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 1

理念……………………………………………………………………… 2

我們的課………………………………………………………………… 7

行動學習………………………………………………………………… 15

辦學團隊………………………………………………………………… 20

答客問…………………………………………………………………… 22


前言

為了從實踐中去落實並精進我們的教育理念,所以我們向新北市政府申請了「機構實驗教育」,名字叫「不錯學群」。準備長期辦學下去。目前送審的計畫已通過初審。

教室是向新埔國中租用六間教室(信義樓 513~518),符合政府 D5 以上規格的要求。夏天(7,8月)會較熱。但同學們有大量的行動學習安排,並不是總是待在新埔國中學習。

這是我們第二輪辦學,第一輪辦學是過去七年,名稱叫「六年制學程」,採小混齡,帶國中到高中的學生。這一輪辦學,學生收小六到高三範圍的學生,大混齡。打算收 30 位左右的學生,但不是一次到齊,而是會漸漸招滿。學生入學一定要和家長一起來參加討論,務必要學生和家長都認同我們的理念,喜歡我們的課程,才會收這位學生。

家長並不是把小孩交給我們,而是和辦學團隊一起在帶領學生,並做學生們的榜樣。當然主要的課程和輔導工作,辦學團隊會挑起來做,只是需要家長一起來幫忙。例如:單車 600 公里。

學費是每生每年 15 萬,家長有時還要負擔額外的選修課補助。這個學費,辦學團隊一定會有不夠支出的,不足的部分由背後的「振鐸學會」負責募款補足。


理念

壹、實驗教育理念、目的及方式

本計畫有三目標,四理念,課程三區塊,簡述如下:

貳、課程理念

本實驗教育的主要課程理念包含:「生活實踐」、「自主學習」、「無界學習」、「群學」,而「自主學習」、「無界學習」、「群學」三者均必須結合「生活實踐」,三者之間也存在著微妙的化學變化,既不是絕然分離,也不是互相交融。他們互有滲透又必須維持各自獨立。

(一)生活實踐

目前的學校教育,教學生主要的方向是為了應付升學考試,父母師長心目中的好學生就是考試考得好的學生,這樣子教出來的學生,像「飼料雞」,缺少處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我們無法認同這種教育。所以,本實驗教育強調自主學習和實做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想以「土雞典範」取代「飼料雞典範」。基本上學生可以做的就交給學生做,例如學校的網路管理,而洗衣、烹飪是基本功,是每個學生都要學會。在自主學習上,並不只是去讀大人準備好的書本(這是飼料)就夠了,更重要的是要學會透過網路,整理、分辨龐大的訊息,形成自己的知識系統,進而解決自己周遭知識上的、生活上的問題。當然,在生活實踐上,學校的大人們,也必須和學生一起來實做、一起自主學習,不能當「外銷派」,專門外銷大道理給學生實踐,自己卻不必實踐。

(二)自主學習

本機構相信: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調動身邊可用的資源,以解決他所面臨的任何問題。也鼓勵老師:別老想著當同學的英雄,讓同學做自己的英雄。

除了有大量的選修課去適應同學不同的興趣與性向之外,更教導同學透過 OST 的技能去完成「組課」—自己動力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課程。

同學需要進行主題備課、專題探討等課程來主動發展課程,因此也需要有一定的自主學習時間,來準備和進行這些自主學習課程。

(三)無界學習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無界學習基本的涵義就是:學習是無處不可發生的。學習不見得必須在教室,如果教室意指學生學習的地方,那麼任何地方都可以變成教室,讓學生來學習。所以,本課程透過行動裝置連結雲端伺服器,可以機動在任何場域進行學習。

以下舉一些例子,來說明無界學習的現場施作:新北市動畫故事館全天參訪、至國立台灣圖書館借還書、至高雄科工館參訪、至桃園進行趕鴨之旅、中央氣象局、腦波教室;全班到戲院觀賞影片:霸凌、不如跳舞、看見台灣、薩爾加多的凝視、老鷹想飛,並至高雄「痞子英雄」片場參訪兩天一夜;分組行動學習則由單日分組行動學習、至兩日隔宿分組行動學習、再到五日分組行動學習;體能鍛練則到南寮騎34公里自行車、單車10公里30公里60公里80公里梯次訓練、再到全班單車600公里長程考驗,登天上山、中正山、硬漢嶺、大棟山、青龍嶺、五寮尖、七星山、大屯山、猴山岳、姆指山到司馬庫斯三天兩夜;服務學習則是在「均優學習論壇」中擔任籌備及現場志工。除了這些場域資源本身提供的學習之外,同學也學習到如何進行行動策畫,以及多元表達學習產出。

