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學群/01/期末行動學習/第二天」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不錯學群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0 次修訂)
行 3: 行 3:
 
*當地至今已發現多處遺址,於立霧溪河口右岸,太魯閣大門牌坊前100餘公尺處之上方河階地上,為鄰近國家公園計畫區的富世遺址所在地化,距今已有2,000年之歷史。國家公園區內原為太魯閣族部落分布地區,除少數部落外,其餘部落舊址多已無人居住。<br>清同治13年至光緒2年間,沈葆楨來台時所修築之三條連繫東、西岸交通道路中的「北路」,為當地文獻記載中最早由官府維修之道路,到了日治時期又經重行改建,是現今蘇花公路前身。日治時期另由官方開闢的合歡越道路與之後由中華民國政府動員修築的中橫公路,則成為園區主要聯外要道及景觀公路。
 
*當地至今已發現多處遺址,於立霧溪河口右岸,太魯閣大門牌坊前100餘公尺處之上方河階地上,為鄰近國家公園計畫區的富世遺址所在地化,距今已有2,000年之歷史。國家公園區內原為太魯閣族部落分布地區,除少數部落外,其餘部落舊址多已無人居住。<br>清同治13年至光緒2年間,沈葆楨來台時所修築之三條連繫東、西岸交通道路中的「北路」,為當地文獻記載中最早由官府維修之道路,到了日治時期又經重行改建,是現今蘇花公路前身。日治時期另由官方開闢的合歡越道路與之後由中華民國政府動員修築的中橫公路,則成為園區主要聯外要道及景觀公路。
 
*太魯閣地圖:<br><img src='http://nice-learning.tw/uploadFiles/不錯學群/潘宗儀/太魯閣地圖.jpg' height='*' width='*' />
 
*太魯閣地圖:<br><img src='http://nice-learning.tw/uploadFiles/不錯學群/潘宗儀/太魯閣地圖.jpg' height='*' width='*' />
 +
 
==景點==
 
==景點==
 
===砂卡礑步道===
 
===砂卡礑步道===
 +
*砂卡礑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1公里,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砂卡礑溪16公里的流路中,形成峻秀的峽谷,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br>步道沿途過去曾有多個原住民聚落,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生態與人文之美。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br>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任人欣賞想像。<br><img src='http://nice-learning.tw/HL/upload/images/%E7%A0%82%E5%8D%A1%E5%99%B9%E6%AD%A5%E9%81%93/%E7%A0%82%E5%8D%A1%E5%99%B9%E6%BA%AA-%E6%96%AF%E5%B8%96%20(3).jpg' hieght='*' width='700' />
 +
 
===燕子口===
 
===燕子口===
===靳珩遊憩據點===
+
*沿著中橫公路到達燕子口,立霧溪峽谷在此變得更狹窄了,從這裡向西延伸到慈母橋,是立霧溪峽谷最膾炙人口的一段。<br>燕子口步道從燕子口到靳珩橋,途中可欣賞太魯閣峽谷、壺穴、湧泉、印地安酋長岩等景觀。<br><img src='http://nice-learning.tw/HL/upload/images/%E7%87%95%E5%AD%90%E5%8F%A3/%E5%A4%AA%E9%AD%AF%E9%96%A3_%E5%BE%9E%E5%B1%B1%E6%B4%9E%E7%9C%8B%E5%87%BA%E5%8E%BB(%E6%AD%90%E9%99%BD%E6%9B%89%E7%A5%BA).JPG' height='*' width='700' />
 +
*靳珩遊憩據點:<br>靳珩公園是為了紀念中橫公路開闢期間,不幸犧牲的靳珩段長所建,公園中有靳珩段長塑像、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紀念碑、<br>及小型商店,而商店外的觀景平台,則是欣賞印地安酋長岩最佳的位置。燕子口步道可說是一條兼具地形、生態與人文特色的步道。<br><img src='http://nice-learning.tw/HL/upload/images/%E9%9D%B3%E7%8F%A9%E9%81%8A%E6%86%A9%E6%93%9A%E9%BB%9E/%E9%9D%B3%E7%8F%A9%E9%81%8A%E6%86%A9%E6%93%9A%E9%BB%9E-%E4%B8%81%E5%BF%97%E4%BB%81.jpg' height='700' width='*' />
 +
 
 
===綠水===
 
===綠水===
 +
*綠水步道原是合歡越嶺道的一部份,由於此段古道路況良好,景觀及生態皆相當豐富,因此國家公園管理處將它規劃成步道。<br>路徑寬約2公尺,大致維持日治時期合歡越嶺道的寬度,全線平緩易行,是條老少皆宜的景觀步道。<br>步道入口位於綠水地質地形展示館旁,茂密的森林、斷崖地形、岩生植物、人文遺跡都是其特色。綠水步道可以體驗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人文特色,<br>也可以觀察步道上特殊的植物生態。走在這條具人文歷史價值的步道上,有如走在先人的足跡上,讓人引發思古之情。<br><img src='http://nice-learning.tw/HL/upload/images/%E7%B6%A0%E6%B0%B4-%E5%90%88%E6%B5%81/%E6%A5%93%E6%A8%B9.jpg' height='' width='700' />
 +
 
