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微粒/柳珊樂

出自不錯學群
於 2020年12月3日 (四) 11:06 由 柳珊樂討論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塑膠微粒

  • 微塑膠(Microplastic,又稱塑膠微粒,指直徑或長度少於5毫米的塊狀、細絲或球體的塑膠碎片)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危害,近年來已受到重視。 然而,美國亞利桑拿州立大學團隊日前在美國化學學會會議上首度證實,微塑膠可以被人體器官吸收並累積,這項最新研究發現隨即造成熱議
  •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簡稱 IUCN) 的調查報告,微塑膠造成的污染遠超過我們想像。危害海洋的塑膠問題中,家用及工業排放的微塑膠佔 15%-31%,比大型塑膠製品降解分裂後造成的污染更甚。
  • 在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 2018 年的海域微塑膠分佈調查中,發現基隆海域的塑膠總量最多,微塑膠最高達近 79 萬個,而這些「微塑膠」容易和浮游生物聚集,當海洋生物將浮游生物吃下肚,微塑膠就會因此進入生物食物鏈,人類若將這些海洋生物料理成美味的海鮮,就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讓微塑膠進入體內、危害健康。
  • 「微塑膠」因為體積小,常被海洋浮游生物或貝類誤食,而累積在海鮮裡的塑膠通常還夾雜著許多有毒物質,經由食物鏈,毒素放大並累積在中高階掠食者的體內,衍生出更多嚴重的生態和環境污染問題,也間接影響人類的健康。

且根據了解,這些塑膠含有的有毒物質可能會干擾人類的內分泌、生殖系統,甚至可能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