高一的境外行動學習,同學還必須策畫國境以外的八天行程,自己規畫交通、住宿、學習等細節,並且自炊自食,以綜合運用所學。高三的全班行動學習,則必須策畫全班到歐洲一個月,前十天為共同行程,由同學、家長、老師選舉出策畫小組,策畫一切行程細節;後廿天為分組行程,分為七條路線,分別到北歐、中歐、東歐、南歐、西歐。

(四)群學

在這個學程裡,學生並不是單獨地向老師學習。更多是學生組成團隊,共同進行群學。

這種練習很重要,能幫助同學,終身都能持續學習。

在群學中,人會有三種變化:

  1. 大腦由自我對話模式,切換到「討論模式」。
  2. 同組伙伴之間的知識與技能會相互補充,彼此糾錯。
  3. 透過分工,整組人會進入「平行運算」的狀態,突破「老天給人兩份本事,也不會給人兩份時間」之限制。

這一點是個人自學,無法達到的體驗。

群學的核心是公共與共享,也是帶出「公共性教育」的起點。

「公共」外顯看到的是「眾人之事眾人管,眾人之事眾人扛」,「眾人之事權責相符則成,權責不符則敗」;「公共性教育」的內在是讓人體驗到「我,其實包含著小我與大我」。 台灣教育中的公共性教育其實是整個掉在地上的。當前教育系統傳達給學生的觀念是:我的天賦和努力是專用來贏過其他人的,而不是用來幫助其他人的;只要我是精英,國家和社會就欠我「光環」,不給我光環就是不重視精英教育,不公平!

其實我們人能有些許成就些許產出,一小部分是得自自身的天賦與努力,一大部分是得自於整體大我的成全。所以這些成就這些產出,固然有些應該歸於我們享用,但仍應將其分享給大我中的其他人。即便我們有些天賦,也是我們較他人幸運,並不意味著我們便因此高別人一等。人的天賦能力主要是用來幫助其他人的,不是用來贏過其他人的。

但是這種道理要怎麼教呢?首先本實驗教育不但全面使用自由軟體、自由教材,享受別人大方的分享,也要求師生的產出以 CC 授權出去,再分享給天下人。

其次學程的課程單元會結合眾多的公共議題,例如討論:正義、計畫性汰舊、我國應否廢除死刑、我國應否興建核四、土地徵收制度探討、基因改造作物與食品之利弊、誰是恐怖份子等公案,全班一起去看霸凌、不如跳舞、看見台灣等影片,同學的主題備課有「為什麼貧窮」,全班進行的大單元教學「我國的領土範圍」、「服貿協議與學生運動」(自願去的同學有實際去學生運動靜坐廣場參訪)、「司馬庫斯」共同經營等等。這些課程都能增益同學討論公共議題的知識與能力。

日常生活中,學程是依自治章則進行治理,同學也選出初審法官裁處他們的糾紛。

「公共性」不是大人外銷給小孩實踐的大道理,小孩實踐就好,大人都不必實踐。外銷派式的教育從來不會成功,因為言教永不如身教。辦學團隊本身就要恪守章則治理的原則,處處尊重程序正義。

公共性教育是一條漫長的學習歷程,若干同學要學習從比較自我中心走向具有「公心」,若干同學要從沒有包容異己的習慣走向同理不同類型的人、進而肯為他們爭取應有的正義,若干同學要從「趨利避害」的本能反應,走向能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和負責,可能歷時極長,也不一定會在學程的六年內就成功。例如就有同學就嗆老師,他覺得興不興建核四干他屁事,學程為什麼要安排這種課程?但辦學團隊的共識是,對同學們公共性的培養「只問耕耘,不計收穫」,全力去做就是了,埋下去種籽可能明年就發芽,可能五十年後才發芽。但播下種籽是學程對同學的責任。