===岳王亭吊橋===
 
===岳王亭吊橋===
 +
*岳王亭位處中橫公路173K旁高地上,緊鄰立霧溪,在慈母橋與合流露營區間,<br>名稱由來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岳飛",涼亭旁有座吊橋,橫過立霧溪,<br>佇立橋上欣賞峭岩山壁,俯瞰立霧溪溪谷,風景十分秀麗,令人心曠神怡。<br>吊橋盡頭有山徑可直上研海林道,是早年伐木時人員進出的通道。<br><img src='http://nice-learning.tw/HL/upload/images/%E5%B2%B3%E7%8E%8B%E4%BA%AD%E5%90%8A%E6%A9%8B/%E5%90%8A%E6%A9%8B%E5%85%A8%E8%A7%80-%E6%96%AF%E5%B8%96%20%20(8).jpg' height='*' width='700' />

於 2021年2月6日 (六) 13:49 的最新修訂

太魯閣國家公園

  • 太魯閣國家公園,是台灣第四座成立的國家公園,前身為日占時期成立之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1937~1945)。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國家級風景區,1986年11月12日公告計畫,1986年11月28日成立管理處。位於台灣東部,地跨花蓮縣、臺中市、南投縣三個行政區。園內有台灣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通過,稱為中橫公路系統。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特色為峽谷和斷崖,崖壁峭立,景緻清幽,「太魯閣幽峽」因而名列台灣八景之一。另外,園內的高山地帶保留了許多冰河時期的孑遺生物,如山椒魚等。
  • 當地至今已發現多處遺址,於立霧溪河口右岸,太魯閣大門牌坊前100餘公尺處之上方河階地上,為鄰近國家公園計畫區的富世遺址所在地化,距今已有2,000年之歷史。國家公園區內原為太魯閣族部落分布地區,除少數部落外,其餘部落舊址多已無人居住。
    清同治13年至光緒2年間,沈葆楨來台時所修築之三條連繫東、西岸交通道路中的「北路」,為當地文獻記載中最早由官府維修之道路,到了日治時期又經重行改建,是現今蘇花公路前身。日治時期另由官方開闢的合歡越道路與之後由中華民國政府動員修築的中橫公路,則成為園區主要聯外要道及景觀公路。
  • 太魯閣地圖:

景點

砂卡礑步道

  • 砂卡礑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1公里,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砂卡礑溪16公里的流路中,形成峻秀的峽谷,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
    步道沿途過去曾有多個原住民聚落,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生態與人文之美。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
    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任人欣賞想像。

燕子口

  • 沿著中橫公路到達燕子口,立霧溪峽谷在此變得更狹窄了,從這裡向西延伸到慈母橋,是立霧溪峽谷最膾炙人口的一段。
    燕子口步道從燕子口到靳珩橋,途中可欣賞太魯閣峽谷、壺穴、湧泉、印地安酋長岩等景觀。
  • 靳珩遊憩據點:
    靳珩公園是為了紀念中橫公路開闢期間,不幸犧牲的靳珩段長所建,公園中有靳珩段長塑像、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紀念碑、
    及小型商店,而商店外的觀景平台,則是欣賞印地安酋長岩最佳的位置。燕子口步道可說是一條兼具地形、生態與人文特色的步道。

綠水

  • 綠水步道原是合歡越嶺道的一部份,由於此段古道路況良好,景觀及生態皆相當豐富,因此國家公園管理處將它規劃成步道。
    路徑寬約2公尺,大致維持日治時期合歡越嶺道的寬度,全線平緩易行,是條老少皆宜的景觀步道。
    步道入口位於綠水地質地形展示館旁,茂密的森林、斷崖地形、岩生植物、人文遺跡都是其特色。綠水步道可以體驗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人文特色,
    也可以觀察步道上特殊的植物生態。走在這條具人文歷史價值的步道上,有如走在先人的足跡上,讓人引發思古之情。

岳王亭吊橋

  • 岳王亭位處中橫公路173K旁高地上,緊鄰立霧溪,在慈母橋與合流露營區間,
    名稱由來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岳飛",涼亭旁有座吊橋,橫過立霧溪,
    佇立橋上欣賞峭岩山壁,俯瞰立霧溪溪谷,風景十分秀麗,令人心曠神怡。
    吊橋盡頭有山徑可直上研海林道,是早年伐木時人員進出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