介紹,還有今天的感受。 其他同學的自我介紹,還有感受。 聊聊對各自對數學的想法,過去的經驗。 說明對這堂課的想像。 『在數學課堂的權力範疇內,「規則以外的事情都可以做。」。』 我會視情況上下課,但學生也可以提議上下課。 這堂數學課是必修,必修的意義。 詢問少年對學習的想像、對教育者的期待、對學習者的期待。 教育者是協助學習者的角色。 學生中有高一生,有沒有人的目標是升學?我可以怎麼協助? 考試的意義何在? 教育者擁有的決定層級仍然高過學習者。 說明課程內容 必修領域內容。 如何才算是通過這堂課。 向教育者證明自己已經「擁有使用必修領域技術的能力」。 任何時刻,只要通過所有必修領域,就可以不必來。 由教育者認可自己已經「擁有使用必修領域技術的能力」。 必修課只檢核「通過」與「不通過」,所以成績只有60和0。 這學期想要上課的內容。 數的歷史、四則運算、幾何。 這學期要做到的事情: 請同學找出一個想要研究的數學主題,準備之後,在學期末向其他學員報告。 在生活中找出潛藏的數學,研究原理、來龍去脈並且介紹。 如何使用筆記本。 其他 介紹數學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