參、課程治理理念

三原則

  1. 親、師、生三方合意治理,以實現「共好」的理想。
  2. 兩邊和大於第三邊。
  3. 章則治理,注重程序正義。

治理方式

  1. 自治會議中,辦學團隊、家長、學生之投票權數為四比三比三。
  2. 本學程之課表由辦學團隊提出,家長、學生得透過自治會議提案補充之。自治會議通過之決議,辦學團隊應予以執行。
  3. 同學們分為各學習組,各學習組之組長由組內同學選舉,並得改選。組長有帶領全組,實現章則之權責。
  4. 得依同學之專長,指定不同項目之班級小老師。小老師由辦學團隊提名,經家長及同學們同意後任命。
  5. 得依家長、老師、同學之專長,成立不同項目之課程研究小組,規畫課程並納入課表。課程研究小組之成員採志願制,討論得以網路或實體聚會進行,實體討論之時間以多數人方便為主。
  6. 由辦學團隊安排同學之導師,指導同學行為、處理其成績並與家長聯絡。
  7. 同學應準時上學,出缺勤紀錄提交設籍學校,做為成績與發放「完成實驗教育證明」之依據。
  8. 上學時間分為上課與下課,上課時間老師可指示不得玩 Game 、即時通訊軟體,收看或收聽與該堂教學無關之影片、音樂,違反者收管平板電腦或器材至放學時間。
  9. 課程中「吃飯說菜」「閱讀指導」由家長們參與教學並規畫之。
  10. 每學期固定召開親師生課發會,參考:課發會/2016.07.23

我們的課

壹、基本內容

課程區塊

(一)工具能力

工具能力的定義是指「終身自主學習都會用到的能力」,內容為華文、英文、算數、資訊、團隊合作、自我管理。華文和英文的學習主要是語文的學習,是將語文視為終身生活所必需的「工具」來學習,這跟文學的學習是不同的。因此,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強調結合生活中大量的語文經驗,盡量使用真實語料。

資訊是工具中的工具,是現代資訊社會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可以用來支援華文、英文、算數、團隊合作、時間管理、知識管理、金錢管理、資產管理等學習。

團隊合作主要在學習組的生活和互動中養成。而自我管理主要包括時間管理、知識管理、情緒管理、風險管理、金錢管理、資產管理等學習。

工具能力除了少數基本能力訓練有單獨的課程之外,主要是融入「領域學習」與「專題與選修」,當作這兩個課程區塊的工具來使用,也就是說,工具能力的學習工具化,特別強調工具能力在實戰中的使用。

(二)基本內容

六大基本內容的界定與範圍:

  1. 身體(身心)的三大基礎:
    • 生理器官
    • 心理器官
    • 心靈器官,異界假設
  2. 語文:建立在語言與文字為基礎之上的基本內容。語言是天賦,文字是自語言再延伸的簡易線條記述工具。
  3. 數學:以嚴格「公設系統」演繹出一套「完全自洽」的知識體系,每一個定理,都可以用位階更基礎的定理或公設推導出來。
  4. 科學:以經驗為基礎,可以歸納出「自洽」的理論體系。由於是歸納自經驗,所以理論體系可以推論未發生或待發生的經驗,並加以檢驗理論是否成立。
  5. 社會:建立在「人與人」或「人與人群」基礎之上的基本內容。
  6. 藝術:建立在「美」或「深層感動」為基礎之上,具技巧、有形或無形的表達模式。

(三)六段故事學習

使用宇宙的故事、地球的故事、生物的故事、人類的故事、當代世界與台灣社會、寫自己的故事等六段故事,由遠而近的敘說。以人類的故事為例,第一大段講人類從非洲大遷徙到各洲後不同的命運,第二段用世界史、東亞史、台灣史中的大事件,架構出學生腦海中的時空座標。

特別要說明的,學習領域有一半的時數,使用影音媒體、踏查、參訪,評量以分組報告為主。六段故事中會有與主題相關的閱讀指導、藝術鑑賞和創作。

(四)專題及選修

專題及選修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包括前八學期,以公案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思辨和討論以下課題:

第二個階段包括後四個學期,每位學生依性向和興趣選擇三個專題,由辦學團隊媒合社區大學講師中對各專題有造詣者,來擔任學生的性向導師。

(五)主題備課

每位同學建構個人的學習網絡,自班級、家庭延伸至整個社會及世界, 課程架構如上圖,先以務實致用的精神,篩減大量的現有中學課程單元,空出來的時間,讓同學進行:

而同學的主題備課有如下的學習意義:

