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塑膠微粒/孫斯帖 的原始碼
←
塑膠微粒/孫斯帖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編輯此頁面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塑膠微粒如何產生?===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在 2017年所發表的報告,塑膠微粒來源多半與我們的日常用品息息相關,主要包括:(1)於製造、加工、運輸和回收過程中,顆粒可能會洩漏到環境中;(2)於工業上或家庭中清洗合成衣物時因為纖維的磨損和脫落而產生的初級塑膠;(3)於駕駛車輛時輪胎磨損而產生;(4)車輛的行駛造成道路標記的風化和磨損而產生;(5)因施工、維護和移除船用塗料而造成的風化和洩漏;(6)個人護理產品(如:洗面乳、化妝品)因添加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 2020 年 05 月 150 期塑料微珠(microbeads)而於使用時沖入污水系統;(7)城市塵埃(如:合成鞋底等物體、人造草皮等基礎設施等)因風化、磨損而產生。另外,世界衛生組織於 2019年關於塑膠微粒於飲用水的報告指出,地表逕流沖刷以及污水排放被認為是塑膠微粒進入水源中的兩種主要管道;瓶裝水的塑膠瓶蓋和瓶身也可能為飲用水中塑膠微粒的來源。
返回「
塑膠微粒/孫斯帖
」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有關 MediaWiki 的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