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塑膠微粒/孫伯罕 的原始碼
←
塑膠微粒/孫伯罕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編輯此頁面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塑膠微粒造成的影響=== 即使好好回收,還是可能變汙染 令人驚訝的是,並非只有亂丟的垃圾才會流落到海裡,就算我們回收了塑膠垃圾,這些垃圾還是有機會回到大自然,成為微塑膠的來源 大家會覺得雖然自己製造了塑膠垃圾,可是有丟到垃圾筒,就會被好好地處理,「認為海邊這些垃圾是沒公德心的人亂丟。」但事實是,只要有製造垃圾,包括回收業者不要的、堆置被風吹走的和被亂丟的等等,就有機會出現在海邊,成為破壞生態環境,甚至回到人體內的微塑膠來源。 不僅如此,即使是回收後能夠被再利用的塑膠,也還是會產生微塑膠。 以一般寶特瓶材質PET而言,回收後經過切片漂洗,製成PET碎片,大多成了衣服的原料(聚酯纖維),將寶特瓶再生拿來製衣看似環保,但「洗滌衣服時,PET的纖維就會脫落,脫落了就是(順著水流)跑到海洋,」謝和霖指出,PET也拿來做成救災用的毯子、或做成鞋子,「但這些磨損也都變成塑膠微粒,這些再生製品使用階段產生的塑膠微粒對環境的影響,是欠缺考量的。」甚至寶特瓶多用幾次,PET的纖維也會掉落,「塑膠這種東西真的太普遍了。」 ===參考影片=== <videoflash>ubSbE_vagzo</videoflash> ===參考資料=== [https://www.twreporter.org/a/ocean-waste-microplastic-in-human-organs 當人體器官驗出塑膠微粒:台灣限塑18年,然後呢?]
返回「
塑膠微粒/孫伯罕
」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有關 MediaWiki 的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