  1. 「發表是吸收的利器」,準備的同學從中對所負責的主題,學到很多,而且是深入了解。如果由老師教,同學一定不肯學得那麼深入。
  2. 由於同學興趣的多元性,使同學備課主題的廣度很夠,比老師備課的廣度更大。
  3. 同學蒐集資料和多元表達的能力有在此過程中提升了一個階層。
  4. 從實踐中同學才能學到一些做事情的道理,如多多預演才能減少意外。
  5. 易地而處,了解一下做為老師的感受,以及應有的思維。
  6. 分為第一主題備課與第二主題備課,第一主題備課以完整授課三節以上為原則,要包含評量設計與評量標準設定。

貳、選修課總覽

語文

  1. 華語文(8)
    • 悅讀社
    • 閱讀.天下
    • 閱讀與寫作
    • 悅讀文學
    • 認識漢學
    • 文學賞析
    • 小說寫作
    • 文學賞析
  2. 英語文(6)
    • 生活英語
    • 英文
    • 英語寫作課
    • 英文
    • 英文閱讀
    • 國英讀書會
  3. 德語文(5)
  4. 日語文(6)
  5. 韓語文(4)

資訊

  1. Inkscape 向量繪圖
  2. EDM
  3. 資訊基礎應用
  4. 資訊基礎應用(全民科學平台編輯培力)
  5. 網頁程式撰寫
  6. 十五世紀式的機械工程設計
  7. 製作超大型3D印表機
  8. 文書軟體應用研討社
  9. 影片剪輯
  10. 創造原創故事 - 動畫人偶建構
  11. 網通與網路概論
  12. 霍夫曼的玩具箱
  13. Blender3D動畫入門班
  14. 工程師的視線
  15. 3D繪圖工具&3D列印機使用及保養教學
  16. 94快筆記術
  17. 實驗教育的AI課

體育

  1. 街舞社(6)
  2. 射箭社(5)
  3. 空手道(4)
  4. 籃球(4)
  5. 綜合體育課(2)
  6. 單車社
  7. 撞球
  8. 桌球社
  9. 扯鈴
  10. 游泳課
  11. 溜冰社
  12. 登山社
  13. 羽球

家政

家政/烹飪(5) 家政/烘培社(4)

藝術

  1. 神話的希臘—從奧林帕斯山到愛琴海
  2. 速寫繪畫
  3. 遊戲美術的視界
  4. 戲劇
  5. 音樂藝術
  6. 樂團社
  7. 歌唱社
  8. 創作歌曲社

科學

  1. 科學思辨
  2. 氣象原理與天氣追蹤
  3. 動手玩創意
  4. 動手動腳
  5. 動手學科學
  6. 動手做科學/物質科學I

其他

  1. 電影/電影社(4)
  2. 電影/紀錄片,紀錄片之夜-玩味另一種人生視野
  3. 影音/攝影
  4. 影音/導演的視野
  5. 動漫/動漫研究社
  6. 動漫/突破二次元-動、漫畫及遊戲的夏日之旅
  7. 動漫/突破二次元-動、漫畫及遊戲的夏日之旅
  8. 遊戲/電子競技
  9. 遊戲/英雄聯盟的智商壓制
  10. 遊戲/日本麻將社(2)
  11. 遊戲/3D格鬥遊戲交流同好會
  12. 哲學/文學裡的哲學
  13. 地方學/新莊運動公園-假日綠色教室導覽員培訓
  14. 地方學/聽見,地方的聲音:新莊在地聚落的聲音採集
  15. 地方學/GoGo塭仔圳-故事探訪
  16. 建築/協力造屋
  17. 手作/生活手作編織
  18. 手作/手作
  19. 手作/生活手作
  20. 手作/鋼彈模型
  21. 政治/常民政治與台灣治理
  22. 數學/數學(2)
  23. 旅遊/劇情片之日-大開眼界的環球之旅
  24. 生涯/在地共學結合108課綱的18學群
  25. 社會/鐵道發展研究社
  26. 社會/高中自學生 你的歷史課 新生班
  27. 行銷/如何宣傳行銷-以體制外教育為例
  28. 應試/指考模擬數學

教師進修

  1. 兩岸教育人脈之連結與運用
  2. 教育自造者培力的論述發展與實踐規畫
  3. 去中心化組織讀書會
  4. 海星增殖
  5. 知識樹發展
  6. 自學生的導師課
  7. 以「概念為本」,以「體驗教育」為例
  8. 親子衝突的對話實戰
  9. 自學生的導師課2

參、日常作息表

           
星期 週一 週二週三週四 週五
上午 選修與自主選修與自主必修課 選修與自主 必修課
下午 選修與自主選修與自主必修課 選修與自主 選修與自主

※課表依學習進程彈性異動;行動學習不定期實施

本班採混齡教學及一生一課表,除週三全天及週五上午為必修課外,其餘皆為選修及自主學習時間。

肆、混齡教學

「不錯學群」採「大混齡」教學,即:一門課,只要同學們有興趣,從小六到高三的同學,都可以來選修。如果這門課可以外修,則外修生的年齡限制會放得更寬,例如:包含成人。

會這樣子的做的原因:

  1. 來自上一輪辦學(六年制學程)的經驗。在六年制學程的開課經驗中發現:年齡大小並不是同學良好學習的決定性因素;有沒有興趣才是!課堂中,年紀小的同學學習得年長同學的例子,比比皆是。
  2. 分齡學習是必修課的通用作法,不是選修課需要的作法。
  3. 有些內容,某些同學過一兩年再學可能就學會了,逼他因為年齡到了就要求他一定現在就得學會,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4. 在大量行動學習的課程環境中,混齡會增加同學意見與能力的多樣性,有助於小組達成任務。
  5. 大混齡雖然會增加課務的複雜度(個別化的學習計畫、個別化的學分與能力檢核),但善用雲端網路資料庫,可以解決複雜的課務安排。
  6. 芬蘭教育的啟發。

行動學習

壹、概述

一、定義

  1. 移地
  2. 同學策畫
  3. 群學

二、行動學習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訓練

行動學習是非常典型的「任務導向式」的課程設計,可以提供同學「使用」知識和技能的機會。

  1. 教同學如何「問對問題」:這次「任務」的本質是什麼。例如:一次行程的路線安排。
  2. 把大問題拆解成較小的問題。例如:先將一次行程的拆解成:路線、經費、日程三個問題。而經費再拆解成:食、宿、交通、門票…等更小的問題。
  3. 找出事情變化規則。例如:食的經費會分成早、中、晚三餐,而且每天週而復如。
  4. 把問題抽象化,把細節淡出。例如:早餐的菜色可以在抽象化過程中忽略,專注於早餐的預算額度。
  5. 蒐羅、學習解決問題有關的知識或技能。
  6. 設計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例如:可以在預算額度內,又營養、美味的早餐方案是什麼。
  7. 串接小問題再還原成原來的問題。
  8. 將解決方案代回真實脈絡,驗證解決方案的有效性。
  9. 發表是吸收的利器,也可以幫助同學整理經驗。

三、六年制學程行動學習的訓練

  1. 單日行動學習:國一以上,就不時提供許多單日行動學習活動
  2. 多日分組行動學習:國一以來,每學期期末就有一次分組的行動學習,每次大約5天左右,每天都要買菜燒飯至少一餐,行程由同學自己策畫所有細節。平常不利害的同學會變利害。
  3. 單車 600 公里:全班騎單車從淡水出發,經過宜蘭、花蓮、台東、屏東,繞回西部,從楓港解散。
  4. 境外川西行動學習:國三暑假時老師帶部分同學(自願)到中國四川成都及澤根藏寨做 10 天的境外行動學習。
  5. 個人境外行動學習:高一以同學個人或找志趣相同的同學到同一個國家或地區進行行動學習。以融入當地的生活機能為目標。例如,西安行兩個人不算機票和住宿,八天才花台幣 5000 元。
  6. 2019年全班境外行動學習: 2019 年 5 月時到歐洲做進行 30 天的大型行動學習,先有 10 天的共同路線,再有 20 天的分組路線。選出負責同學籌畫,經費為政府對自學生的每學期補助,平常就進行專戶儲蓄。

四、能夠訓練的過程技能

  1. 各種透過網路蒐集資料的能力
  2. 分工合作與集思廣益的能力
  3. 策畫的能力
  4. 地理與地圖的能力
  5. GIS 的製作能力
  6. 網站的製作能力
  7. 生活自理的能力:如熟飪、記帳
  8. 外文能力
  9. 面山教育
  10. 視不同任務,會鍛煉出不同面向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連結的基本內容

無所不連結

  1. 語文
    • 英文
  2. 數學
  3. 科學
  4. 社會
    • 各國介紹史、地、公
  5. 藝術
  6. 身體

六、看看產出網站

貳、列表

同學主題備課

  1. 同學主題/五寮尖
  2. 同學主題/腦波教室
  3. 同學主題/板橋林家花園
  4. 同學主題/氣象局(柯智懷)
  5. 同學主題/野外求生
  6. 同學主題/動物園
  7. 同學主題/參觀禪繞畫展
  8. 同學主題/參觀流浪狗之家
  9. 同學主題/棒球場體驗

全班活動

  1. 溯溪(中坑溪)
  2. 硬漢嶺(觀音山)
  3. 天上山
  4. 大棟山、青龍嶺(繡蕾)
  5. 猴山岳
  6. 姆指山
  7. 大屯山連峰與二子坪步道
  8. 郊山/中正山
  9. 草嶺古道
  10. 全班活動/抗日古道
  11. 全班活動/頭城海水浴場(龜山朝日露營園區)
  12. 棲蘭山
  13. 單車600公里課程
  14. 單車課
  15. 司馬庫斯
  16. 均優學習論壇

期末行動學習

台灣東部宜花東

  1. 上學期期末分組行動學習
  2. 下學期期末分組行動學習

境外學習

  1. 分組行動/參訪成都及附近名勝
  2. 兩岸行動學習
  3. 小組行動/中國川西行動學習
  4. 小組境外行動學習
  5. 全班2019歐洲行動學習

參訪

  1. 主題/故宮參觀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
  2. 主題/協力造屋參訪行程
  3. 全班活動/府中15動畫故事館
  4. 全班活動/國家圖書館
  5. 全班活動/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6. 全班活動/高雄科工館
  7. 全班活動/高雄電影(痞子英雄)片廠參觀
  8. 全班活動/2013桃園地景藝術節黃色小鴨遊台灣(草間彌生)
  9. 全班活動/陽明山菜菜子農場
  10. 全班活動/市立美術館
  11. 全班活動/雷亞遊戲公司參訪
  12. 全班活動/E7鐳射
  13. 全班活動/華山文創
  14. 戲院觀賞影片:霸凌、不如跳舞、看見台灣、薩爾加多的凝視、老鷹想飛

選修課程

  1. 選修課程/農園課參訪
  2. 選修課程/藝術感受與紀錄片欣賞
  3. 柑園傳統產業參訪

辦學團隊

機構負責人

主持人丁志仁,於大學階段即參與師大社工社、青輔會、自科社、人文社,結合校內有心同學,共同關心台灣教育問題逾卅年。並於一九八四年與共同關心教育之人士成立「振鐸學會」參與臺灣教育社會運動迄今。其間參與推動協助臺灣教育「走出戒嚴」「走向公共」之各項公共政策及教學實務努力無數,目前正致力於臺灣「學習場域的公共化」。為教育院校科班出身,且具多項課程與教育實務經驗。

主持人丁志仁,除曾獲聘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審議委員,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與綜合活動領域領綱委員,教育部標竿一百計畫負責人,教育部校園自由軟體數位資源中心計畫主持人,亦曾任康軒版國中教科書社會科召集人,行政院金管會「金融基礎教育」之主要顧問、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審議會普通高中分組委員。對於學習型組織運作經驗與課程發展經驗豐富。目前擔任中華民國振鐸學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軟體自由協會監事、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教育經費分配審議會委員、國教院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會委員。

師資

本學程高中課程師資共分為十類授課師資:

  1. 經營者團隊:丁志仁、游士賢,二人共同決定學程的教師人事與學年課程重點。
  2. 專任教師:丁志仁、游士賢、吳芸真、施雅敏、蔡知剛,負責同學的個別指導,並分工上課。
  3. 輔導教師:張天安、林香君。張天安負責學生與家長的分別晤談(每週一次,每次一家庭)、家長座談主持(每學期三次),林香君則陪伴專任教師進行同學的個案研討。
  4. 兼任及長期合作課程教師:孫銘德教授木工、協力造屋、水電,農園老師教授食農教育,Hellomaker教授基礎機器人教育,均以學期為單位。
  5. 區塊合作課程:延請單車文教基金會、 DFC 、…就單車課、社會服務、資訊、寫作、書籍出版、性教育等區塊課程進行教學。
  6. 同學性向導師:與社大合作,延請各行各業的達人,擔任每位同學所選專題,並在同學進行長時間準備的過程中,提供諮詢與指導。經過多次預演後,讓同學在校外場域,進行公開發表與第三方認證,並置於網路上,接受各界點評。
  7. 同學自身,自國中起即要求同學要參與自己的學習規畫與學習進行,高中階段開放更多時間提供同學自主學習,由同學自行規畫並管控進度。
  8. 建教合作機構負責人:在高一職場實習為必修,依同學性向,安排到不同的建教合作機構實習,並定期返校研討,由學職場負責人、學程、同學自評,共同達成評量。
  9. NPO負責人:高中階段社會服務為必修,同學至各類社會機構,進行志工式的服務學習。
  10. 家長授課:家長依專長至本班上手作、悅讀、鉤針、烹飪等選修課程。

答客問

Q1:為什麼要參加不錯學群?

答:相較於普通國高中,就讀不錯學群有以下的優點:

  1. 可以免除為應付國中升高中的升學準備去扭曲學習,得到較正常的學習。因為參加不錯學群可以配合學生的性向與志趣,一次規畫6~7年的學習課程,不必為了應付升高中的升學準備,扭曲正常的學習。請注意,目前政府推動的十二年國教課程,並沒有免除國中生的升學壓力。
  2. 可以避免公共教育常見「學習儀式化」,偏離生活實踐的問題。不錯學群主要的課程設計是以學生實踐(做中學)為主,並且強調「學會」的典範,要學生能運用所學;不認同「學過」的典範,國定課綱進度一堆,學校趕進度,學生被老師帶著走一次「過場」。上完了,考過了,就通通忘光光。
  3. 可以減少國家課綱割裂學生學習。國定課綱以領域學習有系統傳承人類文明的基本精神並沒有錯,錯在各學科以本位主義爭地盤,使完整的學習破碎化。不錯群學還是會讓學生依工具能力、領域學習、專題及選修去完整傳承人類文明的精華,但是課程設計是統整過的,學生能掌握不同符號系統之間的有機連結,並且體驗到所學與生活實踐的密切關係。
  4. 可以透過行動學習強化自學力與實踐力。不錯學群每一位師、生都要擅長利用網路資源,辦學團隊並設計建置了相應的課程教學平台,並且認為「境教」的力量超過言教與身教。所以課程大量採用行動學習的模式,讓學生親身經歷社會上各種館、所、企業、NGO、自然與生態資源,並且從中鍛煉學生的策畫能力、執行能力與自立生活的能力。
  5. 重視群學。不錯學群遠較普通國中重視統整小我與大我的關係,而且是從實踐中來學習。除了讓小朋友組成智群(學習共同體),學程治理更貫徹「權責相符,章則治理」。並且大量使用自由軟體、自由教材,也要求師生的產出以 CC 授權出去,從實踐分享去提升親、師、生的公共性。
  6. 習得終身學習所需的基本能力。不錯學群設定華文、英文、算數、資訊、團隊合作、自我管理為六大工具能力,持續鍛煉學生在這六個向度達一定的水準,以期學生離開學程後,能具備終身自主學習的能力。
  7. 以高比重的「專題及選修」幫助每位學生適性揚才。不錯學群的前四年就會完成所有的領域學習,最後兩年每位學生依性向和志趣選擇三個專題,由辦學團隊媒合社區大學講師中對各專題有造詣者,來擔任學生的性向導師。當然有志繼續升學大專者,也會針對學生適合的升學管道,提供升學輔導。

Q2:誰可以參加不錯學群?

答:這要從不同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1. 從年齡上說:2020年9月升國小六年級到高三的學生,可以參加不錯學群。本次採大混齡方式。
  2. 從戶籍上說:依《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第五條規定「機構實驗教育:由非營利法人之代表人,向擬設實驗教育機構所在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提出。」新北市生活實踐實驗教育機構(簡稱:不錯學群)所在地在新北市板橋區新埔國中,因此向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提出申請。屆時同學入學時,國民教育階段只需轉學籍不需轉戶籍。
  3. 從人數上說:預計招收 30 位左右的學生,不是一次到齊,而是會漸漸招滿。
  4. 從經費分擔上說:每位學生一年的分擔經費是15萬,家長願意每年分擔15萬經費的學生都能參加。
  5.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每學期可向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申請「高級中等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費補助」,此項補助教育主管機關將進行審核,不得重複請領。

Q3:誰適合參加不錯學群?

答:適合參加不錯學群的人有以下兩種特質:

第一,彼此有緣。
一群人要在一起相互扶持,共同成長。不論事前怎麼評估都是不夠的。在未來群學當中,今天約定一起走的許多伙伴,會有不同的際遇發生,可能中途離開。而一起的參加學程的伙伴們,不會個個都如你的意。體認因緣生因緣滅,人生自有聚散離合,心胸才能放寬。但是這其間,振鐸學會是一個法人,不是自然人,許諾辦機構就必須堅持到底,一定會陪大家走完6~7年。

第二,認同不錯學群理念和方法。
不錯學群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自主學習」和「群學」,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生活實踐」與「行動學習」。

Q4:參加不錯學群需要經過什麼樣的程序?

答:

親子共同參加招生說明會,而且表達願意參加不錯學群的家庭,等同參加過面談。

Q5:學籍如何認定?取得哪種學業證書?

答:

  1. 國小、國中階段:新北市教育局核定設籍學校。由設籍學校頒發畢業證書,會註記: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2.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設籍於新北市教育局。由新北市教育局核發完成實驗教育證書,需參與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至少一年半者得以核發。

Q6:如何協助學生生涯探索?

答:

  1. 大量的選修課。
  2. 教導同學透過 OST 的技能去完成「組課」—自己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課程。
  3. 職業達人分享。
  4. 職場實習。

Q7:參加實驗教育的學生可以轉回普通的國中小嗎?

答:可以無條件轉回學生所屬的學區國中小。

普通國中與實驗教育的學生互轉是不對稱的,實驗教育的學生隨時可以轉回學生所屬學區的國中;但中途要由普通國中轉入實驗教育是屬於實驗教育計畫的「變更」,須經審查,而且有名額上的嚴格限制。
依《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第十五條「國民教育階段因故停止實驗教育之學生,應返回設籍學校、戶籍所在學區學校或其他公、私立學校就讀;違反者,依強迫入學條例處理。…國民教育階段實驗教育之學生返回學校就讀時,學校應給予必要之協助及輔導。」

Q8:誰不適合參加不錯學群?

答:有以下幾種情形的朋友,不適合參加:

  1. 覺得幫助同學會拖慢自己孩子的學習進度。群學是不錯學群最優先的課程理念,我們會將同學編組成一個學習組(智群,學習共同體),讓他們幫助彼此學習,一榮共榮、一損俱損。如果您的小孩有天份,我們會在選修上面下工夫,幫助他適性揚才。但決不鼓勵他以遺落自己學習伙伴的方式來成就自己的加速成長。「發表是學習的利器」,我們相信一個人在幫助同學學習的時候,更能幫助他自己理清觀念,真正弄懂所學的要義。
  2. 不同意以 CC 授權分享學生的產出。不錯學群全面使用公開格式、自由軟體和自由教材,同樣也要求師生的全部產出用 CC 授權分享給天下人使用,藉此陪養學生的公共性。如果您不贊成在維護學生個資安全的前提下,分享學生的產出,那您可能不適合參加不錯群學。
  3. 過度保護小孩。不錯學群處處強調生活實踐,就是想要將目前學校的「飼料雞教學典範」改變成「土雞學習典範」。小孩接受考驗,流汗吃苦在所難免。捨不得就沒辦法參加不錯學群了。
  4. 害怕小孩跑來跑去會發生危險。不錯學群要學生策畫各種行動學習活動,所以會有大量的校外教學。辦學團隊會做好各種訓練,維護學生安全,也儘量使用大眾交通工具,還會參加學生團體保險。但是如果家長太擔心學生跑來跑去不安全,就很難配合學校的課程設計了。
  5. 禁止小朋友上網使用電腦。在不錯學群中,學生大量透過上網蒐集各項資料,學生的作業和評量也都是在電腦上完成的。學生的資訊能力會比一般人稍強一些,很難封鎖這樣的學生上網。辦學團隊的立場也是教學生正確使用網路和電腦,而不是禁止他們使用。

Q9:實驗教育是不是另類的私校或補習班?

答:不是。

所以家長和學生並不是辦學團隊的「顧客」,而是辦學團隊的伙伴。實驗教育是非營利的,學生家長分擔的費用全數都用在學生學習上面。不錯學群更是以親、師、生共學做為課程設計的原則,如果家長覺得他是「花錢」把學生丟給辦學團隊照顧,自己不是辦學團隊的伙伴,那學生的學習便不容易成功。

Q10:當學生主動提出想準備參加升學考試時的安排?(非父母的逼迫或要求)

答:

  1. 如果學生想參加升學考試,學生可利用自主學習時間,安排自己的讀書學習計畫。
  2. 由導師提供諮詢與指導。